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与对策分析 - 范文中心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与对策分析

11/15

·期

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UrbanVocationalcollege

总第97期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与对策分析

李廷旺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困难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影响了校园和谐稳

“读书无定;将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仇视社会,影响社会和谐;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发新

用论”,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要破解大学生就业困难,就要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思路;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政府要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减少家庭高等教育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要科学制定引导大学生到特定地区和单位就业的政策;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危害;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

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在加大,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着眼于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通过大规模“扩招”实现的,增长速度史无前例。从1999年至2005年,我国本专科生招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1%,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之相反,自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连续走低,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的大学生不能就业。大学生就业

“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将更为严峻。自形势在

2006年起,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将在500万左右,这一规模表明,大学生客观上已成为我国城镇就业

由的主要群体,甚至还可能出现研究生就业难的局面。

此可见,我国高校持续扩张所带来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就业难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就业困难既浪费人才资源,也影响校园稳定和谐哈佛大学荣誉校长Rudenstined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新性培训的智力资源。当智力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比其他资源所起的作用更重要时,智力资源的稀缺性就会表现得尤其明显。”目前,我国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所需费用大约为3万~8万元,这还不包括间接成本。假如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使人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而人力资源的生产能力具有不能储存、不可保留等特点,这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给毕业生,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较大压力。就业困难的形势使在校大学生坐立不安,过早地把精力放在“找工作”上,整日想着“未来”,穿梭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之间,耽误了自己的学业,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2.就业困难将会导致部分大学生仇视社会,影响社会和谐

安居乐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也是人的基本要求。有就业岗位,能维持生计也就成了老百姓对政府的要求和期盼。让老百姓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这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如果政府不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和“高投入,零

现实,将会使他们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如果就回报”

业中再遇到各种不公平竞争,使他们失去许多平等的竞争机会,特别在受到歧视、不正之风、家庭背景等因

进取心会遭受很大打击,素的干扰后,他们的自信心、迷茫、愤怒、怨恨和不满,使他们这更让他们感到困惑、

对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做人准则和社会道德等产生怀疑,更有甚者心态扭曲,滋生仇视、对抗和报复等负面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有的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无疑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就业困难引发了新“读书无用论”,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

由于教育投资能给投资者带来经济效益和文化收益,所以很多家庭为了让子女读书、受教育,不惜节衣缩食,更有一些贫困家庭在“读书改变命运”的感召下,不惜靠借贷来资助子女完成学业。就业困难意味着通过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闲置、浪费和他们收入减少,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降低。根据人力资本投资模型,预期收益的下降,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一个“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正在悄然流行。由于就业困难,现在不少学生的签约月薪和期望薪酬已跌破千元,而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对月工资的平均预期达1100元,有人甚至得出结论,大学生价值不如农民工。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42.8%的人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有用’,35.3%的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这也导致个人不愿意投资教育,一些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家长

·99·

让子女放弃上大学或中途退学,这一趋势已波及中小学。

4.就业困难增加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

就业困难使不少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竞争,不

一项民调显示:“2006年,在中国有子女家庭中,

子女教育费用超过医疗、养老、住房等消费,占家庭总消费的第一位。目前中国大学每年学费在5000元到10000元不等,比1989年增长了25倍,其涨幅是居民收入增长的10倍。按照国际通用的高校学费标准,学费一般占人均GDP20%左右,中国一名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人均GDP的80%左右,更相当于中国农民13年以上的纯收入。”教育经费的狂涨让城乡居民倍感压

较高的成本投入带来了力,更让低收入人群不堪重负。

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收益的高预期。1993年中共中央、少大学生产生了焦虑不安、

苦闷抑郁、恐惧自卑等负性心理,于是休学者有之,轻生者有之,犯罪者有之……这使本来宁静和谐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浮躁和不安,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

二、对策分析

积极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大学生的生涯发展,解除千千万万个家庭后顾之忧,对于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

