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 范文中心

第三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01/22

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4学时

第一节 情感原则

第二节 道德原则

第三节 功利原则

第四节 法律原则

第五节 政治原则

第六节 信仰原则

第七节 和谐原则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当下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或热门事件,也可由学生提

供典型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是社会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任何人的的一切活动,包括人际交往在内,必须以现实社会为基础,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他们活动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交往都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我行我素,都不能随心所欲、混乱无序、为所欲为,必须纳入一定的规范,进行必要的控制、约束和调节。被一定社会成员所认可的这种种规范,就是这一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其中既有强制性的,也有非强制性的。择其要者,主要有情感原则、道德原则、功利原则、法律原则、政治原则、信仰原则、和谐原则。

第一节 情感原则

正因为在人际关系中,特别强调了人的“个人”性质,人际关系双方的情感状态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状态的最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人际关系状态的晴雨表。彼此双方愿意互相接近,人际关系就会朝向良好状态发展,彼此双方或者是一方感到厌恶,人际关系就会恶化。因此,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处理好彼此间的情感。

一、用心呵护、培植情感

人是有情感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变化的,

需要人际关系双方用心去呵护,去培植。情感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如果关系双方不用心血去浇灌,情感就会因为缺失水分、养分而枯萎。同时,人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复杂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有美的,也有丑的,如果用丑的、恶的情感去浇灌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必然会恶化。

二、调节情感使之适度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双方“一见钟情”式的人际交往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毕竟非常少见。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情感投入的“过”或“不及”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如果一方情感投入过快,势必给对方造成一种压迫感,正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其结果反而影响了人际关系。以男女双方从认识接触、交往增多直至热恋这一发展过程为例进行说明(投入过快可能引发对方的疑问,投入过慢又可能被对方认为缺少激情或敷衍了事,初次见面不应该有身体接触,热恋时没有身体接触反而不正常了)。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专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许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双方的关系。而“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三、情感表达方式的艺术化、审美化

人与人之间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或者是艺术语言的。如古人送别,常折杨柳枝相赠,因为“柳”、“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如处于母系社会的纳西族,男女各居其家,实行走婚。成年女子拒绝男性进门的方式是在门口放上一个袋子,袋子里放上鸡毛和烧过的木炭,以

此表达自己的拒绝。

第二节 道德原则

它是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来的。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判断一个人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一、道德的特点

1.人类道德的共通性与多样性。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共性的道德标准。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在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其他东亚地区,道德观念和中国存在很大的共性,同时也有一些差异。日本学者江上波夫说:“发展到两宋后,新儒家文化更占上风,这段思想史的演变也决定并影响着„东亚文化圈‟,„东亚文化圈‟随之变化就成为了现在东亚的„儒家文化圈‟。”

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就曾在公开场合劝告美国人通过志愿工作更多地为他人服务,为社区服务。在美国西点军校里,挂着许多各国英雄的画像,其中就有中国的雷锋。他们把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看作是人道主义的表现,认为这是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思想。一些美国记者看了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后深受感动,在美国《时代》周刊上发表文章,建议美国人都来看看这部影片。文章说:“在一个物质享乐主义快速取代理想主义的世界里,乔安山的美好德行可能会暂时受到轻视,但总有一天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道德的普适性与广泛的包容性。

前者是指适用的人,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皆适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后者是指涉及的领域,道德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涉及到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各个方面都涉及伦理关系,都需要道德调节。根据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领域分类,可分为三类:

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如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

哗等。

婚姻家庭生活领域:婚姻家庭道德。例如:近几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给婚姻家庭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出现的一些现象,包二奶、一夜情等。

职业生活领域:职业道德。如医生的“拿红包”、医药行业的与药价的居高不下等。

3. 非强制性和不可缺失性。

道德原则依靠舆论和道德观念来实现。它用“应该”“应当”等劝说语句来规范人的行为,而不用“必须”、“禁止”等命令语句,相对经济、法律、行政规范的表述形式而言,是一种弱形式。尽管如此,道德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又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9月我国爆发的那个全国性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使中国奶制品企业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信任危机。2008年9月16日国家正式公布受三聚氰胺污染的22家乳制品企业名单,三鹿奶粉首当其冲,另外国内三大液体奶业也榜上有名,人们一时谈奶色变。最终的结果是5万多名婴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而导致肾结石,品牌价值近150亿、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三鹿集团破产,33名党政机关的领导被问责,21名相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奶牛养殖、奶制品生产销售、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时任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承认:“我们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前,已在内部检测出了相关的问题,我们也就检测结果跟有关部门进行过汇报。”)以及此前的“苏丹红”、“瘦肉精”等影响恶劣的事件,都是企业丧失基本道德后的“恶果”。温家宝总理在谈及三鹿奶粉事件时,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不能只流淌利润的血液。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4.道德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孔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十三经》,这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中国传统道德:

