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 范文中心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10/23

158中N3tN病性病2005年4月第11卷第2期

ChinaJAIDS/STDV01.11

No.2Apt.2005

・综述・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林丹华1,方晓义1,李晓铭2,徐洁1,刘惠3

(1.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2.Wayne

State

University,美国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62{2005)02—0158—03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AIDS)问题日益严峻。卫生部2003

年公布的最新数字表明,中国目前共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4万人,其中AIDS患者8万人【lJ。不仅如此,AIDS在

AIDS知识调查也呈现出同样的问题【9J。1.3与AIDS有关的高危行为增多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

样,我国流动人口也存在吸毒、非法卖血以及卖淫、嫖娼等感染HIV的高危行为。2000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84%为无业人员和农民旧J。不仅如此,我国过去约300万~

500万非法卖血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流动人口,一些非法卖

中国的蔓延还呈现从农村向城市,从吸毒、卖淫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快速传播的新趋势心J。其中,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流动人口已成为中国HIV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我国流动人171共计1.2亿人[3],该人群具有流动性大、多数人处于性活跃期、社会支持少以及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将对全国AIDS防治的成效产生重要影响。

AIDS对个人和社会均带来严重影响。联合国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HIv感染者在30岁之前死于AIDS或其它相关的疾病。在AIDS流行猖獗的国家,到2010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比正常水平下降5%L4J。由于我国HIV感染人群主要为青壮年,20~49岁的感染者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85%以

上,因此尽早重视并积极开展流动人口AIDS预防干预活动。

血者本身还存在吸毒和性乱行为,由此使非法卖血与AIDS紧密结合在一起[10]。

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尽管我国报告的HIV感染者的

传播途径主要为吸毒和非法卖血,但性传播的影响正逐年增

加,1997~2002年高危性行为导致的HIV感染率从5.5%上

升到10.9%旧J。而流动人VI中卖淫、嫖娼和多个性伙伴等高危性行为较多,1991~1995年广州市收教的暗娼中95%是流动人口【llJ。云南省的多项调查发现,酒吧、发廊服务小姐分

别有80%和83%承认提供性服务[6]。同时,该人群中无保护性行为比例较高,暗娼在商业性性接触中经常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50.6%,而嫖客仅为20.7%。北京、上海市的流动人口调查发现,高达47%的被调查者有多个性伙伴,且男性发生率远高于女性L2J。

1.4

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1流动人口AIDS状况I.I感染人数剧增

近十几年来,流动人口成为我国HIv

感染和传播的易感人群。中山市自1990年初到2000年底共检出流动人口HIV抗体(抗一HIV)阳性者70例,其中1999~2000年流动人口中抗一HIV阳性者是前8年的13.47倍。1995~2000年,上海、山西、浙江等地检出的HIV感染者中,流动人V1人数均超过总感染人数的2/3¨-7J。2003年北京、上海市报告的HIV感染者仍以流动人口为主,北京占85.4%,上海市占74.4%。不仅如此,流动人口HIv感染者

还呈现出低龄化、文化程度低、流动性强和报复社会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特点。

1.2

AIDS的预防、监测和控制难度大人口的高流动性不

仅加剧HIV传播的速度,同时增加AIDS监测和控制的难度。由于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少,医疗保障不完善且经济条件差,因此一旦感染HIV将很难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容易导致疾病的扩散和蔓延。例如,深圳市HIV主要感染人群为流动人口,检出后能继续接受卫生部门跟踪监测的<25%,另外75%则散落到社会各个角落,将随时导致新的感

染出现【1

2|。

AIDS知识贫乏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流动人口预防

2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

AIDS知识贫乏。一项在山东、河北省进行的调查发现,与农村非流动人口相比,农村流动人口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危害,AIDS在我国的流行程度以及善待HIV感染者等认识上表现得更为不足,同时他们对AIDS预防干预知识还存在很多错误和片面的认识【8J。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流动打工人员的

收稿日期:2004—04—13:修回日期:2004—12—16基金项目:美国NIH课题资助(R01MH64878~01)

作者简介:林丹华(1971一),女,福建省福州市人,讲师,博士,专

业:健康行为。

一些定性研究发现,大多数流动人口认为免费的AIDS教育对他们来讲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他们愿意参与此类活

