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论文参考资料 - 范文中心

会计学论文参考资料

09/25

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

会计准则,顾名思义,就是指专门用于规范财务会计信息产生和传输的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它是会计实践的总结,是会计理论的体现,是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组成,我国于1992年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它属于基本会计准则。并于2006年制定新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核心是通过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内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率。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

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各种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报表格式不同,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给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外国投

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贷款分析、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等均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会计准则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会计制度不断改革创新。l986年财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设想。l992年l1月,以财政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责,即《企业会计准则》。这些会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丰富了会计管理体制的内容,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由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轨,是探索我国会计发展道路所作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之后,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财政郜于2006年2月l5日发布了《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参照了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介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之间,同时又偏向于国际会计准则。近来,有关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协调研究都表明,我国会计准则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盖地教授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实现了大同小异,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打上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深刻烙印。

在我国的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它规范了包括财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

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给相关领域带来了很大影响,新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准则体系的接轨和趋同,首次构建了我国比较完整、有机、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新准则体现了“立足国情、国际趋同、涵盖广泛、独立实施”的特点,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其实里面好多东西并不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公允价值、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按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现有技术水平90%以上难以操作。大多数中小企业最好还是不要盲目追风。

会计准则从内容上看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由于其具有经济后果,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就是利益相关各方博弈的过程,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内容就是利益相关各方博弈的结果。“模式”是指某种事物或过程的已定型的标准形式。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就是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利和程序达到博弈均衡———博弈各方不愿意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一种使博弈各方成本最小的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利与程序的公共和约。从公共和约的观点看政府、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工人都有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利益需求。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认为,自己所制定的“公认会计原则”(GAPP)是最为完善和高质量的。但从2001年底开始,美国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丑闻,使得诸如安然、世通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纷纷破产,更导致了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的解散,这严重动摇了投资者对财务报告质量以及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信心,号称世界上质量最高、最完备的美国公认会计准则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批评的矛头直指准则低下的效率。虽然安然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主要是由于公司管理层和审计师串通舞弊,但的确也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模式存在的不足,引发了各国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制定模式的争论。在准则制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经济体制、企业筹资渠道、文化传统的差异对博弈双方力量影响显著。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筹资方式决定了股东与债权人的规模,进而影响会计职业界的成熟与发展。会计职业界的成熟与发展进而又影响了其在博弈中的筹码。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通常有原则导向性和规则导向型之分,我国的会计准则基本上是参照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采用的是原则导向型。原则导向型的特点是各项会计准则的规范是粗线条的,具体操作要借助于职业判断。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准备的计提只是做了原则导向型的规定,对于准备计提与否以及比例的高低都由企业自行根据是实际情况而定,企业既可以通过少提资减产值准备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通过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利润或加大亏损,这在客观上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空间。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盈亏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带来的,但由于会计法规制定模式的缺陷,会使会计人员根据管理层的意愿随意烹制盈余,造成严重后果。 据我看来,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以由两种选择:一是规则导向型,二是原则导向型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标准细则,并把会计职业判断标准纳入到会计法规体系中来。根据我国现状,选择后者要更为合理,更符合成本与效益原则。

【参考文献】:

【1】唐华《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2】李作畅《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3】徐波 《教育财会研究2004年第1期》

【4】宋晓华 叶陈云 《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制订模式的缺陷与对策》

【5】杨兴全 郭桂花 《浅谈会计的模糊性与不确定的异同》

[1]AAA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 Evaluating Concepts-based vs. Rule-based Approaches to Standard Setting[J]. Aecounting Horizons, 2003

[2]Z. Sun and Y. Wang. Evidence from China on Whether Harmonized Accounting Standards Harmonize Accounting Practices[J]. Accounting Horizons,2002

