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专题之一: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 范文中心

IPO专题之一: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03/15

IPO专题之一: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 核心风险: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关联交易非关联化 ‚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涉及发行人的业务独立性,IPO招股书有专门一章对此作出说明,根据IPO规定发行人的业务必须独立。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为了解决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投行一般使出三招:买、卖、销。‚买‛就是发行人购买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公司,这样一般会涉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卖‛就是将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公司转让给独立第三方;‚销‛就是将同业竞争和关联关联公司注销。笔者发现,不管是‚卖‛或‚销‛都存在很大的隐患,‚卖‛极容易导致关联方非关联化,涉嫌隐性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由地下转向地下;‚销‛与‚卖‛类似,且以‚销‛解决同业竞争往往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此举之前为业界和监管层所忽略,大家只关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问题,没有关注‚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事实,金仕达为宁和榕基软件就是两个鲜活案例,警示投行在解决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时以‚买‛为上策,‚卖‛和‚销‛为下策,否则极容易出事。

一、金仕达为宁及榕基软件折戟:同业竞争岂可一销了事?

夏草

2010年 4月30日四家企业上创业板,两家通过,一家取消上会,还有一家被否,被否就是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仕达卫宁), 该公司是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龙头企业,据招股书称:

IPO报告期内业绩成长迅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6.98%、46.20%:

但是笔者很快发现该公司收入增长异常:

发行人2007年技术服务收入只有614万元,2008年迅速增长至1401万元,增长128;这引起笔者极大关注,招股书对技术服务收入井喷没有作详细解释,只声称于技术服务收入随着软件业务的增长具有累积性和延后性,显然仅仅只有这个理由是不够的,笔者很快就发现,公司在设立和改制过程中,曾经注销了与其存在同业竞争关系的上海金仕达卫宁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疗信息)和上海金仕达卫宁计算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计算机服务公司),这两家注销的同业公司注销前业绩如下:

据此,保荐人及律师称同业竞争情形已消除:

可实际上,发行人表面上前注销同业竞争公司,但暗地里将其业务移交至本公司,这实际已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IPO报告期内报表理应将三家报表合并,不考虑内部抵销,该公司(集团)2007、2008、2009年度实际收入为8274万元、13905万元、11340万元,收入在下滑;净利润分别为1263万元、1818万元及2616万元。由于被注销的两家同业公司财务数据没有审计,故这样推算只是粗略计算。

现在我们清楚金仕达为宁2008年度技术服务收入为何会大幅增长128%,因为它把同业技术服务收入算到自己账上,这导致发行人IPO报表严重失真,2007是一家公司业绩,而2009年是三合一业绩,会计主体发生重大变化,以此计算IPO成长性就没有意义了,故笔者在该公司上会前就提醒发审委关注该公司“三合一揭开伪成长面纱”。

无独有偶,另外一家软件公司也碰到同业竞争问题于2009年9月14日上会被否,被否主要理由是发审委认为该申请人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申请人于2005年成立参股公司北京榕基五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五一),申请人实际控制人以非专利技术出资,持股89.50%,申请人持股3.10%,其余为其他个人持有。据申请人现场陈述,该技术实为申请人所有,后获得专利发明权,专利权人为申请人。北京五一公司于2007年注销,自然人股东将其所持股份卖出,但相关出资资产是否收回,个人股东转出股权收入是否转交申请人,申请人是否因此遭受经济损失,申报材料均未披露,中介机构也未有合理核查。因此发审委认为申请人不符合《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这是榕基软件招股书披露的北京五一基本情况:

鲁峰为榕基软件实际控制人,持有发行人上市前43.77%的股份,这是榕基软件IPO报告期的财务状

况及经营成果:

榕基软件2007年末资产总额只有16703万元、净资产9653万元;但被注销的兄弟公司北京五一2007年末资产总额高达30522万元、净资产29715万元。显然,此案与金仕达为宁相似,发行人将同业竞争公司业务转移至发行人,已实质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将北京五一并入榕基软件,则榕基软件根本不可能上市,3.18亿元的非专利技术资产,放在哪里都是一个炸弹,更是一个巨大的毒瘤。

