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抢险知识(堤防渗漏抢险) - 范文中心

防汛抢险知识(堤防渗漏抢险)

05/29

堤防抢险

堤坝是防御洪水的主要工程设施,每年汛期主要凭借这些堤坝挡御江河、湖泊、海湖的洪水。堤坝由土体筑成,易受渗流穿透,水流冲刷和风浪袭击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发生危及堤坝安全的各种险情较多,是汛期抢险的重点。 堤坝险情万一抢护不及,常导致溃坝决堤,造成洪水灾害。常见的堤坝险情有:渗水、管涌流土、漏洞、裂缝、陷坑(又称跌窝)、风浪、崩塌、滑坡和漫溢等。

本章按险情发生原因,将其归纳为渗漏,背水脱坡、临水崩塌(滑坡)和漫溢决堤四类,介绍各类险情产生的原因、抢护原则、抢护方法以及善后处理和堵口复堤。

要做到及时有效地抢护堤坝险情,应做好以下基本工作。

(1)尽早尽快发现险情,力争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寻查险情就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2)防汛人员对所有防护堤坝的防洪能力,薄弱环节以及潜伏的隐患应有全面了解,一旦发现险情,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抢护方案。

(3)组织好防汛抢险的人力,选拔抢险骨干力量,按险情危急程度分批上堤防守,重大险情应抽调专业抢险队及请求驻边抢护。

(4)准备好抢险物料,并根据工程情况分类存放,以便抢险争用。

渗漏抢险

堤防大多修建在冲积平原上,水库土坝则横亘于河床之中,地面覆盖层下多为砂石透水层,加之堤坝自身具有透水性,因此,在挡水时必然渗水。如果渗流破坏了堤坝的强度和稳定,就会引起种种险情,这类险情统称为渗漏险情。

(一)渗漏险情的类别

1.渗水险情

在高水位作用下,水流渗入堤坝,将填土分为上干下湿两部分,干、湿土的分界线叫浸润线,浸润线与背水坡面的交点称逸出点(有反滤体的逸出点在体内)。逸出点以下的坡面和坡脚,土壤洇水发软,甚至汇集成涓涓细流即为渗水险情。

发生渗水险情除与高水持续时间长直接有关外,堤坝断面单薄、背水坡太陡,土料透水性大或硬土块、冻土块、砖石、树根、废涵管等杂物,填筑时夯压不实,施工分段未按要求处理等,均会加大渗流流速,抬高浸润线,促使渗水险情发展。

2.管涌险情

具有强透水层地基的堤坝,高水位时,渗透坡降大于地基覆盖层的允许渗透坡降,就会在背水坡脚附近地面发生渗透破坏。

渗流使土体中细颗粒沿孔隙移动并被带至地面,在渗水出口四周形成沙环。随着流失土料增多粗,逐渐形成贯穿的连续通道而成管涌险情。

土坝上游天然铺盖被破坏,或防渗铺盖质量不高,坝后排水反滤措施失效,在堤坝背水坡脚外取土、挖鱼塘、打井、爆破等,削弱或破坏了覆盖层,缩短了渗径,减少了抵抗渗流的阻力,更会使管涌险恶化。

3.流土险情

渗流的渗透力超过盖土的有效压力时,堤坡或坡脚土体被顶破,形成沙沸或大块土体被冲失,自然数流土险情。如堤坝后草根盘结处,虽然没有发生涌水翻沙,但是土体向上隆起,富有弹性,经上下晃动有水析出,防汛中习惯称“牛皮包”(或牛皮胀),也是流土险情。

防汛抢险中,常把管涌和流土险情统称为“翻沙鼓水:。

4.漏洞险情

如渗水、管涌或流土险情抢护不及时,继续发展,特别是堤坝中存在蚁穴、獾洞等隐患,堤坝与岸坡、输水涵管、溢洪道等接合部防渗措施不良或岩基中有溶洞、裂隙等情况,造成渗流集中,土体大量流失,逐渐形成横贯堤坝或穿透基