会计准则从内容上看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由于其具有经济后果,所以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就是利益相关各方博弈的过程,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内容就是利益相关各方博弈的结果。“模式”是指某种事物或过程的已定型的标准形式。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就是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利和程序达到博弈均衡———博弈各方不愿意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一种使博弈各方成本最小的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利与程序的公共和约。从公共和约的观点看政府、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者、工人都有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利益需求。由于股东、债权人、工人人数众多,参与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企业管理者和政府,于是股东、债权人便委托职业会计师作为代理人参与会计准则制定。工人由于没有合适的委托人便退出了这一博弈,转而靠工会来维持自己的权益。这样博弈的参加者便是政府、会计职业团体、企业管理者。在这三者中政府具有权力优势,会计职业团体既有数量庞大的委托人作后盾,又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两者在会计技术规范方面具有企业管理者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最终会计准则的制定权由这两者中的一方或双方共同掌握。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实践来看,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有三种:政府制定模式、完全民间制定模式和官方授权民间制定模式。欧洲大陆法系的法国、德国等国主要采取第一种模式,即会计准则由政府制定颁行;而英国、加拿大及其他曾为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则更多地采用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是由国会授权负责制定全国统一会计规则的法定机构,SEC1938年又将制定会计规则的权利授权FASB,但SEC仍然保留对会计原则和准则制定的监督权和否定权。

一、影响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因素分析

在准则制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经济体制、企业筹资渠道、文化传统的差异对博弈双方力量影响显著。

(一)由于经济体制不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式和力度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不同。法国实行计划指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国有化成份占很大比重。法国政府非常注意全国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广泛的调节、干预和计划。德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市场经济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对经济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调控。在这两种经济体制中,政府意志对国民经济运行具有深刻的影响,政府对经济的权利垄断控制使得会计信息的其他需求者无力与政府就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权进行博弈,因为两者力量相差悬殊,博弈根本无法进行。英国与美国都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前由于受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影响,政府无意插手企业会计事务,公众甚至也不愿意政府干涉企业事务,会计并不存在统一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都是凭会计从业人员的经验进行。在19世纪末美国会计职业界曾考虑过制定会计准则,但当时会计职业界中既得利益者怕建立了统一的会计标准会损害其已有的职业会计师的垄断利益,因而极力反对制定会计准则。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让美国意识到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认识到市场也需要政府的干预。同时大危机也充分暴露了美国在资本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松散的会计与审计实务被认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政府面对经济萧条、国民失业的压力。为了赢得公众信赖、稳定社会秩序,由国会授权CEC负责制定全国统一会计规则,说明政府要监管证券市场和会计市场。政府制定会计准则其导向一定是有利于政府利益,这样必定会削弱会计职业界的地位和利益。会计职业界出于维护巩固其社会地位和利益的目的极力争取会计准则的制定权。由于美国会计职业界的发达,加之不断的游说CEC和政府有关部门,在这场博弈中,美国会计职业界取得了会计准则的制定权,但CEC同时也保留了监督权和否定权。英国会计职业界比美国出现的早,并且英国会计师的移民美国促进了早期美国会计职业的发展,但英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准则制定是在20世纪60年代。18世纪下半叶,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英国出现了第一批以查账为职业的独立会计师,1845年的《公司法》使得从事独立

会计师这一职业的人迅速增加,1862年的《公司法》奠定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地位。英国会计界一直是在《公司法》的要求下对会计实务进行职业判断,强调会计工作的不确定性,不认为会计工作是一种可以标准化的工作。从18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会计职业界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其从业规模与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1844年《公司法》颁布以后企业财务经会计职业界的审计,英国没有再出现类似1721年“南海公司事件”那样的财务欺诈。从政府到企业利益相关者都接受并认同由会计职业界处理会计事务的模式。“20世纪60年代英国公司间兼并风潮使人们对财务报表的信心大降,加上新闻界对会计职业界不断的抨击等诸多压力”,英国会计职业界开始着手制定会计准则。由于兼并事件并没有引起像1929年经济危机那样严重的后果,政府在经济政治秩序没有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并不愿意承担准则的制定成本。如果英国会计职业界没有反省自己,不利用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实务,一旦到了非要政府使用暴力优势来强行介入会计领域,那么英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模式了,或者为了现在的模式会计职业界付出的代价要比现在大的多。