动旧J。目前,我国流动人口AIDS预防干预的特点如下:2.1干预对象涵盖流动人口中的高危和一般人群

研究者

主要针对流动人口中的高危和一般两类人群开展AIDS预防干预。其中高危人群包括夜总会、歌厅、酒吧、路边店、发廊、美容、按摩中心的服务小姐,最初干预主要在妇教所展开。但研究者发现此类干预人际交流的环境和气氛不够轻松,干预

效果有限且难以推广[13。。目前对该高危人群进行的AIDS预

万方数据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4月第11卷第2期

China

AIDS/STDV01.11

No.2Apt.2005

159

防干预主要在她们的工作地点展开,干预情境更接近她们实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预对象的

人口群体开展,并未涉及到其他与流动人口相关的人群,如流动人口在农村老家的家人、流动人口打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等。

积极性和干预研究的外部效度,使干预模式的推广成为可能。同时,一些研究者还对流动人口中的其他重点目标人群,如建

筑工人、宾馆服务人员和工厂流动打工者等进行AIDS的预

而越南等国在娱乐场所开展AIDS预防干预的经验表明,将

娱乐场所的老;皈纳入到干预体系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由

于流动人口具:有高流动性、低社会支持和低归属感等特点,若老板、包工头等流动人口直接的雇佣者和管理者能鼓励他们接受AIDS知识、采用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并经常为流动人

防干预教育,多数研究报告认为可以显著地提高流动人口对

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114-1引。2.2预防干预以健康教育为主

目前国内研究者主要采用

健康教育方法对流动人口开展AIDS预防干预活动,内容包

括认识AIDS及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免费发放防治AIDS

的宣传册和推广安全套使用等。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可以显著地提高流动人口对AIDS常识的知晓水平。例如,广

东省的研究发现,干预后服务小姐的AIDS知识较干预前有显著的提高[171。对建筑工人的健康教育也收到类似的结

果[14|。自2001年以来,中国开始在江苏、湖北、湖南、海南等

地的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试行推广100%使用安全套项目,

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使该地性病患病率下降b1。

2.3干预形式灵活多样从干预组织形式来看,研究者采用

集体讲座、小组座谈、同伴教育、录像和录音学习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手段进行AIDS预防干预教育。从干预途径来看,既有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和固定人员的干预,又借鉴国外有效做法,以流动宣传的方式随时、随地对流动人口开展教育。流动宣传通常在流动人口工作地点(如工地)展开,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和音像材料等向流动人口宣传相关知识,而同伴宣传员也是该干预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全体流动人口的同时,还可针对个人在宣传车上开展个别咨询以达

到更好的干预效果。同时,流动宣传也可以在铁路客运车站、

铁路列车和流动人口劳务市场展开。实践证明,流动宣传对提高流动人口AIDS知识、促进健康知识的传播和扩散起到

积极的促进作用[18,191。

3流动人口AIDS预防干预存在的薄弱环节3.1预防干预的内容和角度

诚前所述,当前流动人口

AIDS预防干预以健康教育为主,该干预模式虽然可以有效地提高流动人口的AIDS知识,但不能有效地促进危险行为的改变。广东省的研究表明,尽管干预后服务小姐中85%的人表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安全套使用率却较低,只有42%的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使用【17|。而目前在娱乐场所

服务小姐中进行的AIDS预防干预遇到的一大挑战是,尽管

她们非常清楚AIDS的严重性以及该如何使用安全套保护自己,但在客人反对或面对客人加钱的诱惑时,她们往往因缺乏足够的自信、动机和必要的沟通、协商和作决定技能而未采取

必要的行动保护自己。可见,与AIDS有关的行为改变不仅

是医学和健康问题,更包含众多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因素。因此,仅仅从健康教育角度进行预防干预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有效、全面的AIDS预防干预应将心理、社会因素和行为干预纳

入其中。

3.2预防干预的目标人群

现有的预防于预主要针对流动

万 

方数据口提供情绪、信息或其它社会支持,则可以有效地降低流动人

口介入高危人群的可能性,促进干预效果的提高。

3.3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

由于流动人口自身具有较大的

流动性,因此目前针对该人群的预防干预活动普遍存在追踪难的问题,由此导致干预样本的流失率较大,并进而影响到预防干预短、长期效果的评价,该问题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