四维:礼、仪、廉、耻

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管子》牧民篇:“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五常:仁、义、礼、智、信

汉章帝建初四年以后,“仁义礼智信”被确定为整体德目“五常”。五常不仅是五种基础性的“母德”、“基德”,而且形成并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可谓总体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仁、义,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白虎通》:“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周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仁、义相比其他价值观要素具有超然性。例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仁、义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为证,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孔子: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 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子言:“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朱熹:“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韩诗外传》:“爱由情出,谓之仁,节爱理宜,谓之义。”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仁 —— 子曰:仁者,爱人。仁之广义,涵盖甚多,例如,“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其言也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然而,仁并非远不可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也不是无理性、无原则或者软弱,“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者,必有勇。”

义 —— 子曰:“义者,宜也。”朱熹:“义者,天理之所宜。”义者,理义、道义、正义、公义。子曰:“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字:忠、孝、节、义

忠、孝在中国社会是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夫孝,德之本也”,“孝慈,则忠”。曾子:“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孝兴于夏,“夏道尚忠,复尚孝”。

忠 ——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中载孔子言:“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耻费轻实,忠而不犯”,《左传·桓公六年》:“上思利民,忠也”,其中“忠”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而在后世帝王时代,这种含义几乎演变为“忠”的唯一含义。孙中山曾说:“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左传·昭西元年》:“临患不忘国,忠也。” 忠,本指人与人忠,孔子言“近

人而忠”、“忠利之教”,孟子言“教人以善谓之忠”,故忠“非专指臣民尽心事上,更非专指见危授命,第谓居职任事者,当尽心竭力求利于人而已”。

孝 ——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经》中,子曰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孝之为义,初不限于经营家族。”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主主义》一文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孝最基本的内涵是子女对父母的孝。《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最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现在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其实,尊敬先于赡养。至于祭祀祖先,祭享之礼,“其事似近于迷信,然尊祖敬宗实为报本追远之正务”。祖先崇拜、祭祀等等,都是家庭宗族孝文化的延伸。

三达德:智、仁、勇

三达德出自《中庸》。《中庸》:“知(智)、仁、勇三者,是天下之达德,所以行之者一也。”

纵欲、禁欲和天理欲求

到了宋代,朱熹针对当时的人欲氾滥和奢华风气,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又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认为追求山珍海味、三妻四妾是违背天理的人欲,而通常饮食、一夫一妻则是天理[5]。在先儒中也有类似思想,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载告子言:“食、色,性也”,《礼记·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饮食男女的欲求,天经地义,满足符合天理的欲求而又不纵欲。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到了现代,孙中山提出中国固有的八种道德,他在《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中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是忠孝,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这些旧道德,中国人至今还是常讲的。但是,现在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势力此刻横行中国。一般醉心新文化的人,便排斥旧道德,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不知道我们固有的东西,如果是好的,当然是要保存,不好的才可以放弃。”

八德和四维,合称“四维八德”。

社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观。

二、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的内容

1.内容:

在刚刚进入新世纪的2001年9月,中共中央就颁布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划线处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社会主义道德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

较低层次的要求:在与人相处时,尊重他人,尽量为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有益的结果,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常言说,“你可以不高尚,但是不能无耻”。要做到这个要求,就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这就是道德底线。如不损人利己、不见利忘义等。在生活中,你可以不处处为对方着想,但是你不能损害对方应该得到的权益。比如,恋爱中,你不能通过欺骗的方式获得感情。

