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 范文中心

再论中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03/12

  摘要:根据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中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表现在两个方面:构成中华整体的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中华作为一个局部与世界这个整体之间的对立统一。中华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中华根本规律的这两个基本方面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来实现的。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cause and the external factor relations' principle, China has and the development basic rule displays in two aspects: Constitutes the Chinese whole three essential phases is the Chinese nature, between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unification of opposites; China takes one partial and between the world this whole unification of opposites. China's exist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are depend on each other mutually through Chinese basic rule these two essential phases, seep and the transformation mutually realize mutually.

  关键词:中华 根本规律

  Key words:Chinese basic rule

  作者简介:刘洪文,1966年2月生,重庆市人,佛山科技学院政法学院政治学副教授,法学博士,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031-02

  

  一、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既然认识和把握中华的根本规律对中华的存在和发展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当明确两个基本的观念:

  其一,中华整体观。

  要正确地认识、把握中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必须把中华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看待,“中华就是人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与自然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的统一体”。①如果我们把中华看成是由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简单相加,不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中华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而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概念。在这种前提之下,就无所谓中华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我们更没有必要去探讨一个概念的规律。

  “中国历史发展的性质受中国特殊的地理生存环境的影响。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中,由于农业社会发展的主要条件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因而两大流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性质的变化”。②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也说到,“事实上,我力图解释的乃是法国的历史与领土之间多种多样、错综复杂、难以把握的关系;领土容纳和承载着历史,并且以一定的方式解释历史,尽管远不能对历史作出完美的解释”。③因此,我们在认识、把握中华的存在和发展时,不仅要把它作为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来看待,而且应当确认它的整体性。在中华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构成中华的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的有机联系。

  其二,中华与世界一体观。

  中华的存在和发展虽然决定于其内在的联系,即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决定事物存在、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因素有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因”与“外因”。其中,内因即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是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即事物的外部联系(一事物和它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是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条件。尽管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它却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更何况,外因往往是能够转化为内因的。因此,我们在对中华根本规律进行认识和把握时,不能仅仅把视野局限在中华本身上面,不能仅仅从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寻找中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还必须要兼顾内因和外因,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从内因和外因、以及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中去认识和把握中华。

  那么,什么是影响和制约中华存在和发展的外因呢?它是中华之外的整个世界。在中华存在和发展中,内因和外因的统一,实际上就是中华与世界的辨证统一。在世界这个整体中,“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客观必然趋势”, ④ 因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⑤

  明确了上述两个基本的观念之后,我们再来看中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根据这个思路,我们认为,“中华与整个宇宙以及宇宙的许多事物一样”,⑥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它的根本规律。问题在于,决定中华存在和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用马克思主义内因和外因关系的理论去分析中华存在和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我们便可以发现,决定中华的对立统一规律实际上包含两个基本的方面,即构成中华这个整体的三个方面(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以及中华作为一个局部与世界这个整体之间的对立统一。

  

  二、中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本规律

  

  如前所述,中华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本规律实际上就是决定中华存在、推动中华发展的内因,即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由于在这三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只有中华民族才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中华内在根本规律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中华民族与中华自然的对立统一。

  首先,中华民族与中华自然是统一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从哲学的角度看,统一体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而结成的整体。中华民族与中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那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次,中华民族与中华自然也存在着互相伤害的情况。一方面,由于中华自然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许多奥秘,当中华民族还没有认识到或没有能够有效地把握它们的时候,它们往往会对中华民族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成员丧身于各种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山崩、地震、泥石流、风暴、海啸等。一些大的自然灾害甚至还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在伤害着中华自然。由于一些中华民族成员的无知、幼稚和自私,当他们在向自然索取的时候往往是肆无忌惮的、野蛮的,只顾满足自己眼前的需要,根本不考虑自然的承受能力和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因而使中华自然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动植物种类的急剧减少、土地大面积荒漠化、江河断流、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伤害中华自然的种种表现。

  其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对立统一。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华文化既是主观的、自我的存在物,同时又是客观的对象。因此,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与动物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在于人有文化,而动物没有文化。因此,中华民族的存在首先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民族,是因为决定他灵魂、思想和行动的是中华文化。离开了中华文化,也就无所谓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认定上,如果仅仅以血统为根据,不考虑或不重视文化的因素,显然是不恰当的。一个人,虽然他是黄皮肤、黑眼睛,但对中华文化一无所知,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都已经完全他民族化,我们是不能认定他为中华儿女的。因此,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或根本的标志。不仅如此,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以及自己精神领域的改造活动,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民族性,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等所有精神力量,都来自于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因中华民族而产生、而存在、而发展创新,离开了中华民族,同样也没有中华文化。