AIDS预防干预活动中尤为突出。而绝大多数在一般人群中

开展的干预研究以干预结束后的即时效果评价为主,很少有研究考察干预:结束后一段时间(如3个月后、6个月后乃至1

年后)内干预所保持的长期效果[14,20]。可见,如何采取切实、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干预样本的追踪率并对干预的长期效果

进行评价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4流动人口AIDS预防干预发展趋势

在农村

开展AIDS预防干预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我国目前农村地区

的AIDS教育非常薄弱,卫生部的调查指出,尽管近2/3的HIV感染个案出现在农村,但很多乡镇并未开展AIDS教

育[211,由此将会导致更多感染个案的出现。其次,农村AIDS

预防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流动人口染病返乡后将AIDS再传染给家人的问题。最后,让即将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学习必需的城市生活技能和预防AIDS的健康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提早做好城市生活的身心准备,减少在城市里的高危行为。

借鉴柬埔寨等国的经验,农村地区AIDS预防干预途径和形式包括建立农民生活学校,对流动人口家属给予更多关

注,以及流动前由农村社区开展AIDS知识和城市生活技能

的培训等。其中农民生活学校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粮农组织合作在柬埔寨开展,该项目在教给农民建立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还利用自由论坛、“边做边学”和“发现式学习”等方式增强农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并

教给他们抵御AIDS的方法和措施,从而降低农民AIDS的易

感性L2引。该模式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在农村开展AIDS预防干

预活动的新路子。

4.2建立以理论为基础的心理行为干预

美国等国家的经

验表明,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自我保护行为并降低HIV的感染率。其中保护动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多阶段改变理论等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促进与

AIDS有关的高危行为的转变心3|。鉴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

以理论为依据,将动机、自我效能感、沟通协商和做决定技能

等心理因素融入到预防干预活动中,将是对该人群开展AIDS防治的必然趋势。

4.3卫生、管理、教育和社区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

流动人

4.1注重源头——从农村流出前的预防干预活动

160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4月第11卷篝2期

China

AIDS/STD

V01.11No.2Apr.2005

口AIDS预防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一个部门不能解决—411.

所有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努力。其中卫生、教育[10]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基金会.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和预防控制.

部门可以开展AIDS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以及http://cul.sina.eom.cn/s/2003—1I一6/45393.html.

[11]Zheng

L,ZhuJ

et

a1.Sexualbehaviors

andassociatedfactorsAIDS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管理部门可以加大对卖淫嫖娼、among

unlYl&iTl‘ed

femalemigratory

workel"8in

Guangzhou.Chinese

Journal

吸毒贩毒和其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社区可以和教育、ofFamilyPlanning,2000。60:162—164.

卫生部门紧密合作,深人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居住地以[12]邓婷,谢言俊.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高危人群[N].生活时报,2000

及打工单位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并教给流动人口提高适应能—12—02.

力、缓解城市生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以减少流动人口高危行[13]欧智勇,吴学庆.在服务场所对三陪小姐开展性病艾滋病高危行

为干预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2):165—166.

为及感染HIV的机会。实践证明,只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14]傅小鲁,贾勇,欧志勇,等.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行为干

积极探索并推广有效的预防干预模式,才能真正解决流动人

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1,28(4):516—518.

口乃至我国日益严重的AIDS问题。[15]张世博,杨君兰.饮服人员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19—620.

参考文献:

[16]夏时畅,徐水洋,郭俊香.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

[1]卫生部.高强副部长在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的发言[R].2003

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1998,9:550—552.

一09.

[17]王哗,林矛,林鹏,等.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

[2]刘兆炜,马骁,熊婉梅,等.农村流动人口与HIV/AIDS传播的关

预试点研究[C].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论文集,2001—

系[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3):216—218.

11.13—16.

[3]ChinaMinistry

ofHealth.A

jointassessmentofHIV/AIDSpreven—

[18]钟粟,张继昌.在劳务市场流动打工人口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

tion,treatmentandin

China[R].2003,Dec.1.

育研究方法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19(3):221—222.cage

[4]顾震球.当前艾滋病蔓延的四大特征[J].隙望新闻周刊,2000,

[19]刘琪,傅小鲁,贾勇,等.在成都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开展性病

47.

艾滋病流动宣传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6):

[5]骆华松,莫国芳,吴瑛.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分析[J].思想战

364—367.

线,2002,28(2):114—116.

