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子和[道德经](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课 - 范文中心

关于老子和[道德经](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课

01/25

关于老子和《道德经》(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课时)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约生活在春秋晚期。做过周守藏史,富有文才,熟悉各种典章制度,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主要通过《道德经》体现出来,根据郭沫若的考证,《道德经》词藻多半是环渊的,其思想和要义则是老子的。该书分上下两篇,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文献,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写本),为研究老子及其思想提供了新的资料。

老子整个哲学系统的中心观念是“道”。关于“道”,老子认为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道”为天地万物本原的学说,始于老子。春秋以前,流行着传统的天道观念,认为“天”是有意识有权威的,人的福祸寿夭都来自“天”。是老子第一次提出“道先天地而生”的观点。老子的思想里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甚至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他提出了“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二章)的观点。

老子对于春秋晚期的社会政治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于解决社会的动荡问题,老子提出了效法“自然”而采取“无为”的办法。即“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富”(五十七章)的观点。即统治者对臣下要无扰攘、无苛政、无烦扰。而且明确提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证明。老子还提出了“以柔克刚”的观点。“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与此相联,老子提出了“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剑,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老子主张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关内容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关于老子<道德经>的政治思想的研究 摘要: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其哲学思想在政治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自始自终贯穿着老子的"道"的理念.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一系列"圣人"治国的 ...
  •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道德经>名言选译讲解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 ...
  • "圣人为腹不为目"释义辑述
    [摘要]历代注家对于<道德经>的注解纷繁歧互,其中对"圣人为腹不为目"一句的疏释歧义尤多.本文系统梳理了汉晋以来诸家释义,辑述其要,以见其意蕴之丰和释义之博,以求为准确理解其语意所指提供参考. [关键词]&l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 ...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温馨寄语: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 ...
  • 小学阶段中华经典诵读教育价值研究
    青少年中华经典诵读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几年来的教育改革,让更多的人开始深层次的对教育进行了思考.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缺乏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是国民素质下降心胸不广.涵养不深,是一代少年儿童成了挣分的机器.家 ...
  • [道德经]的和谐观及其现实意义
    <道德经>的和谐观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道德经>思想内涵博大精深,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中所蕴含的"和谐"的主旨,主要包括人身心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
  •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及现代意义
    年第 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 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 中华传统文化 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 已深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 渗透到社会政治 经济 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 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 支配人们思想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