(二)企业筹资方式决定了股东与债权人的规模,进而影响会计职业界的成熟与发展。会计职业界的成熟与发展进而又影响了其在博弈中的筹码。法国与德国企业筹集资金不像英美等国依托发达的证券资本市场。法国企业筹资主要靠银行贷款,因为法国公众在投资企业股票、购买政府债券和存进银行这三种投资方式中对后两者更具“投资偏好”。德国企业资本主要来自养老金和银行贷款。法德两国企业筹资表现为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筹资。美国和英国的企业主要依靠强大的金融证券市场,是一种直接筹资行为。

在直接投资情况下,投资者为了资金的安全和获利,对企业信息的需求量就比较大。另外,企业为了能够筹集到资金也会主动披露会计信息,说明自己的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企业信息一旦披露就成为公共产品,由于投资者人数众多而投资额有大有小,如果每个投资者都自己去分析企业信息是否真实公允,其成本无疑是巨大的。小额投资者分析企业信息很可能不经济,便促使其根据引导原则进行股权投资,这样就会产生“搭便车”者从中受益的现象。投资者受会计知识的限制以及对会计信息分析经济成本过高原因的考虑便只能委托一个局外人来客观的分析企业财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局外人来判断企业的优良,如果没有判断,投机企业的虚假信息会导致证券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由于以上两方都需要一局外人来监督规范证券市场,于是职业会计界便有了生存与发展的肥沃土壤。从逻辑上看,发达的证券市场必然有发达的会计职业界。

在间接投资情况下,企业以金融机构作为筹资中介,虽然银行与债券投资者从法律意义上讲都是债权人,但两者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却大不相同。银行通过多种贷款条件如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可保证资金的安全和获利,另外,银行可通过企业的日常交易来判断企业经营情况。银行相对证券投资者来说获取企业信息的途径要直接,而且成本要小故而其对局外人的依赖性远远小于债券投资者。所以,法德两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就不如资本证券市场发达的英美两国。会计职业界发达与否直接决定着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所以法德两国会计职业界在与政府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博弈中其筹码并没有多少。

(三)文化环境天然地增加了博弈一方的砝码,而又天然地剥夺了另外一方博弈的砝码。文化环境支配着人的行为和意识,会计准则制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同样也受文化环境的影响。

根据霍夫斯特德(Hofestede)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中社会权距大小、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规避不确定因素的程度,葛雷(Gray)认为会计存在职业化与法规化、统一性和

弹性等会计文化价值。将职业化与法规化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有关层面相联系,可以发现“:(1)个人主义意识强的社会比较注重个人努力,比较尊重职业判断,因此会计职业团体往往较发达;(2)权距小的社会由于等级观念较模糊,强调平等和参与,大多不喜欢政府以法规的形式干预企业的活动,因此职业化程度较高;(3)在规避不确定性程度低的社会中,人们比较能从容应付风险因素和陌生事物,不喜欢用僵硬的教条作为行为规则,因此也会孕育较高的会计专业意识”。将统一性和弹性和社会文化价值观有关层面相结合,可以看到“(1)个人意识低或集体意识高的社会倾向推行统一会计制度,要求企业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法定管制。因为集体主义强调整体利益及和谐统一, 所以会硬性规定有关会计程序与方法,以减少诠释准则或自由选择可能引起的争议。(2)权距大的社会,等级观念强,从业人员倾向于服从权威,较愿意接受教条式的会计规则。(3)规避不确定性意识高的社会为减少或避免未来可能引起的疑虑或难题,往往由政府在社会制度中作详细明确的规定,统一实施,以此来保障公共利益”。从以上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个人主义意识强、权力距离小、对不确定性因素规避程度低的社会中会计职业化程度高,人们从意识上认同会计遵从职业判断和会计职业保持自我约束的管理体制。会计职业界进行自我约束表现在会计实务上就是制定统一的会计规范并严格遵循。也就是说文化环境肯定会计准则由会计团体制定的模式。集体意识强、权力距离大、对不确定性因素规避程度高的社会中会计职业化程度低,政府法律条文对会计实务的规定比较详尽,会计人员发挥职业判断的余地较小,主要是遵循政府法律对会计的要求。在这一文化环境中,当社会发出需要制定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实务的呼声时,社会公众以及各利益团体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来实现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作为一项法律内容其制定权自然应当掌握在政府手中。社会文化价值观对各种社会制度都有影响,比如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法律判决主要依据以前的判例,在没有判例时其强调“法官造法,重在经验”,经验主义是英美法律、会计准则制定的哲学基础。