[20]罗健.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初探[J].中国性病艾

[6]徐缓.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

滋病防治,2001,7(2):87—88.

治,2001,7(6):376—377.

[21]US

EmbassyBeijing.HIV/AIDS—whatChineseexpertssay.Fourth

[7]朱建平,吴青青,余昭.在流动打工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

of

sevenreports.April1997.

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1,1(1):76—77.

[2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病毒易感染性——东南

[8]徐缓,贾中华,郭际东等.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研究

亚的一些对策[R].2002—03.

[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749—751.

[23]Robin

L,Dittus

P,WhitakerD,eta1.BehavioralInterventionstore—

[9]董青,李承希,赵根明,等.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性传播

duceincidenceofHIV,STD,and

pregnancy

among

adolescents:A

疾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6):409

decadein

review[J].Journal

ofAdolescentHealth,2004,34:3—26.

(上接第157页)

tionof

cytokines[J].ExpMed,1998,188:83—91.

[4]ImamichiH,CrandallKA,Natarajan

V,et

a1.Humanimmunodefi—

[11]KulkoskyJ,Nunnari

G,Otero

M,eta1.Intesificationandstimulation

ciencyvirustype1quasispeciesthatrebound

afterdiscontinuationof

therapyforhumanimmunodeficieney

virustype1reservoirsin

infect-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e

similarto

theviral

quasi

ed

individuals

receivingvirallysuppressivehighlyactiveantiretmviral

speciespresentbeforeinflationof

therapy[J].JInfectDis,2001,

therapy[J].J

InfectDis,2002,186:1403—11.

183:36—50.

[12]ZhuT,Muthui

D,HolteS,eta1.Evidenceforhuman

immunodefi—

[5]SonzaS,Mutimer

HP,OelrichsR,et

a1.Monocytesharbour

replica。

ciencyvirus

type1

replicationinvivoin

CDl4monoeytesand

its

po—

tiorvcompententnon-latentHIV--1

in

patients

on

highlyactivean—-

tentialrole∞asourseofvirusinpatients

on

highlyactiveantiretrovi—

tiretroviral

therapy[J].AIDS,2001,15:17—22.

ral

therapy[J].J

Virol,2002,707—16.

[6]Pomerantz

RI.ResidualHIV-1

infection

during

antiretroviralthera—

[13]KorinYD,BrooksDG,BrownS,eta1.Efleetsof

prostratinonT.cell

py:thechallengeofviralpersistence[J].AIDS,2001,15:1201—11.

activation

and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latency[J].JViml,

[7]Lafeuillad

A,PoggiC,ChadapaudS,eta1.Pilotstudy

of

combination

2002,76—81:18—23.

of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

therapyandcytokines

to

induce

HIV一1

[14]KulkoskyJ,CulnanDM,RomanJ,eta1.Prestrain:activation

ofla.

remission[J].JAcquir

ImmunDeficSyndr,2001,26:44—5.

tent

HIV一1expressionsuggests

potential

inductive

adjuvanttherapy

[8]SellS.Immunology,immunopathologyandimmunity[M].6th

ed,

for

HAART[J].Blood,2001,98:3006—15.

WashingtonDC:Americansocietyfor

MicrobiologyPress,2001.

[15]Rosenberg

ES,Altfeld

M,Poon

SH,eta1.ImmunecontrolofHIV-1

[9]Havlir

DV,Gilbert

PB,Bennett

K,eta1.Effectsof

treatment

intesifi.afterearlytreatmentof

acute

infection[J].Nature,2000,407:523—

cationwith

hydroxyurea

in

HIV—infected

in

patientswith

virologic

6.

suppression[J].AIDS,2001,15:1379—88.[16]Hd

Z,Venzon

D,Poudyal

M,eta1.Viremia

controlfoUowiIlgan.

[10]Van

Praag

RME,PrinsJM,RoosMT,et

a1.OKT3andIL.2

treat.

tiretroviraltreatmentand

therapeutic

immunization

during

primary

mentfor

purgingofthelatentlyinfectedCD^Tcellsusing

acombina-

SIV251infectionof

macaques[J].NatMed,2000,6:1140—6.

