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 - 范文中心

20XX年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

09/30

2017年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3

【2017 东城一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共10分)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②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对此,清代学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ch á yá,形容错杂不齐的样子),跃然纸上”。 ③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稀释和削减。

④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不难想象,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人类社会的进步既体现在科技方面,也体现在人文领域。如果只重视科技而忽视人文,则人类所特有的感情和理性、固有的思想和意念就会被漂白和异化,最后将危及人类经过长久辛劳累积起来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许多优秀文化消失的教训告诫人们,现在应警惕和防范包括家书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遗产断层。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纸质书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视野,而对很多“90后”“00后”等“新新人类”来说,家书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⑤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家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坚持书写家书与运用信息技术并重,使家书文化在信息时代延续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18. 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4分)

答:

1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2分)

答:

20. 对于第④段中“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无论如何都显得文化底蕴不足”这一说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说说理由。(4分)

答:

答案:

(三)(共10分)

18. 答案示例:首先阐述家书在传统社会的作用,其次指出家书在当今社会日见式微的现状,接着强调家书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最后引用社会学家的观点,呼吁人们要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4分)

19.答案示例: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2分)

20. 答案示例一:

我认同这一说法。阅读纸质信件,看到熟悉的字迹,可以欣赏写信人的书法,想象写信人书写时的情景,感受写信人真挚的感情。历史上的许多文化资料、文化轶事就是在文人通信的手稿中一代代流传下来的,比如《傅雷家书》。如果这些被程式化的冰冷的简单符号所代替,那么情感的体验就会淡化。且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也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当我读到朋友寄来的信件时,就好像和朋友在面对面谈话,而和同一个朋友在网络交流时,我会有一种疏离感,文化的味道淡了很多。(4分)

答案示例二:

我不认同这一说法。网络隔空对话与纸质信札来往,只是交流的形式不同,在内容上并没有不同。无论写在纸上还是通过网络隔空交流,对写信人而言,抒发的感情并没有什么不同,其文化底蕴也不会因为载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生活中有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人,同样借助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别人交流,并留存自己的作品。很多刊物也都利用自己的官方网站与读者交流,方便而及时。所以我认为通过网络隔空进行的对话沟通,不会显得文化底蕴不足。(4分)

【2017 西城一模】

(三)阅读《小议“笨功夫”》,完成19-21题。(共9分)

小议“笨功夫”

陈鲁民

①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②能人钱穆,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学者张自铭评价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历史学家孙国栋说:“钱先生研究、讲学、教育、著述兀兀八十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规模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

③钱穆的小老乡钱钟书,绝顶聪明,少人能比,但做起学问从不偷懒耍滑,舍得下笨劲。进入清华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每日泡在图书馆里,抄抄记记,梳理勾陈,甘之如饴。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位名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那就是他下了一辈子笨劲的结果。无怪乎钱钟书谈治学心得时说:“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④相比较而言,这个世界上,对智商要求最高的行业非科学家莫属,而下笨劲最多最扎实的还是科学家。一个科研思路提出后,要验证其是否正确,得一步步去试验,排除各种错误的可能,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稍有一点投机取巧的心理就可能会前功尽弃。陈景润要摘取哥德巴赫王冠上的明珠,光靠聪明是不行的,需要长年累月一点一滴地演算推进,几大麻袋演算纸是最好的例证。杨振宁、李政道为了证实宇称不守恒定律理论,曾连续几个星期不出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枯燥的实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试验,

为了选择合适耐用的灯丝,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这种不厌其烦、不怕重复的笨劲,终于使他获得成功,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⑤写小说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作家坐在书斋里,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只要有点儿聪明劲就行了。其实不然,写小说也是需要下笨劲的活,一部长篇小说写成,照样把人累个半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遍一遍地修改增删,四处查阅资料,反复深入生活,这都需要笨劲,没有捷径可走。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的聪明人,二十多岁就成名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 ⑥推而广之,不论干什么,要想取得成功,要想出人头地,那就得像钱穆说的那样,能人肯下笨功夫,能人偏下笨功夫,能人善下笨功夫。

19. 请使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谈谈你对本文中所说“笨功夫”的理解。(2分) 笨功夫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

4段中陈景润的事例与第○5段中二月河的事例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20. 第○

答:

21. 读了这篇文章,说一说“下笨功夫”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怎样的启发。(4分) 答:

答案:

(三)(共9分)

19. 答案示例:笨拙的办法 成功的秘诀

评分标准:2分。理解正确,搭配合理。

20. 答案示例:第④段和第⑤段分别从科学家和文学家两方面来进行论述,陈景润是科学家,事例应放在第④段,二月河是文学家,应放在第⑤段,所以不能互换。

评分标准:3分。第④段与第⑤段的论述角度各1分,陈景润与二月河的事例归属1分。

21. 答案示例:

本文认为要想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功,不能只依靠天资优越,而应该勤奋刻苦,肯下笨功夫。我坚持每天练字摘抄,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作能力,对语文学习很有帮助。可见,要学好语文,也要下笨功夫。

评分标准:4分。结合原文2分,结合实践2分。

【2017 海淀一模】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共8分)

让浸润时代人心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

先秦《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近现代经典诗词……这些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篇章,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观众在触摸中国诗歌的宏伟版图之时,不知不觉就被唤起渗透于心的诗歌情怀,油然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这正体现出

中国古典诗词,穿越时代而仍然有着浸润心灵、启迪人心的力量。拥有强大内心的独臂女孩张超凡,人生处处是诗意的修车大爷王海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抗癌农民白茹云,自信返场的北大工科博士陈更,横跨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的全才彭敏,拥有

古典气质的夺冠才女武亦姝……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中国诗词大会》也给了我们有益启示。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活动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构建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的课堂。

近几年,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持续推出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和诗词大会等大会系列,选用的汉字、成语、诗词等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出了引领和示范,在公共平台、大众传播中培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落幕,古典诗歌的热潮却再次兴起。这不是偶然,而是先贤诗人几千年的智慧与情感的集结,是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长期热爱与广泛积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必将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

造条件。

(作者姚喜双,文章有改动)

19. 阅读文章,选出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将文章题目补充完整。(2分)

A. 古典诗词 B.传统文化 C.《中国诗词大会》 20.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的中国古典诗词对实现中

华文化复兴的意义是(不超过25个字)。(不超过30个字),是“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接”的有效策略,必将有效地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4分)

21.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某种困扰时,哪句诗给了你力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该诗句

让自己获得力量的原因。(2分)

答:

答案:

(三)(共8分)

19. A 2分 B 1分 C 0分

20. 答案示例:提供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让传统文化与传

媒、科技有机结合,积极运用公众平台传播(共4分。每空2分)

21. 略 (共2分。诗句1分 生活经历0.5分 原因0.5分)

【2017 朝阳一模】

(三)阅读《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完成第21-23题。(共7分)

让家书文化走进生活

刘金祥

①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家书文化,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的独特民族文化现象。

②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挂牵,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

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

③当今社会,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友交往的质量。

④同样,家书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当今时代,人们既需要现代网络的迅疾和轻灵,也需要高雅文化的温润和熏陶。昔日尺牍信札中真挚的感情、熟悉的字迹、质朴的语言,都被程式化的简单符号所代替;而这些网络符号转瞬即逝、难以恢复。即便其中有时也能迸发出智慧火花和闪光言语,但难以完整保留、长久珍存。所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书对文化的传承功能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

⑤所以我们应慎终追远,固本强基,倡导手写家书,让笔墨文字所蕴含的温情暖意抚慰疲惫而躁动的都市心灵,让家书文化永远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园。

(有删改)

21. 作者针对什么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2分)

答: 22.

这是某同学画的本文的论证结构图,请你对其错误的地方加以修改。(2分)

答:

23. 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你对网络时代中传承家书文化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 活实际谈一谈。(4分)

答:

答案:

(三)(共7分)

21. 答案示例:家书文化日渐衰败

(评分标准:2分)

22.答案要点:(1)③应和②放在一起。

(2)“网络符号转瞬即逝”改为“家书可以传承文化”。

(评分标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23. 答案示例:

网络时代,传承家书文化需要更多的人选择这种富有文化意味的交流方式。作为学

生,我们不妨将手写的美丽文字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让更多的人体验家书文化带来的 乐趣。

(评分标准:共3分。思考1分,阐释2分)

【2017 丰台一模】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 -22题。(共8分)

近些年来,“最雷建筑”屡屡跌破底线。“罗马”、“普罗旺斯”等洋名字遍地开花,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

一谈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比之下,欧洲古建筑数量众多,古

堡坚固雄伟,教堂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有这样一层心态,中国当代建筑崇洋求异之风就不足为奇了。

难道,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此言差矣。

中西古建筑在材料使用上差异显著。中国传统木质建筑易朽,简朴,平展,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西式砖石建筑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材料短缺或古人的技术落后。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领先世界,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很先进。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

中西古建筑在用料上各有偏好,这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实现“返归自然”的居住理想。