典型事例: 10月24日下午,长江大学的15名大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沙市宝塔湾勇救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英勇献身。当日14时40分左右,长江大学教师史千里接到电话,于15时20分左右赶到事发现场。他到达现场后,发现有两艘蓝色船舷的铁皮船停靠岸边。史千里上船请求船主马上打捞落水学生,并保证支付打捞费。船上的人称要先和老板联系,史千里与陈波电话联系时,陈波称“捞一具遗体1.2万元,没捞上来6000元,而且要先交押金。”直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汪书记等赶到现场凑齐4000元现金后,打捞船才开始工作。10多分钟后,捞起第一具遗体,因未交足1.2万元打捞费,打捞船只停止打捞。后经过文理学院领导汪书记等做工作,打捞船在20多分钟后,捞起第二具遗体。之后,打捞船再次停止打捞,中间中断1个小时左右,文理学院会计潘林将筹来的2万元现金送到后,打捞船才继续打捞。约半小时后,捞起第三具遗体。最后在18时左右打捞结束。(http://news.QQ.com 2009年11月07日21:32 新华网)

实际上,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庸俗风气和丑恶现象。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如果每个人都任由种种丑恶现象和庸俗风气任意蔓延而不去制止,或早或晚,总有一天可能就危及到你的利益。因此,要致力于消除人际关系中一切危害他人身心健康和人民利益的庸俗风气和丑恶现象。

最高层次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为人民服务,表现为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这是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要求。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再一次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并明确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要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邓小平提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他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且对为人民服务思想赋予时代新内容,明确指出,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对为人民服务思想进一步作了深入阐述,他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新的时期,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

理论思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三节 功利原则

一、功利

功利,即利益、好处。在功利原则中,利益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即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利益。换句话说,凡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的好处,都可称之为利益。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交谈中获得了好经验和知识,即所谓利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交友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感,同样也是一种利益。

二、如何看待功利

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物质利益关系。那种人为抹煞人与人之间物质利益的做法是不明智的,也是错误的,这一点已经为历史实践所证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搞“大跃进”、“人民公社”,一开始提“爱社如家”,后来是“以社代家”。农村的很多地方,仿效军队建制,建立“铁姑娘连”、“老黄忠连”等,砸锅炼铁,住帐篷,吃大食堂,几乎取消了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利益关系。稍有违反,便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其结果,众所周知,是农村经济的大滑坡,随之而来的是1960年的大饥荒。实际上,当时的国家副主席刘少奇提出了“三自一包”,很遗憾未能执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末期,农村出现了遮遮掩掩的“自留地”。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明确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人的经济利益受到空前的尊重。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波及城市,开始推行不同形式的工资制度改革。九十年代,我国从商品经济开始正式认可市场经济,个人利益得到整个社会上上下下的承认。人们的积极性真正被激发出来,中国的经济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以至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有人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而中国则提出“和平崛起论”与之针锋相对。同样也正

因为有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台湾陈水扁所谓的“公投”问题上,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美国领导人的公开表态包括布什、鲍威尔等才会引起台湾领导人的公开不满。我个人认为,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的现行政策承认了人的个人利益的合法性。 与此相对应,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家庭人际关系为例:①最先受到冲击的是自古备受崇尚的大家庭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迅速解体,即使是在农村,如今三代、四代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也已经很少见了。②再如夫妻财产问题。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6条规定的“一方婚前个人所有的财产,婚后由双方共同使用、经营、管理的,房屋和其他价值较大的生产资料经过8年,贵重的生活资料经过4年,可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2001年4月28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51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年修正)》,2001年12月2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9条规定:“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的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一项调查显示:57.2%的人青睐婚前财产公证》(2009年10月15日 ,中国青年报):“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2882人参加,其中“80后”占47.5%,“70后”占36.4%)发现,46.1%的人认为,闹得沸沸扬扬的名人财产遗产纠纷,也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67.8%的人表示,这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57.2%的人表示“婚前财产不属于夫妻共有,公证清楚是应该的”;37.7%的人觉得“未来世事难料,这么做是以防万一”。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2007年10月15日) 。

但如果以此为借口,认为事事时时处处只能是“利”字当头,无疑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不能钻进钱眼里,“一切向钱看”。那些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损人利己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不受欢迎的。

三、人际功利原则的内容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了解功利原则的内容:

1.平等互利。这是人际功利原则的核心。或谓之“双赢”。也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都能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好处。或是物质的所得,或是精神的愉悦。或以物易物,或以物换得其他的好处。