万 

方数据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问题及预防干预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林丹华, 方晓义, 李晓铭, 徐洁, 刘惠

林丹华,方晓义,徐洁(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李晓铭(Wayne StateUniversity,美国), 刘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0050)中国艾滋病性病

CHINESE JOURNAL OF AIDS & STD2005,11(2)103次

参考文献(23条)

1. 董青;李承希;赵根明 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性传播疾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3(06)

2. 徐缓;贾中华;郭际东 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3(06)3. 朱建平;吴青青;余昭 在流动打工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热带医学2001(01)

4. 徐缓 中国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期刊论文]-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06)5. 骆华松;莫国芳;吴瑛 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分析[期刊论文]-思想战线 2002(02)6. 顾震球 当前艾滋病蔓延的四大特征 2000

7. 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A joint assessment of HIV/AID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are in China2003

8. Robin L;Dittus P;Whitaker 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incidence of HIV,STD,and pregnancyamong adolescents:A decade in review[外文期刊] 2004

9.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流动人口与艾滋病病毒易感染性--东南亚的一些对策 200210. US Embassy Beijing HIV/AIDS - what Chinese experts say 1997

11. 罗健 在流动人口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工作初探[期刊论文]-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02)

12. 刘兆炜;马骁;熊婉梅 农村流动人口与HIV/AIDS传播的关系[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2(03)

13. 刘琪;傅小鲁;贾勇 在成都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开展性病艾滋病流动宣传模式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3(06)

14. 钟粟;张继昌 在劳务市场流动打工人口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方法探讨[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3(03)

15. 王晔;林矛;林鹏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会议论文] 2001

16. 夏时畅;徐水洋;郭俊香 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 199817. 张世博;杨君兰 饮服人员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1(07)

18. 傅小鲁;贾勇;欧志勇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1(04)19. 欧智勇;吴学庆 在服务场所对三陪小姐开展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初探[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1(02)20. 邓婷;谢言俊 流动人口: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2000

21. Zheng L;Zhu J Sexual behavi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unmarried female migratory workers inGuangzhou 2000

22. 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基金会 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和预防控制23. 卫生部 高强副部长在联大艾滋病高级别会议上的发言 2003

引证文献(105条)

1. 王建梅 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关键[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2(4)2. 王建梅 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关键[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 2012(4)

3. 朱继锋. 郑颖. 齐显龙. 李海英. 马翠玲. 王胜春 肛管内尖锐湿疣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期刊论文]-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2(1)

4. 张宗辉. 黄毅. 张芹. 吴涛 乡村医生开展外出农民工艾滋病干预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1)

5. 张宗辉. 黄毅. 张芹. 吴涛 乡村医生开展外出农民工艾滋病干预可行性分析[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1)

6. 陈抒豪. 林鹏. 梁自勉. 宫艳华. 朱志伟. 杨培喜 佛山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研究[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12(8)

7. 都佳. 申泰华. 黄磊. 凌东. 万绍平. 唐作红. 彭高敏. 卿立刚 疾控中心、社区和HIV感染者共建社区艾滋病管理网络模式的探讨[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12(4)

8. 史新巍 沈阳市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9)9. 周文岳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7)10. 丘烨. 余志荣 怀化市HIV/AIDS流行特征[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11(7)

11. 余小凤. 何惊春. 易辉容. 龙前进. 李南. 姚远. 王志勇 重庆市九龙坡区2006~2009年流动人口HIV监测结果分析[期刊论文]-重庆医学 2011(9)

12. 张平. 张娟 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调查[期刊论文]-山西医药杂志 2011(1)

13. 朱克京. 黄利群. 周伴群. 姚刚. 黄珊子. 杜曼 珠海市外商独资企业员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11(12)

14. 张静. 徐刚. 蔡泳. 冯易. 仇玉兰 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8)

15. 陈桂元. 姚淑娥. 安海涛 对流动女性生殖健康现状的调查综述[期刊论文]-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10)16. 薛黎坚. 王文明. 徐勇. 徐金水. 王华. 陈彦卿 昆山市宾馆服务业流动人口性行为及其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情况[期刊论文]-职业与健康 2011(15)

17. 马福生. 崔建祥. 陈发颖. 孙建莉. 吴晓红. 温小飞 肇庆市暗娼人群STD/AIDS相关知识及求医行为调查[期刊论文]-中国热带医学 2011(4)

18. 于伟. 邢海燕. 严海波. 任胜芳 绍兴县流动人口艾滋病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6)

