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思维与成功 - 范文中心

有效思维与成功

03/22

有效思维与成功

山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胡中海

摘要:思维前人所做研究成果颇丰,多集中思维的误区,思维的心理学机制的研究。关于成功,也有许多的论述。本文意图从有效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成功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成功有效

问题提出

成功是什么?估计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很多人在追寻着它,虽然其中很多人未必真正了解成功是什么?到底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起始点又在哪里?我们都是知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里的命运,说的是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那么又是什么决定行为呢?

文献综述 我们知道,成功等于目标,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只要你的目标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达成了目标,你就算成功

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总之,我们每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而到达成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先得学会付出常人所不能付出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什么?

这个东西就是决定我们性格的习惯,决定我们习惯的行为,决定我们行为的思维。并且要科学的思维,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效思维。决定行为的来自我们的思维状态。 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有效思维?

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英文】Thinking ,【俄语】 Мышление,【法语】 Pensée 【释义】: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

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活动)的物质。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如人),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及意识。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及表象。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

这里思维和意识两个词分别代表的不同的事物,但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同一个概念,这种状况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此需要注意区分。

一、思维的属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基本特征。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其它表徵来推断事物的能力,例如,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过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迹,就可以在脑中推断出罪犯在现场作案时的场景。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通过病人描述-{症}-状以及通过一些化验就可以得知病人的病情以及感染的何种病毒。思维的这种能力,把本无直接关系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不必去直接的接触某些信息,通过这些规律,便可以成功的揭露出这些事物的本质。

3、超出感性的认识

以上两种属性赋予思维的能力,已经使得思维超出了感性的认识范围。例如在科学研究中,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的。如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原子核的变化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寻找其活动的规律,并对相同的规律加以概括,便可以间接的去理解它。

4、超出现实

思维可以通过归纳与概括掌握现实中事物的规律,还可以在已有的事物上,通过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例如,发明家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物品,通过新的想象,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发明出新的物品。其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思维的的推断是否与现实相符。其实,这也正是人类创造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来源。

二、认知加工方式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2.比较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3.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概括: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4.具体化与系统化

(1. )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

(2. )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为:集中 (辐合 )思维和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4、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5、根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四、生长阶段不同思维

1、婴儿期思维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婴儿时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1)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

9—12个月的婴儿就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说明婴儿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近年来,学者们提出,婴儿已经具有整合信息并分类编码的加工能力。研究者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他们向婴儿呈现一系列刺激(这些刺激属于同一类别范畴),如果婴儿辨认出这些刺激是同一类的,就会产生习惯化。这时再向婴儿呈现另外类别的刺激,若产生去习惯化,就表示婴儿能够区分不同的类别。

(2)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者探察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结果发现,8—1 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水平:其一,无效尝试;其二,有效尝试;其三,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 这些婴儿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策略也随月龄增长而发展。

最新研究成果,刷新了过去人们对婴儿解决问题能力的认识,揭示了婴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能将客体分类编码,揭示了婴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尝试行为和策略的发展。

2、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期:3岁至6、7岁,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又称为学前期。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指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这种表象经过儿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同化而被简化、被压缩、被“添油加醋”,而形成新的形象

(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指头脑中的表象不是以各自独立的、静态的形式存在,而是表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动态活动,具有连续性和易变性的特点。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随年龄增长和知识欲求的发展,幼儿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认识水平,他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势必促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中萌发出逻辑性。幼儿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3、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在6、7岁~12、13岁,属于小学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一个重要阶段。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个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

童年期是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是思维的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

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即小学中年级阶段。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思维形式是指思维的逻辑形式,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思维形式的发展是为了揭示思维发展的规律性。这里主要谈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词语概念的发展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

(1)、直观形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这一水平。

(2)、形象抽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就其发展趋势而言,直观形象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内在本质特征的成分渐次增多。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圭要处于这一概括水平。这一水平是从形象水平向抽象水平的过渡形态。