社会需要统一的会计准则,如果一个国家关于会计准则制定的社会价值观念认为作为一种有特殊技能要求的行业行为或技能规范只能由有行业经验的人或团体来制定,那么别的组织和个人受文化伦理影响从思想意识上就没有要取得制定这种规范制定权的念头。即使政府有这种念头并借助暴力优势辅助于实施,其在这场博弈中所面临的舆论与批评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利益各方普遍认为制定会计准则应由政府用法律的形式来制定与颁布,那么会计职业界如果要挑战人们的普遍观念,其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改变社会文化传统,其次才是与政府进行关于准则制定权的博弈。

从以上分析来看,经济体制影响着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利益。企业的融资方式决定了投资者的人数与结构,进而影响会计职业界的成熟与否。社会文化观不仅影响着会计职业判断的发展和会计职业经验的积累,而且影响关于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制度安排的公共选择。

二、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借鉴

按笔者以上分析来看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我国应该也只有采用政府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才能形成公共和约。事实上我国也是由政府机构———财政部会计司会计准则委员会———来从事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的。虽然中国资本市场也不发达,但中国会计准则的出台也有明显不同于法国的特征,从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来看,主要是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实务,“如果没有上海、深圳两个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没有琼民源事件等一系列资本市场危机的促动,会计准则能否于1997年正式发布并付诸应用,尚难以意料”。从推动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来看,政府的目的是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和规范,中国证监会也是政府机构,从规范

市场的角度出发应该由该部门来组织制定会计准则是不是比财政部更合理。而且只有证监会这一政府机构才有能力与资格挑战财政部的会计准则制定权。但正如笔者前边论述中提到的文化环境对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影响,在没有出台中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实务的规范一直由财政部来制定颁布是由《会计法》确定的,法律授权财政部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虽然准则与制度在会计学者的头脑中是两个概念,但法律的解释权并不归会计专家学者。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只要是与会计有关的不是以法律形式出现的规范性条文其制定权都归财政部所独享。

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来看,我国与法国一样都属于政府制定(至少在形式上看是相同的),故而法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组织机构对我国来说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法国的“统一设计方案”的制定是在经济与财政部的领导之下进行的,但制定对执行和扩展《会计方案》所需的会计准则则由国家会计委员会(CNC)进行具体发布的,这个会计委员会由政府高级官员以及会计职业界、商业界、工会、经选任的其他精通会计事务的人士组成,但CNC发布的会计准则建议不具有强制性,仅为权衡准则的导向,减少外界的批评。当然,这些准则对《会计方案》的贯彻很有帮助。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会计准则委员会、国内专家组和国际专家组组成。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划和起草。国内专家组的成员是高等学校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一流专家,其主要职责是对我国会计准则总体框架提出意见和建议;就在制定准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对会计司提出的会计准则草案提出修改意见等。国际专家组的任务是在确定具体准则项目方面提供咨询;根据特定准则项目就主要国家的相关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研究报告;对特定准则研究报告、会计准则草案提出意见并参与意见的评阅讨论等。国际专家组的成员由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担任。从机构人员组成以及其职责分工来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没有给利益相关各方提供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舞台,虽然准则制定过程中也有征求意见的形式,但整个准则的起草阶段缺乏透明度。虽然政府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无法受到挑战,但在准则制定过程中也完全漠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需求的权利分配不平衡的做法致使准则内容过分倾向政府利益。准则的执行不是在利益上获得最大好处的政府,而恰恰是过分让渡了自己利益的其他利益人,为了补偿受到分割的利益,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可能背离准则设计的初衷。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建议改革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

(1)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构成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经验,要求委员会成员必须是技术专家,规定一定数量的成员有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背景,一定数量的成员具有编制财务报表的经验,一定数量的成员具有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验,一定数量的成员具有学术背景。

(2)成立紧急问题处理小组随时处理会计准则执行时遇到的新问题,以及在准则中没有预见到或者未做出明确解释的问题,并且通过颁布准则解释的形式来指导会计准则与实务的结合。