19. 陈良. 高良敏. 鲁健波. 赵金仙. 郭春园. 刘小春. 李孝安. 普学云 用社会性别视角对玉溪市流动人口中的艾滋病病例的分析[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11(19)

20. 邢海燕 绍兴县流动人口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11(8)21. 杜佳校 我国流动人口特征及艾滋病防控对策[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11(5)

22. 陈素英. 丁国允 艾滋病对旅行者的威胁及应对策略探讨[期刊论文]-旅行医学科学 2010(3)

23. 徐烨 上海市崇明县长兴岛400名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监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0(5)24. 阮建军. 骆淑英. 朱碧香. 陶静波 义乌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 2010(10)

25. 李小妹. 周凯娜. 谷利斌 健康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期刊论文]

-护理研究 2010(25)

26. 刘熹. 洪英. 田红梅. 邱孟 成都市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期刊论文]-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4)27. 薛宏亮 健康教育对长沙县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响效果评价[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10(8)

28. 徐爱君. 施榕 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AIDS预防中同伴教育综合干预效果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8)

29. 彭宏伟. 舒晓兰. 彭颖. 黄竹林 长沙市HIV/AIDS流行现状与流行趋势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10(22)30. 徐文贤. 夏中华. 陈中文. 方辉 社区卫生机构实施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2010(5)

31. 林丹华. 马丽霞. 徐晓叶楠. 蔺秀云. 王芳 年轻女性流动人口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2)

32. 田子颖. 郭海健. 吴建茹. 李小宁. 张学宁. 张珍. 高倩. 王蓓 南京市建筑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10(12)

33. 向兵. 曹金红. 何翰成 武汉市建筑工人性行为特征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与干预效果分析[期刊论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3)

34. 罗晓英. 石仁其 378名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 2010(3)

35. 何志乔. 伍静. 赵文秀. 王秀. 徐强君 HAART及抗痨治疗艾滋病并肺结核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

36. 刘攀. 汤先忻 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10(2)37. 陈衬兴 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潜在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10(9)

38. 鲁斌. 吕繁. 栾荣生. 何成普. 曾刚. 钟培平. 旷翠萍. 罗英. 王超. 刘磊. 刘鹏 成都市流动人口艾滋病KAP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3)

39. 于从仙. 方勇. 王宏伟 南华县2004~2009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与对策[期刊论文]-航空航天医药 2010(6)40. 潘新莲. 柳智豪. 江超穗. 梁旭. 陈坚. 陈凤肖 不同场所女性性服务者性病与相关行为干预调查[期刊论文]-应用预防医学 2010(1)

41. 张学宁. 田子颖. 郭海健. 张珍. 吴建茹. 李小宁. 高倩. 王蓓 南京某区5、6年级民工子弟艾滋病知识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2)

42. 潘新莲 864例暗娼行为性病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右江医学 2009(1)

43. 潘池梅. 田小兵. 张学锋. 吉渝南. 周欢 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访谈[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5)

44. 曹广华. 支玉红. 何洪涛. 刘莉红 河南上蔡县4种人群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9(6)

45. 潘新莲. 柳智豪 FSW艾滋病危险行为干预模式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右江医学 2009(4)

46. 张雨寒. 孟玉翠. 甘亢. 赵银珠. 赵永鲜. 张成超. 程怡民 中国流动人口未婚女性性健康综述[期刊论文]-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9(8)

47. 王一亿. 肖芳. 卢真德 江西省九江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干预效果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2008(3)

48. 马福昌. 姚经建. 王烨. 杨瑛. 黄虹. 张久华. 田秀红. 张铁军. 何纳 上海市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与艾滋病VCT相关的

知信行的定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1)

49. 何志乔. 赵文秀. 梁云燕 艾滋病并发肺结核16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卫生软科学 2008(1)50. 郭晓健. 洪晓虹. 郭海健 私营企业员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期刊论文]-江苏卫生保健 2008(1)

51. 蒋琦莲. 柳元. 陈啟玲. 韦启后. 彭树春. 郑木林 健康教育对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认知及行为影响[期刊论文]-大众科技 2008(1)

52. 李端. 闫水平. 张景霞. 陆松鹤. 张磊. 苏海霞. 卢娟 商洛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期刊论文]-职业与健康 2008(9)

