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精品课程教案 - 范文中心

设计素描精品课程教案

11/11

课程名称:设计素描主讲教师:高 波

第一章 设计素描概述

设计素描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练习,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表现能力,更要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对“素描”较为狭隘的传统观念转变过来,正确认识设计素描的意义和功能,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并不是简单的为“画”而“画”,而是链接学生之前的素描功底与将来的设计创意的一个链环,是一把开启学生艺术设计潜质的钥匙。

第一节 认识素描和设计素描(1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晰设计素描的概念、目的与功能,明确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 教学重点:设计素描的概念、目的。

教学难点: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图例启发

教学过程:

一、关于素描(指传统素描)

1.概念

“素描”一词,源于西方词汇,英文为“sketch”。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我国传统画论中的“非彩为素,摹画为描”一说,也概括出了素描作为绘画造型的一种积极方式。

2.素描的表现手法

⑴以线造型

用线造型是人类的天性,代表样式为线性速写、传统的白描画等,以线的疏密组织代替画面的黑白灰变化。此外,线的轻重疾徐造成的节奏变化,与人的情感情绪的节奏变化能够融会贯通,这事线条具有了自身独立的审美性,因而,很多线描作品被描绘的对象会隐退,画面中线条成了审美与宣泄感情的主角。

⑵线面结合造型

这种造型方式又称结构素描,他仍然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同时依靠透视的基本原理,使物体各个部分具有整体的内在构造关系,具备空间的面与体积感。

⑶以明暗调子造型

这种造型方式即光影素描的造型手段,以明暗色调为外在形式。明暗色调依附于物象本身,受光源影响很大,借助影调的不同、体面的转折来塑造立体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

3.素描在绘画中的地位与作用

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既可作为创作的草图,又可作为独立的作品存在。 ⑵是绘画语言中最朴素、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具有无尽的表现力和丰富的表现形式。

⑶德加:“素描画的不是形体,而是对形体的观察”。素描并不等于描摹,而是融入画家个人感情的一种视觉造型形态,代表着画家对物象的认识与思考。

二、设计素描——学习的新阶段

1.概念

素描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已经包含了设计素描的范畴:“所谓素描

(Drawing),主要是指以线条表现物体、人物、风景、象征符号、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艺术形式。”其中“ 情感创意或构想”的表现已经涉及设计素描的造型观念。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给出的定义是:设计素描是应设计艺术(Design)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基础的素描训练方式,它不是简单的对物象进行照相式的记录,而是积极研究其形体的构成因素和特征,并结合创意和构想,达到对物象的主动性认识与创造。

2.设计素描的功能

造型——创意——传达

造型是关键,创意是灵魂,传达是目的。

⑴造型

设计素描跨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概念,不再仅是作为以绘画技艺与表现方法的训练,也不是为了艺术创作而写生或再现物体和收集生活素材,它要求设计者在画面主动的创造形态,最忌讳照相式的记录,需要我们在动手之前有一个清晰的作品概念,探究对象中形体中最根本的构成因素,创作性地运用明确的绘画方式技巧及基本原理去理解有关造型与空间的问题,将一个个模糊的形象明确化并赋予次序感。

⑵创意

创,是创造、创新;意是指意义、意念、意象、意境。创意应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所展现的对事物的全新理解给人以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具有良好的创意的前提是要改变我们的视觉常性,突破常规思维,主动的观察世界、思考问题。

⑶传达

传达是艺术设计活动的最终目的,我们的作品不仅要有创意,还要将信息成功的传达给他人。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学会利用画笔代替语言去说话,学会“图话”,善于创造没有语言的文字。

三、素描(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关系

相同点: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设计素描是传统素描(古典素描)的派生与扩展,它具有基础素描的许多规律性特点,体现了素描的技法要求和特点,二者都需要想象力和审美观准确生动是其对物象表现共同的要求。

不同点:从绘画与设计艺术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说,绘画素描以写实为重点,注重强烈的感性认识、形象的深入研究和准确的表现,要求通过绘画陶冶情操,以美感追求和个性表达为画面的至高追求。材料以铅笔、炭笔、毛笔为主。

设计素描偏于严谨和理性,注重实用性,多以线条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不仅要求掌握物象的造型表现,更注重创造性物象构造的表现,以设计思维的拓展为学习目的,某种意义上超越了素描的表现领域。造型形式多样,材料应用广泛。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掌握了绘画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的一同,设计素描体现了艺术设计的特征。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创意思维的开发,画面图形更注重图形语言的传达功能和形式美感。

【作业布置】

思考:设计素描的特征.

第二节 怎样学习设计素描(1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

教学重点:怎样向大师学习。

教学难点:怎样从中国传统艺术中萃取适合今天的艺术精华。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图析

教学过程:

一、向中国传统艺术学习

1.以线造型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表现手法。在笔的运行中,讲求笔法变化,画出的线条有着不同的质感、量感和动感。线条并不仅仅是用以勾勒外形轮廓,而是讲求“以线代面”、“以线存形”,纯粹的线中蕴含着形体、明暗、空间、虚实、结构等关系,并把线条升华到情感、修养和审美的要素上去认识,线的轻重疾徐、起伏变化成为情感思绪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观察方法

中国画在观察方式上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来观物取景,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不受透视法的拘束,有着更广泛的表现空间。

3.构图经营

中国画中的构图叫做“经营位置”,是一种打破时空的意象构图,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同时在画面构图中讲求虚灵通透,十分讲究“布白”,即空白空间的布置安排,为画面主体的表达和绘画意境的表现起着积极作用。

4.造型意识

中国艺术有着独特的造型意识,表现在:

⑴丰富的想象力。如龙、凤、饕餮、麒麟等形象,是古代人民通过想象,根据多种动物特征的集合而塑造出的新形象,并在这些形象中寄予美好的愿望,体现着中国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集美思想。

⑵简洁精准的概括力。如水、火、云等不稳定的、抽象的物象形态,古代艺术家们用“线”来概括表现,简明而又生动。再如阴阳太极图,仅用简单的曲直线条便概括出阴阳变换和“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和现象,形式何其简洁,意蕴又何其丰厚。

5.美学思想

⑴重神论

“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汉《淮南子》

中国画中对物象的塑造要求“形神兼备”,不仅只追求表面的“似”或“像”,更要注重物象内在精神面貌的“真”。

⑵重整体关系

“谨毛而失貌” ——汉《淮南子》

过于注重局部刻画,就会失去对整体的把握,早在汉代时,中国画论已提出了关于这一点的论述。

二、向生活与自然学习

设计素描要求我们学会“图话”,用形象语言说话必然与形象思维相联系。形象思维对于造型艺术范围内的形象语言而言,就是思考如何巧妙地组织设计形象,让形象说话,说生动的话。生动的形象语言不是凭空去想象,大脑中必须要有生活的积累,生活中无数的形象储存在头脑中供形象思维所用。

同时,自然界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自然的启示。我们的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必须以生活和自然为本源,自然界无穷尽的变化和无穷尽的角度,是我们灵感的不竭之源。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也是设计者培养观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向大师学习

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向大师学习,可以直接萃取大师的符号语言,是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