中西古建筑在建筑理念上也是有显著差异的。西方建筑师对形式美的法则,诸如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称等均有系统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美学法则。上述形式美的法则,在古代中国建筑师看来,只是停留在建筑理念的表面层次,中国建筑师的着眼点在更深的层次上:在于建筑群体的谐和,在于建筑整体与自然的谐和,在于建筑与人类自身的谐和,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因此,完全不必为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而妄自菲薄。好在,行业内外反思之声日益增

多,文化自觉意识渐次复苏,造出“中国范儿”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本身的特征,也给当代营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进入现代社会,不仅建筑材料的性质改头换面,群组结构和院落式格局,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更难有伸展空间。但换个角度思考,传承不能局限于形式,要重精髓,那就是传统中简约、质朴、追求整体效果与环境和谐的理念。要使建筑外观有一张“中国脸”,少不了传统建筑理念这一颗“中国心”。

20.根据文意,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横线处,恰当的是(2分)

【甲】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乙】非不为也,乃不能也

21.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3分)

答:

22.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文章和右图,说说你怎么看待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上榜英国

《金融时报》“糟糕建筑”的调查结果。(3分)

【链接材料】

2014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在他们遍布

全球的编辑记者中做了一项调查,让他们推举出自

己身边最想拆掉的糟糕建筑,结果北京的中央电视

台新大楼和纽约的时代华纳中心等建筑纷纷上榜。

答:

答案:

(三)(共8分)

20. (2分)甲

21. (3分)首先分析近年来“最雷建筑”出现的原因,然后从用料、建筑理论上把中国传

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进行对比;最后提出当代的中国建筑要体现传统建筑理念。(评分说

明:共三个要点,每个要点 1分,后一个要点2分,意近即可)

22. (3分)答案示例:我认可这个调查结果,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从外形上不能体现中国传

统建筑横平舒展的特点,在建筑理念上没有体现与周边建筑的谐和,与自然谐和的传统理念。

答案示例:我不认可这个调查结果。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突破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局限,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获得了更大的伸展空间。(评分说明:看法1分,论述2分)

【2017 通州一模】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3题。(共8分) ①但凡才志超群、成大事者,所禀赋的气质都有异于常人。此气质不同于那种小家子气,而是一种大气。究其来源,虽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后天长期善养浩然正气使然。

②大气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一个人的言谈、文字、举止和为人处事的细节上自然流露出来的,反映了一个人的胸襟和气质。

③这种人目标远大,有吞吐四海之志。如身为雇工的陈胜,年轻时与耕田的伙伴们谈论志向,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后来,为了推翻秦朝暴政,他号召并发动农民斩木为兵,揭竿起义,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充满英雄气概的口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

④这种人信念坚定,虽九死其犹未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这种人能屈能伸,是大丈夫就该如此。如越王勾践曾大败于吴,屈服求和,给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忍受种种屈辱。勾践被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吴王。

⑥这种人不卑不亢,有傲骨自是风流。如孙中山早年留学归国,闻湖广总督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来人口气挺大,心中不悦,便在名刺上写一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旋即对出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看后暗自吃惊,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⑦这种人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诸葛亮在蜀军失守街亭后,与两千余人退避于西城。此时,魏国的司马懿引十五万士兵逼近西城,将士们大失神色。而诸葛亮表现得非常淡定,命人打开城门,然后身披鹤氅,头戴纶巾,让两个小书童拿着一把琴,于城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了一出“空城计”,使司马懿惊慌退兵。

⑧这种人临危不惧,为大义舍身而泰然自若。如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狱中,他题壁写下这样的诗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一位革命者以身殉法、视死如归的凛然大气。

⑨凡此种种英豪俊杰,皆先有大气,而后能有大才干、大作为。因此,他们的人生不同凡响。

⑩故知,大器人生,必先大气。

(选自《河南工人日报》)

21.请给本文拟写一个题目。(2分)

答:__________

22.请为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则故事,使本段论证更加完整。(不少于60字)(3分)

答:__________

23.阅读文章,请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最终得出中心论点的?(3分)

答:__________

答案:

(三)(共8分)

21.示例:大器人生,必先大气(2分)

22.示例:如玄奘西行,不惜冒险私渡关隘,独闯八百里荒漠。他忍饥挨饿、夜卧寒冰面对

各种困难和挑战也决不退缩,经行数万里,终于抵达印度求得真经。

(3分。事例不唯一,符合分论点即可)

23.要点:首先,指出成大事者皆有大气的精神;接着对“大气”进行阐释,提出“大气”

是一个人胸襟和气质的反映;然后,举出古今英雄豪杰的事例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拥有远大目标、坚定信念等可贵品质和气度。最后得出想要拥有非凡成就,就一定要有大气人生(大器人生,必先大气)的中心论点。

(共3分。每点1分)

【2017 顺义一模】

(三)阅读梁衡先生的《不能没有家》,完成21-23小题。(9分)

