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阅读答案 - 范文中心

[团队精神]阅读答案

01/16

团队精神 (意)卡尔维诺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荡,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嗨,往

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像是说我不过是说溜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只要那些狗日的警察别出现!”他们说。 “对!”我说,“他们真是狗娘养的!”“闭嘴!你没听见脚步声吗?”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这么说一次。我很仔细地听着,有点害怕。“不,不,不是他们!”我说。 “那些家伙总在你最不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到来!”其中一个人说。 我晃了晃自己的脑袋。“把他们统统杀了,就行了。”我回答说。 然后他们派我出去一会,走到街角,看看有没有人过来。我就去了。 外面,在街角,另有一群人扶着墙,身子藏在门廊里,慢慢朝我移过来。 我就加入进去。 “那头有声响,在那些商店边上。”我旁边的人跟我说。 我探头看了一下。 “低下你的头,白痴.他们会看见我们,然后再次逃走的。”他嘘了一声。 “我再看看。”我解释说,同时在墙边蹲了下来。 “如

果我们能不知不觉地包围他们,”另一个说,“我们就可以把他们活捉了。他们没有很多人。” 我们一阵一阵地移动,踮着脚,屏着气:每隔几秒钟,我们就交换一下晶亮的眼神。 “他们现在逃不掉了。”我说。 “终于我们可以在现场捉拿他们了。”有人说。 “是时候了。”我说。 “不要脸的混蛋们,这样破店而入!”有人吼道。 “混蛋,混蛋!”我重复,愤怒地。 他们派我到前面去看看。我就又回到了店里。 “他们现在不会发现我们的。”一个人一边说着,一边把一包东西从肩上甩过来。 “快,”另外有人说,“让我们从后面出去!这样我们就能在他们的鼻子底下溜走了。” 我们的嘴上都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他们一定会倍感痛心的。”我说。于是我们潜入商店后面。 “我们再次愚弄了那帮白痴!”他们说。但是接着一个声音响起来:“站住,谁在那儿?”灯也亮了。我们在一个什么东西后面蹲下来,脸色苍白,相互抓着手。另外那些人进入了后面房间,没看见我们,转过身去。我们冲出去,发疯也似的逃了。“我们成功了!”我们大叫。我绊了几次脚后,落在了后面。我发现自己混在了追赶他们的队伍里。 “快点,”他们说,“我们正赶上他们呢。” 所有的人都在那条窄巷里奔跑,追赶他们。“这边跑,从那里包抄。”我们叫着,另外那群人现在离得不远了,因此我们喊:“快快,他们跑不了啦。” 我设法追上他们中的一个。他说:“干得不坏,你逃出来了。快,这边。我们就可以甩掉他们了。”我就和他一起跑。过了一会,我发现只剩下自己一个了,在一条弄堂里。有人从街角那里跑过来,说:“快,这边,我看见他们了。他们跑不远的。”我跟他跑了一阵。 然后我停了下来,大汗淋漓。周围没人了,我再也听不见叫喊声。我站着,两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走,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18.小说中“我”的身份有哪些变化?(4分) 闲荡者→( )→告发者→( )→( )→( )→闲荡者 19.小说情节简单,叙述也非常清晰,但读后却有一种强烈的荒诞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情节与现实逻辑完全不符,请分条陈述。(4分) 20.小说开头说“一个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结尾又说“一个人,没什么特别要去的地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 21.小说“符号化”的写作,几乎零度的情感和道德介入,使文本意义呈现多种可能性,每位读者都可能从中读出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

18.闲荡者→小偷→告发者(警察)→逃跑者(小偷)→追赶者(警察)→奔跑者(小偷、警察)→闲荡者 注:必须按照顺序;错一处扣 1 分;满分共 4 分。 19.①“我”竟然能轻易被小偷们接纳,没有任何困难;②“我”竟然也能同时被警察们认可,没有任何疑问;③“我”竟然能自由地转换警察和小偷的身份而没受到任何质疑;④“我”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从容不迫,几乎没有什么害怕和恐惧。 注:回答出两条即得满分4分;回答不在参考答案范围内,如符合要求也酌情给分。 20.前一句强调“我”孤独而茫然,不知生存的方向、意义和价值所在;后一句写出了“我”分别加入不同团队却依然无法获得归属感,依旧孤独、茫然的状态,强化了主题。结构上,后一句显然是对前一句的呼应和强化。注:内容上两点各1分;结构上2分。 21.①小说是对人类个体存在本质的描述;孤独而茫然,无法把握存在的方向、意义和价值;②小说是通过孤独感描述个体与社会的疏离与断裂;③小说是对所谓社会组织的嘲弄和反讽,社会无法成为个体的归宿,更无法提供归属感;④人最大的孤独来自身份的虚无;⑤小说描述的是人找不到自我的无力感等等。分析略。注:只答出主题概括给3分,有对主题的解释和分析再给3分,需言之成理。


相关内容

  • 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问题.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郝铭鉴 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建立中国读书节的倡议也随之提出,一浪高过一浪.毫无疑问,这一调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 ...
  •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解题初探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已经定型,基本是试卷的第12题:题型和考点基本稳定,一个选择题5分,三个简答题分别为6分.6分.8分.从所选人物来看,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4年选的都是社会科学教育 ...
  • 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以及答案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纪念白求恩阅读练习以及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以下内容从原文随机摘 ...
  • 20XX年北京中考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名著阅读 [2014东城期末]8. 名著阅读(3分) 忠诚信义,劫富济贫等,是<水浒>中英雄们的理想.为此, ① (人名)为救林冲之困,大闹野猪林:吴用.阮小二等人黄泥冈 ② (事件):英 ...
  • 一个人的阅兵式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一个人的阅兵式 文/陈绍龙 进山时天响晴,到了山里觉得天阴了下来.树高,草深,我分不清南北. 那天,我进山去采访"护山老人".老人是退伍军人,在山上种树看树,且一呆就是20年.林场让他退休,他却不愿 ...
  • 20XX年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
    2017年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3 [2017 东城一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共10分)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 ...
  • 20**年中央企业班组长网络学习考前模拟题
    2012中央企业班组长网络学习考前模拟题 一.判断题(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请认真阅读题目,您认为正确的题项,请点击"√"前的圆圈:反之,请点击"×"前的圆圈. 1. 清扫是将现场经过整理留 ...
  • 杜甫"很忙",经典"很受伤"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杜甫"很忙",经典"很受伤" 文/陆尚 ①近日,"诗圣"杜甫突然"很忙",在网络蹿红,然而他被广大网友热烈追捧的缘由却 ...
  • 读书以致用阅读答案
    篇一:读书以致用阅读答案 读书大有用阅读答案人们在议论新的"读书无用"论,有人说,将来干个体户,没文化也能赚大钱.①有的人出言更"妙",就是当科学家也不一定多念书,"发明大王"爱迪 ...
  • 呼唤创新型人才阅读答案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1-5题. 呼唤创新型人才 江泽民同志说得好:"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经济全球化时代呼唤才,首要的是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具有非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