“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涉及发行人的业务独立性,IPO招股书有专门一章对此作出说明,根据IPO规定发行人的业务必须独立。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为了解决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投行一般使出三招:买、卖、销。“买”就是发行人购买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公司,这样一般会涉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卖”就是将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公司转让给独立第三方;“销”就是将同业竞争和关联关联公司注销。笔者发现,不管是“卖”或“销”都存在很大的隐患,“卖”极容易导致关联方非关联方,涉嫌隐性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由地下转向地下;“销”与“卖”类似,且以“销”解决同业竞争往往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此举之前为业界和监管层所忽略,大家只关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问题,没有关注“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事实,金仕达为宁和榕基软件就是两个鲜活案例,警示投行在解决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时以“买”为上策,“卖”和“销”为下策,否则极容易出事。

金仕达为宁的保荐人是投行模范生招商证券,这是招商证券第六家被毙的创业板IPO;榕基软件的保荐人是红塔证券,红塔证券在业内知名度不高,但红塔证券投行部负责人沈春晖却是投行人的偶像。投行模范生及偶像竟然相继犯下如此低级错误,哥难道真得只是一个传说吗?

二、西安达刚:同业竞争岂可一销了事(过会)

夏草

中国证监会5月24日晚间公告称,创业板发审委定于5月28日召开2010年第30次工作会议,审核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达刚)和厦门乾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西安达刚本次计划发行不超过1635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不超过6535万股。公司是领先的沥青路面技术及设备的提供商,拥有从沥青加热、存储、运输设备,沥青深加工设备,到沥青路面施工专用车辆及筑养路机械的完整产品体系和技术方案,包括沥青脱桶设备、沥青运输车、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同步封层车、稀浆封层车、沥青改性设备、乳化沥青设备等产品。

西安达刚上市前股权结构如下:

实际控制人孙建西1955年出生,李太杰1935年出生,这是一家老夫少妻店,夫妻简历如下:

笔者发现西安达刚IPO报告期内财务总监(兼董秘)、独立董事、董事发生变动:

西安达刚2007年12月7日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

李宏年是西安达刚第一任董秘兼财务总监,迄今仍持有49999股发行人股权,此人只担任了半年的董秘兼CFO,之后孙祖望也辞去独立董事职务,孙祖望可是社会知名人士,曾任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校长,现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孙祖望2009年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曾表示:西安达刚目前的管理体系还是夫妻店模式,这也是诸多民营企业共同面临的管理瓶颈问题,西安达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更为科学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实际上,不只是独董、财务总监及董秘发生变更,该公司之前的保荐人和会计师也不是目前申报的保荐人和会计师,据媒体报道,该公司原保荐人是联合证券(现变更为浙商证券),改制时会计师是天华中兴会计师事务所(现变更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称:记者独家获得的消息显示,西安达刚搭乘2009年创业板第一批IPO公司的梦想,因为保荐人联合证券的某些变故,已经粉碎。对此变故,孙建西很恼火,‚这件事令我有些生气,毕竟一开始我就没有想过要上市,这么好卖的产品,也不需要上市去‘圈钱’再扩大投资。‛孙建西说。西安达刚在上市之路上业已骑虎难下。

既然上市好处这么多,李太杰夫妻就决定把西安达刚包装上市。为了满足上市要求,西安达刚一次性

缴纳了高达3000多万元的股本结构改革税款等。然而,本次保荐人变故让西安达刚陷入了短期内不能上市的窘境,这让孙建西陷入了深深思考中:要是不选择上市,用那3000万元税款是否早已建好新厂房了?

这是西安达刚近三年支付税费情况:

从招股书上看并没有找到西安达刚补税上市说明,那么西安达刚补缴的3000多万元税款去哪里了?如果考虑2007年末整体变更股份公司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但因为股本只有4900万元,最多只须交98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还有的2000多万元的缴税款是什么?笔者怀疑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可能对报表进行了调整,导致补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但IPO招股书却反映不出这个事实。

笔者又发现,西安达刚是五块牌子、一套人马:

达刚机电是西安达刚的前身,而华一公司、达刚工程、达刚设备和达刚车辆是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四家公司,上市之前,为避免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该四家公司现已全部注销:

笔者之前曾在《金仕达为宁及榕基软件IPO折戟:同业竞争岂可一销了事?》一文中指出:

‚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涉及发行人的业务独立性,IPO招股书有专门一章对此作出说明,根据IPO规定发行人的业务必须独立。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为了解决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问题,投行一般使出三招:买、卖、销。‚买‛就是发行人购买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公司,这样一般会涉及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卖‛就是将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公司转让给独立第三方;‚销‛就

