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 简单机械知识点归纳 - 范文中心

八年级下 简单机械知识点归纳

07/19

简单机械知识点归纳

导航教育铁中分校 赵老师编撰整理

一、杠杆

1、 定义: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

量出力臂。

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

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 的距离SG(或速度v

G) 2、 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 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则:F= 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 拉力F= 2(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 滑轮组

1

1

FF1 1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 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

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2、 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3、 总功: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4、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W有用

(1)公式:η= W

(2)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例如: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W有用 Gh W = 5、机械效率的测 ① 原 理: η= 总 FS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还需 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重力大小和个数多少:

提升同一物体用的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而有用功不变,机械效率就越低。 B、物体的重力大小:

用同一滑能组所提升得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而额外功不变,机械效率就越高。

1

1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机械效率相对就低。 D、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四、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1)斜面 ①W有用=G·h

②W额外=f·S

③W总=F·S=G·h+fS

(2)杠杆 ①W有用=G物·h

②W额外

③W总=F·S

(3)定滑轮竖直方向提升重物(a)

①W有用=Gh

②W额外:摩擦及绳重

③W总=F·S=F·h

(4)定滑轮水平方向拉动物体(b)

①W有用=f·S物

②W额外:滑轮转动摩擦

③W总=F·SF=F·S物

(5)动滑轮(a)及竖直方向滑轮组

①W有用=G物·h

②W额外

③W总=F·S=F·nh=(G物+G动)·h (n为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6)动滑轮(b)及水平方向滑轮组

①W有用=fS物

②W额外:绳重及滑轮转动摩擦

③W总=F·SF=F·nS物 (n为连接动滑轮绳子段数)

注:a、所有机械克服自身摩擦做功均是额外功的组成部分,故对机械进行润滑一般都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b、所有的有用功均等于不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 c、对于所有机械均有


相关内容

  •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
    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函 授 站: 专 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级 别: 姓 名: 学 号: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目 录 摘要.................. ...
  •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教案 何青青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课时 一.复习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习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 ...
  • 有效思维与成功
    有效思维与成功 山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胡中海 摘要:思维前人所做研究成果颇丰,多集中思维的误区,思维的心理学机制的研究.关于成功,也有许多的论述.本文意图从有效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关于成功的问题. 关键词:思维成功有效 问题提出 成功是什么? ...
  • [位置与方向]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说课稿 教者 :李勇刚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对今天所教授的<位置与方向>这一内容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
  •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共10篇)
    篇一: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鞠躬)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阶段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乘 ...
  • 数学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数学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 ...
  • 20**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认真研读 ...
  • 浅谈生物中考阅卷心得及复习策略
    浅谈株洲中考阅卷及生物复习策略 株洲世纪星实验学校 陈玲娥 第一篇 2014年株洲中考阅卷心得 去年6月份,我受教育局委派参加了株洲市的中考阅卷工作.现结合本次阅卷情况,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以期对今后的生物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阅卷体会 ...
  • 地理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湘教版 年级 册第 章第 节< >.对于本节 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 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来谈谈我对这节课 ...
  •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案
    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下册46页,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反比例关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