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具身观 - 范文中心

认知的具身观

09/02

第二十八卷总161期 2006第1期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OFDIALECTICSOFNATUREVol.28,SumNo161   No1,2006

认 知 的 具 身 观

李恒威 肖家燕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在认知科学中存在一个具身认知的运动,的。与认知的具身观相对立的是“第一代认知科学”,这是一个基于“客观主义”意义的认知观。发生于其中的认知情境。与之相对,-主体在实时的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活动。认知科学的当代发现表明,:我们的认知活动是通过意义和世界紧密关联的。心关键词:认知  肉身 “第一代认知科学” “第二代认知科学”

〔中图分类号〕B028;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63-(2006)01-0029-06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认知科学对心智(mind)的认知原理的揭示取得了惊人的扩展和深入;同时,在认知科学中,存在一个具身认知(embodiedcognition)的运动,这个运动正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研究进路和纲领。具身认知运动的基本见解是:我们的心智、理性能力都是具身的(embodied),它们有赖于我们身体的具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图式(schema);认知过程、认知发展和高水平的认知深深地根植于人的身体结构以及最初的身体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西伦(E.Thelen)说:

认知是具身的,就是说认知源于与世界的身体相互作用。从这个观点看,认知依赖于经验的种

类,这些经验出自于具有特殊的知觉和运动(motor)能力的身体,而这些能力不可分离地相连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记忆、情绪、语言和生命的其它方面在其中编织在一起的机体(matrix)。具身认知的当代观念反对盛行的认知主义的立场,这个立场视心智为一个操作符号的装置,因此这个立场

〔1〕专注于形式规则和过程,通过它们,符号恰当地表征了世界。

认知主义范式具有它本身的哲学观。莱考夫(G.Lakoff)和约翰逊(M.Johnson)把依照这个范式进行

(first-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s),或者说研究的认知科学称为“第一代认知科学”“非具身的认知科学”

〔2〕(disembodiedcognitivescience)。

一、“第一代认知科学”和它的意义观

第一代认知科学或传统的认知主义将心智(mind)视为一个按照一定规则处理无意义符号的抽象的信息处理器。第一代认知科学认为,心智能够根据它的认知功能来研究而无须考虑源于身体和大脑的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从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的观点看,心智被形而上地视为一种抽象的计算机程序,它能够

(wetware)—运行在任何一种合适的硬件上。这个隐喻的结果就是,硬件———或者不如说“湿件”——被认为一

点都不决定程序的本质。也就是说,身体和大脑的特性对人类的概念和理性不起任何作用。在这种心智概念中身体以及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身体活动图式是没有价值的(〔3〕,p.75)。这是一种无视身体的哲学。

〔收稿日期〕2005年4月21日

〔作者简介〕李恒威(1972—)男,浙江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国家创新基地博士后。

肖家燕(1966—)女,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襄樊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这种时代精神(zeitgeist)体现在形式逻辑、早期的人工智能、信息加工心理学、生成语言学(generativelinguis2tics)中。例如:

3形式主义逻辑的观念是:理性可以用操作无意义的形式符号的符号逻辑来充分地刻画;

3生成语言学的观念是:语言的语法可以用操作无意义的形式符号的规则来充分地刻画;

3人工智能的观念是:一般智能存在于操作无意义的形式符号的计算机程序中;

3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念是:心智是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被视为如同计算机程序中的无意义的形式符号的操作。

可以看到,这种时代精神依然采取一种严格的二元论立场,其中心智独立于身体并由它的形式功能来刻画,而心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式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尽管知觉和运动的生理神经系统依其本身而言是合理的研究对象,但是对理解主要的认知过程却是不必要的,出装置。

,〔4〕了一种意义理论,即“客观主义”的意义观。真正的使用和操作者,、理解和使用它的。

:

,意义就是符号所计算的东西。意义完全由符号间的内部关系规定。。换言之,符号是通过指称那个外部实在,即世界中的事物—物体、它们的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的经典范畴,而取得意义的。(〔3〕,p.76)