不能没有家

梁衡

【A 】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特别是母爱是没有原则和前提的,爱就是前提,是铺天盖地、大包大容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家庭的爱,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所谓打是亲骂是爱。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皇帝的新衣只有在皇帝小时候由他妈去说破,既已成帝,谁还敢言呢?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发挥,就像一颗种子,在春季里,要阳光有阳光,要温度有温度,要水分有水分,尽情地发芽扎根。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潜移默化将一去不再。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孩子一说去幼儿园就大哭不止。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到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批评、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里所办不到的。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因为家庭成员的合作克

服了多少生活及事业上的难题。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生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B 】这么想来,人真的不能没有个家。

⑤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一个人少了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少了家庭教育、家庭温暖,他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不是一个很幸福的人。【C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本文有删改) 21. 读完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2分)

答:

22. 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本段中提出的看法展开论证的。(4分) 答:

23. 下面的事例,你觉得可以放在文章【A 】【B 】【C 】哪处?为什么?(3分)

抗战英雄赵一曼烈士牺牲后,他的儿子陈掖贤失去家庭,与亲戚住在一起。虽然有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照,但他总有寄人篱下之感,性格内向,常郁郁不乐。成年后的陈掖贤教学工作颇受称道,但他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致命的弱点:自己管理不了自己的个人卫生和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屋内被子从来不叠,烟蒂遍地。钱总是上半月大花,后半月借债,一次他竟四五天没钱吃饭,饿在床上不能动。婚姻也不理想,结了离,离了又复,家事常吵吵闹闹,最后的结局是自缢身亡,让人倍感心酸。

放在处

理由:

答案:

(三)议论文阅读(10分)

21. 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评分:本题2分

22. 首先提出家庭的爱是绝对负责人的观点,然后用老母鸡呵护小鸡做比,阐述父母为了孩

子的付出,接着从反面列举没有家教导致举止粗俗的例子来论证观点。

评分:本题4分

23. 示例1:放在A 处(2分),文章开篇先叙述赵一曼烈士的儿子陈掖贤因为母亲牺牲而缺

少家庭温暖、家庭教育,没能够形成自己完整的人格和生存的基本能力,最终导致了人生失败的惨剧,引出下文作者要提出的观点: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2分)

示例2:B 处,用赵一曼烈士的儿子陈掖贤因为母亲牺牲而缺少家庭温暖、家庭教育,没能够形成自己完整的人格和生存的基本能力,最终导致了人生失败的惨剧这个事例从反面来说明人应该有个家,论证了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示例3:C 处,用赵一曼烈士的儿子陈掖贤因为母亲牺牲而缺少家庭温暖、家庭教育,没能够形成自己完整的人格和生存的基本能力,最终导致了人生失败的惨剧这个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一个人少了家庭教育、家庭温暖,他至少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不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评分:本题4分, 每点2分

【2017 怀柔一模】

(三)阅读《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完成第 19-22题。(共9分)

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

①在山西省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裴柏村。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此外还有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七品以上官员不完全统计在3000人以上。源于周秦,盛于隋唐,延及宋元明清直到今天,裴

氏绵延不绝2000多年且“将相接武、公侯一门”,背后的密钥是什么?

②有话说“无裴不成唐”,特定的历史因素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裴氏家族的崛起,但无法解释裴氏传奇如此长久的生命活力。裴氏家族的经久兴隆,根子还是在内里:重教、廉洁、自强不息。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子弟为官者,如贪污则死后不得入祖坟”。在现在的裴柏村,谁家生了孩子,门口都会挂上“自强不息”的牌匾,书写牌匾的毛笔和砚台也一并钉在门上,以示铭记祖训并躬身践行。

③重教为根,廉洁为本。优良家风与严谨家训不断荫泽后人,给予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与思想财富;而坚守家风的责任与信念,又赋予后人对绵延至今的家风家训不自弃的坚韧与自信。这可能是裴氏书写传奇的原因所在。

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的家风成就美好人生,腐化家风则是人生难以承受的负资产。纵览传统名门世家不难发现,凡家业辉煌、人才兴旺者,无不拥有独树一帜的家风和鲜明的家族文化特征。“子孙虽愚,诗书须读”“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可俭而不可吝”“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行得正;打好了价值观的底色,才能走得远。相比万贯家财,好的家风才是对一家一族最好的馈赠。翻看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这样的教训沉痛而深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教育儿子“要学会走捷径”,结果将儿子一同带进“深沟”里。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教导”儿子,“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网中,成为这个网的一部分”,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与全家的幸福。权钱交易“夫妻店”,经济偷盗“父子兵”,处处伸手“一窝贪”,家风不正,“爱”得越深,错得越离谱。