(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

我国的一项要求小学儿童解释隐喻词的研究结果,为概括能力发展的三级水平提供了很好的验证。

直观形象水平的儿童对隐喻词只能从词的表面和具体形象意思上理解。如把“有头无尾”解释为“有头无尾就是人,因为人是有头没有尾巴的”。

形象抽象水平的儿童开始理解隐喻词的意义,但概括寓意时还不能脱离具体情节。

2.词语概念的发展

我国的一项一直被广泛引用的儿童掌握语词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丁祖荫),将儿童掌握语词概念特点划分为八种形式。将其加以分析和归纳,可以概括为如下三大种类,可从中解读出小学儿童掌握语词概念的发展趋势。

(1)、第一类为不能理解实验要求。低年级有1/3儿童属于该类,这一类人的数量随年级提升而迅速下降。

(2)、第二类属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其发展变化趋向呈钟形曲线。这是明显的发展过渡形态;

(3)、第三类包括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属于这种类型的儿童随年级增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

3.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小学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1)、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段论法是较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如“凡是画家都是艺术家,齐白石是画家,所以齐白石是艺术家”,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形式。已有的研究将童年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分为如下三种水平:

①、运用概念对直接感知的事实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

②、能够对通过言语表述的事实进行演绎推理。

③、自觉地运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即根据命题中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正确地推出结论。

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能达到第三个水平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增高而提高: 低年级占39%, 中年级约占58% , 高年级占81%。

由此可以认为,小学低年级初步表现了逻辑能力,小学中年级的逻辑能力属于发展中的过渡阶段,小学高年级已基本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2)、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形式。利用概括词语的方法研究小学儿童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

①、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简单的归纳推理。

②、因素多,归纳难度大,归纳推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如有一项研究(冯申禁等),要求儿童把诸如“‘五一’我们去北海公园玩、‘六一’你们去景山公园玩、‘十一’他们去颐和冈公园玩”三句话归纳为一句话。这是要同时归纳概括三个意义单位,其结果为:低年级的正确率约为50%,中年级的正确率约为60%,高年级的正确率达80%。

(3)、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的一定关系,推论出其他也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事物。它是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过程的综合,就是先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例如,先概括出“大和小”是相反关系,这是从个别(大物和小物)到一般(相反关系)的过程,根据这种关系再推论出“黑”和什么是相反关系,这又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

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特点如下:

①、存在着年龄阶段的差异。

低年级的正确人数比例为20%,

中年级为35%,高年级为60%。

从小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速度看,从中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速度较快,快于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发展速度。

②、小学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这个时期的认知结构与幼儿期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掌握守恒。

1.掌握守恒

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也就是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再因为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如形状、方向、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能够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本质的不变性。

童年期儿童逐渐达到各类概念的守恒

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

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即恒等性、可逆推理和两维互补推理。以皮亚杰的液量守恒实验为例。有两个同样的杯子装入等量的水,水平面等高。当将其中一杯水倒人矮而粗的杯子后,该杯的水平面明显下降。这时,年幼的被试者会出现液量不守恒现象,而童年期儿童会掌握住液量守恒。

(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幼儿认知具有自我中心特点,童年期处于脱自我中心阶段,表现出脱离自我中心的变化过程。皮亚杰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幼儿的认知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即指幼儿仅从自己的角度表征世界,认识不到他人的表象与观点不同于己,并认为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就是他人的体验和想法。后来也有学者改变实验设计提出不同的看法。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4、青春发育期思维的发展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一)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少年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思维属于形式逻辑思维。这一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有两个:其一是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其二是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1.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

与具体运算阶段不同,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够理解用言语表述的命题的逻辑关系,并能够依据逻辑关系对命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2.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少年期儿童已经具有抽象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推论出问题的结论。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特点是从假设出发,提出问题的可能性。其思维过程是,当他面临问题情境时,首先运用“一般的理论”思考影响结果的各种可能因素,并形成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真伪,或者运用系统的科学方法,运用演绎推理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皮亚杰运用钟摆实验证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 相比之下,幼儿或随机摆弄,或用力推动钟摆;小学儿童虽然能够提出少许可能的因素,但是尚缺乏运用假设演绎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少年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占有优势,但是其本身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国内的一项大型思维发展研究(朱智贤等)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逻辑法则的能力都随年级(初一、初三和高二)的提升而显著发展。

