20**年届高考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范文中心

20**年届高考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2/21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 ,起而抗争,是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 本单元可以概括为:

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 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知识网络】

【考点清单】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3)《南京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5)《天津条约》

和《北京条约》(6)甲午中日战争(7)《马关条约》(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辛丑条约》

(10)义和团运动

解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是高考的相对热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高考的相对冷点。 掌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失败原因以及虎门销烟 掌握《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及危害;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和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了解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掌握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掌握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口号(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辨证评价)、反帝斗争的表现、意义;

归纳“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掌握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与基本史实,了解《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基本内容和危害,以及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情况。

归纳:1840—1900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实,认识到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帝国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国的根本原因。

【知识梳理】

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

⑵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⑶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⑷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⑵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⑶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⑷影响: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⑵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⑶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⑷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④、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⑴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⑵时间:1900----1901年, ⑶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⑷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

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2.甲午中日战争:海军提督丁汝昌、“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4.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5.反割台斗争表现了台湾人民不甘愿做亡国奴、誓死保卫家园的反抗精神

6.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性质、意义、失败原因、口号及评价。

根本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性质: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强烈愿望 局限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具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要点透析】

1.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

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世界强国,而中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而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对外策略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殖民扩张,而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统治者愚昧无知,不了解世界局势。 在中英贸易中,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英国依靠正常贸易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而其鸦片贸易又遭到禁烟运动的沉重打击。

由以上事实看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日趋衰落的国力构成了英国侵略中国的可能性,而英国为了满足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这就决定了英国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性。中国的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都是列强的侵华战争。

(2)扩大:①战争规模:a .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的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 .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c .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d .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共签订了8个条约。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 .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五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b .中国主权遭到更大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渗入中国内地。c .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3.中日甲午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1)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2)宣告洋务运动破产。(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促进了中国民族的新觉醒。(5)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日本的影响:(1)战胜号称“天朝上国”的中国,使得日本的国际地位如日中天。(2)占领台湾,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发展起来,日本很快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

对朝鲜的影响: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对远东政局的影响: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

4.八国联军侵华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1)相同点: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迫使清最高统治者出逃;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2)不同点:①时代背景,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直接目的,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③对中国的影响程度,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5.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就是认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是认识中国近代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 所谓半殖民地,就国家主权、国家地位而言。

为什么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的社会呢?

(1)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

(2)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3)扶持代理人对中国实行间接统治

(4)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使得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单独征服中国,也使得它们不可能共同瓜分中国。这样,它们才没有能够如英国在印度那样,对中国实行直接的殖民统治。因此,近代中国尽管在由于它与连名义上的独立也没有、而由殖民主义宗主国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尚有区别,因此被称作半殖民地。

为什么说近代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2)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3)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利用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及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国农村中,地主剥削农民的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6.列强侵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中国主权遭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政府统治更加腐败,对外出卖国家利益,对内加紧搜刮和镇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主革命不断发展。

(2)经济上:中国经济被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境艰难,人民生活更加贫困。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出现,列强把西学带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冲击了当时中国的旧制度和旧观念。

【真题再现】

1.(2007年高考上海历史)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像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廖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答案】D

【解析】题主要考查考生依据史料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判断的关键信息是“可卡因”、“19世纪”。正确答案是D 。

2.(09年重庆文综)17. 道光三十年(1850年) ,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 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再现能力,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侵吞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占中国辽东半岛的是日本,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是英国,俄国参与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3.(09年浙江文综)17.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原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在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C 。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 、B 排除,③明显也不对。

4.(09年广东文基卷)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 .“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上述材料来看,“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英国政府。 “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胜败对比; “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英国体现出其侵略本质

5.(09年广东文基卷)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 .《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 解决财政危机,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6.(09年海南历史)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B

【解析】圆明园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7.(09年全国卷一)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鸦片战争)

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的有关内容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未结束,说清政府当时“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明显不和史实,故首先排除A答案。《天津条约》是英国强加给清政府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当时对英国等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畏惧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也不能简单理解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其实子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蛮夷”观念和“天朝上国”规

制就受到冲击,答案B 符合题意。

⑴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3分)

⑵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4分)

⑶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2分)

【答案】(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2)答案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答案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答案3:仅有正确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答案2:回答不充分。·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解析】(1)从材料中所提供的时间可以看出所列拍卖清单都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不久,而且所有物品均来自中国,全还是皇家专用,结合学过的知识可以判断出,拍卖品当时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北京后掠夺所得。(2)只要能够结合国际法: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相关原则,证明上述战争是违背了这些国际原则的就能说明战争的侵略性。(3)将通过侵略战争掠夺而来的财产进行拍卖是不合法的。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二、方法点拨

第一.用归纳法,把列强四次侵华战争按名称、时间、签订的条约、影响进行整理,把握列强的侵华历程。

第二.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可以把历次战争及中国人民的反抗联系起来分析比较,认识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程度的加深及中国人民反侵略屡次失败的原因。