⑤《大学》有言:一家仁,一国兴仁,国之本在家;《论语》有言:,家之本在身。家风绝不是私事小事,更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树好榜样。正己以涵养新时代的好家风,就是要明晰情与法的辩证法,把握亲与情的分寸感,守住公与私的分界线;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自觉远离权力的诱惑,严格管好自己与身边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去庸俗、远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本色。

⑥好的家风家训跨越时代,光辉经久闪耀,正是由于普遍地抓住了人的立身之本、业的长青之基。以饱满的个体构建美满的家庭,进而成就更好的国家与未来,“宰相村”的繁盛密钥或许正在于此。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9. 文章用裴氏家族的事例开头,有何作用?(2分)

答:

20. 第④段是如何围绕好的家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而展开论述的?(3分)

答:

21. 下列语录,填在第⑤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是(2分)

A.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B.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C.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2. 裴氏家族的家风是“重教、廉洁、自强不息”,你觉得自己或身边的同学体现出来的好家风还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2分)

答:

答案:

(三)(共9分)

19. (2分)文章开头阐述裴氏家族因为好的家风书写绵延不绝2000多年的辉煌历史,从而

引出下文对涵养好家风对家对国的作用进行论述。评分要点:内容:概括开头的内容,

1分;结构:引出下文论述的内容,1分

20. (3分)首先,引用名句引出“好的家风成就美好人生,腐化家风则是人生难以承受的

负资产”的观点;(1分) 接着,采用道理论证出凡家业辉煌、人才兴旺者,必有好的家风,(1分) 最后,列举刘铁男、徐其耀的反例论证腐化家风必会让人承受不良后果。(1分)

21.B (2分)

22. 示例: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友善助人、礼让有节等等(两个即可)。

【2017 平谷一模】

(三)阅读《匠心之道守破离》,完成第20-22题。(共9分)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 ”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 ”。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甲】,这种坚定的气质和不懈的追求,成就了工匠的辉煌。

④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乙】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

【丙】。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2016年7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20.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②“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熟”

③“不日新者必日退”

21. 阅读③—⑤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3分)

22. 阅读文章,联系实际,谈谈“匠心”给你带来的启示。(3分)

答案:

(三)(共9分)

20. 答案:②①③ (3分)

21. 答案示例:以理想为基础,长久坚守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达到极致;以思考为底,取长补短,学而思结合在完善中超越;以创新为核心,有非同寻常的构想,开创出新境界。这是三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成就匠心的必经之路。

(共3分。共3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22. 答案示例:“匠心”给我带来的启示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们班的小A ,字写作前,总是列好提纲,写作过程中字斟句酌,修改时,认真听取老师、同学们的建议。正因如此,他的作文很快就上升到一类文。

(共3分。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

【2017 大兴一模】

(三)阅读《生命之轻,生命之重》,完成23~25题。(共9分)

生命之轻,生命之重

①孔子的狗死了,特意嘱咐弟子:“路马死则葬之以帷,狗则葬之以盖……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其首陷于土也。”大意是:马去世,要用布裹尸,狗下葬,要以车盖罩护,如今我一贫如洗,但也要准备一面竹席,以免它的脸被土弄脏。何以如此庄重地待一条狗?关乎“仁”,关乎“礼”,关乎悲悯与感恩,关乎生存伙伴间的义务。

②孟子也留下了“君子远庖厨”的古训,是为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倡导人们远离血腥、挣扎的场景,远离视觉污染、暴力演示,从恻隐之心的角度让我们加强向善的修养。

③尊重一切生命,不因人类的强大而肆意伤害、虐杀其他生命。在西方,即使是影视拍摄,“动物演员”的安全也要有保障,劳动强度还不能过高;若有被伤害镜头,须注明这是仿真或特技。早在 1980年,美国影视界即授权一个叫“美国人道协会”的民间组织,专门监督此事。美剧末尾常见“本片制作中无动物受伤害”字样,正是美国人道协会所下之评语。在德国,严格规定,大到猪牛,小至鱼兔,皆取电击方式,且彼此隔离,不让动物目睹同伴遭遇。所以市场罕见活鱼,即便有,也不直接售出,须由店家处理后方可买卖,既防止虐杀,又避免血腥场景给人造成不适。

④先贤哲人无数次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功利关系,自然在人类的眼中不应仅仅是资源,不应成为被人类索之毁之的对象;它完全可以成为人们的情感对象、精神依恋和文化象征。然而,从产业革命到科技主导的今天,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自然却匍匐在人类脚下:人们看一棵树,首先想到的不是它的美和生命价值,而是它能做什么建筑或家具材料;养一只老虎,首先想到的不是保护这一濒危的生命种族,而是如何剥夺其天性,追求利润……工业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突飞猛进,我们的文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与自然割裂、向环境掠夺的文化。