在这两种态度中,符号的意义都是独立的、

客观的,它完全排除了有关符号的起源、理解、使用和解释活动,因此,意义的获得最终只是一个外在(符号间的内部关系或世界中的事物)到内在(符号的操作和使用者)的确定性的真值映射,在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个通过意义的内在关联。迦登佛斯(Gardenfors)将这种客观主

5〕义意义观图示如下,图1〔:

客观主义的意义观是一种意义的表征理论:心理

表征是符号的;它们或者通过对其它符号的关系或者

通过对外部实在的关系获得它们的意义。

对于功能主义而言,正是这种确定性的单向映射

保证了心智相对于大脑的独立性和软件相对于硬件的

图1 客观主义的意义观独立性能被合理地理解。结果,大脑不过是心智-软

件恰巧运行于其上的硬件,而大脑-硬件被视为能运行任何合适的软件。从功能上来说,心智是非具身的。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认知主义范式遭到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的质疑。因为,如果我们不考察实际状况中的人的认知发展和认知过程,我们就无法摆脱认知主义的困境,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中实际的人是如何认知的。而人的实际认知情形首先是:一个活的身体(livingbody)在实时(real-time,on-line)环境中的活动(action)。克拉克(A.Clark)认为“:生物学的大脑是生物学的身体的调节系统。生物学的身

〔6〕体是在丰富真实世界的环境中移动和活动的。”诺曼(D1Norman)认为,人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加工系统,人

首要地是个有生命的存在,具有生物的属性,并在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中具有生存的意向性,那么对人来说处于主导地位的是调节系统,认知系统则是服务于调节系统的。所以,只有把认知系统与人的本性、生存

〔7〕和发展联系起来,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这些见解是平凡的,但在理性观念的传统中它们显然是深刻的。

当我们这样看待日益成长的认知的具身运动时,我们发现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认知观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人类的所有观念一样具有它的思想先驱和来源。

二、具身认知观的思想先驱和来源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梅洛-庞蒂(Merleau-Ponty)和杜威(J.Dewey)视为具身观念的两个伟大先驱。

(flesh)这两个词的著作都必须表达对莫里斯・任何一本在题目中带有“哲学”和“肉身”梅洛-

庞蒂的感激。他以“肉身”这个词表达我们原初的具身经验,而且他试图将哲学的注意集中到他所

(thefleshoftheworld)上,这是一个通过我们生活于其中感触到的世界。正如称的“世界之肉身”

梅洛-庞蒂一样,约翰・杜威说:我们的身体经验(bodilyexperience)是我们能意谓、思考、知道和交流之一切的最初的基础。他理解身体经验的全部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哲学的重要性。就他们的时

(empiricallyresponsiblephiloso2代而言,杜威和梅洛-庞蒂是我们所称的“经验上赋有职责的哲学家”

pher)。他们利用最可用的经验的心理学、生理学和神经科学来塑造他们的哲学思考。(〔3〕,p.xi)

更广泛地来看,在哲学上,具身认知的观念也追溯到海德格尔(M.Heidegger)、皮亚杰(J.Piaget)、维果

〔8〕,〔9〕茨基(L.S.Vygotsky)等人的开创性工作。

11现象学: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10〕一些研究者力图捕捉现象学的洞见和认知科学之间内在的深刻联系。例如,(M.L.Ander2

son)认为,在具身认知的运动中,现象学的资源不应该被忽视,特别是海德格尔的、梅洛-庞蒂的《行为的结构》和《知觉现象学》。

如果更进一步地回溯,“:即

〔11〕发现表达式与被表达对象之间的‘意义’层”。(〔“世界(。我们所谈论的世界既是我12〕,pp.8-11),即

们内在活动的表达,也是对(),知识或语言的表达是认知活动的相关项:

……,那么它就只能将存在看作是意识的相

关项(“被意指之物”,看作是被感知、被回忆之物、被期待之物、被图像表象之物、、被认同之物、被区分之物、被相信之物、被猜测之物、被评价之物,以及如此等等……任何一类对象,如果它想成为一种理性话语的客体,想成为一种前科学认识、尔后是科学认识的客体,那么它就必须在认识中,也就是在意识中显现自身,并且根据所有认识的意义而成为被给予性……认识论的分析甚至将相关性的研究就视作自己的任务。据此,我们将所有那些即使是相对可分的研究都纳入到现象学的标题下面。(〔13〕,pp.15-16)

通过现象学的相关性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意义既不是单纯来自外部世界,也不是主体的臆想或由纯粹的反思自我统摄,而是发生于主体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的构成过程中———意义是相互作用活动的给出和建构。人类的认知(知识的含义、语义)不是像客观主义认为的那样以真值条件的形式对应于世界的。

(thinkingthing),而首海德格尔的发现在于:认知活动本身是一个生存活动,人不是一个“思维的事物”

先是一个在世存在(beingintheworld)的活动者。这是思维主体具身化(embodiment)的第一步。海德格尔在他著名的“在世存在”的分析中表明,我们形成现实表征的首要条件是:我们已经浑然地活动在世界中,处理着事物和把握着事物。即便是对世界采取理论的态度,我们仍然是在世存在的活动者;即便是发现世界和形成客观中立的(disinterested)世界图像,我们也必须与事物相搏,实验、投身于观测、控制实验的条件等等。很显然,无论如何我们无法形成客观主义先验期望的客观中立的表征,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独立于我们在世

〔14〕的活动来认知世界,因此我们认知结果的意义也不可能与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活动无关。

比海德格尔更进一步,梅洛-庞蒂发现:此在(Dasein)的在世存在是身体-主体(body-subject)的在世存在,我们认知结果的意义不仅与我们和世界相互作用的认知活动有关,而且与我们实现认知活动的基本的

(Ican)而不是身体图式、行为结构和生理神经结构有关。在梅洛-庞蒂看来,我们的认知是开始于“我能”

(Ithinkthat)。“我认为”“我能”是因为“我”是一个身体-主体,构成我身体的元素和构成世界中事物的元

15〕(flesh)构成的〔素是一样———它们是由相同的“肉身”。唯有这样,我才不是一个与世界分离的心智,我们

才能够在世界中与世界中的事物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才能自然地并浑然地在世界中活动。我们心智的一切能力(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始终以具身的方式实现着我们与世界的交往,同时也制约着我们与世界交往的可能性。心智是身体的心智,而不是无形质的(ethereal)心智,心智是具身的心智(embodi2

)与身体的浑然相关的本性:edmind)。梅洛-庞蒂深刻地发现了心智(一个在理性传统中的普遍的“我”

我们重新学会了感知我们的身体,我们在客观的和与身体相去甚远的知识中重新发现了另一

种我们关于身体的知识,因为身体始终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就是身体。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唤起向我们呈现的世界的体验,因为我们通过我们的身体在世界上存在,因为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感知世界。但是,当我们以这种方式重新与身体和世界建立联系时,我们将重新发现我们自己,因为如果

我们用我们的身体感知,那么身体就是一个自然的我和知觉的主体。(〔16〕,p.256)

21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而发生认识论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最低级形式的认识开始,追踪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并包括科学思维。这种思路如同佩顿・杨(PeytonYoung)对经济学看法的一个比喻,他说,新古典经济学只描述尘埃落定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不管尘埃是如何落定的。

那么尘埃是如何落定的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我看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共同点在于:(1)认知的相互作用论,即认知是主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基础上的进化的和历史的建构;(2)高级水平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最初身体活动(感知运动)的内化(internalization)

,我们可以给出17〕一个图示,〔31(〔3〕,p.97),其他的哲学思想

,海(A.N.Whitehead)、维路格拉德(T.

)和弗罗斯(F.Flores)、赖德(D.Leder)、和甘

得林(E.Gendlin)等也探索过一些具身实在论形式的层

面。更近的时期,瓦雷拉(F.Varela)、汤普逊(E.