1.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立体主义——彻底否定传统绘画的真实描绘,否定西方的透视法,即从一个点观察事物的习惯方式,以不断推移的视点,描绘不断变动的事物,并以面的转换表达空间。 代表画家——毕加索

3.达达主义——否定理性,否定一切,提倡不受约束的完全自由的文艺。它抹煞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宣称生活用品也可以成为艺术品。

代表画家——杜尚

杜尚是西方理性主义逻辑发展中的一个例外。他的影响深远而持久,而且他所达到的新境界至今无一人能够真正继承。今天人们大多能欣赏和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那些出新的艺术作品,但对于他最出色的思想,即超越艺术局限,走入自由境界尚理解不足。美国画家德库宁说的:“杜尚一个人发了一场运动--这是一个真正的现代运动,其中暗示了一切,每个艺术家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灵感。”

4.超现实主义——描绘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如幻觉、象征、隐喻、奇异等,把在常识中无关系的事物组织起来,建立新的关系,用以表现作者的心理感觉、意识。

代表画家——达利、马格利特

5.极简主义——又称“风格派”,其画面形象多为鲜明、简单的几何形,如圆、方、三角,或纯粹的点线面等,其绘画理念是“把丰富多彩的自然压缩成有一定美感的秩序”。 代表画家——蒙德里安

【课堂小结】

设计素描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吸纳外部丰富营养来构建自己的过程,设计素描不是一种风格样式,而是一套有效的培养设计师多向度的造型观念与创意思维能力和丰富的造型手段的策略和训练体系,学习设计素描需要开阔的视野,主动探究的态度.....

【作业布置】

扩展阅读:上网搜索并思考“现代艺术的发展对设计的影响”;“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性”

第二章 线性分析与情感表现

第一节 线的概念和特点(2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晰线条的概念、目的与功能,了解线条的特性。

教学重点:线条的特性。

教学难点:线条的视觉心理。

教具学具:画室、图片、范画、静物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图例启发

教学过程: 在绘画中,线是对物体的轮廓、边界和细长物体的抽象表达,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既是艺术媒介,又是艺术形式本身。在画面中,线也是有位置、长度、宽度的,它既是具体物象的抽象形式,也是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线的不同形态特征,给人不同的视觉心理反映。

(一)线的形态与视觉心理

线在造型中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大至可分为粗线、细线、直线和曲线。直线又分为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曲线又可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不同的形态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粗线的形态有厚重、豪放有力和紧张感,给人印象深刻。细线有纤细、轻松、精致、敏锐感。长线具有持续、速度和时间感。短线具有断续、迟缓、动感特性。水平线带有稳定、安全、永久的和平意味。垂直线带有崇高、权威、纪念、庄重的意味。高层建筑贯以水平线表示整体的稳定。纪念碑由垂直形体表现其崇高与庄重。斜线是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形态,具有不安定和动态感,方向性强。画面中出现斜线或使结构线倾斜时,具有动态、活泼感。直线给人明确、简洁和锐利的感觉,具有阳刚之气。而曲线似受外界压力而发生形变,产生情感知觉中的倾向性,表现出丰满、柔软、优雅、欢快、轻盈、调和感,有女性的特点;自由曲线的形态富于变化,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几何曲线富有节奏感、比例性,精确性、整体性等特点,并富有某种现代感的审美意味。线的表现不仅在于它的形状、方向、色彩与质感的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如黑色线沉重、浅色线轻柔、暖色线富于热情、冷色线呈现沉静。金属线华丽、流畅,木质线质朴、缓慢。

线的构成方法主要有:面化的线(基本等距的密集排列);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有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粗细变化的线有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

线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着重表现线自身的变化所产生的趣味;线在构图中有极强的功能,线的交搭形成不同的疏密,从而产生空间、运动等效果;线可以分割画面与空间,线可以造型和表现质感。线条体现画家的性格、作风、修养和能力,是画家抒情表意的最重要的语言元素。线型和线群的组织以及用线所构成的形式结构,对构图效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中国书画中的线型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具魅力的线条艺术,书家在创作之中借助“有意味的”线条就能随心所欲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创造极具魅力的艺术作品。在书法中,点画是构成各种书体字的最基本的零件,点画的变化是书法变化的最基本的因素。书法中的各种基本笔画本身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智永在“永”字八法中对各种不同笔画的写法提出各种要求:“点”要写得“如鸟翻然侧下”;“横”要写得“如勒马之用缰”;“提”要写得“如策马之用鞭”;“撇”要写得“如蓖之掠发”。旨在强调各种笔画姿态的各不相同,且都像自然物象一样具有生命力,强调了点画的变化美和意象美。在书法中不仅不同的点画要有变化,即使是相同的点画

重复出现时也要写得有区别。孙过庭《书谱》中有这么一句话:“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这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后提出来的。形体“各异”、“互乖”就是指其开头、大小、粗细、欹正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到,在中国书法中线条的形态与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既可以传情达意,又是创造形式美的核心元素,本身内含疏密、对比、韵律等因素,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线,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最重要的语言。与西方传统绘画注重绘画语言的理性倾向相比,中国画中的线条更注重东方化的感性传达。中国画家创造出名目繁多的线型。如十八描:游丝描、柳叶描、钉头鼠尾描、行云流水描、铁线描„„这些线条如屋漏痕、锥划沙、折钗股、虫蚀木„„有的力透纸背,刚强有力.有的轻如浮云,飘飘悠悠;有的风驰电掣,激扬飞荡;有的沉着冷静,含蓄老辣;有的热情奔放,活泼刚健„„还有华润、苍老、飘逸、挺拔、秀美、洒脱、雄浑、遒劲等特性。此外还有由线衍化而来的各种皴法,都对应着既定的物象,描绘着特殊的质感和肌理。这些丰富的线型和各种皴法加上用笔的藏露、正侧、顺逆以及运笔的轻重、徐疾、提按、节奏的变化以及线条运动的趋向和动势,为描绘世界,表达情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课堂小结】

线条表现是设计素描中最快捷的表现手法,认识线条的视觉心理与审美价值,可以使认识更为清晰,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多样,艺术品质得到提升。

【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中国书画的线条美

第二节 线条的视觉想象与情感表现(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线条的视觉训练、想象训练、抽象训练,体会线条与物质、线条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重点:线条的抽象训练。

教学难点:线条与情感的关系。

教具学具:画室、图片、范画、静物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实验、辅导

教学过程:

一、线条的视觉训练

1.线条的视觉心理感受

2.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材质感

3.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心里感受

二、线条的视觉想象训练

运用线条图形语言,把自然界的事物变成视觉形象语言。

1.自然界中的线

2.人造物中的线

3.线条构成的抽象形态

【课堂小结】

通过线条的视觉训练、想象训练、抽象训练,初步了解了线条与物质、线条与情感的关系,获得了初步的表现经验。

【作业布置】

1.同一图形用五种以上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并传达出不同的心理感受。(8开纸,画5个图)

2.不同质地或不同性质的物象,用线条加以表现,传达出物象的物理属性。(8开纸,画5个图)

3.用线条传达自己的5种不同的情绪,用抽象图形表现,注意构图完整。(8开纸,画5个图)

第三节 线性结构分析与表现(6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结构素描的表现要点,为实践练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结构素描的观察方式及造型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结构线来观察、表现物象结构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静物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示范、实验、启发