  其次,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存在着负向制约的关系。一方面,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些非常不利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中华文化的性质所决定的。关于中华文化的性质,“五四”时期曾经有广泛而深刻的争论。我认为,从基本的方面来讲,中华文化是一种封建文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具有极端专制性的封建文化。这种文化虽然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中华,但自唐朝以后,却越来越禁锢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摧残中华民族的个性,使我们这个民族越来越失去生机与活力,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沦落到亡国灭种的边沿。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我们所犯的种种错误,实际上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封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其深层的根源也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所以,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也有负面影响。中华民族在创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既积聚了精华,同时也沉淀了糟粕。正是这些糟粕,对中华文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中华发展到一个新时代的时候,中华民族在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这一点,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尤其表现得很明显。

  当然,中华内在根本规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两个对立统一关系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和把握。但是,这确是我们认识中华、掌握中华、发展中华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中华存在和发展的外在根本规律

  

  中华的外在根本规律,就是中华存在和发展的外部联系即外因所包含的规律性。为什么外因所包含的规律性能够被作为中华根本规律来看待呢?这是因为,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虽然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同样是重要的。

  中华的外在根本规律,是就中华这个实体与它的外部世界而言的,因此,它存在于中华与世界的关系中,存在于中华与世界的互动中。这个规律性,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一句话:中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世界。

  为什么说“中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世界”可以作为中华的外在根本规律而存在呢?这是因为: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事物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中华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若要存在下去、发展起来,也必须要遵循这样的规律。也就是说,中华只有在与世界的普遍联系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其次,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来讲,中华的存在和发展也是离不开世界的。在中华这个问题上,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得更宽些,站在整个世界的高度去看中华,就可以发现,中华自然实际上是整个世界自然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实际上是整个世界民族的一部分,中华文化实际上是整个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因而,整个中华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华是世界的中华。既然中华是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它们就是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华这个局部的存在和发展就离不开世界这个整体。

  再次,“中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是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如前所述,中华是一个由中华自然、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构成的一个自在、自为性很强的生态和社会政治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若要维持自身的平衡,必须要不断地从系统之外获得信息和能量交流,才能实现正常的新陈代谢,使系统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如果人为地把中华系统与世界上的其他系统隔绝开来,实际上就是阻断了中华系统所必需的新陈代谢途径,必然会把它推到枯竭的境地。

  最后,“中华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世界”,也是我们对中华整个存在和发展历程进行考察之后得出的基本结论:从中国古代历史来看,我们这样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泱泱大国,为什么由先进变为落后呢?基本的原因在于,自明以后,中国越来越与世隔绝;近代中国,我们为什么能够从愚昧、屈辱中觉醒、奋起呢?是因为,我们的国门被打开了,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被中华民族渐渐接受和掌握;现代中国,我们之所以能够找到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更是非常直接和明显。众所周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的基本动力。但是,改革与开放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各自独立地发挥作用的,它们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如果不在开放的过程中进行改革,那这种改革就不可能真正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不用说引起革命性的变革了。所以,中国的改革若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打开国门,把中国的改革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这一点,已经为实践所充分证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华的内在根本规律和外在根本规律正如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因和外因一样,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中华的内在根本规律与外在根本规律并不是分别发挥作用的两个规律,而是一个规律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依存、渗透和转化。只有对中华根本规律的这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中华的存在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自知与自觉。

  

  注释:

  ①萧君和:《中华学》第104页,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②童中心:《失衡的帝国――长期影响中国发展的历史问题》,第3、第344页,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③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兰西的特性、空间和历史》,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④邱耕田:《发展哲学导论》第13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⑥萧君和:《中华学》第127页,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内容

  • 20**年考研政治重点知识点总结
    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并把这种可能变为了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连接起来,使主体 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认识内容和思维模式来源于实践. ...
  • 我们党对道路问题的科学回答
    作者:徐光春时间:2013年4月1日 来源:<求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八个必须"基本要求,是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中之重.关键所在: ...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5-07-24 06: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教育的根本任务"理论研讨会内容摘登 本期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q ...
  •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笔试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笔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 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 ...
  • 坚定历史自信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46-02 前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敬畏祖先.崇仰英雄.尊重历史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历史虚无主 ...
  • 汕头金山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汕头金山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I: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 1."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这表明金银作为货币( ) A. ...
  •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整理)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焦存朝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就是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通 过研究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揭示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 方法. 一.社会主体--"现实的人"是 ...
  • 马概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练习题答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 ...
  • 高中政治大题模板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类主观题 (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1.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
  •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实支撑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坚实支撑(思想纵横) 潘家华 禹 湘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2日 07 版)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