中国有句俗话:吃着人家的嘴短,拿着人家的手短。即说明了有所得而没有付出所造成的亏欠感。

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Homans,George Casper(1910~ )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程,人们希望交换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至少得等于失,不值得交换是没有理由去实施的,不值得交换的关系也没有理由维持,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值得的,或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倾向于建立和保持,对自己来说不值得,或失大于得的,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

2.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我们在提倡互惠互利的同时,更提倡利他行为。前几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孰先孰后,曾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我们认为,应是“我为人人”在前,“人人为我”在后。如果将二者颠倒过来,则是错误的。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先讲求“人人为我”,那么“人人为我”中也就只剩下一个“我”字,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人”了。这个“我”,只能是一个孤独的“我”,无助的“我”,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孤独的世界。如果当权者心中只剩下一个“我”字,就会导致私欲膨胀,最终走上历史的审判台;如果普通人心中只剩下一个“我”字,就会失去所有的朋友,乃至失去所有的亲人。

第四节 法律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依照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思想社会关系。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法就在身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同时明确这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对新时期的法制建设和立法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要求做到“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所谓“全面落实”,就是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包括立法、守法、执法、监督各个方面。对立法工作,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

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如果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懂法、不知法,就不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利益,也就不会利用法律来制止、制裁破坏人际关系的违法行为,自己甚至也可能走上违法、犯法的道路。

北大公共卫生学院2002级男生安然于2005年6月25日因同追求一个女生而杀死同班同学崔培昭岸开庭审理。6月25日6时许,安然在世纪坛医院教学楼西侧与崔某相遇,并因琐事发生争执,后安然追赶崔某,并用事先藏匿在4楼门后的菜刀猛砍崔某面部、颈部等处数十刀,还用随身携带的刀刺扎崔某背部两刀,崔某因急性失血性休克并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中国政法大学, 2008年10月28日晚6点37分, ,该校法学院程春明教授在这里不幸遇难。当时程春明教授正准备为学生上礼教法总论课程时,男学生付成励(付成励是独子,11岁随父母从黑龙江来到天津。父母都是农民,用打工赚来的钱供他上学)突然从后门冲入教室,用手中的菜刀砍向程春明颈部,程春明教授因失血过多,当晚七点不治身亡。杀人动机是因怀恨程春明在其女友认识自己之前与其有过性行为,并认为是程春明毁了女友“爱”的权利,导致了女友与自己分手。2009年10与2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23岁的付成励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北京晚报》2004年3月18日报道:2000年4月黄先生承建北京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猪舍7栋,承包款8.4万元。工程开工时,约定首付58800元,但仅付3万元。2002年4月7日,农业公司出具“还欠黄某工程款28800元”的证明。2004年3月,黄某索要未果提起诉讼并最终获胜。

拣拾手机电话“即将召开某国际会议的大酒店已被放置炸弹,14:30爆炸”。换来10年牢狱。(齐鲁晚报)

2007年5月25日11点半左右,17岁的周家龙在湖州市南浔区偷了一辆自行车后被发现。车主颜克于和廖红军、韩应龙等人尾随追赶周,并在该镇安达码头3号吊机旁将其抓获。虽然周没有多少反抗,但非常气愤的颜和廖还是操起扳手和石块,朝周的头部击打;一起追的同伴韩等人也朝周拳打脚踢。后见无路可逃,无奈跳入河中。渐渐因体力不支而沉入水中。三人无动于衷,没有采取任何救助措施。追打偷车贼致其死亡是否该判刑?(《逼小偷跳河溺亡者被判故意杀人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01:22 现代金报)案发后,偷车贼的父母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要求三人赔偿死亡补偿费等合计16万余元。在韩应龙赔偿了5万元后,偷车贼的父母撤回了起诉,并请求法院对韩应龙从轻处罚。法院经审理认为,三人追赶导致偷车贼跳河,当小偷处于生命

危险时,他们没有救助而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鉴于三人认罪态度较好,法院最终判处颜克于有期徒刑3年9个月、廖红军有期徒刑3年3个月,韩应龙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2007年10月17日《新商报》讯:结婚不到一个月,却发现妻子已经怀孕3个月了。近日,家住西岗区的韩先生遇到一件让他羞愤的事。一再追问下,其妻高丽(化名)承认婚前与前男友发生过性关系并导致怀孕。韩先生向法院起诉离婚。有关法院受理后认为,《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体现了在特定期间内,对妇女、胎儿和婴儿的特殊保护。因为在那些期间内,妇女的身心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在此期间男方提出离婚,对女方的身心健康和胎儿、婴儿的健康都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法律才对该期间内男方的起诉权做了限制。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韩先生在高丽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不得提出离婚。

