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 - 范文中心

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

01/11

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一

严格说,“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阶段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我国其他历史埋藏和各发达国家的叫法都不一样。如我国古化的学徒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近代引进的实业教育(Industrial Education),又如现代英国的多科技术学校(Polytechnics)教育、美国的确良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教育、法国的短期技术教育和德国的“双元制”与高等专科学校(Fachhochschule)教育等等。在我们看来,它们都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因为它们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旨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建议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的概念;我国前几年也有“南派”和“北派”关于“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正名之争”。1985年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使用的是“职业技术教育”,而1996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则采用了“职业教育”的概念。至于“职业教育”一词在我国则是1904年山西农业学堂总办姚之栋在关于增添教习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当时未被采用。到了1917年,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黄炎培等48人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化职教社后,才将“实业教育”改为 “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实际上,职业技术教育概念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教育现象本身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人们对它认识和理解的侧重点、深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因此,要给它下一个绝对准确、统一的定义是很困难的,也不一定必要。但寻它的本质或核心进行概括确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就业者所进行的一种不同水平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教育。即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某种专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从而达到就业的目的或就业后易于提高的一种教育。”(参考门振华的《职业技术教育概论》第3页)但在实践中,由于普通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和各种层次的交织,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变得复杂,形式变得多样,理论界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出现了分歧。但不管怎样,从各种职业技术教育现象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说已为大家所公认:

第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初、中、高级应用型技术或管理人才。就我国现阶段而言,一般较强调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强调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性教学,提倡在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这里的能力系指一种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它包括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

从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教学工作等主要方面的特点可以看出: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应该体现在:宏观上,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微观上,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理论上,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专门技术理论和经验知识;实践上,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专门技能、技巧和其他实践能力。

总之,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或者说,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或专门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的上述本质特征从世界上较成功的职教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加拿大的“CBE”(Campentencey-Based-Education)的特点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它们是通过企业的参与、职业岗位的分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实现“职业针对性”要求的。我国办得比较好的广州酒店管理学院、白云职业学院也都是在认真研究地方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在培养“职业针对性”人才方面获得成功。

我院电工、电子类的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考勤初、中级电工的实践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一般认为,普通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职业技术教育比较重视理论教学,职业技术教育比较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考工的过程中,考生的实际操作一般一次就能通过,而理论知识要考几次才能通过。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这些大学生、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比初、高中文化程度匠技术工人还低吗?显然不是,原因是他们的理论知识结构中缺少“职业针对性”的电工知识(虽然这些知识的层次并不高)。可见,要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就行了。实际上,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等重要,关键问题是要加强二者的“职业针对性”。 本世纪初,黄炎培先生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通过1914年和1915年对国内外教育的考察发现中国教育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因此极力倡导职业教育并创办了中华职教社和《教育与职业》杂志,主张将学校与社会、求学与服务联系起来。他在立章程中清楚地指出,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谋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在区别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时,黄炎培先生指出“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则凡学成可以直接谋生者皆是”,认为“职业教育以广义言之,曰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以常识、技能而使之生存于世界也。若狭义言,则仅以讲求实用之知能者为限,......所谓职业教育,专以职业上的学识,技能教授不能久学之青年......”。(见《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中,我们还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职业”一词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它是实现个人谋生、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或纽带。

北大师范大学高奇教授在她的〈职业技术教育概论〉(我国第一部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论著)中则是这样给职业技术教育下定义的:“什么是职业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职业教育是:按社会的需要,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培养人的职业兴趣,训练职业能力,谓之职业教育。狭义的职业教育系指对全体劳动者在不同水平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所给予的不同水平的专业知能教育,培养能够掌握特定劳动部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人才的教育。”换句话说,职业教育就是针对某种职业(用高教授的话说就是“特定劳动部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特殊要求所进行的一种专门教育。即是一种