教学过程:

一、结构素描的基本特点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结构素描的起源相对较晚,它不同于传统素描概念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基本确立,而是直到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结构素描教学,结构素描的理念才正式提出来,并且任教学的实践中日益显现出它的开拓性和重要性。但是这种素描方式,或者说是理解方式,引入我国已是上个世纪80年代,直到90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到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之中。

结构素描,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干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由于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因此简洁明了的线条是它通常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段。结构素描画面上的空间实际上是对三维空间意识的理解,所以结构素描要求画者具备很强的三维空间的想象能力。而关于三维空间的想象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的推理。结构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和把握能力。在形象的细节表现方面,结构素描所要表现的是对象的结构关系,要说明形体是什么构成形态,它的局部或部件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为了在画面上说明这个基本问题,就要排除某些细节的表现。结构素描关心的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和概括出来。

二、结构素描的观察方式

所谓“观察”,其实质是一种思维、思考的方式,是对自然物的空间构造、形体、透视、明暗等造型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设计素描的观察注重立体的观察方式,所谓“立体观察”,是指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方法,接近于中国画中的散点观察方法,写生对象的位置不需固定,可以经常移动,是多视点的立体观察。

我们由于习惯性的观察方法,往往从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开始画起,忽略了物体内在的本质的东西,缺乏对物体内在的结构形式的分析、理解和把握。结构素描的观察不同于传统明暗素描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也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它的观察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的观看与分辨,而是一种对客观对象的全方位的深入观察与理解,这有利于更正确地理解和分析其内部构造特点。因而,在结构素描中常用方体或立方体来分析、理解一切造型活动中的结构构造、物体形态,我们可以通过立方体找到物体的各种结构线,在构造中分析与研究各种线型,使物体的每个造型因素都具有科学的依据和艺术表现力。通过立方体,将视觉传达不太明确的形体,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进行强化概括,舍弃那些干扰视觉的外表形象因素,建立全局观察和整体表达的观念。达到“方中求圆”、“万形规方”的能力。结构素描教学正是在特定观察形式的传授和培养的过程中,以特定的对待自然的态度,特定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学生。

三、结构素描的表现要素

1、结构线

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作为造型最基本三元素(点、线、面)之一的线,是三元素中最具表现力和最具情感因素的一个元素,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 由于结构素描是为了锻炼表达设计意图能力这一目的,结构素描对虚实的变化也不太强调,不象明暗素描那样把后面的物体画得过虚,因为这对全面、透彻地分析理解物体结构是不利的。结构素描首先要考虑的是分析理解对象的结构关系,而对虚实、疏密也不过分强调,否则就会损害设计意图的表达。结构素描在塑造中追求内外结构和立体变化,要求以线造型,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在平面上画出客观对象的体积、透视和空间立体感觉。

关于结构线的类型,可以做以下分类:

⑴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 。

⑵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

2.透视

结构素描的基本切入点是以物体的内外在结构、形体、空间联系为依托,主要以主、辅线,由表及里地指引绘画与表现,将物体假设成透明的“玻璃体”,以透视关系加深对形体的理解,并依靠形体透视的原理,尽可能排除或减少光影因素,以达到形体自身结构的纯粹实体效果。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透视实际上反应了造型与眼睛的关系,当我们改变了眼睛的高度,即视平线的高度,眼前的对象形象就会产生变化。如偶尔在桌子下寻找滚落的铅笔,会发现桌子的形象与一般所看的形象是两个样,可见眼睛的看将对形象变化起作用。眼前的对象产生变化除了视平线

因素外,还有视距、视角的因素,这些又都是透视中的内容。透视造成了眼中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变化,前人通过总结、研究形成了透视知识。

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空间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我们在这里要论述的是形体透视,形体透视又可作以下分类:

⑴直线透视:

①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

②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 ③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⑵曲线形体透视

凡是非直线形体的透视变化均为曲线形体透视。

以圆形为例,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决定。因为圆形在正方形中与四条边线的中点和十交叉线的末端相交。并且在正方形两条对角线至4个角处相交形成正方形与圆形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怎样的透视圆形,都应该在相应的透视正方形中米字线的相关点上通过才是合理的透视圆形(图示)。

四、结构素描的基本画法:

1、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

2、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

3、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4、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结构素描的基本特点,结构素描的观察方式,结构素描的表现要素,结构素描的基本画法,使学生对结构素描的表现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由于课时不足,学生对透视的理解与巩固还需要利用课后继续探讨。

【作业布置】

练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图各画一幅。(8开纸)

第四节 工业产品写生(1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写生与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形体结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以线造型,运用透视规律和方法准确表现物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形体的比例、结构与透视关系

教学难点:多角度观察、复杂形的块面归纳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静物

教学方法:指导、示范、写生练习

教学过程:

结构是形的内在本质构造,特定的结构决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变化或其被使用的方式。只有抓住结构,才能坚实有力地表现对象,否则就将歪曲形象。因此结构不是感性的、直觉的,而是知解的、悟性的,并与视觉概念紧密相关的。我们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和生活中的方、圆等生活用品入手,要求学生用水平线、中轴线、斜线、切线等多种结构线将物体的外在和内在形体加以表现,使学生能够较快理解物象基本形状的空间结构关系。 结构素描训练要使学生努力排除明暗色调、材质肌理等非结构的影响,要能够理性地推理和表现出画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符合逻辑的、符合透视规律的、合乎物理性的内在

结构,能够充分考虑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组合、分离关系等。要直接用虚实不同的线,将物体的比例、轮廓、结构转折等本质因素,不加更多修饰的描绘出来。

生活中很多物象并不是简单的几何形,而是千变万化的复杂形态,为了把自然界复杂的物象画的更准确,必须要将各个部分归纳成简单的几何体块,抓住大的体块,然后再进行细分、刻画。复杂形体的各个部分实际上也是由立方体、球体、圆柱体、棱锥体等简单的基本形态混合或变形组合而成的,如桃子是圆球体和圆锥体这两个体块的组合,鸟形是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扇形的组合等等。在对物象全方位的审视中,我们努力超越物象的表象而达到对其内在结构的理解,通过结构的启示进一步产生设计的构想。“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家”,结构造型中往往蕴涵着艺术家对于自然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对于形体结构的深刻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对工业品的结构分析与写生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形体结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以线造型,运用透视规律和方法准确表现物象的能力。有些同学透视还有问题,影响了对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结构的表现,课后需要补充透视知识。

【作业布置】

工业产品写生:4开纸,要求构图完整,形体结构与透视关系准确,主次、虚实关系明确。

第三章 具象写真表现研究

第一节 明暗素描表现(4课时,仅仅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物体明暗色调的变化规律,深化黑、白灰的认识,洞察画面节奏在设计意义上的表达,深化学生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审美趣味性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掌握明暗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画面组织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的提升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静物

教学方法:实验、示范、启发

教学过程:

所谓明暗素描,是指受光物体按照客观物体明暗形成规律,运用明暗调子的造型方法,对所描绘或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质量感及空间关系等诸方面予以准确、生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明暗素描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想、方案的造型语言之一,也是设计素描重要的课题训练内容。