第五节 政治原则

政治: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的政治都以保护本阶级的利益和取得统治地位为目的。

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一般来说,这个词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然而社会学家也用来指涉包括各种利益机构、学校、宗教机构在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各时代的政治学家和政治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但至今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

政治的特征: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

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在任何一种政治制度下,政治对人际关系都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过分夸大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会极大地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但又不能淡化政治关系,在当前形势下,仍应讲求政治标准。

典型事例如: 2003年9月18日,9·18事变72周年纪念日,数百名日本人在珠海一五星级酒店集体买春,并放肆声称“就是来玩中国姑娘的!”。此事引起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如,“380名日本人珠海嫖妓 演变成外交风波”(时间:2003/09/30 来源:新明日报)。“针对日本人珠海涉嫌集体嫖娼事件 日本外相表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1日 16:29 中国新闻网)。

再如:近几年在大陆破获的台湾间谍案。等等。

第六节 信仰原则

信仰就是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来自《现代汉语词典》

人是时代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成长和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

信仰一般可分为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信仰也可分为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

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甚至可以为自己的信仰献出生命。一般来说,同一宗教团体内部或宗教信仰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有一种特殊的凝聚力,人际信仰关系容易处理。而不同宗教派别之间、宗教信仰者之间与不信仰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则应十分慎重。

如:

“法轮功”邪教组织(李洪志于1992年创立,宣扬“法轮大法”,鼓吹“真、善、忍”,于1999年被依法取缔):

2005年5月27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大批穆斯林群众抗议美军在关塔那摩基地亵渎《古兰经》。席卷全世界。

第七节 和谐性原则

和谐,是指不同的东西达到协调一致。在人际关系中,是指人际关系主体多重人际角色间的平衡与协调。

就人际关系而言,人就像生活在一张大网之中,人是关系网中

的一个网点,一个人同时扮演着多种人际角色。比如,一个人可能同时会是父亲、儿子、孙子、丈夫或是母亲、儿媳、孙媳、妻子(在家庭中),会是舅舅、姑父、姨父、外甥(在亲属中),会是领导、被领导(在单位),会是邻居(在居住地)等,还可能有其他方面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复杂而又相互关联,某一种关系的恶化,可能会引起其他关系的恶化。因此,作为人际关系的主体,就要激发各方面的协调意识,达到多重角色间的平衡与协调,从而促进多重人际关系间的平衡与协调。

在校园中,同样如此。如某一学生会主席。可涉及系领导、班主任、学生会副主席、各部长、本班同学、同宿舍舍友等。求得多重角色间的平衡与协调也非易事。


相关内容

  • 社会心理学三级目录
    社会心理学三级目录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种取向 三 社会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霍兰德提出的三个时期思辨期 二 经 ...
  • 旅游心理学
    科目: <旅游心理学> 班级: 任课教师: 211 陆向华 2004学年度春季学期<旅游心理学>授课进度计划 课时分配 学期授课进度计划表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学的实质,由来以及旅游心理学的研究 ...
  •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学习笔记1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 1的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识记) 2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识记) 第 ...
  • 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_案例报告__ 文章题目:一例社交恐惧心理咨询分析 姓 名:___马晶贤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 ...
  •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教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 教 案 课 程 性 质 专业课 教研室(实验室) 社会工作教研室 授 课 班 级 10社会工作1-2班 姓名职称 杨书胜 讲师 使 用 教 材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 ...
  • 20**年重庆市[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节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规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企业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企业社会工作>复习纲要 (题型:一.填空20 二.判断10 三.名词解释20 四.简答30 五.论述20) 第一章 绪论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定义(n.简答) 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工业.农业.商业.建筑运输业以及其他行业 ...
  • 国际商务礼仪教学大纲模板
    广州**学院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国际商务礼仪 编写日期:2015年5月 适用对象:本科 执 笔 者:**** 学 时 数:36 审 核 者: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性质: 专业任选课 课程任 ...
  •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第二单元 我与他人的关系(24分) (一)交往与沟通 一.组织教学--展示目标(指复习目标) 1.理解:能够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运用:以"我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