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范文中心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1/29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和儒家在战国时期被并称为“世之显学”。 (《韩非子〃显学》)他提出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天志”,“明鬼”十大思想主张中,“兼爱”是其核心思想,其他九项主张都是以“兼爱”为基础的深化与拓展。墨子的“兼爱,交利”思想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对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的和睦、国家的安定有序、社会的昌盛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墨子 兼爱 现实意义

Key words : Mo-tse; Universal lo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先秦时期,大小城邦林立,思想家们活动极为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春秋战国这历史大变革当中,思想家们面对如何稳定社会的秩序,重建社会的伦理原则,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老子的“无为”。而墨子创造了其独有的十大思想主张,其中“兼爱”是其思想的精华,墨子关注平民生计,心怀天下平等互爱的民粹思想对今天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一,“兼爱”的本义及其理论背景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样墨子思想的产生也离不开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393),生活和活动在战国初年。这一时代,是奴隶制度走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传统的宗法制度逐渐解体,旧的宗法理论体系已经无法维系人心,社会面临着一场重大变革。这一巨变带来的是战争,暴政,腐败,灾难,饥荒……面对着混乱的局面,思想家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恢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重建社会的伦理原则。孔子的“仁”,老子的“无为”。而墨子创造了其独有的十大思想主张,其中“兼爱”成为墨子的最核心的思想。他认为天下混乱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人们不相爱。如《墨子·兼爱上》中所说:“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再如《墨子·兼爱上》中讲到:“贼自爱,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既然人们不相爱是世间战乱、灾祸的源头,那么墨子便提出他“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兼爱”思想,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不孝、不慈、盗窃、攻国的事情发生。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世间太平,天下大治的局面(《墨子·兼爱中》)。 墨子出身工匠,是小私有劳动者和平民中的一员。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当时的社会现状使他对这种历史巨变的摧残有更深刻的感触,在他的一系列思想中表现出了反对贵族统治、诸侯争霸,渴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同时墨子也关注平民的社会生活,要求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提出“官无常贵,民无常贱”,反对传统的宗法制度。也是代表小平民在当时水深火热中的急切渴望嚎呼。

“兼爱”是墨子十大主张的核心思想,其基本涵义便是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贱富贵,同等程度的爱一切人。①

兼爱的本义还可以形象阐述为“像爱自己一样的爱所有的人”。墨子的“兼① 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第63页。

爱”是把“爱”的观念社会化。“兼”有“兼顾”,“无差等”的意思,也有“相对”、“相互”的意思,“兼爱”便是相互无差等的一种普遍的爱,如《墨子·兼爱下》中所说的“譬之日月,见照天下之无私也。”这种普遍的爱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爱。爱人之国如爱己国,爱人之家如爱家,爱人之亲如爱己亲,爱人之身如爱己身,无差别的泛爱众生。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国家,稳定天下的良方,只有“兼以易别”的博爱,全然无私的爱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

二,“兼爱”与“仁爱”的比较

“兼爱”和“仁爱”都是一种普遍的爱。儒家有“泛爱众”、“仁者爱人”,墨家有“兼爱天下”,这两种爱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泛爱,理想上要求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相互爱,不是狭隘的一己私爱,体现的是一种爱的普遍性,平等性。可以看出“兼爱”与“仁爱”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墨子的“兼相爱”其实是一种“仁之爱”,故《墨子·经上》说:“仁,爱也”。墨子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展成“己所欲,施于人”而已。①墨子的“兼爱”中的不分亲疏远近,高低贵贱的平等的爱其实就是一种“仁”的表现,也符合“仁爱”的本质。由此可见墨子主张“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思想显然和孔子的“仁爱”殊途同归。

