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 - 范文中心

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

03/24

刺客列传 学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掌握“爱”“报”“蹊”“却”“造”“厌”“顾”“坐”“诣”等重要实词的意义。

2、 学习掌握“虽”“之”“以”“因”等虚词的用法。

3、 了解古代有关乐律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4、 翻译时能依据句式特点并能落实句中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5、 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的艺术。

自主阅读导引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文言现象梳理

1、一词多义解释: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 巴汉之饶。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乃造焉。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其意。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轲自知事不就。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2、 文言虚词解释: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唯荆卿留意焉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3、 词类活用解释 盖聂怒而目之。 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难句翻译: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疑难探究

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3、荆轲刺秦王的行为,历代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苏洵认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不足言”,司马迁则认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龚自珍说他有“江湖侠骨”。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 视野纵深拓展

陶渊明的诗大多给我们以冲淡静穆之感,然而这首《咏荆轲》却给我们以另一种感觉,或许正是“伟大的艺术家从不单方面地呈现他的艺术色彩”吧。

咏 荆 轲

燕丹善养士,⑵志在报强嬴。⑶招集百夫良,⑷岁暮得荆卿。⑸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骥鸣广陌,⑹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⑺宋意唱高声。⑻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⑼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⑽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⑾豪主正怔营。⑿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注释】

⑴本篇咏史,歌颂荆轲的侠义,惋惜他的失败。荆轲为燕太子丹复雠,以匕首逼秦王,不成

被杀。事迹见《史记·剌客列传》。⑵燕丹:战国燕王喜太子名丹。⑶强嬴:指秦国。秦为嬴姓。⑷百夫良:能匹敌百人的良士。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子,国人称之为三良,《诗经·黄鸟》称之为“百夫之特”。⑸荆卿:即荆轲,燕国人谓之荆卿。⑹素骥:白马。《史记》说荆轲从燕出发时燕太子丹及宾客着白衣冠(丧服)相送易水上。作者本此翻创为白马送行。⑺渐离:人名,姓高。筑:乐器名,似筝,十三弦,颈细而曲。⑻宋意:燕国的勇士。⑼商、羽:各为五音之一。⑽盖:车篷。飞盖:似谓车行如飞,极言其迅速。一说“飞”字形容其高,就是“飞阁”、“飞檐”的飞。⑾图穷:荆轲献秦王督亢地图,中藏匕首。秦王展图,图穷而匕首现。荆轲取匕首刺秦王。“事”,即指行刺。⑿豪主:指秦王。怔营:惶惧。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君子重义气为自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座席中吹过萧萧的衰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能力自测平台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 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秦王必说见臣。 ...

遂自刭。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荆轲和而歌 ...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

2.区别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义。

⑴①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 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

⑵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⑶①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②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

3.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②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③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 B、愿举国为内臣 (全、整个) ..

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信件、信函)D、荆轲奉樊于期头函 (同“捧”)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恐惧不敢自陈 ②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①,终已不顾 ②荆轲顾笑舞阳 ....

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

D、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 ②轲自知事不就 ..

6、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7、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因为他想要挟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8.请写一首诗来评价荆轲刺秦。


相关内容

  • 高一语文试卷 含答案
    致远中学高一语文周考(2017.09.09) 第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 ...
  • [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五个有勇有谋的刺客的事迹,他们身上展示出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义气与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刺客列传 形象对比 精神价值 <史记・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商鞅变法试题
    专题二试题 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儒家学说 B.兵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 ...
  • 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_--冯为民
    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 冯为民 虽然很多人对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同质化充满了担忧,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语文教师而言还得有信心,上好选修课,上出选修课应有的大气与细腻来,是语文人应有的情怀,办法总比困难多.首先是开发好选修教材,我曾经写过一 ...
  •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教法的几点尝试
    摘 要: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教学中,教师要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去质疑探究学习,让学生拓展迁移积累.主要介绍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做随笔.善质疑.多比较.重说写.阔视野. 关键词:做随笔:善质疑:多比较:重说写:阔视野 新课程标志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
  • 山东高考6大科目解读
    山东高考说明出炉:取消基本能力测试英语听力 20日,山东省招考院正式对外发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据了解,今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取消了基本能力测 ...
  • [精品]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篇一: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陕西省从20XX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陕 ...
  • [文史知识]中国古代的名人刺客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太白这首<侠客行>,已在中国流传一千多年,读罢每每让人热血沸腾.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