Thompson)和罗施(E.Rosch)在《具身的心智──认知

科学与人类经验》中利用具身的认知科学、现象学和佛

(enactive)想法。他们解释了他们自己版本的具身教的觉知(awareness)实践来解释他们对经验的“生成的”

认知观的两个基本原则“:首先,认知依赖于经验的种类,这些经验源于具有各种感觉运动能力的身体,其次,

(〔这些个体的感觉运动能力本身也包含在一个更大圈子里的生物的、心理的和文化的情境中”18〕,p.173)。

瓦雷拉等人的生成观点强调,认知并不是先定的心智能力对先定的世界的表征,而是在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历史的基础之上,由心智和世界共同生成的。

考沃特(M.Cowart)认为具身认知观的早期来源包括:19世纪心理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不存在“无意

(imagelessthought);詹姆斯(W.James)和其他人提出的知觉的运动理论;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象的思想”

它强调认知能力是在感觉运动(sensorimotor)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吉布森(J.J.Gibson)的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psychology),它根据与环境的潜在的相互作用来看待知觉。考沃特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语言学领域中,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贡献在于:他们探索了抽象概念是如何从身体概念的隐喻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在同一时期,基于行为的机器人技术开始强调的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关于抽象思想的内

〔8〕在表征。图2 发生认识论的认知模式三、具身认知的一些主张

具身认知作为一个运动有它的基本观念,但在对基本观念的论证、含义的深化和应用的扩展中,也牵扯

〔19〕着诸多差异和争论。威尔逊(M.Wilson)在《具身认知的六个观点》中认为,如果我们想保持对“具身认

知”术语的有意义的使用,就有必要展开评价具身认知的六个显著的主张:

(1)认知是情境的(Cognitionissituated)。认知活动发生在一个真实世界环境的情境中,并且内在地涉及知觉和活动。

(2)认知是具有时间压力的(Cognitionistime-pressured)。我们是(mindonthehoof),而“活着的心智”

认知必须依据它在与环境实时相互作用的压力下如何活动来理解。

(3)我们把认知工作下放到环境中(Weoff-loadcognitiveworkontotheenvironment)。由于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度(例如,注意和工作记忆的限度),在实际的认知中我们本然地利用环境来减少我们的认知负担,环境自然地为我们持有甚至操作信息,而我们只是在需要知道的时候才收获那些信息。例如诺曼认为,我们同世界的许多相互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世界的结构,我们不必通过检查就可以自然地得到内

化的环境信息;信息可以留在现实世界中“,仅当(和如果)需要时再有意识地去抽查它们,这样做可以大大减轻记忆负担”。例如,我们无需内在地表征我们去学校道路的所有信息,因为我们不是计算我们的生存环境

〔20〕在我们心智中的内在表征,相反,我们的生存活动是和环境浑然在一起的。

(4)环境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Theenvironmentispartofthecognitivesystem)。在心智和世界之间的信息流是如此密集和连续,以至于对研究认知活动本质的科学家而言,单独心智并不是一个有意义的分析单元。这一点与(3)的侧重是相似的。

(5)认知是为行动的(Cognitionisforaction)。心智的功能是为了指导行动的,而诸如知觉和记忆这样的认知机制必须根据它们有益于情境的适当的行为来评价。宽泛一点,这类似于说,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否则,认知只停留在反思的内在领域,变成为认知而认知,这是难以为继的。

(6)离线的认知是基于身体的(Off-linecognitionisbody-based),心智的活动也是基于适合环境相互作用的进化机制,可以看出,这些主张各有侧重并且互有重叠,),人最初的活动是和环境浑然在一起的,和(2),(primacy)。它们的不同侧重,。

“第二代认知科学”,也(〔3〕,pp.77-78):

(1)。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真正的“结构”。

(2)依照与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具身经验的联系,心理结构是内在地有意义的。它们不能通过无意义的符号被充分地刻画。