是将同业竞争和关联关联公司注销。笔者发现,不管是‚卖‛或‚销‛都存在很大的隐患,‚卖‛极容易导致关联方非关联化,涉嫌隐性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由地下转向地下;‚销‛与‚卖‛类似,且以‚销‛解决同业竞争往往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但此举之前为业界和监管层所忽略,大家只关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问题,没有关注‚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事实,金仕达为宁和榕基软件就是两个鲜活案例,警示投行在解决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时以‚买‛为上策,‚卖‛和‚销‛为下策,否则极容易出事。

西安达刚有四家同业竞争的公司,这四家公司理应在IPO改制时通过购买方式成为发行人的有机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发行人将四家同业竞争公司一销了事,这一销背后隐瞒了发行人历史部分沿革,因为目前的业绩实际是五合一的业绩,发行人将同业四家公司注销,并将同业的部分资产收归已已有,这实际已构成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但显然,发行人没有适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规则编制IPO财报,这导致历史业绩被低估,成长性被高估。尤其是本案,笔者怀疑发行人通过同业四家公司隐瞒了巨额收益,将同业公司注销实际等同偷逃巨额税款。

这是发行人IPO报告期内的业绩:

尽管西安达铡营业收入从2007年度的0.8亿元增长至2009年度的1.34亿元,净利润从2007年度的0.31亿元增长至2009年度的0.46亿元,但考虑到报告期内三年会计年度会计主体不可比,我们无法判断西安达刚2009年度收益是否比2007年度有所增长。

综上,西安达刚注销四家同业公司掩盖了该公司部分历史沿革事实,并导致IPO报告期内业绩缺乏可比性;且该公司IPO报告期内保荐人、会计师发生变更,独立董事、财务总监及董秘也发生变动,这表明该公司公司治理仍存在严重缺陷,在IPO改制时也没有立即注销四家公司,导致发行人五独立无法保证,资产及业务也不完整,故笔者认为该公司目前上市条件仍不成熟。

三、江西华伍:离奇的同一控制下业务重组会计(过会)

夏草

中国证监会5月17日晚间公告称,在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今日召开的2010年第27次、第28次工作会议上,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华伍)的首发申请获得通过,上海天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脉山龙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则未获通过。

江西华伍本次计划发行19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7700万股。公司主要从事工业制动器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行业覆盖面最广并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制动器专业生产商和工业制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我国工业制动器现有六项行业标准中五项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单位。

这是江西华伍上市前的股权结构:

实际控制人为聂景华,IPO业绩如下:

江西华伍过会之后,《华夏时报》立即对其关联交易发表质疑:

纵观江西华伍的成长历程,振华重工在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在公司的几轮增资中累计出资1900万元,更重要的是,振华重工是江西华伍的第一大客户。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07年至2009年期间,江西华伍对振华重工和上海兴港的合计销售收入分别为

1.15亿元、1.12亿元和1.12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52%、34.05%和30.78%,其中上海兴港为振华重工旗下企业。

仅次于振华重工的客户是华伍电器和大连华伍,其中大连华伍的法人代表为聂菊华之女聂辉艳,华伍电器的法人代表为聂景华。很难想象,公司的前四大客户和江西华伍之间均属于‚自产自销‛式的关联交易。

笔者浏览了一下招股书申报稿,发现该公司确实关联交易较大:

尤其是2007年度对振华重工和上海兴港的收入占比高达63.52%,当然好在IPO报告期内关联收入比重逐年降低,上市前降低至30.78%;但是关联交易比重仍然畸高,而且笔者发现2007年毛利率畸低,不到20个点,而到了2009年毛利率增加一倍有余,毛利率上升至40%。对于IPO报告期内毛利率急剧上升的现象,笔者一直很关注。那么江西华伍IPO报告期内毛利率为何急剧上升?原来与重组有关。

发行人江西华伍前身是丰城公司,全称是上海振华港机(集团)丰城制动器有限公司,从名称上可见发行人前身曾经是上海振华港机子公司,丰城公司在2007年末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前收购了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华伍电器(全称江西华伍起重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是华伍电器收购前后的财务状况:

丰城公司收购华伍电器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业务重组,但不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为什么?原来,丰城公司不是整体收购华伍电器,而是将华伍电器分解,分别收购其经营性资产和两家子公司,然后华伍电器清偿债务之后注销。

这样,丰城公司收购华伍电器经营性资产就不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而收购华伍电器两家子公司华伍重工和华伍精密仍构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007年毛利率畸低是因为华伍电器经营性资产前十个月没有并表:

笔者认为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丰城公司收购华伍电器经营性资产和子公司应视为整体收购,统一适应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该公司IPO申报稿2007年收入是2.81亿元,而不是目前声称的1.82亿元。如果是这样,则该公司IPO报告期性成长性一般,华伍电器2007年净利润就高达0.28亿元,这还不考虑最后两个月经营性资产剥离导致的亏损,而发行人江西华伍2008年净利润只有0.28亿元,合并之后净利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滑,笔者怀疑该公司之所以不适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故意低报2007年报业绩,但这样的会计处理显然是非常荒唐的。

网友杜撰也认为:应当是原计划用华伍电器上市的,所以2007年3月还增加注册资本到1.5亿,估计碰到啥障碍了才换个主体上。华伍电器2007年12月将丰城公司股份转让出去,并由丰城公司反向收购华伍电器经营性资产和主要子公司。从全部收购华伍电器经营性资产及同一控制人这个要点看,应当符合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的概念。对华伍电器应当做同一控制下业务合并处理。

江西华伍“子代母IPO”背后是母公司有难言之隐,存在IPO实质性障碍;但重组改变不了母公司上市的实质,如今形式重于实质,隐瞒母公司历史业绩,涉嫌偷逃巨额税款,这样不规范的IPO也能过会是在羞辱资本市场从业人员的智商。

四、“央企”航天生物被否:假、大、空的典型

夏草

又一家央企要上创业板了:证监会创业板发审会11月20日晚间公布称11月25日将审核北京东方红航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生物)IPO申请,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营空间生物品:

一、假央企,真私企

按照过去惯例,央企上市过会几乎没有悬念,如果该公司上市,将成为国内航天生物第一股,这是发行前后股权结构:

航天生物上市前有十位股东,国有股所持比例只有37%,PE持股12.7%(庞彩皖和江苏新业),而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达50.3%,据招股书称:

这是该公司上市前的股权结构图,

尽管邱斌出具了一致行动的承诺函,但该公司国有股东发行前持有37%股份,发行后除了流通股稀释外,还要给社保2.47%股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只剩下25.28%股权,而管理层还持有37.73%股权,该公司控股股东与管理层持股差距进一步拉大,故笔者对发行人的央企控股公司身份深表怀疑,这实质是一家央企参股、管理层控股的企业。

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发行人报告期内存在严重的内部人交易,这是该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

据招股书披露,2007年第一大客户、2006年前两大客户都是管理层私人公司:

邱斌2004年5月起至今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邱斌控制人的私人公司竟然成为其任总经理国企的前两大客户,而且竟然占同期发行人销售额的86%。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发行人的利益,且构成法律上的同业禁止,所得的收益要全部归还给发行人。创业板第一家被否公司南京馨能被否的原因就是2006年度存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嫌疑,但是南京馨能与航天生物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性质也不一样,航天生物这是国企向私企输送巨额不法利益,奇怪的是保荐人及律师竟然没有对此行为性质发表意见,笔者怀疑此举实已构成刑事犯罪,但更奇怪的是该公司竟然能通过层层审核,俨然已成为一家央企拟上市公司,离成功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该公司在改制上市前有一次股权转让比较可疑,引起笔者关注 :

我们来看一下这三位股权受让人简历:

王增强有很强的资本背景,在多家券商任过高管,发行人IPO离不开他,有以股份换上市通道不法利益输送之嫌;李娥与邱斌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山东三株共事过,邱斌、李娥、牛晨此后还都在北京航天东方红天曲销售有限公司共事过,当时邱任总经理,李任财务总监、牛任副总经理,这家公司应该是航天生物的私人经销商;2004年邱到发行人任总经理,李、牛二人却跑到邱私人控股公司上海寰誉达分任总经理及财务总监,后又全部到发行人工作,分任常务副总经理及副总经理。