⑤万物生来平等,单就动物来说,人类也没有权力虐待它们。既然我们圈养了老虎,就当尽全力尊重和保护它们。我们看到,老虎被鞭打、被骑着拍照,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老虎真的不叫老虎了,成了娱乐的道具、赚钱的工具。老虎没有了“兽道”,我们没有了“人道”,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和亵渎。我们希望看到的情景是:动物能自由生活在属于它们的高山原野、河湖海洋,即使在动物园里,人们也不打扰它们的生活。

⑥人类已经掠夺太多,抢占了其他生物的配置,消耗了大自然太多库存。在别的生物眼里,人的角色肯定是“敌人”,可憎的是,人类不仅是敌人,还是“恶人”。那些破坏大自然的活动终将导致不良后果,属于恶性糟蹋,已经严重损害了大自然的根基。所以,对那些数量过于庞大、不合天意的财产,我们应重新核对,部分割让,以削减精神的脂肪和欲望的臃肿。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已经成为其他生物眼中向大自然索取有限资源的“敌人”,决不能

再继续成为“恶人”。敌人,是生物角色;恶人,是道德角色。

⑦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讲过一句话:“存天理,灭人欲。”他认为自然需求是“天理”,欲壑难填是“人欲”。如果说“天理”有一点基本的、自然的、哲学味道的话,“人欲”则是繁复的、人为的、世俗的。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过度的欲望又是人类毁灭的武力。

⑧曙光乍现,一只麻雀展翅外出觅食;暴雨来临,一队蚂蚁抢运食物行李;温卵孵化,一只雏鹰破壳呼吸空气……每个生命都有分分秒秒的进程,都有和人生一样的故事,都有自我存在的意义。若我们无视其进程,漠视其尊严,蔑视其生命意义,任意掠夺、染指、篡改,那人类的意义又由谁来承认呢?若万物意义皆失,只剩人类自己,那么这意义无论怎么描绘,都像一桩阴谋和丑闻。

⑨我们不要忘记生命的真实身份,不要委屈了任何生命,哪怕那些生命有时看来有多轻;我们要遵从自然法则,尊重生命,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命之重!

(有删改)

23. 下列对文章标题与内容关系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标题与内容匹配。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人和各种生命的“轻”和“重”。

B. 标题与内容匹配。文章围绕生命的“轻”和“重”作了辩证论述。

C. 标题与内容不匹配。文章结尾只谈了生命,没有谈到“轻”和“重”。

D. 标题与内容不匹配。文章中并非针对生命的“轻”和“重”进行论述。

24. 文章在表达上叙议结合:有的段落先叙后议,有的段落先议后叙,还有的夹叙夹议。请从①③⑤三段中任选某一段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5. 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敌人,是生物角色;恶人,是道德角色”的理解。(4分)

答:

答案:

(三)(共9分)

23.B (共2分)

24. 答案示例:第①段采用先叙后议方式。先叙述孔子尽管贫穷,也要在葬狗时用竹席遮盖,不让弄脏了狗脸的故事。接着指出这是“庄重”的行为,论述这类行为与仁、礼、悲悯等相关,从而论证尊重生命的观点。

(共3分。每要点1分)

25. 答案示例:文中谈到资源受到人类抢夺,众多生命的生存受到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就成了它们的敌人,这是生物角色的表现。我们看到,同样是生命,一些人为吃鱼翅而滥杀鲨鱼,为了得到象牙而残杀大象,使失去了生命的尊严,这是人类没有道德的表现,比单是“敌人”层面要恶劣得多,是“恶人”。

(共4分。联系文章2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

【2017 门头沟一模】

(三)阅读《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完成21 -23题。(共9分)

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梁实秋

①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竹就是竹简,帛就是缣(ji ān ,双丝织成的细绢)素。书是稀罕而珍贵的东西。一个人若能垂于竹帛,便可以不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用韧皮贯联竹筒,翻来翻去以至于韧皮都断了,那时候读书多么吃力! 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但在印刷之术未采用以前,书的流传完全是靠抄写。我们看看唐人写经,以及许多古书的抄本,可以知道一本书得来非易。自从有了印刷术,刻板、活字、石印、影印,乃至于显微胶片,读书的方便无以复加。

②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③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致。宋太宗每天读《太

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是“开卷有益”一语之由来。《太平御览》采集群书1600余种,分为55门,历代典籍尽萃于是,宋太宗日理万机之暇日览两卷,当然可以说是“开卷有益”。如今我们的书太多了,纵不说粗制滥造,至少是种类繁多,接触的方面甚广。我们读书要有抉择,否则不但无益而且浪费时间。

④在学校里,如果能在教师里遇到一两位有学问的,那是最幸运的事,他能适当的指点我们读书的门径,离开学校就只有靠自己了。

⑤。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有一个原则也许是值得考虑的: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部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读一些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经书当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史书也一样的重要。盲目的读经不可以提倡,意义模糊的所谓“国学”亦不能餍(y àn, 满足)现代人之望。一系列的古书是我们应该以现代眼光去了解的。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人,确实是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居多。我曾思索,其中因果关系安在?