一、明暗素描的特点

明暗素描与线描相比,其用明暗色调表现物象,与现实生活很接近。它虽然没有色彩但有明暗关系,物象的形象显得丰满。明暗素描是参照生活中的明暗物象及依据明暗规律进行的,亮部暗部、亮部灰层次、暗部反光、交界线强强弱弱。通过一个一个面地塑造,由无数面构造出一个形象,达到丰富细腻,使明暗素描具有仿真性。尤其以生活中的原形为基础的写生,真实细腻的感觉显得尤为强烈。

明暗素描以生活为蓝本,从上述内容可以判断,达到仿真效果一般以白天物象的变化为依据。而生活中物象在黑夜的变化,却演示着相反的一面。大自然通过暗淡的光线(月光、星光等)把万物重新装扮,同样给我们启发。如物象的局部形象几乎消失,物象与物象之间相连,一个个白天熟知的物象变得“陌生而新鲜”。由此那些深色调、模糊形象的明暗素描虽然是站在写真的另一面,但仍然是用光用影调来造型。

明暗素描以明暗色调为外在形式。明暗色调是依附于物象本身,又听从于光的安排。因而物象自身的轮廓形状、凹凸起伏的形体、物象固有色的不同,加上光线高低、左右方位的变动,明暗色调的变化形成的明暗形象是无比丰富而多变的。以暗部为主或以深色固有色为主色调就变深,以亮部为主或以浅色固有色为主色调就变浅。如生活中一组白衣天使的形象与一组煤矿工人的形象就因服装的固有色的不同造成深浅色调的不同。

建筑在物象基础上的明暗色调是有形状内容的。小块的暗部似点,大块的暗部似面。转折圆的面形状软,转折方的面形状硬,转折方圆相结合的面形状硬软相间。形状又分有规律和无规律,规律强显得有秩序,规律弱显得松散。这些变化似乎受对象的限制,但人是能动的。可以通过变换观看的角度或巧妙地设计光线,让明暗变化规律听从安排,为形象的画面的形式趣味服务。在造型过程中那些只有按明暗变化规律才能做到的,就是明暗造型的特殊性。

二、明暗素描的基本要素

明暗现象是由光源、物象及人的视觉三个方面综合形成的,三者之间存在着五种可变的关系:

1、光源的强弱;

2、光源距离物象表现的远近;

3、光线照射到物象表面的距离远近;

4、观者与物象表现的距离远近;

5、物象本身的不同色彩

以上五种可变因素的变化使物象表现中形成不同的明暗视觉效果,我们称之为黑白灰关系,也就是明暗层次关系。光源越强、光源距离物象越近、光线照射到物象表现的距离越近、观者与物象表现的距离越近以及物象本身的色彩越亮则画面留白(亮调子)部分较大,黑色(暗调子)部分较小;反之,则留白(亮调子)部分较小,黑色(暗调子)部分较大。 因此,在明暗素描的表现中,我们要了解画面中的变化关系,具体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的变化,我们称之为“五调子”。即:亮调、灰调、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1、亮调:亮调是一个形体块面受光的部分。而在受光的部分有一处离光源最近,并且受到光源直射的焦点叫高光。亮调的最远部分到高光是浅灰到极亮的渐变。

2、灰调:灰调是物体面上受光侧射的部分,这个调子由于没有受到光源的强烈照射,且受到背光部分的影响又较小,它最能显示物体的本质特征,因而它的层次最丰富,最微妙,它的调子从背光到受光是由深到浅灰的变化,是背光到受光的过度调。

3、明暗交界线:物体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相交接的地方叫做明暗交界线。在圆形物体中,明暗交界掉较为明显,位置较大,它不受光源和反光的照射,在五调子中除投影之外,是最深的一个调子。

4、反光:反光调是指物体背光面受到环境光反射部分的表现,这种反射光一般情况下比光源暗些,通常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形成的光照效果。

5、投影调:投影调是被物体遮住光线的背景部分。即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这个物体的影子投在另一物体上,遮去了部分光线,因此在另一物体上留下主物体的影子,所以把影称为“投影”。虽然不是受块面的直接影响,但是,这个调子的深浅取决于物体块面上固有色度和背景固有色度的比较。

比如,将两个白色石膏模型放在一块深褐色衬布上,由于布的色度比白色石膏的色度要深,所以这时的投影调要比石膏中的任何一个调都深。而如果将一个黑色陶罐放在一块浅色衬布上,那么这个投影就会比陶罐上明暗交界线的甚至是反光还要浅一些。因此,我们在进行素描明暗训练时要注意投影调与其他调的观察和比较。

三、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

1、正确的观察方法

写生中,用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而明暗的观察方法,要注意着眼于物体形态与光源反应的整体关系,尤其要仔细观察光源反映下的物体体面的变化。

2、正确的起步方法

素描写生起步,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在明暗素描的表现中尤其要注意正确方法的掌握,遵循整体表现的基本原则,抓住物象的大关系,包括表现对象的基本比例、透视、结构以及明暗大块面之间的关系,不要只看小细节。

素描写生起步,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在明暗素描的表现中尤其要注意正确方法的掌握,遵循整体表现的基本原则,抓住物象的大关系,包括表现对象的基本比例、透视、结构以及明暗大块面之间的关系,不要只看小细节。

3、正确的刻画方法

对物体明暗的深入刻画更加不能脱离整体表现的基本原则,特别要把握好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注意黑白所反映的明暗变化的节奏感,使物象的明暗关系层次丰富。

【课堂小结】

通过研究物体明暗色调的变化规律,深化了黑、白、灰的认识,以及画面节奏在设计意义上的表达,深化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了审美趣味性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作业布置】

文具写生。要求:自由组合,具有形式美感与审美趣味性,造型准确、关系明确。画面完整。(8开纸)

第四节 精细素描表现研究 (12课时)

教学目标:对于物象材质的认识与质感的精细表现, 是对于从事产品创造的设计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通过 寻找多种不同材质的物象,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获得 对于材质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不同材质物象的外形与质感

教学难点:合理构图与情感意境的表现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静物

教学方法:整体讲授、范图演示、个别辅导相结合

一、精细素描表现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任何物体的外部形态,除了自身的外部结构以外,都是通过组成外部形体材料的表面结构关系,来表达自己的。例如:粗糙感、精细感、柔软感、坚硬感、结实感、膨松感、轻浮感、沉重感等等。也是通过这些表面结构来传达自己的本质属性与文化意蕴。

材质的美感与其他的视觉美感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不仅是诉诸视觉的,同时,也是触觉的。也就是说材质、肌理不仅可以看出来,也可以通过视觉上的感受转化判断其触觉感受。

现实中的材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给予人的感受也是特殊的,下面一些有关材质感对比性的感念:软与硬、干与湿、光滑与毛糙、耀眼与暗哑、圆润与枯涩、明净与斑驳等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与材质美有关的概念,可作为我们观察与描绘时的参考。 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肌理时,会发现他们或是由许多小颗粒组成,例如:沙粒;或是由许多条纹所组成,例如:木纹;或是各种线与面的交织,例如:蜂巢;或是各种图形的组合。但无论其组合格局如何得不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具有一种天然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要求学生在指定的 范围内自主选择描绘对象,寻找多种不同材质的物象,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并获得对于材质美的感知能力。精细表现对象形体的形态特征、材质、肌理,要求对自然物的 描写应注重其生命状态的表现, 对人工物象的描写应关注其 材质在成型加工部位上呈现的形态。注重在构图处理、对象 形态的处理、情感意境等方面的表达。