础的渗透孔洞,称为漏洞险情。漏洞中以流水带沙的浑水洞最为危险。

渗漏水流使堤坝内土体饱和,自重加大,抗剪强度降低,能促使背水坡产生滑动。此外,大量土体流失后,堤坝失去支撑而塌陷(跌窝),都可能导致堤坝溃决。

(二)渗漏险情的抢护原则是:临水截渗和背水反滤导渗。抢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临水截渗

临水截渗是处理渗漏险情的有效措施,截渗堵漏方法如下。

(1)临水堤坝坡堵截

1)土工膜堵截:利用土工级织物的高强度与不透水的土工膜拼合,或在土工织物上涂防水的塑料层,构成土工复膜。先将膜块连接,其下端折叠并结成袋状,插入直径4~5厘米的钢管或塞入土袋,上端系于顶面的桩上,在临水坡肩处将土工膜卷好,清理好坡面后沿坡滚下,为了防止土工膜漂浮,可在其上压盖土袋。

2)散抛粘土截渗:在粘土料充足处,可沿临水坡散抛粘土,形成厚约2~3米的隔渗前戗,水库土坝可在防浪墙外用船抛筑。

如堤防外水浅但流速较大,散抛土易流失或铺放土工膜有困难,可在临水坡脚外,用土袋砌筑或间隔1米打排桩,

桩长视水深和流势决定,一般入土为三分之一桩长,桩长置土工布、席片、竹笆、草帘等挡土,其后填粘土,做成土袋(桩柳)前戗截流。

(2)抢堵漏洞进水口。及时准确地堵塞进水口,对漏洞险情抢护最为有效,但必首先找到进水口。

查找进水常用的方法有:潜水摸探;抛撒麦*、谷糠、锯屑、碎草、纸片等,观察这些漂浮物有无打漩聚集现象,黑夜可在扎制的漂浮物上,插上*麻籽等照明物,借火光观察漂浮物运行状态;也可分段、间歇地投放石灰、高锰酸钾等,记录投放的时间进行分析判断;对于坡面平整段,可用席片、软帘沿临水坡面拖移,凭压力变化认定洞口。目前,有些地方正在试用根据电阻率法或自然电场等原理研制的堤坝隐患探测仪来找漏洞,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对于水库深水漏洞,应结合地质和工程质量资料等,进行分析查找进水口。

漏洞进水口基本确定后,常用的堵漏方法是:将土工覆膜沿临水坡滚下或压沉盖住洞口。施工方法与渗水抢险基本相同。这种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节省土料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洞多、土质松软的险情。若缺少土工膜布,也可用蓬面、油布等软帘代替。

对于浅水处单个小进水口,可用网篼内填草泥拌合料制成的软楔、或直接用棉布、棉衣等塞堵,若洞口四周土质较硬,也可用土袋、铁锅、木板等盖堵。

有些水库土坝水较深大,洞口较深,一时难以定位时,除在漏洞出口抢修反滤导渗外,同时在进水口大致区域内,用船大量抛土袋,直至抛出水面。若洞口较大,土袋不易停留时,可先用细钢筋或梢料扎成网格排体,压沉后再抛投土袋。不管是哪种盖堵或塞堵,洞口盖住后应立即用土袋压实,再抛粘土封堵断流闭气,以免洞上被冲刷扩大使险情恶化。

⑶修筑前戗围埝。当堤坝临水坡水深不大,漏洞进水口较多,分布范围广,一时难以查准找全时,可抛粘土抢筑前戗,或用土袋在洞口范围内修筑月形围埝,内填粘土堵漏。

2.背水反滤导渗

背水面反滤导渗,原理是让渗水通过反滤层流出,被保护的土壤颗粒不能通过滤层而阻止土粒流失,达到稳定堤坝的目的。实践证明:修筑合格的反滤导渗工程后,堤坝内浸润线下降,渗水由浑变清,原饱和软弱的土体很快变得干硬。