笔者据此怀疑邱斌2004年入主发行人之后就控制了航天生物,但名义上仍是国企控股,故导致发行人与邱斌私人公司公私不分,邱斌私人公司2006年与发行人关联销售额竟然高达86%。李、牛二人长期追随邱,邱、李、牛三人已形成发行人内部铁三角关系,这三人是发行人的第二、三、四大股东,持有股份42.57%,再加上邱的老婆持股3.51%,这三人持股就高达46.08%,远超过了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37%持股比例,这更加印证了笔者对这家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怀疑,管理层才是真正的一致行动人。实际上,就是到了2008年、2009年,前五大客户怀疑还有关联企业,这家公司IPO报告期内业绩很难让人相信是真实的,一个是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另外一个是关联交易输送利润甚至造假,因为销售渠道完全控制在管理层私人公司手中。

二、大航天,小三株

这是航天生物IPO报告期内业绩:

该公司报告期内成长性良好,收入及净利均有大幅增长,三大产品报告期内收入结构如下表:

这三种保健品都是空间生物品,据招股书披露:

天曲牌益脂康片功能是降血脂,航天东方红牌航力片是增强骨密度,东方红一号牌宇航口服液是增强免疫力,都是流行的保健品,可惜保健品市场竞争剧烈,该公司主打的天曲牌益脂康片市场占有率只有

3.5%:

邱斌为首的管理团队曾在山东三株呆过较长时间,善长保健品营销,充分利用了发行人航空般天背景,大打“航天生物”、“空间生物”等概念,并以“东方红一号”等品牌推销保健品,保健品卖得就是概念和信任,航空央企背景再加上“东方红一号”等响亮口号,使发行人近几年业绩得到迅猛发展,但是该公司

“航天营销”、东方红概念也有挫折,据招股书披露:

这是该公司披露的已申请未审批的部分商标:

这些商标几乎都带有航天、东方红或神舟等字眼,但是2007年都申请了,现在还没批下来,可是细心读者会注意到,发行人已在东方红一号牌宇航口服液用了这个未批准的商标:

三、空研发,实忽悠

实际上,航天生物并不是五院(发行人国有行政主管部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唯一的航天生物研发成果民用平台,五院旗下还有一家全资子公司叫神舟天辰科技实业公司(天辰实业),天辰实业旗下有一控股子公司叫神舟生物科技(神舟生物),神舟生物主要产品为辅酶Q10、糖化酶,该公司主打产品还真

得有点象空间生物:

发行人原来也放在天辰实业中,与神舟生物同受天辰实业控制,但在上市前又将该公司剥离出来:

五院下属还有一个空间生物实验室,这才是空间生物真正研发平台,发行人研发力量薄弱,需借助五院的研发平台进行核心研发工作,且该公司两位主要研发人员(首席科学家谢申猛及研究部副主任庞欣)也是兼职人员,实际也是五院研究人员,这充分说明发行人技术严重依赖于五院:

小结

综上,航天生物实质是一家普通的保健品公司,且市场份额远不如当年山东三株,但该公司利用消费者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和信赖,大打航天生物概念忽悠消费者,严重损害了东方红及航天人在老百姓中的光辉形象;航天生物报告期内部人交易严重,名为国企实为私企,公私混营,销售渠道完全控制在管理层私人公司手中,研发严重依赖五院,涉嫌隐瞒实际控制人和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

1、关联交易

航天生物2006年和2007年的第一大客户上海寰誉达生物制品公司、2006年的第二大客户上海天曲生物制品公司,均为关联企业。航天生物2006年向这两家公司销售2524.74万元,占同期销售收入的85.96%。

2、股东频繁更迭

航天生物股东频繁更迭,在历史沿革中共计现身过11名法人股东和11名自然人股东,总共发生过16次股权变更,部分‚过客股东‛与原有股东之间是否有关联是否存在委托持股等情形已无从考证。

3、成长性不强。

09年上半年盈利不到08年的一半,不能体现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

4、产品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航天生物主营的保健食品行业波动性大,企业对某一产品的依赖性强,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短,历史上疾速陨落的保健品牌众多。公司的天曲牌益脂康产品2001年面市后,一直无法打开局面,经营连年亏损,直到2004年,天曲产品获市场认可后才一举扭亏。近年,天曲益脂康片的销售额一直占总额90%以上。