教学选材我们都提倡新、奇、并且最好是生活之常见的物品给予陌生化的表现。

课题训练的方式是采取近距离、扩大化,精微表现客观物体的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的筛选写生题材,强调多样化、新奇化、特性化,把一些生活中不易被人发现的普通物件,当作写生的对象,发现其中的趣味。重点刻画其细节、质感、肌理所带来的不同凡响的视觉感受,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可以让学生对物件局部进行扩大化描绘,从中发现形式因素的趣味点,体会其肌理所蕴藏的意蕴。提高对物象材质肌理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二、质感与肌理的表现方法

无论是自然肌理还是创造肌理,作为一种视觉现象,要生动形象的表现物象的质感特征,必须要学会仔细观察其特点,比如,画松、柏树干,抓住树皮纹理特征,就容易把树干的质感表现出来。描绘干枯的树叶,除了表现它的明暗变化,还要刻划出树叶的纹理,便有助于其质感的表现。画竹、草编织器物,把竹、草编织的结构特征刻划出来,便加强了质感效果。因此,在质感和肌理的表现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观察及表现方法:

1、分析物体质地对光线反射的特点,借助明暗色调表现质感。从物体质地的软硬进行分析:质地坚硬的物体,一般形体起伏比较明确有力,对光线反射强,所以明暗对比较强。质地松软的物体,形体一般比较不规则,往往是随着依附物的变化,它对光线的反射弱,所以明暗对比较弱。

2、从物体质地光泽感进行分析:越是细密光滑的物体,表面就越光泽,光线照射下有高光,体面转折处的高光反射强,物体边缘整齐清晰、明确肯定。表面粗糙无光泽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弱,一般没有高光,明暗对比较弱较柔和。

3、从物体质地的透明程度进行分析:玻璃器皿的明暗交界线不显著,高光的地方很多,盛水后由于光线的折射,迎光的地方反而不亮,背光部分反而显得光亮异常,写生时要具体分析,不能用一般明暗规律硬套。不透明物体的明暗关系稳定,符合一般明暗规律。

三、质感与肌理的表现阶段

质感肌理的表现应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收集素材阶段,在生活中寻找多种微小物品进行观察研究,范围可以很广,也可以在身边收集,包括小植物、小昆虫、小饰物、小用品以及人物、动物、植物包括蔬菜食物及物品的局部等等。第二个阶段,精细的研究。把这些小物品通过放大镜进行观察,我们可能会有许多极为新鲜的发现,选取其中有趣的物品进行画面研究构想表现。第三个阶段,精细表达阶段。把选取好的物品通过多种角度的分析和画面构想分析,选择自己认为最有兴趣和创意的构图方式进行深入的细致的表达,研究的内容包括小物品的独特立体造型分析、形态表达、表面肌理纹样的组织构成规律、表面质感特征。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材料与肌理是物象的本质属性,物象通过这些表面结构来传达自己的特质与精神讯息。不同的材料与肌理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作业布置】

作业的要求,在6开的素描纸上,同时进行半整体和局部的刻画

第四章 黑白归纳表现研究

教学目标:通过黑白归纳表现研究,使学生感受黑白画的构成美,掌握黑白画的概括归纳方法,艺术的再现客观物体,体认由三围立体到二围平面转换的思维过程和造型意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运用黑白画概括归纳的方法,表达个人感受,艺术的再现客观物体。 教学难点:黑白灰色调的正确归纳与画面形式美感的组织。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

教学方法:整体讲授、范图分析、个别辅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黑白归纳素描是介于素描明暗调子表现与黑白装饰画之间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它是从

现实的客观向主观的抽象的过渡的一道门槛。它是将纷繁的色彩和复杂的调子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成黑、白、灰三个层次。使画面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分析研究优秀的黑白画作品,掌握黑白画的概括分类方法和黑白归纳的表现方法,从而步入平面表现的艺术空间。

一、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特征

二、黑白画表现方法、特征

三、黑、白、灰的形成

画面中的黑、白、灰指无彩色和有彩色画颜色明度所构成的明度等级。这里黑、白并不单是指的纯黑、纯白,而是比较而言。

黑、白、灰的形成的因素,即调子的归类概括起来,无非是物象的明暗关系和物象的色相关系。

明暗关系: 背光部—暗—黑;侧光部——灰;受光部—亮—白

色相关系: 深色—暗—黑;中间色——灰;浅色的物象—白

视觉感受

黑:深沉、有力、稳健、强烈

白:醒目、明亮

灰:使画面色调柔和、活泼、富于节奏感

黑、白、灰构成的美感

黑、白、灰经过画家的巧妙安排和运用,犹如音乐以高音、低音、中音谱成的乐章一样组成画面的黑、白、灰结构。同时,在对比的关系中显出各自的特色和 表现作用,互相衬托,构成和谐的节奏,给画面带来韵律之美。

例如,在中国画和黑白画中,利用白纸墨色所形成的黑、白、灰对比,或以黑托白,或

以白托黑,其艺术的深暗的色彩与浅亮的色彩对比其规律与黑白对比相同。

四、黑、白、灰的布局

在黑白灰的构成中,“均衡与和谐”的形式美法则同样适用,而且十分重要。要使黑、 白、灰的分布在画面上达到感觉上的协调,这里既有量的大小,所占位置多少的比例关系,又有总体的构成关系。完美的画面应注意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

五、黑白画的归纳方法。

1、观察写生物,构思画面,不需要同写生物一模一样,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将对象夸大、缩小或取其中一部分特写。

2、用铅笔画出物体的形、比例位置和大体明暗关系。

3、根据物体固有色和明暗关系,黑白概括组织画面,将暗、暗灰色块和物体暗部归为黑色,将明、半明色和物体明部归为白色。在画物体时要整体把握关系,将暗部一起看,明部一起看。动笔只画黑色部分、明部空白。

4、丰富画面,当黑白两大色调画好以后,用线条或点将画面半透明色调丰富起来。但

要注意不能喧兵夺主。

【课堂小结】

通过黑白归纳表现研究,使学生感受黑白画的单纯美、构成美,掌握黑白画的概括归纳方法,艺术的再现客观物体,体认由三围立体到二围平面转换的思维过程和造型意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作业布置】

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副照片进行黑白灰归纳表现。注意对黑白灰构成的认识和理解。黑白灰色调和谐、富于形式美感。(8开纸)

第五章 简化、抽象与装饰表现研究

教学目标:通过对设计素描概念性和抽象性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在原来造型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抽象造型的观念,并经过课题式的分组练习,更进一步明确抽象因素与设计的关系,体认由具象造型到抽象造型的思维转换和意义,提高认识形式美、创造形式美的能力,为今后的设计专业课打基础。

教学重点: 简化与抽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抽象概念的思维建立。三围立体造型与二围平面造型的转换方法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启发、辅导

教具准备: 范画

教学过程:

图形简化是将线状图形和面状轮廓界线的细节进行化简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简化一些细小弯曲和碎部。去掉一些次要的细小弯曲和碎部;②夸大一些细小但反映图形特征的弯曲。这两方面同时进行。在消除与夸大时,须注意保持图形各部分相对曲率大体相应;保持面积对比大体一致;保持图形的平面结构和特征。

简化法是抓住物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部分,通过归纳、概括、省略,使物象更单纯、完整,以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简化是从具象到抽象的关口。

所谓抽象,一般指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他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而这种方法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是由野兽派立体派演变而来。

抽象艺术在毕加索看来并不存在,他认为不过有人强调风格,有人强调生活罢了。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包豪斯的许多设计产品的灵感就来源于抽象绘画,比如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就被广泛运用于产品设计当中。

抽象是什么?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抽象表现的关键问题在哪里呢?如何完成,或者说我的抽象作品最后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呢?图形、形体在抽象表现过程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什么是有形的抽象,什么是无形的抽象呢?有形的抽象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东西,引发的抽象思维过程,而无形的抽象则是对物体或是事件本身,甚至是声音、光、空气等,凡我们感官所能够接触到的一切物像,带给我们感官的综合感受,并用一定的艺术形式生发出来。

这个部分,在承接平面的基础之上将会变得顺理成章,但是前提必须是使学生完全明了平面的处理手法,我认为平面是从现实的客观的向主观的抽象的过渡的一道门槛。

抽象的表现手法是要求学生根据客观物象母题的启示引发灵感,建立符合感觉性有表现力的抽象形式画面,触及形式因素本身探讨形式法则。在这个课题中要使学生明确的是,抽象设计素描的概念、抽象设计素描的符号性、抽象设计素描的构成原理,以及抽象设计素描的表现法则。

再就是母题问题,离开了母题就会使学生们陷入到一种无能为力和毫无边际的困惑之中。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做这些转变的方法和制作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结果,结果非常重要,但制作的过程更是授课整体重点所在。

在设计素描中,设计概念的获得可以具体的从点线面开始。我们都知道,点是线的相交,点的运行轨迹形成线,线的拉伸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在此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思维途径,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手法,再融入技法材料,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课堂小结】

简化与抽象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表现,是对来自外部的信息进行合乎主体感觉与追求的选择性表现,简化与抽象的过程也是探讨形式法则的过程。

【作业布置】

1. 4K纸,用图片或实物做母题,探索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

2. 8开纸,画一幅抽象作品,母题不限,有较强的形式美感,一定的意境。

第六章 解构与重构研究

教学目标:解构与重构研究,掌握重构的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意表现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的取舍对象,自由的创造画面与形象,打破客观现实的局限利用新的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与创意。

教学重点:重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重构中的画面形式因素的组织。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

教学方法:整体讲授、范图分析、个别辅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大多物体都是由一些相同的基本元素有规律地重复组合而成。它们具有被其他性质的结构单位替换和以新的模式重组的可能性。

解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构就是把原结构解体肢解还原成每个局部的基本原始单位重新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前的新物体结构。 在现代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们对自然物象的构造进行折卸和分解,再将其基本构件和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建构,使之成为一个崭新的形态。这种对于现实形态的拆卸,分解和重新组合就是艺术中解构和重构,是现代造型艺术中最常见的造型处理方式。

一、解构的基本方法:

1.1、平面化

平面化是从自然物象中提取能够反映它的基本外形特征的平面形象作为基本的造型要素和作品的基本构件。

1.2、几何化

几何化是将客观对象自然完整的形象和形体关系分解为一些基本的几何构造面,并以此作为作品的基本造型要素。它是人们对几何形态的运用,主要是对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类似形态的概括和归纳,而不是对自然物象的构造的有意识地分解和拆卸。

1.3、符号化

符号化是将客观对象演化为简单的形象符号,并以此作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1.4、抽象化

抽象化是对几何化的进一步发展,从客观对象中抽取一些往往并不反映对象的形象特征或构造特征的点、线、面等基本的语言要素,并以此作为基本的构成要素来建构与客观物象的几乎没有明显的视觉联系的作品。

二、重构的类型和方法:

2.1具象形态的重构

2.1.1现实

现实的艺术形态是指作品中所运用的形象以及形象的空间组合方式基本符合的人正常视觉感受。

现实的艺术形态可以分为写实和表现两大类。

艺术作品所塑造的形象和景观符合人们对客观自然物象的整体的视觉真实感受的艺术作品属于写实类型。

表现类的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和场景往往与整体的视觉真实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在作者的主观审美趣味以及情感和观念的表达的需要的指引下,作品中形象和空间场景的组合往往都被进行适度的夸张和变形。

2.1.2超现实

作品中的形象或者空间组合不符合人类的正常的视觉感受的艺术用品属于超现实艺术形态。超现实艺术是对现实形象和空间的怪诞处理的结果。在形象的处理上往往运用嫁接(把不同的物体拼结为一个新的物体)扭曲以及局部的极度夸张等手法,而在空间的处理上往往是多重矛盾空间的组合,最终构成一种非现实的魔幻般的意象。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将多种不同时空的形象进行组接与转换,使其离开原有的形态和时空秩序,生成一种全新的形态与时空秩序。

2.2 抽象形态的重构

2.2.1 几何抽象

几何抽象又称冷抽象。作品由此较规则的几何形状组合而成。通过几何形状的大小,颜色的轻重以及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宇宙的秩序,自然的构成法则以及精神上的象征含义。

2.2.2自由抽象

自由抽象又称热抽象。作品由不规则的形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自然抽象的表现手法相当丰富,形状的变化,笔触的变化,画面肌理的变化,运笔速度的变化等等都是其有力的表现手段。所能表达的内涵也相当丰富,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各种不同的竟境,各种各样的丰富的语言形式趣味以及各种复杂的观念都可以通过自由抽象的方式来表现。

【课堂小结】

解构是为了重构,用两种以上相同性质或不同性质的事物进行变换、转移或融合,使其形成一个全新的形态。

【作业布置】

要求:

1、静物表现

2、一组作业,四张不同的表现形式

3、尺寸:8开

第七章 创意想象训练

设计素描是广义的打基础的一种训练模式,而不是单一狭窄的素描技术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是设计素描的任务,并融于具体的形式创新训练之中。创意素描不注重形象描绘的真实与否,而是要求形象能够表达丰富意义,能替代语言进行交流。设计素描是设计思维的源泉。 实际上,形象语言早已成为人类交流活动中不可替代的工具,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依赖形象信息。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的确是形象的直接性、具体性、空间性、无地域性等方面优于文字的传达。因此,如何把形象语言说得更生动、又富有个性,去吸引人的眼球,日益受到形象语言的制作者一一设计师的重视,他们把如何提高形象语言的感染力作为自己的追求和任务。

设计专业就是学习形象语言的专业,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必然围绕形象语言展开训练,与后续专业课程接轨,而不是单一的形象塑造能力训练。

第一节 形态联想

教学目标:通过形态联想训练,增强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并运用多种带有趣味性的形象转化、联想、思维方法研究分析教材,从而启发学生的表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想象力与创意思维的拓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观察与联想

教具学具:画具、图片、范画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实践练习

教学过程:

一、联想及其类型

联想是一种想象思维活动,带有幻想的色彩,观察事物的过程中时常会由观察而激发出某种联想,即由一人、一物或一概念想到别的人、事物或概念的心理过程,产生联想的根本原因是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根据这些关系,我们可悲联想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相似联想。是根据两个事物存在某种相似关系,具体为形象相似(相似的程度有外形相似、局部相似)、功能相似、行为动作相似、气息本质相似等引起的联想。如看到剖开的梨想到小提琴,由梧桐树叶想到人的手掌。

2.相反联想。是据两个事物之间有对比关系而引起的联想,又叫对比联想,如由炎热想到寒冷,由光明想到黑暗,由北极想到南极等。

3.接近联想。具体有时间上的、空间上的接近性,如看到2008的字样想到北京奥运,由北京再想到天安门。

4.因果联想。具体有生理的、物理的、心理的,如由鸡蛋联想到母鸡,由苹果落地想到牛顿,由火想到热等。

观察中产生联想是自然而然的,而产生联想的形象还需经头脑的加工,朝联想的方向靠近。眼前对象的形象仅是对象的某个局部、某个面、某个片段,而通过联想可以连接对象的各个部分。突破框框首先在于有创新的意念,然后在勇于尝试。在造型艺术的天地里,创新的空间是无限大的。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想是第一位的。

二、形的联想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形的联想是最基本的方法,在造型艺术中,我们也常用形象来想象,形的联想就是要我们的利用日常生活中看似毫不相关物体或现象,找出内在的联系,特别是形体上的共同点,并通过物质属性的转换,创作出在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等方面毫不相关,但在形态上关联的艺术形象。

三、形的构想

形的构想是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又叫形的替代或置换,它可以解构一种物体的结构,并使两种毫不相干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如中国神话人物中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童话中的美人鱼的形象等就是两种形体经过人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异常组合方式并不是两事物的形象和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另外一种新的意义。

四、形的夸张变形

形的夸张变形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比例的异变,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具有自然相对的比例,人为地违反物象相对的正常比例,改变常规下物态的大小比例关系的“思维定式”,突破常规习惯的比例秩序,在保持原来形象不变的前提下,使所表现的物体比例发生根本的变化。设计素描并是为艺术设计门类甚至甚至生活中的各种门类服务的(如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服装设计、卡通动漫设计等),充当更为广泛的“创意角色”、“草图角色”。在产品设计中,为了使创造物更符合理想、更新颖、更吸引受众,需要把物象的常规形态进行一些改变,这其中就包括比例的调整和变异。使大的变小、小的变大,突破事物之间固有的比例关系,使自由创造变为可能。

夸张与变形能够让原有的图像活起来,使之更加生动,但是在塑造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不可为了改变、创新而丢掉原图的意义,应在原有形的基础上构筑新的形态,把局部放大或缩小后再拼接在一起。整体的夸张变形可参照以下方法:

1.改变形态、比例

2.改变构图形式

3.改变前后空间

4.改变质感、肌理、笔法等。

【课堂小结】

创意形态素描,不再拘泥于现实形态,而是从更多方面进行突破创新,特别是表现性方面与表意方面。通过创意造型素描的训练,我们将主要解决两个直接的问题:

一、在培养造型能力的同时,培养灵敏、灵活的意识,避免死板无思想地“死画”或“画死”。

二、在素描与设计之间建立起更紧密和直接的联系。

依据自己对生活现实的不同感受和头脑中的不同理念来综合形成画面的形象处理。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甚至是一种超现实的、前卫的艺术形态,其表现手法、媒介、形式更是丰富多样。

【作业布置】

形的构想表现,要求形态富有创意、富有表现性。(8开纸)

第二节 空间联想

教学目标:实物在现实空间中通常是平凡的,而当它至于一个陌生的幻想空间时就会给人很强的新奇感和新鲜感。通过空间联想训练,开发学生的多维空间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理解对象在不同空间关系中的不同性质变化,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空间想象与空间构造

教学难点:造型的整体关系把握

教学方法:图示启发、引导、实践练习

教学过程:

传统的素描对物象的描绘总是以一个特定的角度的空间来表现,使描绘的对象符合常态的视知觉。大多数造型艺术也把符合常规的正常的秩序性作为和谐美的创作依据。然而,过分强调空间关系的秩序,依赖于常规的逻辑关系,也易于出现思维僵化的弊端,因此,我们在本节课程中大胆突破常态的视觉空间,对物象作不同常规的与空间方位处理,以奇异的造型手段,创造出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空间重构

一个物象在不同的对象组合、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时,它所充当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空间占位、空间结构、主次关系,甚至形态本身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空间重构是根据不同触动与灵感,要求学生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理解、认识对象的基础上,从空间的角度重新建立画面的主次关系与画面秩序。为争取建立与表现这种关系,构思与分析时,可以将空间中的物象假设秩序地建构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表达。

二、空间悬浮

空间悬浮将更进一步强调对同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由于我们沿袭了传统素描的研习方法,过多地依赖对象,使得我们在离开对象之后的再造型举步维艰,甚至无从下手。而设计过程却又是一个十分注重思辨、创意与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无从参照的过程。因此,在本阶段,要求学生假设将对象从某个角度剖开并在空间中进行位移与旋转。其训练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勇敢的形象思维能力及从透视的角度来自由探讨空间的知觉。

三、幻想空间

从而对其三维立体的物形与二维平面图样的差别产生迷惑。正常的三维表现,主要是利用透视、遮叠、明暗、色彩的差别来实现的,现在我们就试着抛弃传统透视,在二维形体上,描绘三维空间,展现出具有超现实的平式和竖式维度合为一体的空间形态,即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融于一体,从而彻底解体正常空间,使画面展现一种新的空间关系,展现梦幻的视觉效果和令人深思的创意。这两个特定的层次中出现一种矛盾的有机体,恰恰正是这种矛盾的有机体,成为吸引观者注意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以三度空间透视中的视点与灭点的变动,来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间效果(这一点有点像中国画中的散透视)。他在现实中不存在,同时自身又相互矛盾,因此也叫“不合理空间”,或者超三度空间的四度空间。这种空间既出乎人们的意料,又令人模棱两可、琢磨不定,因此,又称双关形态,具有很强的新奇感和新鲜感。

【课堂小结】

通过空间联想训练,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想象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不再受现实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的表现对象在不同空间关系中的不同性质变化。

【作业布置】

创意空间表现。要求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理解、认识对象的基础上,从空间的角度重新建立画面的主次关系与画面秩序。(8开纸)

第八章 材料肌理表现研究

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材质、肌理 ,了解不同材质、不同肌理所表现的不同的艺术特质。掌握各种材料肌理的特性与材料给人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感受, 开发学生发散性艺术思维,获得思维上的解放,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材料肌理的特性与材料给人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感受

教学难点:1.认识材质和肌理的表情;2.运用综合材料进行主题性表达

教学方法:图示启发、引导、实践练习

教学过程:

材料肌理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在现代设计中材料肌理的运用随处可见。

一、 肌理的含义

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是由许多的基本的构成因素来构成的,在众多的因素中形、色、肌理三者是最基本的要素,由这三者为基础进行编排和组织就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设计作品。在常人的理解中形与色是物体的常态,而肌理被提及的次数远远不及前两者。多数时候肌理与形与色是完全融合的,没有脱离形与色的肌理。但是肌理又是独立存在的,与形和色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发挥着独立的作用。肌理一般指物体表面的条纹、纹理。

