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 范文中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03/2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面积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大面积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的土地贫瘠、农业低产,而且使河流下游地区河床抬高,增加防洪难度,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

二、活动过程

拟设计以下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

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组由8~10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全组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课题,通过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二)实践调查及部分成果展示

1. 查阅、分析资料

教师要指导学生查阅地图资料(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自然带等专业地图),了解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地处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长城以南,秦岭以北。这里是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由此讨论出本地区的各种自然条件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自然灾害频发。正因为如此,使这里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容易受破坏,不易恢复。

部分成果展示:

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按联合国计算的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北部低于10人/平方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超过此数,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更有的县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º以上的陡坡地,开垦指数达到了极限„„

(1)从地理环境的要素上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高原面沟壑纵横,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力低。

(2)历史上,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随着人口激增,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逐渐恶化,植被日益减少,这是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因此主要从以下几点讨论人为原因:

①植被的破坏:历史上的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使森林植被大量破坏,使雨水和径流、以及风力直接侵蚀地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③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开挖地面、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造成恶性循环。

2. 活动建议

通过研讨,同学们发现人为原因是形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对此,提出了保持水土、提高植被覆盖率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改变粗放经营农业模式。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重点营造水土保持林。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禁止过度放牧,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④对矿区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开展复垦工作。

为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和脱贫致富,必须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和河沟的沟道流域。对小流域进行自然条件改造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便于合理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和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

活动总结:在本次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提出,对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等的参与,既提高了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


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我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青海省退耕退耕还林总体规划(定)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 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工程总体规划 二.建设目标 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水土流失和沙化严重的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增加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到201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6.59%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导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 ...
  •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水土流失的形成与危害 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就是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 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如:气候区.内流区.行政区.地形区. 2.区域的基本特征 1) 2) 3) 4) 具有一定的界线(模糊的和明确的)如:温带和亚热带的界限是 ...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知识技能] 一.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2 ...
  • ☆地理位置分析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 ...
  • 土壤学家和他们的名言(第二季)|推荐
    土壤观察的最新文章 土壤学 土壤学家和他们的名言(第二季)|推荐 某人喜欢的话:人类再牛,靠的还是那六吋表土以及飘在其上的雨. 土壤观察 · 07月19日 16:03 广东韶关 广东韶关:不毛之地为何能重结硕果|观察 只有土壤恢复到健康.正 ...
  •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1.施工环境现状及水保的主要特点 新建云桂铁路全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省界-广南,线路走行于云贵高原与广西盆地间的斜坡地带,即两大地貌单元的过渡区,沿线地形起伏剧烈,属于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广南-昆明,线路基本走行云贵高原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