53. 虞晨. 孙业桓. 孙良. 王波. 曹红院 我国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5)

54. 彭玉兰. 葛凤琴. 苏晓红. 黄庆元. 刘波. 胡鸿宝. 周玲影. 陈兆瑞. 李玲. 冯奕文. 朱晓凤. 曹春燕. 曹宁校 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8(7)

55. 张铁军. 姚经建. 王烨. 杨瑛. 马福昌. 黄虹. 张久华. 田秀红. 何纳 流动人口管理者对艾滋病和VCT知识和态度的定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4)

56. 陈远. 庞琳. 吴尊友 街头暗娼AIDS/STD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策略[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3)57. 支玉红. 王水旺. 张世霞. 陈长宽 河南省某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期刊论文]-疾病监测2008(1)

58. 梁绍伶. 陈杰 艾滋病流行特征和防治策略[期刊论文]-应用预防医学 2008(4)

59. 肖佐环. 王然. 陆东庆. 董琛 易引起误诊的尖锐湿疣22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30)

60. 李端. 曹耀章. 闫永平. 张磊. 卢娟. 陆松鹤 商洛市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农民艾滋病知识调查[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8(1)

61. 张国磊 流动人口艾滋病(HIV/AIDS)流行因素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首都公共卫生 2008(4)

62. 彭育欢. 李繁. 陈劲峰 1997-2007年广西贺州市HIV/AIDS流行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传染病信息 2008(6)

63. 田秀红. 张铁军. 杨瑛. 王烨. 褚委丽. 李建军. 何纳 上海市闵行区工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信行及自愿咨询检测意愿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8(10)

64. 张平. 张娟 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调查[期刊论文]-山西医药杂志 2011(1)

65. 邓睿. 田丽春. 方恒亮. 张开宁 昆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8(9)66. 潘池梅. 张学锋. 吉渝南. 吴汉奇. 田小兵 社区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8(17)

67. 董燕. 孔笑眉. 张睿孚. 郭湛英 山西省708名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HIV感染现状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12)

68. 还锡萍. 冯晓英. 徐金水. 邱涛. 羊海涛. 黄明豪. 李小宁. 郭海健 江苏省私营企业工人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8(12)

69. 肖树芹. 吴瑛. 肖倩. 岳鹏. 渠立功. 许亚红. 赵素梅 北京市批发市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8(12)

70. 张世霞. 支玉红 河南省上蔡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08(36)71. 吴海磊. 钱吉生. 徐兴大. 张纯. 许琳. 薛华月. 刁越红. 王翔 南京口岸部分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1)

72. 吴音. 栾兴玉. 徐应蓉 性工作者肛管内尖锐湿疣5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7(1)

73. 曹承建. 朱培华. 金慧娟. 贺风英 城市外来工艾滋病性危险行为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3)

74. 黄辉. 黄若楠. 杨瑞雪. 卢振光 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7(5)75. 郑钟洁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行为干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7(3)

76. 张金玲. 何纳. 申学武. 秦世雄 山西省某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安全套使用[期刊论文]-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7(1)

77. 李端. 闫永平. 刘家政. 陆松鹤. 张磊. 苏海霞. 卢娟 商洛市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调查[期刊论文]

-中国全科医学 2007(13)

78. 葛凤琴. 曹宁校. 张慧丽. 陈晓. 孙厚华. 邵长庚. 蒋娟 建筑工地流动民工性病艾滋病感染及相关特征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7(10)

79. 葛凤琴 我国流动人口感染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特点及健康教育模式[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7(7)

80. 胡晓云. 夏庆华. 徐静东. 董泽俊 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信息传播渠道意向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7(7)

81. 李小玲 基层护理人员对HIV/AIDS认识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护理管理 2007(7)82. 刘忠霞 某市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存在问题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4)

83. 刘龙飞. 蒋少艾. 郑煜煌. 胡平成. 陈富周 外出务工人员人口社会学特征和艾滋病KAB调查[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7(11)

84. 叶爱军. 翟连芳. 马福昌. 杨瑛. 张金玲. 陈传炜. 王烨. 田秀红. 姚经建. 何纳 上海市七宝镇流动人口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期刊论文]-上海预防医学 2007(8)

85. 蒋琦莲. 柳元. 陈启玲. 韦启后. 蒙晓晖. 彭树春. 郑木林. 张义花 以工地管理者为切入点开展农民工AIDS干预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热带医学 2007(12)