“兼爱”与“仁爱”的范围和程度不一样。“仁爱”是一宗族血缘为基础的,其爱有亲疏远近、贵贱差等之分。儒家以“亲亲为大,爱有厚薄”之分。②正是因为人有亲疏远近之分,儒家才突出“亲亲”。儒家以宗法理论为基础的“仁爱”,只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便于统治而已,可见这种“爱”是有差等,是不平等的。墨子从小平民的立场出发,提出无差等、平等的爱。这种“兼爱”是超越了家庭、个人和国家的爱,是一种朴实的大爱。墨子的“兼爱”思想相对于儒家这种有差等的爱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他披露了传统宗法制度的不合理性,也暴露了儒家伦理的局限。但是也要看到,墨子抹去人我之别,把国与国,人与人想成无对立的境界,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显然带上了平民性的空想色彩。当时一家一户独立而分散的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墨子这种“兼爱”无疑是想要打破宗族血缘和阶级的界限,是战国初期平民阶层逐步崛起的映射。

“仁爱”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而兼爱是理性的爱。孟子发展的“仁爱”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之说。说明儒家的“仁爱”是一种彻底的义务,不需要任何动因。墨子则推崇“兼相爱,交相利”,“言爱即有交义”的主张,墨家这种“爱利并重”,故凡事必以利为权衡。《墨子·贵义》中说“万事莫不贵义,义者,利也。” 这便是墨子为他提倡的“兼爱”找到的动机,由此可见墨子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墨子这种“爱”是以满足利己心,满足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兼爱”思想是利己行为动机和利他的行为准则的结合,本质便是调和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冲突。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低阶层想要和高阶层的利益实现调和是不可能的,甚至“兼爱”主张阻碍了当时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但可以看出,墨子作为当时下层平民立场的代表,他从平等观出发提出人际交往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④深刻而鲜地明反应了当时社会平民要求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以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所拥有的时代特色。 ①

② 高秀昌.论墨子的“兼爱”思想 武汉科技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09年第11卷第3期。 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第64页。

③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57-60页。

④ 薛琴.论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邢台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09年第24卷第3期。

“仁爱”与“兼爱”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虽然当时时代背景下不容许考虑低阶层的利益,墨子的思想不会被统治阶级所接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墨子思想中所蕴含的民粹主义和平等博爱的精髓值得现代人们的深思。

三,“兼爱”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

墨家学派作为先秦的“显学”,曾起过非常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墨子的学说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兼爱”作为其他九项主张的基础,使墨子的思想观点都具有其独创性。墨子以平等为基础的“兼爱”,在当时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是想提倡废除一切阶级或阶层差别。①梁启超认为:“简单说,把一切含有‘私有’性质的团体都破除了,成为一个‘共有共享’的团体,就是墨子的兼爱社会。”②正是由于墨子这种超越了时代承受力过于先进的理论是不可能光大的,但墨家的精神却延绵不绝流传了下来,深深影响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政策和各家的学术思想。墨子的思想显示了人的主体性,充分反映了墨子以及他所代表的阶层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也使得墨家学派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四,“兼爱”观的当代启示

墨子的“兼爱”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纳,可当代我们对墨家思想精髓的挖掘对于今天市场经济下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小觑的积极意义。

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值得人们回想,或多或少的对调和社会矛盾,缓解冲突具有其积极意义的。而“交相利”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建设和经济生活中的“共同富裕”、“共赢”。孙中山先生评价墨子:“古时最讲“爱”字莫过于墨子”。③他提出的“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无不是受到墨子思想的影响。可见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和伦理环境,离不开为平民生计考虑的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的调和。墨子“兼爱”中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境界,为现代人们的交往树立了典范。而今天人际关系的脆弱,社会信用的缺失也急切需要墨子“兼爱”这种具有平民空想色彩思想的调和。“兼爱”不仅对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创建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墨子“兼爱”思想在今天有实现的可能。中国当前正处于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精神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出现多元化发展现象。但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事物,人与人,区域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导致道德体系岌岌可危,要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道德及伦理环境,无疑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中国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创建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④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优秀文化的融合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冲突,墨子“兼爱”思想在调和各国文化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借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墨子“兼爱互利”思想体现的是劳动人民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在调和世界上的宗教冲突,文化差异,局部战争也有相当的借鉴意义。毕竟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只要“兼爱”,最终会实现多样文化的共存。因为市场经济的平等互利性,墨子的“兼爱互利”有了其可行性,也使得充满爱的“和谐世界”的构建有了实现的可能。