(3)为了改变目前会计准则制定中权利分配不平衡所导致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表达自己利益的情况,可以设立准则审议小组。准则审议小组的职能是审议会计准则讨论稿,体现并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对征求意见稿有否决权。审议小组人员应为兼职成员以免专职成员成变相政府人员,其构成应包括所有利益相关层,具体包括政府代表、企业管理者即经理人、

股东和债权人、会计职业界成员。人员比例构成要科学合理,避免被少数利益层操纵。

由政府负责制定统一会计规范的德法两国都注重法律法规的衔接与配套,特别是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的统一。我国政府虽然在准则制定形式上与法德一致,但对税收法规与会计规范的关系上的观点却采取与英美一致的观点即会计实务不依从于税收政策。这种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与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会计准则的出台是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并不是像德法两国处于管理和实施计划的需要,从产生的原因上看较接近英美等国。由于有英美等国关于资本市场进行会计规范的教训及示范可供借鉴,所以在准则的框架与内容上更接近英美特别是美国。另外我国税收法规制度一直随经济运行情况在变动,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实务的理论依据及实务规范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准则制定权的争夺中,我国现有的社会结构及力量对比使政府取得了这一权力。

会计概念框架的组成、内容、作用及其发展历程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概念框架的组成。对会计本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的信息的质量特征

进行了简单了描述。然后针对会计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其在生产生活中,以资金形式流动,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着重描述会计目标的发展,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特征。研究发现,对于会计对象,以资金流动形式来描述更能看清会计对象的本质。又一个发现是会计目标的发展,它的发展离不开历史背景,不同的历史背景后有着本身不同的意义。具体会计目标是会计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针对具体的信息使用者时所具有的,它直接体现了会计在这一历史环境下所具有的职能。但本文考虑不够全面,缺少会计框架内容之间的关系的描述和研究。

关键词:

会计概念框架、会计本质、会计假设、会计信息、会计要素,资金流动、会计目标及其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任何一个单位、组织都应该有会计职务。所以,对于会计概念框架的组成、内容、作用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一定的探究,才能更好的理解会计,认识会计的重要性。会计是什么?会计的目标、职能、核心内容是什么?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包括哪些?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有哪些?会计对象怎样用资金运动的形式来表示。会计目标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有着什么样的特殊意义呢。伴随着上述问题的提出,来研究和探讨。

研究问题: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会计对象中资金的流动,会计目标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特征。

研究设计:

一、会计概念框架的组成

会计概念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由若干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是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会计概念框架由五方面组成。分别是(1)会计本质(2)会计基本假设(3)会计对象4)会计目标(5)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二、会计本质、会计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的初步了解

会计本质。会计本质是会计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概念,应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首先予以明确。会计基本假设。1.会计主体假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2.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4.货币计价假设——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同时假定币值不变。企业会计之所要提供财务报告,是因为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对财务报告使用价值的需要。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归纳起来,应包括合法性、可比性、相关性、可靠性、明晰性、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内容

三、会计对象的深入思考和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举例

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行为的客体,它是会计工作的内容,也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物资,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就称之为经营资金,简称资金。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企业的资金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资金的取得与形成,资金的耗费与收回,资金的分配和积累等,这就是资金的运动。会计正是利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对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因此,企业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包括资金的取得与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耗费与收回等方面。

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再生产过程当中的资金运动,具体包括资金的取得与

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耗费与收回等方面。

四、会计目标的发展及其不同时代的特征(重点)

会计目标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它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会计系统围绕会计目标发挥作用,会计目标引导会计系统运行。因而,会计目标理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会计目标由具体会计目标和基本会计目标组成。具体会计目标是会计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针对具体的信息使用者时所具有的,它直接体现了会计在这一历史环境下所具有的职能。