反滤料本着就地取材原则,可选用砂石、土工织物或梢料按下细上粗、边细中粗原则,平铺在渗水堤坝坡上或沟壁周围。

砂石反滤是依次分层填放粗砂、小石子和大石子,每层厚不小于20厘米,各层滤料的不均匀系数d60≤5~10,层间d10

级配合应满足上下层的中值粒径的比值d上

d下≤10~15。

如在反滤导渗抢险中使用土工织物,应根据渗透土壤的级

配和渗透性,选择满足保土性和透水性规格要求相当的土工织物,将其紧贴周围铺好,再向其上填放一般透水料即可。

梢料反滤是用麦秸、稻草等软料与柳枝、芦苇等粗料,按上述原则,根朝上梢向下分层铺放,一般每层厚20~30厘米。

对于水深较大的水库土坝,或深层地基渗漏造成的管涌流土险情,临水面如难以实施,背水反滤导渗就更为重要。此外,对于一些重大的渗漏险情,为了确保安全,在临水截渗堵漏的同时,还应在背水面抢修反滤导渗工程。

反滤导渗抢险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反滤导渗沟。具体作法是:在背水坡脚渗水处,开挖平行于堤坝轴线的纵沟并与原有的排水沟渠连通。同时,从出现渗水的顶部开始,沿堤坝坡面垂直轴线开竖沟,或“人”字形

或“Y”字形斜沟。反滤沟一般宽0.5~0.8米,深约0.5~1.0米,边坡以土体不致坍塌为度,沟距6~10米。导渗沟内反滤要求分层填放。填滤料时,应自坡脚向上分段施工,随挖随填,不得停工待料,反滤料铺好后,为防泥土掉入和人畜践踏,在其顶面要铺编袋、草袋或席片,上面再压石或沙土袋。

(2)反滤层(压重)导渗。背后水坡土体过于稀软,开的滤沟有困难或堤坝断面单薄不宜开沟的严重渗水险情以

及管涌流土范围大,涌水翻沙成片的险情,均可用反滤层导渗处理。

具体方法是:先将地面软泥、草皮、砖石等杂物清除,一般深10~20厘米,再按反滤要求,分层满铺反滤料,其上再盖压30厘米左右有块石或沙袋保护,反滤料与块石要适当延伸至坡脚外。反滤材料砂石、土工织物和梢料等要符合反滤的质量要求。处理“牛皮包”时,先在其上铺梢料反滤层,上面压石,再用锥针刺牛皮包,流出渗水即可。

(3)反滤围井。对于个数不多,各自独立,或数目虽多,但尚连成大片的管涌群,或在漏洞险情的出水口,可用反滤围井抢护。

方法是清除地面杂物,挖去软泥,周围用土袋分层错缝砌成围井,围井内径一般为翻沙鼓水孔口直径的10倍,高度一般与涌水高相当,填好滤料,使滤水排出,以不挟带泥为宜,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井四周出现新的险情。

井内按反滤要求分层铺填反滤料,按所用的不同反滤料,可建成砂石、土工织物和梢料反滤围井。

反滤围井在原涌水高度处要设置足够的排水孔管,以防井内水位过高加大反压力或漫溢冲塌井壁。若井内涌水大而急,滤料无法分层铺填时,可先用砖石沙袋等填塞,待水势削弱后再按反滤要求填筑。

(4)透水后戗(又称透水压渗台)。

堤坝断面单薄,或背水坡过陡,渗水严重的险情,可修筑透水后戗抢护,此法不仅可导渗排水,还可平衡渗水压力,减少渗流坡降。

具体作法是:在清理好的坡面和坡脚上,直接填筑透水强的沙土压实,形成透水后戗。戗台顶一般高出浸润线逸出点0.5~1.0米,戗体尺寸视具体情况确定,以能制止涌沙,使浑水变清为原则。对于数目多、分布广的管涌流土险情,以及出水洞口多而分散的漏洞险情,也可按上法抢护,一般又称为透水压渗台。

在沙土短缺,梢料充足处,可修梢土后戗。作法是清理好坡面后,在坡脚处按后戗宽度,先铺放透水梢料,一般厚50厘米,梢料垂直堤坝轴线,梢部朝外并伸出戗体。梢料上填沙土并压实,一般厚1~1.5米。沙土上再按第一层方法铺梢料,,如此层梢层土,直至要求的高度。为了提高排渗效果,施工中沿坡面间隔8~12米左右,自下而上地铺放一层梢料带,使其与戗体内梢料层衔接,梢料分层及铺法同上。