(3)存在“基本层次”的概念,它们部分源自我们的运动图式和我们的格式塔知觉和意象形成(formation)的能力。

(4)我们的大脑是有结构的,以便把感觉运动区的激活模式投射到高级皮层区。这形成了我们所称的初级隐喻。这种投射允许我们在推论模式的基础上概念化抽象概念,这些推论模式被用在与身体直接连在一起的感觉运动过程。

(5)概念结构包括各种原型(prototype)。每一个原型都用一个区分明显的推理形式。大多数概念不是由充分必要条件刻画的。

(6)理性是具身的,因为我们的基本推理形式源自感觉运动和其它基于身体的推理形式。

(7)理性是想象的,因为身体的推理形式根据隐喻被映射到推理的抽象模式上。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概念隐喻是普遍的,因此,概念系统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特别是,抽象概念是由多重概念隐喻规定的,这些概念隐喻彼此间常常不一致,这导致几乎所有领域中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四、结  语

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运动,具身认知观的强有力的辐射力源于它贯穿了一些对心智、理性和认知的重要观念,特别是关于意义的相互作用的、建构的、进化的和历史的思想。我们的认知是具身的,理性是具身的,心智是具身的。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认知的具身观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础。

我们和世界之间是通过意向的意义关联在一

起的(图3)(〔21〕,p.89),而意义最初是在面向适

应的生存活动中建构起来的。“第一代认知科学

(在一种观点中)认为意义只是符号之间的抽象关

系,或者(在另一种观点中)认为意义只是符号和

世界的事态(statesofaffairs)之间的抽象关系,而

这同我们的理解如何联系于身体没有任何关系。”

(〔3〕,p.87)而具身认知观的发现揭示了我们的图3 认知语义学的意义观

具身理解在意义的所有方面,以及在我们思想的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中心作用。意义是与我们以身体和想象的方式理解世界相关的。心智的本质在于它构造意义的活动,任何认知科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或无法说明

〔22〕这一点,便说不上抓住了心智的真正本质。

〔参 考 文 献〕

〔1〕 Thelen,E.,Schoner,G.,Scheier,C.,andSmith,L.B.(2001).TheDynamicsofEmbodiment:AFieldTheoryofInfant

PerservativeReaching〔J〕,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s24:pp.1-86.

〔2〕 G.Lakoff,“PhilosophyInTheFlesh”:ATalkWithGeorgeLakoff.http://www.edge.org/3rd-culture/lakoff/lakoff-p2.html

〔3〕 G.Lakoff,M.Johnson,(1999).PhilosophyintheFlesh:TheEmbodiedMindandItsWesternThought〔M〕,

BasicBooks,NewYork.

〔4〕 这里的“客观主义”是莱考夫特别归类的客观主义。,G.(1980).MetaphorsWe

Liveby〔M〕.ChicagoandLondon:UniversityofChicago〔5〕 Gardenfors,Peter,(1998).ConceptualSpac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5年,p.89。

〔6〕 Clark,A.(1998).,cognition.InW.Bechtel,&G.Graham(Eds.),Acompanionto

cognitive(-.,MA:BlackwellPublishersInc.

〔7〕 Norman,D.A.(oncognitivescience.NewJersey:Ablex.转引自葛鲁嘉《认知科学的性质与未来》:,

载,1995年第一期。

〔8〕 MonicaCowart,(2005).EmbodiedCognition.TheInternetEncyclopediaofphilosophy,http://www.utm.edu/research/iep.〔9〕 AndersonMichaelL.(2003).EmbodiedCognition:Afieldguide〔J〕.ArtificialIntelligence149:pp.91-130.〔10〕I.Hacking,(1983).RepresentingandIntervening〔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ambridge.

H.L.Dreyfus,(1991).Being-in-the-World:ACommentaryonHeidegger’sBeingandTime〔M〕,Division1,MITPress,Cambridge,MA.