在单式簿记时代,人类社会处于自然经济发展阶段,生产的目的主要是自给自足,而非交换。随着12-15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的出现,会计逐渐由单式簿记发展阶段进展到复式簿记发展阶段,簿记学的产生则以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发表为标志。考察当时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实务,可以发现会计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1)为商人提供其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和所进行的交易及其损益的信息;(2)为经济往来各方提供债权、债务方面的信息。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所进行的产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引起了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重大变革。自此,人类社会进入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在此期间,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企业的最基本经营组织形式。在这类公司里,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这种情况也相应引起了这一历史时期具体会计目标的变化:(1)为所有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为公司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特别是成本管理;(3)为债权人提供公司偿债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具体会计目标因会计主体、历史环境等的不同而产生差异。但在这具体表现形式的背后,存在着相同的特性。这种特性便是基本会计目标——“满足会计信息需求”。它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满足会计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所在。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系统,它通过与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的交换,不断对系统要素的运行进行控制,最终产生出符合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前提条件,也是运行的基本依据。2、会计信息是会计所要满需求的信息类型。美国会计学会 (AAA)1964年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开篇便把确定会计领域,建立可据以判断会计信息的标准作为研究对象。简单地把会计定义为 “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程序。而并没有真正回答具有怎样内容的信息才是会计信息这个关键性问题。事实上,会计信息的内容因具体会计目标和具体会计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单式簿记时代:有关收支的信息即是这一时代的会计信息在复式簿记时代,所有与财产、交易、债权、债务及损益相关的信息是这一时代的会计信息;到了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以后,所有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都可划归会计信息之列。

3、会计信息的供给取决于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依据,作为会计信息系统重要环节的报告,也是由会计信息需求所决定的。

研究结果及其局限性

一、会计概念框架由会计本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五方面的组成

二、通过资金在会计对象六大要素的运动过程描述,企业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包括资金的取得与退出,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耗费与收回等方面。

三、会计目标由基本会计目标和具体会计目标构成;具体会计目标因历史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在这些差异的背后,存在着共性,它就是会计基本目标——满足会计信息需求。

研究的的局限性在于对问题的研究考虑并不够全面,只是从单方面去考虑,没有面面俱到,没有对会计各要素,对象,内容等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和考虑。

附录

参考文献

《关于制定中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若干问题》 李心合 著

《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陈国辉 著

《论会计目标的构建》

《会计发展史纲》,郭道杨 著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孙铮、杨世忠 著

《Theor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巴其阿勒会计论》 R.G.布朗、K.S约翰斯顿著

《Niswonger ,R.P.E. Fess, Accounting Principles》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Costing Systems》 Kranowsk, Nathan,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其基本评论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天性改变,我国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大的变革,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会计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究,总结经验教训,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 修订与完善会计制度,创立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改革初期,我国首先根据筹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基本创立了与社会主义筹划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筹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1、适应筹划管理的要求对会计工作整顿、恢复和重建企业会计制度1980年财政部对当时的会计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2、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努力创立企业会计制度工作的新场面

1982年到1987年之间,我国先后制订公布了《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

3、适应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要求,制订施行《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1985年3月正式公布了《中外合资运营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平常要求、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办法、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它的制订与施行,开始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步调

(二)制定《企业会计原则》,一步完成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

1、 1992年经国务院答应,财政部以财政部长令的情势,公布了《企业会计原则》

2、制订施行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促进当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行

1992年5月制订公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

3、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与完善,一步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措施

4、配合新修订《会计法》的施行,统一标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核算行为

二、会计行业环境的变迁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中国会计的环境特性主要在于:

(一) 面对转型经济环境下的过渡性环境

现在中国处于经济转型之中

(二)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变化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经济形态下,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表现在信息使用者所需求的信息不仅包括可靠的财务信息,还包括分部信息、金融工具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人力资本信息、前瞻性信息、运营业绩信息和背景信息等和决策相关的信息

(三)面对参加的挑战

1、金融市场

2、经济构造

3、法规、财税环境

4、人才环境变化的影响

三、中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走势

(一)与国际接轨,完善会计原则

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创立和完善,会计环境发生根天性变化,现行会计原则、制度从内容上看已经与国际会计惯例十分靠近,但仍旧存在一些差别

(二)是依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及时制订新的会计标准

我国参加WTO后,很多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业务将在我国涌现,需求制订新的会计标准标准其会计处理