财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事关重大。

大学生既是承载家庭高期望值和高投入的特殊群体,也是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现实让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的大学生和家长无法接受,心理极不平衡,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处理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对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因此,

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把解决大学生就业摆在优先位置,创造就业机会不应再被看作是经济政策的“副产品”,而是需要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位于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2.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

为确保实现充分就业,我国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

问题,与时俱进地制定《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定职责,建立大学生就业的利益驱动机制。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这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与工作岗位相对不足是造成就业

困难的主要原因。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关键之一就是创造新的工作岗位,要制定激励政策,通过提供金融支持、减税优惠、奖励等利益机制,给企业较大实惠,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积极性。如根据企业吸纳大学生人数按比例减免税收,或规定企业每聘用一名大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规定大学生最低工资标准,如果企业处于结构调整中,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部分,由地方财政补贴等。通过实行激励政策,让企业得到实惠,激发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热情,从而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禁止就业歧视,严惩就业歧视行为,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

3.政府要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减少家庭高等教育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择业期望值

·100·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5年达到4%的目标。但事实上,2000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迟到2005年,但2002后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GDP的比例分别是3.1%、3.8%、2.9%、2.2%,始终没有根本性突破,与之相对照的是,目前,世界平均水平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4.1%。我国公共教育经费长期短缺,既造成了教育不公,家庭负担过重,也使个人和家庭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收益回报有较高预期,大学生

择业期望值较高也就在情理之中。因此,

我国政府要加大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减少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降低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4.科学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主动到特定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特定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也是扩大需求、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困难的一项重要途径。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小城镇和乡镇等基层单位急

需大量人才,而有此意向者却寥寥无几。

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基层单位求贤若渴也频抛“绣球”,但响应者寥寥。究其原因,固然与西部地区条件艰苦、待遇不高、信息不畅、发展前景不被看好等有关,但主要还是现有的政策缺乏制度化、延续性和保障性,可操作性不强等,如规定在西部、基层工作后考研和考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的说法,让学生感觉比较模糊、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制度保障,故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制定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政策时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的体系化、

制度化。政策的可实施性和保障性是制定政策的关键,也是受益者关注的焦点。二是注重政策的完善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政策要对大学生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要具体明晰,便于操作实施。三是要让大学生得到实惠,对学生未来负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较功利,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未来发展前景等。因此,制定政策时既要让学生得到实惠,又要让学生有发展前

途。

如除了规定大学生去西部、基层工作的工资待遇和相关补贴外,还可以规定贷款的大学生根据在西部、基层工作的年限按比例减免助学贷款等,另对在西部、基层工作大学生未来工作流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予以特殊政策保障等。因此,科学制定引导大学生去西部、基层就业政策,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和调动

·期

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YuanUrbanVocationalcollege

总第97期

师范院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权会琴

(新疆教育学院图书馆,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摘要]文章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图书馆自身形象的建立与宣传、特色服务、教师的服务、与

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及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读者的交流和沟通、

[关键词]图书馆主页;特色服务;读者沟通;综合素质[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09)08-0101-02

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是贯穿其工作的主线。作为读者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存在和需求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们必须树立高起点、高水平的服务理念,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为学院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具体想法如下:

一、图书馆自我形象的建立与宣传

要想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首先就要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知道图书馆有哪些信息资源和服务方式,使读者搞清图书馆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对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馆舍、设备、信息资源是一个方面,这需要学院的重视,加大投入的力度;另一个方面

要就是图书馆员的素质和服务理念。作为一名图书馆员,

“一切为读者”的服务理念,通过多种途径,自觉提本着

高业务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信息服务技术的要求。

在当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开放、快捷、生动、影响面广的特点,建

立图书馆主页,设置本馆概况、入馆指南、读者服务、资

料查询、特色馆藏、新书介绍、留言簿等并与相关内容建立链接,让更多的人在远离图书馆的地方也能详细了解到图书馆的馆藏情况、服务项目等方面的内容,要不断增强网络信息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将更多的读者请进来,使所藏图书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二、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要想使走进图书馆的读者真正享受到图书馆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图书馆应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技能,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创造特色服务等。