1.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趋势

青少年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初一学生开始具备了各种推理能力;初三学生的推理能力有明显发展;高二年级后,学生的推理能力已基本达到成熟,各种推理能力都达到了比较完善的水平。

2.掌握逻辑法则发展的特点

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认识上。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掌握逻辑法则的能力随年级的提升而显著提高,到高二已趋于成熟;三个年龄组掌握不同逻辑法则的能力都存在着不平衡性,排中律的成绩低于同一律和矛盾律。

5、青年期思维的发展

一般指个体从17~18岁到35岁。青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的儿童期、少年期走向成熟的成年期的过渡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青年,不论就生理成熟来说,还是就智力发展、情感和意志表现、个性特征及言语行为表现来说,都有其特点。青年期的思维能力继续发展到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并达到成熟。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思维是

思维发展的最高水平。有些学者则认为,少年期之后的思维仍继续发展,并向“后形式运算思维”或辩证逻辑思维阶段发展。

所谓辩证逻辑思维,就是从看似对立无法“调和”的两个事物之间。深刻认识它们的相互关系,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即能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性,比如加和减、乘和除、分子结构中电子和质子乃至水与火、阴与阳等,并能借助这一观念找到相应的使事物由不平衡到平衡、由对立到统一的过程。

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有研究者(帕瑞)认为,进入青年期后,个体思维中纯逻辑成分逐渐减少,辩证成分逐渐增多。究其原因,是由于个体逐渐意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观点和多种解决方法。帕瑞对青年期的思维进行了研究,并将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二元论阶段

青年期的思维常常偏颇于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的二分法,较少考虑合理或不合理的程度。他们对问题和事物容易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灰区)的看法。对知识和真理的认识也缺乏相对性观点。

(2)相对性阶段

相对性阶段的个体能够通过对知识和真理相对性的认知,并通过比较来审视不同的观点,找出解释现实问题的有效理论。

(3)约定性阶段

约定性阶段的个体既能坚持用约定俗成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问题,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调整认识。他们既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又能意识到所有的事物都具有运动和变化的性质,进而在认识中表现出多种规定性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进入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即人们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一步对客观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做出正确的反应。

(一)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

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是:初中一年级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思维;初中三年级处于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阶段,属于重要转折期;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已发展到趋于占优势地位。

(二)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1.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

知识的水平和程度以及他们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决定着形成辩证逻辑思维基础的坚实与薄弱程度。

2.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辩证逻辑思维是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或形态,抽象思维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有低层次抽象思维和高层次的抽象思维的区别。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分为如下两个基本阶段:

(1)形式逻辑思维。经过形式逻辑的思维抽象,人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这种思维抽象并不是抽象思维的最终目的,只有从这种思维抽象出发,继续前进,上升到思维具体,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辩证逻辑思维。从形式逻辑的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是以思维抽象为逻辑起点,以矛盾的分析和综合为中介的主要方法,进而达到思维具体的逻辑终点。这是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称之为辩证思维。

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它们都属于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抽象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的必要前提,所以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影响着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3.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

青年期思维的发展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的依赖性迅速减弱,独立性和批判性快速提高。这使他们能够在掌握形式逻辑所抽象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规律,用以认识和理解各种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

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思维监控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思维活动中把思维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监视、控制和调解的能力。思维监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思维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表示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

思维的自我监控是整个思维结构的统帅。思维的自我监控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明确思维的目的性、搜索并选择恰当的思维材料和思维策略、评价思维的结果并对思维活动进行调整和修正等。思维自我监控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其思维过程的效率和思维活动的结果。

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期间,青少年思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发展,发展速度比小学儿童快得多。