86. 张玉润. 刘勇鹰. 林鹏 流入地流动人口中的HIV感染者管理:原则和框架[期刊论文]-华南预防医学 2007(6)87. 杨凭. 王千秋. 钟铭英. 丁荣芬. 顾元祥. 王亿庆. 朱震震. 楼忠裕. 叶利服. 滕霞. 赖黛黛. 章微微. 滕银花. 周明雅. 孙瑞育 妇科门诊就诊者生殖道感染调查[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2)

88. 梅敏烽. 邱永祥. 黄鸿基 旅客列车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探讨[期刊论文]-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6(2)

89. 赵然. 方晓义. 李晓铭 心理社会因素对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行为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4)

90. 武俊青. 姜综敏. 余冬保. 石凯. 赵鹏飞 流动人口中农民工的艾滋病防治政策与建议[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6)

91. 赵伟江. 邵幼平. 朱银潮 旅馆业主对"在客房内摆设安全套"的态度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5)92. 赵然. 方晓义. 李晓铭. 董柏青. 刘伟. 周月娇. 梁绍伶 心理社会因素对暗娼安全套使用意图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4)

93. 蒋松云. 迟文铁 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建议[期刊论文]-卫生软科学 2006(4)

94. 张旭彬. 柔克明. 吴尊友 从社会视角看城市街头暗娼艾滋病高危行为[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06(4)95. 杨凭. 王千秋. 钟铭英. 丁荣芬. 顾元祥. 王亿庆. 朱震震. 楼忠裕. 叶利服. 滕霞. 赖黛黛. 章微微. 滕银花. 周明雅. 孙瑞育 妇科门诊就诊者性病感染影响因素调查[期刊论文]-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11)96. 李倩. 梁先敏 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健康教育模式[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6(11)

97. 李端. 闫永平. 徐德忠. 卢娟. 陆松鹤. 王安辉 艾滋病防治示范区流动人口相关知识调查[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6(11)

98. 余飞颖. 许国章. 张巍 暗娼嫖客人群中HIV和梅毒感染现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6(7)99. 贺淑芳. 郭素芳 生殖健康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与干预策略[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 2006(13)

100. 李端. 闫永平. 徐德忠. 卢娟. 陆松鹤. 王安辉 流动人口家属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期刊论文]-疾病控制杂志 2006(5)

101. 沈若川. 马翔 浙江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知识调查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z1)102. 吕柯 开展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策略思考[期刊论文]-学习论坛 2005(6)

103. 梁桂华. 田泽允 低发病率地区20例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期刊论文]-疾病监测 2005(11)104. 吕柯 农民工的特点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初探[期刊论文]-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5(4)

105. 谷宁. 张泽春. 马小颖 2008年大连市部分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知识调查[期刊论文]-预防医学论坛 2010(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azbxb200502036.aspx


相关内容

  •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 1.什么是艾滋病? 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 ...
  • 健康教育学
    1.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p2 2.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 ...
  • 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的研究
    [文献标识码] B [中图分类号]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7-0579-05 [关键词] 危险行为:健康促进:研究:青少年 易导致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相关行为.吸烟.过量饮酒.吸食毒品.不健康的节食行为 . ...
  • 洛阳市2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洛卫疾控[2013]2号 洛阳市卫生局 关于印发2013年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高新区.伊滨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社会事业(务)局,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局,城市区二级以上医院: 为全面安排全市2 ...
  • 跳马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人员工作职责
    ***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人员工作职责 一.院长(公卫办主任)职责 1.院长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2.搞好项目工作总体规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实行倾斜政策,突出公卫工作地位,对公共 ...
  • 001计划生育基础知识
    2012年"5.29"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竞赛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什么时间在哪次会议上通过? 2001年12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
  • 健康教育工作亮点
    健康教育工作亮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第八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2013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大会主题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调健康促进在应对公共卫生问题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全球 ...
  • 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1]_4
    陈村回族乡卫生院 201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积极响应医疗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基本公 ...
  •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思想战线 2011年第3期第37卷l13,2011Vol137 近30年中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徐义强 摘 要:在医学人类学近30年的学科建设中,我国一些学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翻译了一批国外著作,开展了一些应用性研究,近些年还成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