1.加强新生入馆教育

结合新生入学教育进行的入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既可以使他们在短时间内了解图书馆,又为他们日后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提供了指南,也更容易融洽图书馆员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了解,提供优质的服务。

具体形式可除现有的讲解外,再结合实际操作示范的光盘、视频、幻灯片等,更直观地让新生熟悉图书

!!!!!!!!!!!!!!!!!!!!!!!!!!!!!!!!!!!!!!!!!!!!!!!!

大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大学生引得进,留得住,用业课。前一个“1”是指技能培养阶段,即在三年级时,学得好。生要到企业工作一年,培养实践技能。后一个“1”是指

5.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学生自由发展阶段,即在四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可以根当前用人单位实行的“经验准入制度”已成为大学据自己的特长、发展目标和理论知识上的缺陷,有针对生就业的一个巨大障碍,没有工作经验也成了大学生性地选修若干课程和复习考研;在下半学期,主要用于

这也凸显了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弊联系工作等。这种“2+1+1”的培的软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端———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养模式能培养学生应对工作环境快速变化的合适技培养。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改革人能、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使大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了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未来市场竞争从容应对,充分就业,自由发展。必然选择。德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德国制造”名闻天下,这和他们实行“双师制”的培养模式有关。所参考文献:谓“双师制”,即大学生除了接受严格的学校教育外,还[1]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定位与大学特色的形成要直接和企业接轨,接受师傅指导。学生一边在学校学和发展战略[A].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C].习,一边在工厂实习,毕业后都有工作经验,且动手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力、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受到雇主欢迎。因此,我国许多[2]谢小亮.就业困难诠释“新读书无用论”[N].中国青高校可以实行理论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2+1+1年报,2006-06-05(4).的人才培养模式。“2”是指大学教育的前两年为理论知[3]谢洋.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N].中国青年识教育阶段,在这两年内,学生要学完全部基础课和专报,2006-03-31(5).

·101·


相关内容

  • 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前景及对策
    摘要: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学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学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 ...
  •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透析1
    大学生考试作弊透析 邵永强 摘 要: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考试作弊却使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出现严重偏差,大学生考试作弊在当今大学校园时有发生,考试作弊管理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议题.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是教育体制缺陷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如:气候区.内流区.行政区.地形区. 2.区域的基本特征 1) 2) 3) 4) 具有一定的界线(模糊的和明确的)如:温带和亚热带的界限是 ...
  •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减轻对策_戴斌荣
    第34卷(2014年)第18期第3-5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4(2014)No.18P 3-P5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减轻对策 * ■戴斌荣 摘 要: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是 ...
  •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诱因及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宁,更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等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各种社会纠纷 ...
  • 20**年公考社会热点汇总
    网络知情权: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就要进行一场观念上的变革.在传统社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众作为被管制的对象,自然缺乏去了解政府信息的权利意识,长期的权力傲慢也使得官员缺乏义务意识.随着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 ...
  • 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 与脱贫措施研究
    目 录 一.城市贫困人口现状 „„„„„„„„„„„„„„„„„ 1 二. 城市人口贫困的带来的社会问题 „„„„„„„„„„„„2 三.城市人口贫困的原因 „„„„„„„„„„„„„„„„ 3 (一)企业职工下岗 „„„„„„„„„„„„ ...
  • 当代大学生企业创业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ZS1408).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企合作基金项目)(编号:[1**********]0H)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 国家助学金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思考
    [摘要] 大学生贫困问题是关系高校安全稳定.影响高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根据发放国家助学金的基层经验,分析了国家助学金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即无偿资助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贫困生认定程序缺少科学的评选标准等,从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