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 范文中心

高一数学集合教案

09/22

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

一、引入课题

思考1、新生入学,学校通知全体高一新生在体育馆举行开学典礼,思考通知的对象是什么?是全体高一新生还是个别的学生呢?

思考2、在这个教师里面有老师和学生,思考这里面的对象是什么?

思考3、你的家庭里的成员,这里面的对象是什么?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例如:例1中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小知识: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集合理论创始者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

二、课程讲解

1、集合的概念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实数集(R ),那么究竟集合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接下来我们开始讲解集合的概念。

思考下面两个例题:

例:自然数的集合 0,1,2,3,„„

例:2x-1>3,即x>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上面的两个例题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集合,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我们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 ,b ,c ,d ,„„表示,这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通常用大些的拉丁字母A ,B ,C ,D ,„„表示。

注:集合判定要注意判断集合要注意有三点:范围是否确定;元素是否明确;能不能指出它的属性。 例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呢?在题目后面注明‘是’或者‘否’。

(1)小于10的质数

(2)中国的小河流

(3)‘maths ’中的字母

(4)所有的偶数

(5)满足3x-2>x+3的全体实数

2(6)方程x +x +1=0的实数解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 记作 a∈A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 记作 a∉A

例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和‘∉’

(1) 集合A={1, 2,3, 4, 5},那么2( )A 。

(2) 集合B=所有小于10的偶数,那么5( )B。

(3) {}集合C={世界四大洋},那么印度洋( )C 。

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 元素的互异性: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比如:book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

3. 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例如:集合

4、数的集简称数集,下面介绍一些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有理数集Q

正整数集 N*或 N+

实数集R

整数集Z

5、集合的分类

分类原则:集合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①有限集 含有限个元素,如A={-2,3}

②无限集 含无限个元素,如自然数集N ,有理数

③空 集 不含任何元素,如方程x +1=0实数解集。专用标记:Φ 2 {1, 2,3, 4, 5}和集合{5,4,3,2,1}是相同的集合。

6、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

①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例如方程(x +1)(x -1) =0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 1}。

例:“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由“maths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写成{m,a,t,h,s}

由“book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写成{b,o,k}

注:

(1) 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51,52,53,„,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

(2) a与{a}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比如:∅与 {∅}不同,∅∈{∅}

(3)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 P(x )}

含义:在集合A 中满足条件P (x )的x 的集合。

例:不等式x +1

“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x x 为中国的直辖市};

“maths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写成{x x 为maths 中的字母};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的点”{(x,y )| x0}

“方程x +5x-6=0的实数解” {x∈R| x+5x-6=0}={-6,1}

注:(1)写清楚该集合代表的元素符号,如,集合{x |x

(2)集合与它的代表元素所采用的字母符号没有关系,只能与代表元素的形式有关,如{x ∈R /x

(3)所描述的所有内容都要写在大括号内,如集合{x ∈Z /x =2k . k ∈Z }不能写成{x ∈Z /x =2k }. k ∈Z 。

(4)集合{x ∈R /x

{x /x

三、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1(2(3)中国的著名科学家.

(4)1,2,3,4,5,6

2、用‘∈’和‘∉’填空

(1)0 N;(2

;(3)-1.5 R

a

a +b

b 3.设a,b 是非零实数,那么

4.由实数x, -x, |x |, x 2, -x 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 (B )3个元素 (C )4个元素 (D )5个元素

5.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O ∈N B. 2∉Q C.O∉Q D.-1∈Z

26.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a ∈N ,则-a ∉N B.若a ∈Z ,则a ∈Z

C. 若a ∈Q ,则|a |∈Q D.若a ∈R ,则a ∈R

7.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给定的集合:

⑴大于1且小于6的整数 ⑵A={x (x -1)(x +2) =0} ⑶B= {x ∈Z -3

8.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⑴.不等式3x ≥4-2x 的解集 ⑵.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的集合

⑶.所有偶数的集合 ⑷.一次函数y=x+6图象上所有点的集合

四、作业

1. 集合元素的三个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符号“∈”或“∉”填空

-3_N ;π_Q ;14_Q ;13_Z ;-1

2_R ;0_N

Q ;π_R.

3. 下列条件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

A.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B. 在数轴上与原点非常近的点;

C. 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D. 全年级成绩优异的同学;

E.2009年全国经济百强县;

4. 给出下列关系: ①12∈

R Q ;③-3∉

N *;④N .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下列正确的是 ( )

A. 0∈N * B. π∉R C. 1∉Q D. 0∈Z

6. 集合A 只含有元素a , 则下列格式正确的是 ( )

A. 0∈A B. a ∉A C. a ∈A D. a =A

7. 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 ( )

A. {x | x =1} B. {x | x 2=1} C. {1} D. {x| (x-1) 2=0}

8.用合适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 A={(x , y )x +y =6, x ∈N *, y ∈N *}, 用列举法表示(2) m =a

a +b

b (ab ≠0) ,则由数m 组成的集合为.

(3) 二次函数y =2x 2+x -3图像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______________.

(4) 坐标平面内, 两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集合⎨⎧6

⎩x ∈Z y =x +1, y ∈Z ⎫⎬中的元素有 .

10.求数集{1,x ,x 2}中的元素x 应满足的条件

11. 已知集合M={0, 2, 4}, 定义集合P={x | x =ab , a ∈M, b ∈M}, 求集合P.


相关内容

  • 高一数学12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高一数学12 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主讲教师:殷希群 授课班级:高一(13)班 授课时间:2003年9月22日上午第1节 [教学目标] 1.会用"列表讨论法"及"数轴标根法"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2.通过求 ...
  • 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完整版(精心整理)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 ...
  • 集合与函数
    高一年级数学导学案(总编号:001) (2)无限集:含元素的集合. (3)空集:元素的集合. [达标训练]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常用数集的记法. 2 ...
  • 高一数学--函数的定义以及三要素
    高一数学专题--函数的定义以及三要素 一.函数的基本定义 1.基础概念:如果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一个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那么我们称这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我们称集合A 中的元素称为原象,在集合B 中与之对应的元 ...
  • 高一数学必修1期中考试
    汉寿五中2017下学期高一数学 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且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答案填填在答题卡上) 1.设集合U ={01,,2,3,4,5},M ={0, ...
  •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知识总结 必修一 一.集合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 ...
  • 高一数学教案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对数函数>教学设计 常州市第二中学 季明银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设计基于"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即平等性的考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的学习 ...
  • 高一数学知识点:指数函数与函数奇偶性
    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数学知识点:指数函数与函数奇偶性,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如图所示为a 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可以看到:(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 大于 ...
  •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24-1-1
    第一课时:圆(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了解用集合的观点对圆的定义: 2.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确定圆的条件: 3.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能力: 4.渗透"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
  • 分层抽样(精品数学教案)
    分层抽样(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 (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