F.Varela,E.Thompson,E.Rosch,(1991).TheEmbodiedMind〔M〕,MITPress,Cambridge,MA.

D.Hilditch,(1995).Attheheartoftheworld:Merleau-Pontyandtheexistentialphenomenologyofembodiedandembed2dedintelligenceineverydaycoping,PhDThesis,DepartmentofPhilosophy,WashingtonUniversity,St.Louis,MO.

靳连营《意义与心灵的本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4期。

S.Todes,(2001).BodyandWorld,MITPress,Cambridge,MA.

〔11〕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孔夫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胡塞尔的意义学说及其方法论含义”。

〔12〕黑尔德(KlausHeld)在《现象学的方法》中清楚地表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即是相关性“:关于客观对象与原本的、主观的被

给予方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构成胡塞尔思维的内在开端”。(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94年。见黑尔德的导言,pp.8-13。

〔13〕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14〕C.Taylor,Overcomingepistemology,in:Baynes,etal.(Eds.1987),AfterPhilosophy:EndorTransformation?,MIT

Press,Cambridge,MA,pp.432-433.

〔15〕M.Merlau-Ponty.(1968).ThevisibleandtheInvisible〔M〕;FollowedbyWorkingNotes.Trans.alphonsoLingis.E2

vanston:NorthwesternUniversityPress.

〔16〕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17〕李恒威(2004)《:“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博士论文,浙江大学。

〔18〕Varela,F.,Thompson,E.,Rosch,E.(1991).TheEmbodiedMind.Cambridge,MA:MITPress.p.173.〔19〕Wilson,M.(2002).Sixviewsofembodiedcognition.PsychologicalBulletinandReview〔J〕,9(4),pp.625-636.〔20〕张铁声编译《认知科学的现状和新课题》:,载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第9卷第2期。

〔21〕Gardenfors,Peter,(1998).ConceptualSpace.Manuscript.转引自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5年。

〔22〕靳连营《意义与心灵的本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4期。

〔责任编辑 胡新和〕

Abstract

OnFunctionsofAppreciationoftheBeautifulinScience(p.8)

LIXing-min

  Appreciationofthebeautifulhasthementalfunction,theculturefunction,theepistemologicalandmethodologicalfunctioninscientificactivities.Appreciationofthebeautifulinscienceisastrongmotiveandpowerthatscientistengagesinscientificinvestiga2tions.Itgivessciencecertainculturalgradeandvalue,humannatureandfeelings.Itisthebreachofscientificinventionsanddiscov2ers.Itisthetouchstoneofevaluationandjustificationofscientifictheories.

SwervingfromCulturalPsychologytoCulturalPsychologyp.16)

MENGWei-  Modernpsychologyiscomingtothecrossroadinthecourseofapproach,basedonthemod2ernism,separatesthehumanfromculture,soit’snotaCulturalpsychologycharacteristicgivesananswertothequestionwhypsychologytotoandwhatpsychologyis,whichmakesaresearchonthefeatureofpsychology.

theHermeneuticPhilosophyofScience(p.22)

FANDai-nian

  P.A.Heelanisoneofpioneersinthecontemporaryhermeneuticphilosophyofscience.Thisarticleintroducedhislifeandhistwomainworks:QuantumMechanicsandObjectivity:AStudyofthePhilosophyofWernerHeisenbergandSpace-PerceptionandthePhilosophyofScience.Thisarticlealsointroducedaseriesofhisstatementsonhermeneuticandphenomenologicalphilosophyofscience:(1)Lifeworld,theoryofbeingandhorizontalrealism.(2)TheintentionalunityofsubjectandobjectintheLifeworld.Perspectivisticepistemology.(3)Themethodofhermeneuticcircle(orspiral).Interpretativeworkofthiskindishistorical,cultur2al,andanthropological,multi-disciplinaryincharacter.(4)Heidegger’sviewoftruth,alethiafortruth,differentfromthetradi2tionalcorrespondenceorcoherencetheoryoftruth.(5)Emphasizingmeaning,value,andtheroleofmetaphorinscience.Advocatingstudyingaspectsofscienceforwhichthetraditionalphilosophyofscienceisnotwellequipped,suchasscientificdiscovery,ethicsofscience,etc.