“职业针对性”的教育。

此外,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时教育的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针对性”。这些论点的确也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真实写照。当然,它在教育不断走向大众化、贫民化的今天是不恰当的。不过,如果将其改为“学而优则职”、“读书致富”,也许比较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情况。

为了加深对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针对性”本质特征的理解,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除了两种理想的极端情况外,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只是相对的。实际上,任何教育都同时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双重特性。右看是职业技术教育,左看就是普通教育了。如我国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职业高中和技校,同样强调高中文化;我国现阶段兴办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同样强调大专文化;就连短期的就业培训也不说它对学习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一点帮助。从教育的起源来看,教育的产生一开始就是以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出现的。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才逐渐分化,甚至异化。我们今天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历程后回归自我的一种表现。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

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如同数学上一根连续的数轴有正、负两个方向,正与负是相对而言的,数轴上任何一个数是正还是负要看原点定在哪儿或与另一个数比较而言才有意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工程教育相对于理科教育而言更接近于职业技术教育,而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而言又更接近于普通教育,而相对于就业培训而言又更接近于普通教育。通常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隐含的前题,就是相对于它们现在的普通中学、大学等以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主的教育而言。所以,我们证券交易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的教育类型。

也许正是国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将“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开论述,并将“技术教育”放大“职业教育”的前面合称“技术与职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建议》中建议使用“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概念,并指出将“技术与职业教育”当一个综合性名词使用,进一步理解为它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是为某一职业领域的就业作准备的手段,是终身教育的一方面。这不正是在解释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对性”与“针对性”的本质吗?“职业技术教育”折要领只不过是我国现阶段在对“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的情况下,一种不加区分说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更加确切,关于这个问题还可以另行讨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者与“普通教育”的差别,国此可暂不加区分。假如要细分的话,“职”与“业”、“技”与“术”也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职”是指“官职”,“业”是指“民业”;“技”是指技艺,“术”是指“方术”。不过,如果我们将普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放在一起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的“相对性”和“针对性”的本质特征就更加清楚了。

如果我们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职业技术教育的上述本质特征,那么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如: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问题;最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普高热”,职业高中招生滑坡的问题;职业技术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以及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体系的问题等等,限于篇幅,这些问题将另行讨论。

至于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职业技术教育,是正规的还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就更不用争了,因为它们无非是概念的内涵在扩大、外延大缩小的问题,其核心或本质是不变的。


相关内容

  • 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 2007-07-20 21:16:16|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 1.教育的本质:教育(教书.育人)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
  • 伦理学教程精简
    伦理学教程 一.什么是伦理学?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伦理学是一门万古常新的.有着广阔前途的科学. 二.西方伦理学的体系结构 1.规范的伦理学.通过对善恶的研究,向人们指出应当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履行什么样的义务. 2.应用伦理学.它是 ...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申请-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一. 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概念 : 1.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 2.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 3. ...
  •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0403体育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 体育学 (英文)名称: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 一.学科概况 现代体育学研究开始于文艺复兴运动,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体育开始成为人类认 ...
  • 职业教育学对象_体系与范式的反思
    2006年第25期 第27卷总479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EducationScience) No.25,2006 Vol.27 GeneralNo.479 职业教育学 ...
  •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 劳动经济法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 满足人类需 ...
  • 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医德基本原则,是医学领域中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和社会之间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准则,它统帅着医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贯穿医德发展过程的始终,是衡量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和道德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医德规范,是医务人 ...
  • 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李均赵鹭 高等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中图分类号:G648: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9)07-0089-07 当我国至今还在为是否有必要举办本科高职争论不休之时,发达国家本科高职已经悄然走过了 ...
  • 会计学论文参考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会计准则,顾名思义,就是指专门用于规范财务会计信息产生和传输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它是会计实践的总结,是会计理论的体现,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 ...
  • 医务人员文明礼仪
    关于规范医务人员文明礼仪的规定 医务人员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交往中的仪表仪容.言行表现,充分反映出医务工作者的内 在气质.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医 务人员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对上班期间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