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速度1 - 范文中心

运动和速度1

12/11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两类问题:根据运动判定参照物和选定参照物描述运动)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 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乙汽车 ②乙汽车 ,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 。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 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 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 。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v = t 计算公式:t s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运输中单位: ;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 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

速度图象和路程图象:

Ⅱ 变速运动: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 快慢程度 .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v2>v>v1

1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 v是个恒量与路程S时间t没关系 图像问题:从图像上能获取哪些信息?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 ) ,自行车速度5( )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 ),客运火车速度140( ),高速小汽车速

度108( ), 光速和无线电波速度是 。(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解题方法:(1)认真分析题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过程、正确选用公式;

(2)对较为复杂的"相遇"和"追赶"问题,可以作草图帮助分析,(3)确定已知量、找出隐含条件,如已知条件不够可采用等量代换方法或列方程组求解; 火车过桥(涵洞)问题中的S总为车长加桥长(涵洞);

(3)平均速度等于S总除于t总 ,而不能用V=(V1+V2)/2 。

三、分子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4.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四、能量

1、常见的能量形式:

2、说明下列过程中能量转化

⑴给蓄电池(俗称电瓶)充电 ; ⑵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渐渐长大 ; ⑶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跳动 。

3、人们利用能量的实质:能量的 和能量 过程。

4、火力发电站中能量的转化过程(运进的是“煤”,输出的是“电”): 。

【针对训练】

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 为参照物。晚上,说“乌云遮住了月亮”则是以 为参照物的。

2. 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的时间 。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五四运动 B.太阳升上天空 C.生命运动 D.铁生锈了

4.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

A、1:1 B、9:4 C、2:3 D、4:9

5.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 )

A.春天,柳絮飞物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s/t,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

A.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 v的大小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 上述说法都正确

7.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则李明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A.14.00s B.14.29s C.13.71s D.无法确定

8.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对不动的; B.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C.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

D.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9.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 )

A、甲车在0.5h内行驶了28km B、乙车在15s内行驶150m C、丙车在10s内行驶0.8km D、丁车在0.5min内行驶450m

10.《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


相关内容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一上学期一调物理试卷
    2015-2016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上)一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4分. 有漏选的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下列有关于运动学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 高一必修一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讲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概念,区别v .∆v 和∆v /t 2.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根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定运动性质 3.会根据a = ∆v 求加速度 ∆t 4.会根据v-t 图像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分析其变化,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 ...
  •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2章运动的世界第3节快与慢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 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 ...
  • 高一物理加速度测试题6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 2.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理解 加速度的意义. 3.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 关系判 ...
  • 物理专题一运动描述与匀变速运动的研究
    运动的描述 质点 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我们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时间和位移 ...
  • 6.运动的描述总结复习
    [本章小结] 1-运动的描述 Ⅰ.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1.质点 ...
  • 运动的描述(教师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统考要求 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 ...
  • 十一物理作业附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 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 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 因为车轮在转动, 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 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 ...
  • 高中物理--机械波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2.领悟弹簧振子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知道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的形状,并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4.理解记录振动的方法 ...
  • 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短跑成绩,尤其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究竟是应该把绝对速度.还是速度能力.或者是力量训练来作为核心?一.短跑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短跑(100米.200米)是一种周期性的速度.速度力量与技术相结合的体能类运动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