二、 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的关系

视觉肌理主要是指以视觉方式感知的特性,包括物体表面和表层纹理以及是否透明等,触觉肌理主要是指以触觉方式感知包括物体表面的光滑和粗糙、平整或凸凹不平、坚硬或柔软,在进行触摸时有无弹性等。这两种肌理在不同的设计形式当中又有着不同的地位。比方说在平面设计中视觉肌理占的比重比较大,这是由于这类作品一般不靠触觉来传达信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一部分平面设计作品中也逐渐得引入了有触觉的肌理,而在一些产品设计作品当中触觉肌理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来说产品都需要有一个实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者与产品之间多多少少的会有触碰的过程。在这个触碰的过程中触觉肌理便产生了作用。是光滑的还是发涩的,是冰冷的还是温暖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等等一系列的触觉体会便会随之传递到使用者,构成了产品总体印象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肌理与材料在许多的设计作品中肌理的存在在很多的时候是依附于材料的,这种通过肌理所表现出来的色彩和形体是其他形式所无法代替的。

三、肌理的应用

材料在不同的设计学科中的应用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在招贴的设计中一般只会用到纸、印刷的颜料、表面覆膜等材料。其材质的变化一般来说是比较小的,其肌理的营造大多数也都要靠印刷,当然有些时候也会在表面覆膜上面做一些文章,还没有见过在招贴设计中运用石材、木材的。与招贴设计相比产品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就有着更多的变化。金属、木材、塑料、玻璃、陶瓷等都是在产品设计中经常用到的,而这几大类的材料之间可以营造的肌理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比如说木材拥有天然的纹理,细腻而富有变化拥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使人产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而陶的质感粗糙、朴实无华,从头到脚渗透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不同的材料种类之间的肌理可以产生极为丰富的效果。在使用不同材料进行肌理对比的情况下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效果丰富多变。

但是这种对比如果把握不好则容易使整个设计杂乱无章,不同的材质肌理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肌理之间的协调关系。每一种材料在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加工工艺的方法不同最终产生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加工金属的过程中采用镀硌和研磨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肌理感受。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这种处理手法随处可见,应用十分广泛。

四、肌理的美感

肌理给人以各种感觉,并能加强材料纹样、质感的作用与感染力,形成对材料全方位的判断和审美。材料不同,其肌理各不相同,产生不同的肌理美感。 (一)立体感 立体感属于真实的三维肌理,给人以强烈的凹凸效果。不同角度的光线会影响凹凸的视觉感受,但只有借助触觉才能获得深刻的亲身体验,强化立体的感知。立体感体现为深度的深浅变化,如天然石材不经修饰的肌理给人天然质朴野趣的美感。 (二)软硬感 硬梆梆的材料拒人千里,不易造型,外观多以直线条为主。柔软的材料造型丰富多变,多以柔和圆滑的曲线为主,令人感亲切舒适。如布料是软材的典型代表。 (三)份量感 材料的份量主要是由本身密度等物理属性决定,另外色彩还会影响视觉的判断,色彩深重的显重,色彩亮的显轻,视觉对份量的判断容易发生错觉。如钢化玻璃和石材 (四)温凉感 材料的物理属性造成表面温度的不同,从而带来人接触时的感觉效果,温暖的材料保温性能好,可以表现亲切的作品个性。材料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其外在的形式,它的美感也借由材料的特点从内到外散发开来,形成独特的审美感,打动人们的感官,感官的效果进而影响人的精神面貌。 材料的不同美感又决定了其能适用的部位和表现的作品内涵,设计作品正是借由材料丰富的性格和魅力,表现作品的思想,从而传达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呼应和谐,浑然一体,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设计作品。设计师正是要不断的分析感受材料的性格和美感,掌握不同材料之间搭配表现的力度和规律,来完善自我的用材风格,运用材料语言以致炉火纯青的境界。 肌理作为一个基本的因素在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创作中要善于利用它来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效果。根据不同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形式,有机地结合环境,创造性地编排各种设计因素,让设计更为精彩。

五、材料肌理的表现研究

任何材料不仅仅具有自身的物理特性,而且都充满了灵性,任何材料都在静默中表达自己,无论人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不知不觉中接纳它、感受它。材料自身充满了一种张力,这种隐藏着的内在力量,形成了材料的心理要素和美感要素。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中,不同材料的美感,能创造不同的材料表现组合,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天然材料给人以质朴、亲切、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而人工材料除具有自身材质美外,还携带有大量的社会人文的信息。对材料的运用,应当使材料的美与画面的形式相协调,互补、互衬。尤其还要重视材料的意蕴和社会人文信息在作品的主题、意境表达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材料肌理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中,不同材料的美感,能创造不同的材料表现组合,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材料的意蕴和社会人文信息常常使设计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作业布置】

自拟一个主题,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表现,要求材料肌理能传达出主题,画面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4开纸,可用复印肌理代替实物)


相关内容

  • 工业设计工作总结
    2014年度工作总结 自2014-2015年第一学年以来,在学院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对于数控技术系的工业设计专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2-3周主要担任13工业设计班的<设计速写>课程,第13-22周主要担任14工业设计班的< ...
  • [造型基础]课程标准(修)
    <造型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根据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是学习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其它课程的前导课程. <造型基础>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
  • [建筑绘画]课标
    <建筑绘画>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50105321 适用专业:城镇规划专业(560201) 城镇规划专业(建筑设计方向) 城镇规划专业(建筑动画方向) 课程类型:□A 类(纯理论课):□√B 类(理论+实践):□C 类(纯实践课) ...
  • 开画室的注意事项
    是写生还是临摹?这是个问题! 很多学生都在问"为什么我写生和临摹完全是两个水平?" 也如画室以独特的写生教学帮助广大学生解决"两个水平"的尴尬. 我们秉承高考美术生能默写能写生的理念, 培养适应多种考 ...
  • 服装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考试改革探究
    ·教学探讨· 服装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考试改革探究 广东科技学院 艺术系 王 萍 [摘要]在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要主动去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设计人才需求的新标准,同时需要对现 ...
  • 教学设计夜雨寄北
    教学成果展示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吉林松花江中学 蒋艳梅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蒋艳梅 吉林松花江中学 教学设想 喜欢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清丽淡雅的笔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古朴画卷,展卷细赏,得意而忘言. ...
  •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 作者:吴庆平 来源:<新校园(下) >2015年第04期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 ...
  • 美术高考基本功训练的方法
    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本功,也是美术院校选择学生主要的科目.一些院校在录取办法中有素描考试成绩不及格,则取消录取资格的规定.我们在高考培训班里经常看到一些考生,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轻视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和要领,在一些技术性很低的地方出问题,从而大大 ...
  • 20XX年依法自主招生艺术类专业科目
    2008年依法自主招生艺术类专业科目 素描.色彩(两门)测试大纲 根据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及办学宗旨,根据上海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考试院关于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的有关规定,艺术类专业科目素描.色彩测试大纲规定以下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