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现实之间(1):动机与效果 - 范文中心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1):动机与效果

03/13

作者:右而左 发布:2005-09-27 05:50 分类:强坛旧作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1):动机与效果

右而左

在一些朋友看来,历史是沉淀的污物,无可借鉴,谈一谈过去不久的历史和人物,就是对改革开放的现实和人物的不满。

历史和现实不能被割断。第三个饼子最终填饱了肚子,就否定前两个饼子的作用和价值。这不是以联系的方法看历史和现实。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如果这个婴儿现在有些问题,是先天性的缺陷,还是后天吃了不良的药物所致,本是大可追溯一下的。其动机不见得就是想把婴儿掐死,或试图把婴儿送回母腹中,相反,完全可能是为了婴儿健康成长,有朝一日其可以独立面对有虎狼豺豹的残酷现实。这个追溯历史,为现实提供借鉴的方法是对历史负责,是对未来负责,是为了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已然一朝分娩,何曾十月怀胎?已然健康成长,当初接种牛痘打防疫针,岂非徒劳?看病吃药岂非多余?齐天大圣石头缝里蹦出来就一身功夫,英雄何曾有来路,也无需惧怕前途有虎豹豺狼,生存和毁灭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 这样的动机倒是深可怀疑。

改革是要改革不合理的制度,建立合理的制度,使国家更快更协调的发展,使老百姓从精神和物质上活得更富足更安全,国家地位提高,民族更加强盛,不受外来欺负。这个动机,不为不简单,不为不合理。改革20多年后,老百姓要求检讨一下得失,以便国家走的更好更平安。这个动机也不为不简单,不为不合理。岂是在与改革开放作对?

改革有没有成绩?当然有。成绩巨大:引来了外资,激活了内资,维持了GDP持续高速增长,把经济的蛋糕做的越来越大;北京将举行世界奥运会,就是经济实力的一个体现;人们获得了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不高兴的话,你可以发发牢骚,骂骂娘,不必担心谁告你的密,被抓进监狱;在意识形态里无谓的争论,让位给了具体的生产行动,不必担心什么运动来呀运动去的;城市高楼林立,马路宽阔,物质极大丰富,彻底告别了“票证年代”,许多农村地区也可以看到电视,甚至也有互联网;老百姓有钱的话,可以自由出入国境,到世界去观光,不必担心被指控为投敌卖国;更有钱的话开上奔驰,宝马,劳斯莱斯,法拉利,宾利,甚至私人飞机,住洋房,别墅,也是你的自由。如此这般,不胜枚举,只要有眼睛和头脑,谁也不会蔑视改革的成就-虽然这个大蛋糕里无可避免的有前人留下来的面粉与其他东西为基础。

改革以来有没有新问题产生?当然有:毒品,娼妓,腐败,黑社会,卖儿卖女卖自己,朱门有酒肉,寒窗拒学子!就是金榜题了名,也可能因为“区区学费”而走向生命的不归路!还有,少数人垄断发言权,弱势群体的权利得不到适当保护;严重的污染,导致怪病,传染病丛生,甚至曾经绝迹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在人才严重不足的同时,大学生严重失业,以及许多更高的智力资源被浪费;社会在一场暴雨,一场本不足虑的泥石流面前,手忙脚乱,在更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束手无策,失去抵抗力;农村越来越凋敝,城乡差别越来越大;东西部的经济落差越来越高;权贵资本用不正当手段占有国家过大比例的财富,导致分配严重不公。这也是实情。

有了问题怎么办,反思不足,深化改革,除此,别无它途。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全国广泛范围里,许多人在理智的作着各种反思,积累了巨大的思想财富,为推进改革作贡献。一些人却对这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行为,大加挞伐。我不知道这些人怕什么,他们好像都声称是自由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可却试图垄断对改革的发言权,不让别人说话,有问题也不让反思。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现实,今天的现实,是明天的历史。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到历史这个场子里来溜溜才行,有什么好怕的,有什么好心虚的。不敢让现实接受历史检验的所谓的现实主义者,我看,没有什么现实主义的实质内容,不过是躲在现实的暗角里,往自己身上贴花里胡哨,又模模糊糊的标签而已。在这些人的现实里,改革被当红旗扛,被当帽子戴,被当棍子打,被当万金油涂抹,一切皆看需要。但他们所谓的改革不是邓小平的改革;他们借改革之名,获得了巨大的不合理社会财富和资源,他们要坚持假改革,反对真改革,以便维护既得利益和捞取更多的好处。对这样的“改革”,我们要发挥鲁迅的精神,管它是“祖传的丸散,秘制的膏丹”,统统都要踏倒它。

伟人是什么?是铁路线上的扳道工,在时代列车,走到时代的岔路口时,伟人义无反顾的要把列车扳到它应该去的方向。1949年,一个时代开始了,1976年,这个时代没有结束,但这个时代需要改革,沿着更合理的方向更理性的坚决地前进。邓小平无疑是在作着这个艰难的工作,他顽强的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不让把列车倒回1949年以前去。

可是,一些人投降了。投降了什么,投降了已经被历史证明曾经给中国带来了灾难的私有制!!那些口口声声要别人看现实,不要老睡在历史里的人,恰恰是自己落入了历史的黑洞里,成了历史盲,也成了现实盲。对于这样的“盲”,全社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2005-9-27

本文固定链接:http://blog.thoughtcafe.info/?p=350 | 右而左博客备份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思考题: 一.恩格斯如何通过对黑格尔一个命题的分析揭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 试述黑格尔在对"现实性"问题的论述中是怎样以貌似保守的形式阐发了他的革命的辩证法思想. 答:恩格斯在<路 ...
  •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 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 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 (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 1.<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 ...
  • 鲁迅[在酒楼上]结构的形式主义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29(5):16一20 JournalofLanzhouUniv.(SoeialSeienees) Vol.29No.52001P16一20 鲁迅<在酒楼上>结构的形式主义分析 古世仓 (兰 ...
  • 自考"美学"备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 ...
  •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和儒家在战国时期被并称为"世之显学". (<韩非子"显学>)他提出的"兼爱"," ...
  • 人物形象分析
    ●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 ...
  • 个人与社会关系
    个人与社会关系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个人离不开社会,而没有个人更加没有社会,所以,每个人都与社会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相应的位置,也就是社会职能.社会只有在各个阶层各个职能的人的努力下才能发展进步,个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生存,个人理 ...
  • 伦理学教程精简
    伦理学教程 一.什么是伦理学?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伦理学是一门万古常新的.有着广阔前途的科学. 二.西方伦理学的体系结构 1.规范的伦理学.通过对善恶的研究,向人们指出应当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履行什么样的义务. 2.应用伦理学.它是 ...
  • [雷电颂]教学难点解读
    <雷电颂>教学难点解读 <雷电颂>是郭沫若写的浪漫主义抒情散文诗.节选自话剧<屈原>第二幕第二场,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散文诗.文章通过主人公呼唤雷电,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抒发了屈原忧愤的思想感情,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