可见,墨子的“兼爱”不是由于本身理论的不先进,反倒是由于其理论过①

② 黄忠晶.墨子兼爱思想简论 江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08年第7卷第2期 梁启超.墨子学案·民国丛书第四编 上海:上海书店影印 1933.第21页。

③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6卷) 中华书局 1985.第22页。

④ 耿立卿.丛蓉. 墨子“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沈阳师范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08年第32卷第5期。

于先进而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的承受能力而被统治者所排斥。我们这个时代对墨子的“兼爱”是有足够的承受力的,我们的政府也是可以接纳其积极思想的。墨子“兼爱”中的关注平民阶层生计思想与我们今天实行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切合。今天关注的农民工、农村医疗保险、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正是我们国家对低阶层民众的生计关心,这正体现了墨子“兼爱”思想的要求。墨子的民粹主义和平等博爱主义深入人心,这个时代不仅需要“仁爱”本性的爱,更加需要“兼爱”这种理性的爱为当代我国开太平。

参考文献:

1.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2.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上).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7版。

3.朱贻庭.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版。

4.孙中山. 孙中山全集(第6卷). 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5.梁启超. 墨子学案·民国丛书第四编. 上海:海书店影印 ,1933版。

6.高秀昌. 论墨子的“兼爱”思想. 武汉科技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薛琴. 论墨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邢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8.黄忠晶. 墨子兼爱思想简论. 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9.耿立卿,丛蓉. 墨子“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沈阳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0.任放. 达致和谐:墨子的兼爱思想.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6年第001版

鸣谢

本论文在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得到李明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李老师在我论文写作中给予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启发。在此,由衷的感谢李老师两个多月以来的指导和教诲。


相关内容

  • 论墨子"兼爱"思想的当代意义
    摘 要: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他的学说和儒学并称显学,作为一位平民圣人,墨子心怀人民安危,反对不义之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并为之付诸实践,虽其学说未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但在以和平与发展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谈墨子辩论的语言艺术
    [摘要]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称雄,造就了大批能言善辩的社会活动家.论辩家,他们的论辩语言各具特色.其中,墨子的辩论,用词准确,语言缜密,堪称百无疏漏,这在先秦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本文从墨子辩论语言的表达特色.逻辑技巧两方面来探讨墨子辩论的语言 ...
  •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汉语言文学) 一.先秦 1.<尧典> <尚书>:<书>.<书经>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历史文献,是< ...
  • 中国尚武精神
    中国尚武精神杂议 在网站上看到一些忧国忧民的网友,高声疾呼中国应有尚武之精神,以为中国之尚武精神缺失了两千年. 其实不然,苏东坡尝有一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来说中国人之性格,大概也颇 为适宜,对中 ...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粹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头都在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其根本皆归于<易经>.诸子百家,都以<易>为最高经典:中国传统的一切学术,都以<易经>为思想基础.<易经>又名<易>和<周易&g ...
  • 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_易中天
    专家论道 <新重庆>2009第10 期 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易中天 先秦诸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形成的光辉思想对后来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先秦诸子处在春秋战国时 ...
  •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_孔振斌[1]
    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37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 孔振斌 道德素质, 就是人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行和素养.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其行为主体是个人, 它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辩证统 ...
  • "荀氏之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荀氏之儒"及其对儒学发展的贡献 一.荀学的崛起 (一)荀子的学术生涯 荀子,名况,字卿.胡元仪认为,荀子是周郇(又写作荀)伯之苗裔,以国为 氏:又称孙卿者,因其乃郇伯公孙之后,故又以孙为氏.郇国,地处山西猗氏 县(今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