第三.本讲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命题与热点结合密切,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都与列强侵略有关。要联系当时历史背景,把具体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世界历史背景中去理解和把

握。注意把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密切联系起来。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09.1泰州期末)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 .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 .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3.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B

A .葛云飞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

4. 当《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官员董宗远上奏反对。他说:“国威自此损矣,国脉自此伤矣,乱民自此生矣,边境自此多事矣。”他反对签约的出发点是

A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维护清朝民族利益

C 、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D、学习西方技术

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6.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 .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 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7.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江苏省镇江中学2009届高三期末综合复习历史试卷) 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 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9. 近代列强在中国获取权益的过程中,《马关条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 割地方面 B赔款方面 C通商方面 D投资方面

10. 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的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后殿陈列的当年使用的传单和神牌上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显系效法梁山好汉。这表明:

A.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

B.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C. 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

D. 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11.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 .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家被八国联军洗劫过。”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见到过中华民国袁大总统。”赵洋说:“我曾在老佛爷60大寿的庆典中表演过呢。”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A. 张义 B . 李辛 C. 王平 D. 赵洋

13.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

A .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 .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14. (

A. 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

C. 掀起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这三幅图分别是哪次侵略战争后的形势图?

(2)请列举与三幅图有关的不平等条约及其签订时间。

(3)上述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

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

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

织品) 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

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

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下图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全图》。

材料四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

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 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 说明了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 结果怎样?

(5)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并谈谈你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1. A

2.A

【解析】三元里人民抗击的是外国侵略者,故B 不选;而D 项与题目无关联。三元里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当时资本主义还没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一些历史概念一定要搞清楚其内涵与外延。

3. B

4. A

【解析】损国威、伤国脉、生乱民、边境多事,这些都打乱了原有的封建统治秩序。清朝民族利益和国家独立自主都是对外的,“乱民”是对内不是对外。

5. B

【解析】由“不出动一兵一卒”可以先排除C ,因为俄国派兵参加了八国联军的侵华。由“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可以排除A 、D ,因为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都只是由英、日一个国家单独发动的,而没有其他参战国。

6. A

【解析】“总理户部那里,平时我去领军费他们就反驳诘问,一到有战事了才过问军舰,军舰还能维持吗?政府怀疑我飞扬跋扈,台鉴检举我贪婪,我如果再敢要钱,今天还有我李鸿章吗?”CD 排除,李鸿章不可能当面责怪慈禧无主见,除非他的脑袋想搬家;武器落后在材料中也没体现,况且当时北洋水师的军舰号称亚洲第一。“倾轧”即“排挤”,同僚抱怨李鸿章要钱太多,不是排挤。

7. C

【解析】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现在竟被东方的效果打败了”“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联系中国近代史历次被侵略的战争,可以确定是甲午中日战争。

8. C

9. D

【解析】《马关条约》:辽台澎湖二亿两,苏杭重沙开工厂。它的特殊性在于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办工厂,反映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从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

10.C

【解析】这是一道具有地方气息的试题,天津是当年义和团运动的中心之一,保留着大量义和团运动的遗迹和文物。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并不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不是起义,故A 项错误;B 、D 两项虽然本身与史实相符,但与题干中提供的材料没有关系,故也不能选;宋江等梁山好汉的政治追求是接受“招安”、投效朝廷,义和团供奉宋江、燕青等名号,实际上是“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的体现,这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

11. C

12. C

13. C

14. A

15.⑴分别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⑵图一:1842年8月《南京条约》;图二:1858年《天津条约》或1860年《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⑶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16.(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原因: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3)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 (4)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变化:清政府由抗击列强的侵略到与列强勾结,再到完全被驯化。 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趋汇流;民主革命必须将反帝反封建相结合;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

17.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于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3)甲午战争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相关内容

  • 历史第四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讲义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一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单元特征] 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近一百一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 ...
  • 高中历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情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
  •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曹胜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历史第一课内容,是教材第一学习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开篇章.这一课主要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 ...
  • 14甲午中日战争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前预习案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温故知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特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设计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 (总第1课时) 设计人 : 解放一中 张一一 使用人: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内容 ...
  • 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一
    博兴第四中学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 1.封建落后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俄战争 2.一位国民党老兵想通过厦金航线 ...
  • 20XX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1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 ...
  • 20**年高考北京文综一模试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北京 卷) 文综试题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 ...
  • 20**年历史指导丛书答案
    2010年<淄博市学业水平考试指导丛书·历史> 参考答案 注:此为征求意见稿.答案有出入的地方,可能是编辑临时调整选项顺序,或者替换了部分题目.我手头目前没有学业考试丛书历史分册的现书,应许多老师的要求,先放上答案,大家对照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