⑥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⑦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书,本身就是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架上,放在案头,摆在枕边,无往而不宜。好的版本尤其可喜。我对线装书有一分偏爱。吴稚晖先生曾主张把线装书一律丢在茅厕坑里,这偏激之言令人听了不大舒服。如果一定要丢在茅厕坑里,我丢洋装书,舍不得丢线装书。可惜现在线装书很少见了,就像穿长袍的人一样的稀罕。几十年前我搜求杜诗版本,看到古逸丛书影印宋版蔡孟弼《草堂诗笺》,真是爱玩不忍释手,想见原本之版面大,刻字精,其纸张墨色亦均属上选。在校勘上笺注上此书不见得有多少价值,可是这部书本身确是无上的艺术品。

21.根据文意填空。(共3分) 作者首先从①的角度,谈古人读书难;其次,从②的角度,谈要读有用的好书;最后,阐明读书③。

22.请你将选文第⑤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23.作者围绕“读书”谈了多个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说说对其中一个观点的认

识或理解。(4分)

答案:

(三)(9分)

21. (共3分)答案要点:①书的阅读和得来不易②择书③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提升境界。

22. (2分)答案要点:经书、史书,有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不可不读。

23. (4分)答案示例:文中作者谈道:“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书,

本身就是情趣,可爱。”我觉得说的特别对。比如,我读过《鲁宾逊漂流记》后,我从其中的主人公身上,感受到了他生命的坚强,为了生存而显现出来的智慧。

【2017 房山一模】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0题。(8分)

①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不虚、不私、不妄”的真情;以古代典籍中的典故、名句,讲述治国理政的道理;要求“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念兹在兹,正是因为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因而视之为“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喻之为“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现代技术,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的文化主体性,不是闭关锁国,更不是毁古搬洋,而是要返本开新。看到我们是站在五千年的文化河床之上,是扎根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文化土层之中,以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的文化传统,不仅孕育了“亦新亦旧”之文明,而且创造出一个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奇迹。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伟大之所在,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之所在,更是我们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底气之所在。

③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我们以独特的智慧和价值屹立东方。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爱人”,从周易的“阴阳相生”到孟子的“民贵君轻”,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四大发明传入西方,被英国哲学家培根誉为“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梅兰芳在西方巡演,京剧的魅力震惊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随着中餐、汉字、孔子学院等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传统文化架设起沟通东西世界的桥梁。中华文化以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基因,打开了和打开着全人类的文化场域。

④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也是一条文化纽带;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南京城万人空巷一睹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它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从而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英国学者汤恩比曾经说过,能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中华文明不仅在器物上曾给世界巨大贡献,在精神上同样能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选自《 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07日 05 版,有删改)

18. 阅读选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2分)

答:

19. 根据文意,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2分)

补写句子:

20. 从下面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作答。(4分)

(1)孔子的智慧能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下去、拯救人类社会,请结合其核心思想或《论语》

相关语句进行阐释。

(2)结合选文第②段内容说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传承传统文化?

答:

答案: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0题。(8分)

18. 答案示例:

①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②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或答:我们应该重视(重拾)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继承。)

评分:本题共2分。答前两个要点各1分。

19. 答案示例: 我们以包容和创新的气质走向未来(我们以整合和创新的能力屹立东方或

我们以包容和创新的气质屹立东方)

评分:本题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 (4分)

(1)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孔子的智慧体现在它的核心思想“仁”,“仁”的意思即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孔子的思想体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人人能够做到自己不想要的,也不强加给别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减少矛盾,关系融洽,生活的更加美好。

评分:本题共4分。说出孔子的智慧或核心思想2分,并能阐释出这种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

(2)答案示例:①传承传统文化要返本开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②结合生活实际(略)。

