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 范文中心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06/30

浅谈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诱因及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千家万户的安宁,更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等事业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各种社会纠纷和矛盾凸现,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其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已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对盱眙县近五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分析,就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征、诱因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唤起社会的共同关注。

一、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征

(一)近五年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统计

盱眙县法院2005—2009年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统计(表一)略 盱眙县法院2005—2009年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统计(表二)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五年来盱眙县法院共审理各类刑事案件220件370人,其中涉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60件104人,分别占27.3%和28.1%,且案件数和人数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青少年犯罪案件年龄构成中,14-18岁的占34.6%,18-25岁的占65.4%,其中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案件人数的40.4%,比重相当惊人。从处理结果来看,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宣告缓刑的27人,占26%;判处3-10年有期徒刑的19人,占18.3%; 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3人,占12.5%。另外,因青少年犯罪单处或并处罚金的人数约占39.4%,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比重也很大,涉案标的45.6万元,这些都不可避免地给涉案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低龄化。目前,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期较早,形成了一种生理“早熟”与心理“相对晚熟”的矛盾,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从我院近五年来受理的案件情况来看,罪犯的平均年龄较小,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一些青少年刚满14岁就犯罪入狱,甚至有的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满14岁。

2、犯罪类型多样化。从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的比例来看,盗窃、抢劫、抢夺、

诈骗等侵财性犯罪,以及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暴力性犯罪,作案人数占全部违法犯罪人数的95%以上,其中更以故意伤害、盗窃犯罪最为突出,约占74%。而且,这些犯罪绝大部分为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

3、犯罪方式团伙化。在青少年犯罪中,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受狭隘的“哥儿门义气”和“英雄主义”思想的驱动,不惜为“朋友”两肋插刀,极易引发团伙性犯罪。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又无人管教,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聚众上网、酗酒,寻衅滋事。只要其中一人有犯意,就容易相互影响,其他人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形成共同犯罪。

4、犯罪动机的单一性、随意性和突发性。青少年由于受年龄、智力和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思维方式稚嫩,性情急躁,自制力不强,好感情用事,这类犯罪动机比较简单,目的单一,随意性大,突发性强,往往是出于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出风头、耍威风、好面子,逞强好胜,因而误入歧途。

5、犯罪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十分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不愿接受过多的管理和约束,在争强好胜和虚荣心理的驱动下,当他们在生活、学习或社会交往中受到某种不利因素时,不惜使用任何违法手段疯狂地进行反抗和报复;有的青少年由于受黄赌毒等不良因素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寻求精神刺激,因而实施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犯罪,作案手段越来越残忍,犯罪后果越来越严重,因犯罪给相关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因家庭变故、家庭贫困、辍学流浪的青少年团伙犯罪,更具有对社会及他人的残害性和报复性。

6、犯罪主体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闲散人员。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小学文化或文盲、半文盲程度,绝大部分为失教、失导、失管的城市无业青少年、进城务工青年、辍学的“双差生”和“困难生”、流动人口的子女等群体。这些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经济基础差,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不法分子的引诱、唆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县近年来毒品犯罪极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少年涉毒品犯罪案件已日趋严重,亦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市场经济的冲击,激烈的社会竞争,高压

紧张的学习环境,鱼目混杂的生活环境,都会给其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盲目追求、相互攀比,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形成。综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分析。

(一)主观方面的因素

1、自身要求不高不严。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和认知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心理不成熟,思想单纯,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强,侥幸心理作怪等特点。大部分青少年犯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校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拉帮结派,惹事生非;有些中途辍学或升学无望,浪迹社会,更是放荡不羁,为所欲为,置个人前途及道德法律于不顾,既损人又害己;有些因家境贫困自幼未进过校门,愚昧无知,是非不分,做事我行我素,随心所欲;有的讲究哥们义气、结交不良朋友,打架斗殴,不计后果;有的涉世不深,盲目随从,经不起来自外界的诱惑,极易被他人拉拢、利用或听信教唆……总的来说,对自已要求不严,道德意志薄弱,法制观念淡化,抵御外来腐蚀能力较差,是导致青少年走向犯罪最直接、最主要的主观因素。

2、贪图物质享受。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追求呈现出多样化和高消费性。在纷繁复杂的物质利益诱惑下,涉世不深的青少年逐渐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相互攀比,装大款,摆威风,追求奢侈浪费、腐化坠落的“高标准”生活,但却又好逸恶劳或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支配下,铤而走险,实施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这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件中侵财性犯罪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3、追求精神刺激。受社会上各种不良环境及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产生种种不健康的心理,在追求奢侈腐化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在精神方面追求刺激化。有的以酗酒取乐,酒后无故伤害他人身体,故意损坏他人财物;有的出入赌博、歌厅、桑拿、按摩等一些“灰色娱乐”场所,无节制的参与不健康的娱乐高消费寻找刺激;有的整天沉迷于“黑色网吧”,或陶醉在网上暴力游戏和网恋中,或游离于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进行一些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和人身攻击,寻求精神上的刺激;有的购买传看黄色书刊,偷看淫秽色情录相,浏览淫秽色情网站和一些不健康的“黄色文化”,对两性生活产生难以抑制的强烈欲