(三)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增强会计监管,满意社会公共需求

在我国现在会计人员整体业务品德不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性较差的环境下,增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视检察,管理会计信息失真,整顿会计工作次序;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整体程度;敦促企业根据当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构造,创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

会计监视;完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运营行为的透明度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又一走势

(四)创立独立高效的会计行业组织

在会计行业组织方面,现在在我国绝大多半企业中,会计行业与会计均是合署办公,实行混岗

作业,为此导致两者职责不明白,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足发挥

反应灵敏、高效快速的新型会计行业机构,以专司会计行业之职

(五)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会计行业机制

参加WTO预示着中国正迈进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

范围界定为企业的物质资源(包括资金和物资),而将知识资源游离于财务资源的领域之外,这种界定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然已不合时宜,人是知识的载体,对知识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六)培育高品德的会计行业人员

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品德,国家和企业应当双管齐下

=========================

一、会计职业品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品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照的、表现会计职业特性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原则和标准。

会计职业品德的含义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品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本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民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品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次序。会计职业品德准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得正当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民众利益而获得犯法利益。

2.会计职业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适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增强运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市场经济次序,维护社会民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关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实、计量、记载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订,会

计办法的选择,都必需遵照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大家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所以,会计职业品德主要依靠于历史承继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停的变迁中,维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领会准许会计人员擅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漏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平等是会计职业的广泛要求。

3.会计职业品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品德是大家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的决定了会计所承当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停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切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民众服务。大夫职业品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因此会计职业品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民众利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厦)会计造假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拟巨额利润7.45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次序。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次序的健康运转,会计职业品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品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品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品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品德是对会计法律标准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它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比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犯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怎么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详细要求,但是,假如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须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包管会计信息到达真实、完好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品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帮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品德是标准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啥样的动机就有啥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品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平等,引导、规劝、束缚会计人员树立准确的职业观念,遵照职业品德要求,为此到达标准会计行为的目标。

3.会计职业品德是完成会计目的的重要包管。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的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实行职业行为原则。假如会计职业者存心或非存心地提供了不充足、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的,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次序混乱。所以,会计职业品德标准束缚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完成会计目的的重要包管。

4.会计职业品德是会计人员提高品德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品德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品德是会计人员品德的重要表现。一个高品德的会计人员应该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品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照会计职业品德的可靠包管。提倡会计职业品德,增强会计职业品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增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品德的不停提高。


相关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四号) (相关资料: 法律10篇 行政法规12篇 部门规章453篇 司法解释2篇 其他规范性文件39篇 最高法公报案例3篇 裁判文书355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69篇 实务指南 修订沿革4篇 条文释义1篇 实 ...
  •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评述会计理论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的日趋完善以及新的经济事物的不断出现,我国会计学界也更加重视实证会计研究,并将其与规范会计研究巧妙地结合,以更好地推动会计理论的发展. 一.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发展历程 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经历了 ...
  • 会计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及方法的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7年到2010年会计硕士专业硕士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对会计硕士专业硕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研究生论文选题.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扩大研究领域.增加研究方法的多样 ...
  • 管理会计论文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会计应用之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也会 ...
  • 会计毕业论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14P
    经典会计从业资格资料, 可编辑修改,欢迎分享.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 专 姓目: 业: 名:浅谈加强中小型企业会计基础的重要性 会 计XXXXXXX XXXXXXX 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 院系站点:长江大学继续教育 ...
  •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A 公司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 纳税筹划 学 生 姓 名 班 级 会计学 专 业 纳税筹划 研 究 方 向 指 导 教 师 论 题 文 目 A 公司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选题背景介绍 A 公司始创 ...
  • 20**年会计开题报告
    2015会计开题报告 会计开题报告(一)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会计学 设计(论文)题目:试论以企业会计人员为主体的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但又不是一般的管理制度,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制度.一 ...
  • 本科会计专业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浅论会计电算化对审计 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专 业:会计学 学 号:[1**********]004 学生姓名:李 楠 指导教师:龙 欣 完成日期:2015年10月30日 摘要 随着科学技 ...
  •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 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一.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要求: 文献综述的形式与结构与一般研究性论文有所不同. ...
  •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