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同样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 - 范文中心

语文学科同样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

11/27

  【摘 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探求的姿态,让他们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去创新,去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有生机,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探究学习 格物 致知

  《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要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在九年级语文课本的《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中,作者丁肇中强调了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一定要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其实,学习语文学科,也同样需要这种精神。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经常会发现“环节费时多,课堂生成少,教学效率低”,很多时候我们是学生叫苦,老师喊累,事倍而功半。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也必须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精神,优化课堂教学形式,寻求更为科学有效的模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正是为了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支撑下,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一段时间的探究摸索的过程中,我侧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注重自己教学行为的转换

  我们应当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在平时的备课中,不仅备教法,还要备学生的学法,注意设计学生共同参与的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讲《看云识天气》一课时,便设计了“迷宫探宝”的游戏,让学生闯一道道同课文内容设计的难关,最终进入古堡密室找到宝藏。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气氛活跃,教师设计的题目在探索的激情中都迎刃而解。当他们在找到密室宝藏时,那种成功的喜悦是难以言传的。

  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不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人“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进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我在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首先,在学生装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20多个问题,然后,从字词、情节、背景、人物、主题、写法上分类组织上讨论,对那些角度独特、见解新颖的问题与发言及时表扬与肯定,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有时候,课堂上会“一片大乱”,可是这也正是学生创造能力集中迸发的时候。当达成一致意见后,问题在讨论中得到了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出新见解的能力

  目前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对社会、人生、自然都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对什么事都有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老化的、不活跃的信息比较少,头脑里没有条条框框,因而敢于说出不同的见解,容易创新。对待他们的见解,我如同对待初春的花蕾,倍加爱护,积极引导,久而久之,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是十分有价值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是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先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去思考。由是学生所想到的,教师也未必想得到。对于这些新颖的见解,我也如同对待初春的新芽一样重视,倍加珍惜,因为这些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标志着他们在思维和语言上上升到一个成熟的新阶段。

  四、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手法陈旧,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学生慢慢地就会变成被教师“抱大的一代”。因此,教师在教法设计上也应有所创新。在教《曹刿论战》一文时,我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评论,刚一开始,同学们的态度比较一致,赞扬曹刿,批判鲁庄公和乡人。这时我就给学生讲述了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结果也不同的故事,再启发学生重新思考,结果,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新的评论:有人从乡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乡人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也有人说,不应对乡人过分指责,他的态度可能事出有因,也许是鲁庄公不能“取信于民”所致;有人批评鲁庄公不善战,急躁冒进;还有人对鲁庄公进行了赞颂,认为他任人唯贤,敢于起用人才,重用人才,今天仍要发扬这种精神。

  总之,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探求的姿态,让他们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去创新,去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有生机;只有更多的更新的学习方式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进一步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关内容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
  • 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人生观教育比较
    作者:康海燕谢利民 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01期 一.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生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一般来说,对人生的看法是一个民族价值观最内在最深层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一生的追求.服从和信仰,决定着人赋予他的生活以 ...
  • 经典自我介绍演讲稿范文
    自我介绍演讲稿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叫经典的自我介绍演讲稿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和阅读.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在上来的时候我就在思考用不用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想了之后还是很有必要做一个的,首先我认识的人不一定认识我,毕竟我不 ...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谈物理学与哲学关系?
    谈物理学与哲学关系? 摘要: 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 只不过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 各自都构建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 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 引言: 在古希腊中,哲学中的"哲"意译为"聪明&q ...
  •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一.拼音 莽莽(mǎng) 妖娆(ráo) 折腰(zhã) 风骚(sāo) 田圃(pǔ)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哑(yīn) 蓑衣(suō) 襁褓(qiǎng)(bǎo)静谧(mì) ...... ...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阅读 1.沁园春 雪 2.雨说 3.* 星星变奏曲 4.* 外国诗两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雨的诉说 第二单元 阅读 5. 敬业与乐业 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7. 傅雷家书两则 ...
  • 八年级下课内阅读练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 一.永久的悔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我整天吃红的" 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这句话表达了"母亲&qu ...
  • 朱熹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继承及其现代意义
    第26卷第3期2008年5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Quan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6 No.3May.2008 朱熹对儒家修身思想的继承及其现代意义 张 品 ...
  • 初中语文目录(语文)
    七年级上册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