第二,自我监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在青少年期,这几种特征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第三,青年初期的思维自我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

6、中年期的思维特点

中年期一般指35~ 60岁这段时期。中年期是人生中相当长的一段岁月,人生的许多重要任务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中年期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更加成熟的水平。这表现为思维活动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以及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一)中年期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

中年期的成熟和智慧,使他们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一种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态。拉勃威维夫提出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就是指成年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的特点。他指出,在成人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时,那种严格的逻辑推理形式往往会表现出局限性和呆板性,从而阻碍最佳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策略。所以中年期的新的、成熟的思维形式表现出成年人思维的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特点。

(二)中年期辩证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在成年人的思维中,辩证逻辑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青少年期形式逻辑思维居主导地位,这时的思维发展达到了注重分析和认识问题的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这是思维发展的重大进展。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形式运算水平的思维并不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只有从青年期开始发展起来的辩证逻辑思维,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关系,如对立统一、量变与质量、否定之否定等复杂的运动规律的思维形式。中年期的思维活动的成熟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形式逻辑思维具有严格的规律性,而辩证逻辑思维具有非常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并不是所有的中年人都能达到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导的思维水平。成年人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发展都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甚至有的人终身都缺乏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

总结

鉴于对思维的研究,不同年龄所用的思维模式的不同,人们所给与这个年龄的成功标准也应适合该年龄阶段的特征。而满足该年龄阶段的思维能力相对于学习者来说就是符合该年龄的有效思维。而这一系列有效思维的不断累积、训练才产生真正成年后的真正的有效思维。这些一连串的有效思维最终将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这些固化的行为又形成习惯,这些习惯又会固化为一个人的性格,这些个人特质最后就成为影响个人成败,团队成败的决定因素。

一个人要扎实的走好每个生命阶段的有效思维训练,才会实现人生更高成就。 研究不足

未作量、质性研究、及个案分析。

对成功的定义未展开阐释。仅仅用文献的收集思辨的方式进行讨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使用数理工具进行验证。

文中没有设定相关变量,如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概念也需要进一步的精确。

参考文献:

《思维》《思维中的谬误》《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走出思维的误区》《走入思维的新区》《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导论》


相关内容

  • 什么叫智商
    什么叫智商? 智商常被人们叫"IQ ",是英文缩写字,智商的全称应是"智力商数".智商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公式是:智商=(智龄/实足年龄)X100 智商,人们认为它有一定的稳定性,但目前 ...
  • 青少年科技创新技法讲座
    青 少 年 科 技 创 新 技 法 讲 座 (一) 原 型 启 发 法 一.出示原型,激发兴趣 人们在创造想象时,从其它事物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绝大多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原型的 ...
  •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浅谈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主要过程,然后具体 的从绿色思维创新建筑设计.以人为本创新建筑设计.运用数字技 术创新建筑设计和运用联想式思维创新建筑设计等四个方面具体 探讨了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关键词:建筑设计 ...
  •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初中数学教学故事 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解题后 ...
  • 高考数学考前辅导
    高考数学考前指导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临场的发挥.高考迫近,紧张是免不了的,高考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临场发挥关键是自我调整,学会考试,以平 ...
  •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孔凡哲 李莹 <中国民族教育> 2006 年第 5 期第 29-31 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大折扣.课堂教学是学 ...
  • 企业中层.高层培训课程体系
    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经济与管理学院 华商领袖 16 个方向课程体系 高层经理方向(30 门课程体系)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王亚男校长双向五环
    打开信箱,收到谈主体多元"双向五环"基本模式的,具体明晰完整,略作改动,附录如下(括弧内的文字是我加的小注): "双向五环"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双向": 指参与教学活动的两 ...
  • 组织文化的分布式解析与运用
    当今的企业对待组织文化的认识,已经从陌生走向熟悉.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更有人提出:"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但企业的组织文化本身是很难被量化的,并不象公司的财务目标那样容易衡量,基本且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