望,进而实施犯罪。这也是造成青少年实施性侵害犯罪案件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客观方面的因素

1、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是其最亲近、影响最大和接受教育最多的地方,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目前由于受家庭结构的缺失、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行为不良、家庭气氛不和睦、家庭过于贫困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对青少年的品德形成、性格特点、生活方式等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不健全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致使一些青少年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主要表现在:有的父母只顾忙着挣钱,很少有精力管理和教育子女,孩子有什么要求都是用钱打发,对子女的成长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易使孩子成为脱疆的野马,为所欲为,沾染上社会不良习气;有的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百般呵护,百般迁就,有求必应,大包大揽,对子女表现出的不良习性和缺点则熟视无睹,一味袒护,使子女产生不健康的心态,或成为贪图享乐、骄横任性、事非不分、唯我独尊、专横霸道的“小皇上”,或成为性格脆弱、经不起风雨、见不了世面的“温室花朵”,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成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易使孩子产生孤僻、自卑和暴躁的性格缺陷,做事易走极端化;有的家庭环境恶劣,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照管或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给孩子心理留下痛苦的创伤,容易产生对社会和他人的“仇恨心理”、“报复心理”;有的家长自身素质低下、品行不端,缺乏家庭责任感,往往忽视自身形象和言行对子女的影响,成天沉溺于歌舞厅、麻将场,使孩子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各种恶习;还有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开口骂、动手打是家常便饭,使子女不堪忍受,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些甚至离家出走,一旦遇有坏人引诱就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另外,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学生”和“隔代监护”现象,让孩子从小就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给孩子心灵造成了阴影,这也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之一。

2、学校教育存在漏洞。如果说家庭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土壤,那么,学校就是孩子心灵成长所需的营养,学校是塑造孩子美好心灵的生态场。但在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致使部分意志薄弱、思想不纯或已走下坡路的青少年不能正确把握自己,步入违法犯罪之途。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良好的校风。有的学生经常吸烟喝酒、上网赌博、逃学旷课、早恋甚至偷食禁果,而学校对这些不良行为不能进行及时的帮教处理,导致问题沉积,校风不正,成为导致青少年走上歧途的潜在因素。二是教育思想不端正,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绝大部分学校仍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生乃至教师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的学校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和放松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良,但思想颓废、品质不良、综合素质极低;有的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不甚了解或虽有所了解,但教育引导不够,措施不力;有的学校甚至为保少数“尖子生”而将差生拒之门外,也未采取必要的帮教措施,批评多鼓励少,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厌学、辍学,过早的流入社会,有的因此走向犯罪。三是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有些教师的思想品行不端正、教育方法不恰当,经常给学生灌输吃喝玩乐的腐朽思想,从灵魂深处腐蚀学生甚至利用其身份奸淫、猥亵在校学生;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缺乏耐心的说服教育,动不动就进行体罚,轻则讽刺挖苦、罚做作业、通知家长,重则谩骂殴打、赶出学校,致使学生因畏惧而丧失信心,厌学逃学,最终被提前推向社会而违法犯罪。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衔接。学校与家长缺乏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苗头”性问题进行处置。如一些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特别是对租住在校外的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处于失控状态,以至染上不良行为,为违法犯罪埋下了祸根。

3、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加大。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当前,社会风气不纯、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多元化以及各类社会丑恶现象的存在,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社会原因。一是受社会风气不佳、道德观念滑坡、社会腐败现象等热点问题的负面影响,致使不少青少年混淆是非,随波逐流,屡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受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部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而诱发违法犯罪。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标准影响下,在追求金钱、贪图享受的欲望驱使下,年轻幼稚的青少年便产生盲目随从心理,千方百计地追求金钱,而当他们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用正当手段无法满足其私欲时,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三是各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和污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大量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充满色情、暴力、凶杀内容的录象厅和电子游戏厅以及内容庸俗、格

调低下的文化娱乐场随处可见,致使一些自制力差、无人监管的青少年腐化堕落,以身试法。四是互联网在发挥其科技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网络已成为一些青少年的“精神海洛因”,他们成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内,严重侵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染上不良习惯,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势头。

(一)抓好青少年自身预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决定性因素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青”,青少年要把握好人生的黄金时期,高标准、严要求,提素质。首先,要自觉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在错纵复杂的形势面前,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握好人生航标,遇到困难不低头,受到挫折不气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辩善恶、明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再次,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免疫力”,建立友爱健康的人际关系,坚决拒绝不良交往,遇事沉着冷静,切不可为一时一事的得失或为寻求一时的刺激,引火烧身,自毁前程。