【2017 燕山一模】

(三)阅读《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成第20—22题。(共9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王云路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自宋人戴复古《寄兴》一诗:“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后人把这首诗凝缩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俗语,说的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像没有成色十足的金子;也比喻不能求全责备,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瑕疵和错误。当下,这句话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②一是要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如中国的文艺作品有一个传统:善恶分明,褒贬迥异。所以很多人动笔写作,常要把所追忆的人物描写成大智大勇,完美无瑕。这就造成作品中的人物要么是好人、完人,要么是坏人、小人。京剧中,为了明确区分善恶给人物画上了青脸、白脸,就是一个例子。事实上,生活中的人物没有如此简单划一,历史上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性格丰满而多面。

③二是我们对人要有包容的态度。既然承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对人就要宽厚包容,与人相处要有宽容大度之心。对于主事者来说,关键在于用人所长。晏子谈“任人之大略”说:“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善用人者能够量才适用,把不同专长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使才位相配、人岗相适,故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④三是提醒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对人要宽宏,对己则要谦虚,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正。《左传·宣公二年》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切事物永远在变化和发展,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大学》所谓“止于至善”,是千百年来士人学子修身的终极目标。晚清重臣曾国藩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但他自谓“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但是“中人之资”的曾国藩靠着“坚忍有恒”的意志,不断学习向善,一生实践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在自我完善的道路上走得比别人更远,因而离完人的目标也更近。

⑤“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求我们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才能保证个人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从这种认识考虑,对个体而言,就要严于律己。对于国家和整个社会而言,尤其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避免“人治”的缺陷与偏见,实现公平与公正,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删改)

20.阅读文章,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21.从下列文学作品的人物中,选择一位你认为能印证第②自然段提到的“历史上真正的优

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性格丰满而多面”这一说法,请结合与人物相关的情节简要说明。(3分)

A.《西游记》猪八戒 B.《红岩》许云峰 C.《朝花夕拾》阿长

答:

22.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3分)

你的思考:

你的说明:

答案:

(三)

20.答:作者首先指出人自知之明,并就自知之明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引用《左传》

和《大学》里的话进一步阐释“自知” “进取”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最后用曾国藩以“中人之资”,不断自我完善,最终成为“千古第一完人”的例子论证“自知”的重要意义。 (每层1分,共3分。)

21. 答案示例: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具有典型性格特点且形象立体丰满的人物,阿长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和毛病,如总爱“嘁嘁喳喳”,说话点着鼻尖,睡觉摆成大字极不文雅,这表现出她的好事、粗俗的一面;然而她极热心地教“我”懂礼数,学做人,尤其是为“我”买非常不易获得的《山海经》又充分体现了她的善良与热心。所以,作者笔下的阿长并没有脸谱化,而是血肉丰满性格多面的,正是这些善良与丑陋交织在一起, 才使得文章闪耀着种种人性的善念、恶意, 复杂而真实, 丰满而立体。也正是这样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普通人阿长,这与文中“历史上真正的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性格丰满而多面”这一观点也是非常吻合的。 (答案要点:选B 不给分。A 、C 选项:具体情节2分,得出正确的结论1分。)

22. 略

(答案要点:结合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思考1分 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具体阐释2分)


相关内容

  • 20XX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1-初中文言文学习网
    1.2009年福建省龙岩语文科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 ...
  •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汇编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汇编 河南淮阳刘志刚收集整理 1. 贵州安顺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成长路上又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恒垣:有星月漫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 ...
  • 20XX年北京中考一模名著阅读汇编
    2014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期末试题汇编 名著阅读 [2014东城期末]8. 名著阅读(3分) 忠诚信义,劫富济贫等,是<水浒>中英雄们的理想.为此, ① (人名)为救林冲之困,大闹野猪林:吴用.阮小二等人黄泥冈 ② (事件):英 ...
  • 20XX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特色新颖题( 一 )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之特色新颖题( 一 ) Llt32100 贵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卷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12分) 根据材料,完成24-26题. "百姓富•生态美"是贵州省关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美好 ...
  • [语文]20**年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 写作
    [2011·朝阳期末考]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广州亚运会赛场上,体育明星刘翔 的身后,有一个观众熟悉的身影在默默奔跑着.即使他再勤奋.再努力,人们似乎仍然觉得:他永远不可能战胜刘翔. ...
  • 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汇编
    说明文阅读测试题汇编(一) 密云区 (二)阅读<漫谈桂文化>,完成第17-18题.(共5分) 漫谈桂文化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 ...
  • 20**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一.(2015·山东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 ...
  • 20XX年青龙县小学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青龙县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语文四.五.六年级质量检测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严格按照局长和教研室的命题要求进行命题,本着"既紧扣书本,又略超越书本:既注重基础知识,又重 ...
  • 汇编语言试题库
    汇编语言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十进制数369转换成二进制数为()2,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16. 2.计算机中的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3.8086的地址总线有20根,寻址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