5、技术和知识产权依赖。

第一大股东航天宇通的上级管理单位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五院”),公司需借助五院的研发平台进行核心研发工作;且该公司两位主要研发人员(首席科学家及研究部副主任)皆是五院研究人员,在公司只是兼职,说明航天生物的技术和人员严重依赖于五院。该单位是目前唯一能够提供上述设备和资源的单位,发行人的研发过程对控股股东的上级单位存在明显依赖;同时发行人某项技术科研成果的研究也需以另一单位的具有唯一性的科研成果为前提。因此发审委认为发行人不符合《暂行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

附:独立性及关联交易操纵利润风险

关联交易审核风险:五公司三否两过

夏草

法条:

第十九条 发行人的业务独立。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得有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第三十二条 发行人应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发行人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不存在下列情形:

(四)发行人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有重大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

第十八条 发行人资产完整,业务及人员、财务、机构独立,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直接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同业竞争,以及严重影响公司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案例:

南京磐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否)

发行人与南京力导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导咨询‛)及其前身南京力导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导保护‛)、南京力导金融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导信息‛)及其前身南京力导电子系统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导研究所‛)的关联关系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说明。

成长性不足。2008年公司净利润相比2007年为负增长。

独立性欠缺。公司报告期第一年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控股股东,尽管其后有所改善,但

其独立的市场运作能力、独立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必须时间来检验。

真实性存疑。原始报表与申报报表存在较大差异,对是否存在调节收入、成本无法作出合理解释。 信息披露不充分。招股说明书中对公司商号、人员、技术、品牌等方面的描述不够清楚,委员对

公司业务的完整性、独立性无法判断。招股说明书隐瞒被行政处罚等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芜湖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被否)

芜湖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不其关联公司在提供服务、租赁场地、提供业务咨询、借款不担保方面存在关联交易。2006年、2007年、2008年及2009年1-6月,发行人不其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及其附属公司发生的业务收入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19%、32.53%、29.56%、27.47%,关联交易产生的毛利额占总毛利的比重分别为48.18%、42.28%、34.51%、30,82%。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否)

在西安隆基的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到,公司2007、2008、2009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期)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分别为66.24%、82.03%、86.61%。

而洛阳尚德及无锡尚德在报告期内均为西安隆基的第一大客户,西安隆基向洛阳尚德及无锡尚德的销售(劳务)收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00%、35.83%、67.61%,,销售额在2009年也达到了5.18亿元。而2009年的信息显示,西安隆基对第二大客户中电电气的销售额仅为6268万元。

然而无锡尚德不仅仅是西安隆基的第一大客户,也是公司的股东之一。2008年5月,无锡尚德增资131.025万元购买了西安隆基4.98%的股份,最终经过股权变动,无锡尚德在西安隆基所持有的股权比例为4.73%,成为公司的第七大股东。有业内人士认为,无锡尚德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西安隆基的前途。公司自己也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指出,‚上述客户如果经营状况发生问题而减少或者取消订单,将对公司的销售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保代培训笔记:公司从事多晶硅切片生产。原材料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度单价与单位成本的分别为132.58元/公斤、171.25元/公斤和38.78元/公斤,毛利润率在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度分别为7.43%、7.25%和8.59%。单晶硅棒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度单价与单位成本的差价分别为746.01元/公斤、287.19元/公斤和117.15元/公斤。

1、关联销售:公司报告期内向关联方销售货物(全部为单晶硅片)的金额分别为4008万元、22097万元和44740万元,分别占当年单晶硅片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2%、49%和80%。另外,公司2009年末的应收账款较2008年末大幅增长,由2008年末的2638万元大幅增长至12263万元,公司2009年净利润、毛利率均高于同行业的主要原因是其2009年上半年执行了关联销售合同。

2、定价异常:2008年延迟执行的与关联方单晶硅片合同,累计合同金额为10564万元,上述执行价格大约为48元/片,而2009年6月单晶硅片市场价格为17.8元/片,若以市场价格测算,公司2009年多计入及毛利6300万元,业绩则大幅下降。2009年上半年执行了2008年延迟执行的单晶硅片合同,累计合同金额为10564万元,上述执行价格大约为48元/片,而2009年6月单晶硅片市场价格为17.8元/片;涉嫌操纵利润,导致发行失败

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公司(过会)