TheEmbodiedViewofCognition(p.29)

LIHeng-wei,XIAOJia-yan

  ThereisamovementintheCognitiveSciences.TheEmbodiedViewofCognitionarguesthatourmindandreasonareembodied.Oppositetothisview,thecognitivenotionoftheFirst-generationCognitiveSciences,basedonthemeaningofobjectivism,thinksthatthecognitiveprocedureandproductareindependentofphysicalstructureofmanwho’sinvolvedinthecognitiveactivitiesandcognitivehappenings,andthecognitivesituationinwhichthecognitionhappensaswell.Onthecontrary,theEmbodiedViewofCognitionlookscognitionasaninteractionbetweenthebody-subjectintheactualsituationalive.ItisindicatedbylookingintothethoughtoriginoftheEmbodiedViewofCognitionandthecontemporaryfindingsoftheCognitiveSciencethatmeaningliesatthecenterofcognition,anditisbymeaningthatourcognitiveactivityiscloselylinkedtotheworld.Theessenceofmindliesintheac2tivitytoconstructmeaning.

Agency,CausalityandIntention(p.35)

FEIDing-zhou

  Howtodescribeagencyisthecentertopic.Itisthetasksofmanystudiestoseektogivephilosophicalanalysesandlogicalex2pressionsforagency.Thispaperincludesafewofmaintheoriesaboutagency,whichiscloselyrelatedwithcausality,andshowstheirownsemantics,mostlyinpossibleworldframerespectively.However,therearesomeproblemsinducedbythem,soanewtreatmentforprevioustheorieswilladvancediscussionofagency,ifweadopttheIntention-in-actionfromSearle’snotationsinphilosophicalaspect,andatthesametime,dynamiclogicwithplanaslogictoots.Finally,thispapercomparesmyinvestigationwithothersandsuggestssomefurtherissues.


相关内容

  • 关于认知疗法中的认知分析
    关于认知疗法中的认知分析 李青莲 青岛大学研究生院,中国 [摘要] 本文对认知疗法中的认知特点进行思考,认为认知不可能完全反映客观事物的所有真实,适应性的认知只是部分的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同时适应性的意义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的不反映客观真实的认 ...
  • 基于_OODA环_理论的认知电子战与赛博战探析_周波
    第6期2014年12 月 Journal of CAEIT Vol.9No.6Dec.2014 檵檵殝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 檵檵殝 Orient-De-自20世纪80年代"OODA (Observe-cide- ...
  • 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
    社会心理科学第22卷总第89-90期2007年第1-2期总第059页 ・理论研究・ 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进展 陈俊 摘要:社会认知是当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社会认知是指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 知识和认知.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认知研 ...
  • 20**年秋季教师招聘偏僻考点之元认知和错误概念
    2017秋季教师招聘偏僻考点之元认知和错误概念 任何批次的教招考试中,80%为基础题,10%中等题,10%难题.通过基础题,与其他竞争者要拉开差距的几率较小,能拿高分的需要攻克难题.而教招考试中的难题多半是理解类或偏僻类.偏僻类题型属于在各 ...
  •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_魏屹东
    [7]F.弗兰克. 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魏屹东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哲学社会学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 ...
  • 元认知策略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013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第28卷第6期 元认知策略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周菁慧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1170) 摘 要: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任何一个领域里 ...
  • 夸张_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
    <前沿> 2008年第11期 夸张---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 李淑康 李 克 1 23 (1.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山东烟台 264005;2.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提 要]一般来讲,,随着认知 ...
  • 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是在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 ...
  • 基于认知路径依赖的制度演化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师>2012年第6期 都由其缘由,"每一缘由则产生一个结 果".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 ...
  •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1级 学号:11211016 姓名:陈中华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摘 要]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