(二)进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

家庭安定则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则社会和睦。综合种种家庭教育的误区,广大家长都要充分理解和体会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本着对下一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要端正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当好启蒙老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婚姻质量,规范言行举止,言传身教,当好表率,以严谨的作风、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引导孩子远离吸烟、酗酒、泡网吧、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要深入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品行爱好和生活习性,摆正心态,因材施教,对子女不能偏

爱、宠爱,更不能溺爱,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交流习惯。要注意发现和掌握子女的优点与长处,并正确加以鼓励引导,增强孩子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当子女身上表现出一些不良习性,甚至染上违法违纪劣迹时应及时正面引导,改变打骂、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留面子,多开导,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再次,要优化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严,多关心,多交流,多沟通,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关注他们的朋友圈、生活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其健康成长、全面进步。

(三)完善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健

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特别是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教育,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其次,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表现如何,都应一视同仁,对“后进生”和染有恶习的学生应采取更多的帮教措施,不致使他们落伍掉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不能有歧视性政策,也不应将他们作为“包袱”推向社会。再次,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对教师的综合考核。学校管理者应树立“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的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以良好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也不能只看学科考试分数,而要与教师的师德、育人的成绩、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预防学生犯罪等一并进行综合考核。最后,继续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通过开展法律进校园、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法制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开设法制课等,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在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净化社会环境,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保证

减少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形成良好的社会导向,净化文化市场首当其冲。要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的方针,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文化产品,大力弘扬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少年网络文化,推进青少年教育活动阵地建设;另一

方面,要大力净化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文化环境,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良思潮和丑恶现象,净化荧屏、声屏和出版物市场,针对不良网络信息、非法“网吧”、淫秽色情网站、不健康的“口袋本”图书等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治打击力度,从源头上堵截淫秽物品和非法出版物的侵入,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娱乐场所和旅游服务行业的治安管理,规范娱乐服务场所的经营活动,堵塞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产生的根源,要坚决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决不能以牺牲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代价,而去保护个别地区、部门所谓的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

(五)发挥综治功能优势,形成防范合力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离不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成员单位和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与共同努力。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充分发挥综治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动员法院、检察、公安、教育、文化、宣传、共青团、新闻和出版等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综合治理,落实“一票否决”制,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其次,要加强“青少年维权岗”建设,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工作落实。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要与学校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开展经常性的“送法进校园”、观摩庭审、旁听案件宣判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再次,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感化、挽救和安置帮教工作,积极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在侦查、起诉、审理涉及青少年案件时充分考虑其身心特点,宽严相济,并积极与学校、家庭及其所在组织制定帮教措施并定期回访,帮助他们解决复学、升学及就业等实际困难,共同做好青少年犯的教育转化工作,为他们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创造机会。最后,公安、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社区尤其是学校内部及外部环境的整治力度,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清理、整顿,坚决取缔校园及其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黄色书屋及其他不正当娱乐场所,规范学校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权益受侵害学生的保护力度,为在校学生提供安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总之,只要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定会取得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10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年1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999年11月1日实施

4、黄教珍 张停云《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与教育对策》 法律出版社出版 2008年1月

5、王胤颖《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载于《新疆社会科学信息》,2004年第4期。

6、邢时俊《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模式的思考》,2005-03-11,

7、许杰明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诱因与对策》,《科研与教育》 2008年第04期

8、胡俊文 王嫒萍《“四位一体”立体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研究》,2009年6月8日


相关内容

  • 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环境及吸毒贩毒一起,被称之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仅以美国为例,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每年就有200万以上不到18周岁的青少年被捕,青少年犯罪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亿美元左右,仅美国司法机关每年用 ...
  • 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
    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 ...
  •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专 业: 作 者: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 通信地址: 论不良家庭环境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摘要]:青少年犯罪的历史性以及严重性自史以来就引起了专家与学者对其原因的探究,除了自身因素.社 ...
  • 中考政治知识点全面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中考复习全面整理(七年级下册) 本册所属部分:心理道德,法律常识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1.自尊的含义.表现.作用. ①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②自尊的 ...
  • 刑事侦查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
    浅谈刑事侦查阶段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 益的保护 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加速转型.人口大规模迁移以及社会生活方式急剧分化的历史时期,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情况与日俱增.就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和审核把关的法制部门而言,探讨如何在刑事侦查阶段正确适用 ...
  • 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
    论文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己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本文集于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现行司法实践中的有关内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部分主要 ...
  • 讨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6
    讨论]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一条围巾撕裂6个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丧同学之手 昨天,记者接到热线: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随后这一消息被警方证实.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数被杭州警方抓获.令所有人惊异的是:他们竟是死者 ...
  • 六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青腰完小2012年"六五"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 ...
  • 让我们与法同行
    让 我 们 与 法同 行 --关岭第二小学校法制报告讲稿 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利用学校法制课的机会,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典型案例,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有关法律知识,目的是让我们逐步树立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做一名学法.守法.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