从2008年开始,金刚玻璃的上下游都开始浮现南玻集团的身影,而且影子越来越浓。关联路线演绎是:上游,金刚玻璃向南玻子公司(深圳南玻、广州南玻等)采购浮法玻璃原片;下游,金刚玻璃向南玻子公司(东莞南玻工程、吴江南玻工程、天津南玻工程等)销售特种玻璃产品。

2008年,南玻全资子公司东莞南玻工程成为金刚玻璃的第三大客户,涉及销售金额达1215.57万,占金刚玻璃当年全部营业收入的6.3%。2009年,东莞南玻工程一跃成为金刚玻璃最大的客户,销售金额达2217万,占其2009年全部销售收入的8.69%。而在金刚玻璃的前五大供应商中,南玻集团的身影也很显眼。2009年,南玻子公司东莞南玻工程和广州南玻赫然出现在金刚玻璃的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上。

一言概之,南玻集团是金刚玻璃2009年的第一大供应商,涉及采购金额达4079.23万,占全部采购

额的28.37%;同时,南玻集团也是金刚玻璃的第一大客户,涉及销售金额2461.46万,占全部销售额的

9.65%,依存关系可见一斑。

江西华伍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过会)

纵观江西华伍的成长历程,振华重工在当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在公司的几轮增资中累计出资1900万元,更重要的是,振华重工是江西华伍的第一大客户。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07年至2009年期间,江西华伍对振华重工和上海兴港的合计销售收入分别为

1.15亿元、1.12亿元和1.12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52%、34.05%和30.78%,其中上海兴港为振华重工旗下企业。

仅次于振华重工的客户是华伍电器和大连华伍,其中大连华伍的法人代表为聂菊华之女聂辉艳,华伍电器的法人代表为聂景华。很难想象,公司的前四大客户和江西华伍之间均属于‚自产自销‛式的关联交易。


相关内容

  • IPO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的披露应达到什么要求?
    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的披露应达到什么要求? ▌关联交易的披露应达到什么要求? 根据<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一一招股说明书>第七节"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的规定,发行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披露 ...
  • [干货]IPO新三板:股权融资协议里的18个致命陷阱
    财务业绩 这是这是对赌协议的核心要义,是指被投公司在约定期间能否实现承诺的财务业绩.因为业绩是估值的直接依据,被投公司想获得高估值,就必须以高业绩作为保障,通常是以"净利润"作为对赌标的. 这是我们了解到某家去年5月撤回 ...
  • 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摘要:本案例描述了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以来的财务状况并据此提出财务建议. 关键词:公司概况:筹资政策:股利政策:财务指标:年报分析:建议 一.公司概况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5月28日,经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 ...
  • 并购专题研究之三:海外并购走得远,才能走得远
    证券研究报告·并购专题研究之三 海外并购:走得远,才能走 C H I N A S E C U R I T I E S R E S E A R C H 行业专题研究 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目录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放异彩 ............. ...
  • 金螳螂-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公告
    股票代码:002081 股票简称:金螳螂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民营工业区内) 二〇一五年度 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 签署日期:二〇一五年六月十六日 声 明 1.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预案内容真实.准确 ...
  •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造假案例分析
    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造假案例分析 目录 一.背景介绍 ..................................................................................... ...
  • IPO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_基于天丰节能的案例分析_陈秀东
    PO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I ---基于天丰节能的案例分析 陈秀东1 郭爰宏2 ()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河北大学研究生院,河北保定01.50500:2.71000 摘 要:纵观国内外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经济行为可以得知,财务舞弊的 ...
  • 尽职调查企业提供资料清单--推荐人
    尽职调查企业提供资料清单 致***有限公司董事会: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贵司状况,推进贵公司股份转让工作,我们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及编制有关文件的要求提出如下初步清单,请予提供相关资料及有关文件(所有文件如不能给我们原件,请提供复印件 ...
  • 健康基金募集说明书(内含公司介绍.产品介绍) [兼容模式]
    高特佳投资集团健康产业基金 募集说明书 1 1 目录 管理人介绍 2 高特佳投资集团 l 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3月,注册资本 2.36亿元,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内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经过近十年 的努力,高特佳投资现已发展 ...
  • 上市时间及路径
    时间 IPO 上市是一件上市繁复的工作,准备的时间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以上,公司的规范程度.业绩情况.是否涉及投资者引入及股权激励等因素均会影响上市准备时间. 以向证监会申报材料为基准时间倒排时间表,关键时间点如下: 基准时间:向证监会申报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