(5)平衡水压法。当渗漏险情危急,反滤料一时难以筹措时,可在涌水口抢修围井,雍水反压,如出现管涌群或漏洞出水口范围大时,可在背水坡脚外抢修月堤,积蓄漏水,抬高水位反压。围井和外围出现新的渗漏险情。

由于此法只能靠减少水头来削弱渗流而缺少反滤功能,因此,属临时应急措施,必须加强监视,以防险恶化。

(三)抢护渗漏险情应注意的事项

(1)迎水面截渗抢堵稳定后,应及时巩固,断流闭气,切忌在漏洞进口直接抛投砖石、拖拉机或硬性刚体物料图,以免口门再度冲开扩大。

(2)渗流逸出处,不要大批上人乱踩乱踏,应先清除表面软泥、杂物再作反滤。切忌用粘土或不透水帘布堵压,更不能在堤坡打桩阻水,以免浸润线上升或穿透渗水使险情恶化。

(3)各种反滤导渗方法应按险情类型、严重程度、地面情况以及物料条件灵活选择,所用反滤料要清洁均匀,严格按反滤要求分层填筑,不得互相掺混。

(4)背水渗水坡脚处职有坑塘、深潭等,在抢护渗水险情时,应在坡脚砌筑块石或沙袋固基。

(5)对漏洞进水口探摸和堵塞时,一定要采取可靠措施,保护抢险人员安全。


相关内容

  • 县防汛办20**年防汛总结报告
    剑防办„2012‟XX号 签发人:XXX XX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江河管理指挥部办公室 关于上报2012年防汛工作总结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2012年防汛工作已经结束,现将2012年防汛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附:<XX县2012年防汛工作 ...
  • 二级建造师教材20**年水利水电实务
    2F310000 2F311000 2F312000 2F313000 2F311000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及建筑材料 2F311010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类型及组成 2F311020 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与测量 2F311030 水利水电工 ...
  •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讲座提纲
    水库防汛抢险知识讲座提纲 一.防汛抢险工作的重要性 多年实践证明,我市防汛抗灾的重点是水库防汛抢险.城镇防洪.山洪灾害防治,而水库防汛抢险又是防汛抗灾的重中之重.解放以来我市辖区内已建成大小水库123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东风.大水江由大圳 ...
  • 拼搏进取铸就辉煌
    拼搏进取 铸就辉煌-在##河务局建局十周年庆典大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副局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早上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收获季节,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河务局建局十周年.首先,我代表##局党组向 ...
  • 东湾镇汛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自查报告
    东政发[2012]99号 东湾镇汛期隐患排查工作报告 县纪委: 今年5月份,我镇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关于防汛减灾工作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防汛减灾工作精神,根据水文气象部门的分析预测和历年来我镇防汛经验,6至8月为我镇最易 ...
  • [推荐]某区汛期防汛准备工作安全大检查有关情况汇报
    某区汛期防汛准备工作安全大检查有关情况汇报 为做好2015年的三防工作,确保我区水利防洪工程安全度汛,下面,就我来汇报惠城区三防水利防洪工程安全生检查情况. 一.三防责任制落实情况 根据上级部门指示和<关于组织开展今年防汛安全大检查的 ...
  • 谈加快防汛物资储备库建设的重要性
    上建立省防汛物资储备库. 一.防汛物资储备库在防洪保安中的作用 长江.淮河横贯安徽,安徽防汛任务十分艰巨,但安徽水利工程抗灾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淮河主要堤防和重要城市圈堤还不能安全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最大洪水:二是中小河流的 ...
  • 水务局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水务局××年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防洪保安.城乡供水.节能减排为重点,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灌区水利设施.污水处 ...
  •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运行管理期治导线应用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运行管理期治导线应用 赵连营1,2 赵爱华3 (1.武汉大学 430072,2.高青黄河河务局 256300,3.淄博黄河河务局 255000) 摘要:通过对孟口河段存在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将规划治导线落实到现有控导工程,在防 ...
  •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new
    目 录 第一章 城市概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