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_易中天 - 范文中心

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_易中天

02/24

专家论道

《新重庆》2009第10

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易中天

先秦诸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所形成的光辉思想对后来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先秦诸子处在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处在人类文明的黄金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被近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上几个主要的文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后都产生了自己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比方说以色列的犹太先知;比方说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比方说中国的先秦诸子。这些人的思想不但一直影响着这些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而且也一直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变革和发展,而产生我们先秦诸子的春秋战国也正好处在这样一个轴心时代。

一、先秦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能涌现出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呢?!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认真审视分析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脉络,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华夏民族心智的成熟。从三千年前的周朝开始,中华民族的心智开始成熟了。第一个标志是产生了《周易》这样具有哲学意义的不朽杰作。《周易》笼统地说包括两本书:一本叫《易经》,一本叫《易传》。《易传》是战国末年秦汉之初的作品,是对《易经》做解释的。《易经》历史上比较公认的说法产生于殷纣时期,就是殷商王朝灭亡、

西周王朝建立的那个时期,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周文王时期,因为《易传》也有这么一个说法。《周易》的产生就表现出了我们华夏民族在心智上的成熟。第二个标志就是周公所创意的一系列制度。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太上有立德”,就是一个人最高的成就是他树立了一种道德,叫“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就是一个人要有成就是对人民要有功劳;“再次有立言”,就是一个人有成就必须要提出一种学说思想;其实还有一种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建立制度。

西周的周公,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建立了一整套的制度,这个制度对我们民族的影响非常深远,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受他的影响。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当年跟随周武王一起参加武王伐纣。但是,没多久武王就去世了,继位的是成王,成王年幼,所以由周公摄政。据史书记载,武王伐纣是在正月,就是子月,取得全国性的胜利是在丑月,殷纣王自焚是在丑月二月,就是说武王伐商纣一共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个胜利的速度太快了,那是三千年青铜器时期的冷兵器时代。试想,美国打伊拉克有飞机、导弹和大炮,武装到了“牙齿”,还花了56天时间。所以,胜利使周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周公很自然地得出一个结论来,殷商王朝不把人当人,我们西周要保住政权的长治久安,就必须把人当人,因此就产生了第一个重要思想“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个思想实际上是从周公开始的。周公形成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用“德”怎么治国呢?道德是一种软控制,简单地

8

专家论道

《新重庆》2009第10期

用它还治不了国,必须将其现实化和具体化。于是,周公就把“德”变成礼和乐。“礼”具体说就是等级制度,比方说人分三等,贵族、贫民、奴隶;贵族中又分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其中国君、诸侯又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周公认为,人与人之间不能平等,必须有等级,有等级才有秩序,没有等级就没有秩序。有了秩序天下就太平了。

但是,周公认为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凭什么我比你低一等!心里不舒服啊!高高在上的,一等就舒服,九等的肯定不舒服,七等、八等的也不会舒服,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安定。于是,周公又想出一个东西来,叫做“乐”,即音乐般快乐的意思。音乐是由乐音构成的,乐音就是1…2…3…4…5…6…7…1,所以,周公告诉人们,乐音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也不能一样。不同音高、音长、音强、音色的乐音组合在一起不是很快乐和谐吗!“和谐”本来在美学上的定义是多样统一。所以,你要和谐社会就不能要求一样。

至于为什么他是1…,你是2…?这个对不起,天生的,没办法。所以,这就是周公的智慧“以人为本,以德治国”,德的重要思想精髓就是“礼乐”,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保证和谐。”这样,周公认为这个政权就可以长治久安了。这个设计非常精巧啊!应该说三千年前有这样一个思想是极高的智慧。

第二,社会的竞争、开放和剧变。中国的国家制度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从西周封建到秦灭六国称邦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称帝国制度,从辛亥革命到现在称共和制度。周公精心设计的封建邦国制度也确实维持了相当长一断时间,但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乱套了,原因是子公司、分公司做得比总公司还“牛气”。比方说孔子所在的鲁国,政权落在谁手上呢?落在三家大夫手上,这三家大夫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这三家大夫干了一件什么事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私分国有资产。当时鲁国的资产,包括土地、人民、财政、军队,季孙氏就把叔孙氏、孟孙氏找来说,咱们三个把国有资产分四股,土地、人民、军队、财政,分四股,我两股,你们各一股,至于鲁国的国君呢?没有,或者给他几个小钱打发了。这时诸侯国已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这不乱套了吗!所以,孔子很生气“是可忍孰不可忍”!

秦始皇称了皇帝,秦王国变成秦帝国,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这就变成了帝国时代,从秦开始中华大地上一个国家,一个天子,一个政府,一个皇帝,下面不再有诸侯王国,只有郡县,整个制度变了。所以,春秋战国就是从邦国制度向帝国制度进行重大转折的时期,而这过程可以表述为四个字“资产重组”。比方说晋国是分公司,晋国下面有六个子公司,这六个子公司互相兼并变成三个分公司叫赵、魏、韩,然后三个分公司再把分公司分了,自己升格为分公司赵国、魏国、韩国,然后再升为独立公司赵王国、魏王国、韩王国,最后变成了秦王国的一部分,资产重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民族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面临重大转型的时期。

第三,社会士人阶层的崛起。“士”是什么?是贵族的第四等。第一等是天子,他有天下,他是总公司的总经理为一等;第二等为诸侯,他是伯,为分公司的总经理;第三等为大夫;是子公司的总经理;第四等就是“士”,士是白领。白领的特点

是没有资产,公司不是他的,但是他有有技术。他高级打工,“士”就是子公司里面的高级打工,他是白领。贫民和奴隶是低级打工,奴隶是无偿劳动。

“士”一般来说,当时是指技术人员,文职人员,当然“士”分两种:一种是武士,一种文士。武士是打仗的,春秋时期,打仗的是

传承中华文化贵族。古代有资格参加战争的是贵族,最低等

9

专家论道

《新重庆》2009第10期

贵族,所以才叫做战士。战士就是战斗的士,战士站在车上,奴隶和贫民是给他背东西的,背着他的弓、箭、武器好粮食,跟着后面跑,然后士跟士打,这叫武士。还有文士,就是做文案的。当然还有很多,比方说还有方士,就是算卦的,卖药的,看病的;教君王房中术的方士;还有什么都不干的隐士,隐士就是有士的阶级成份,有本事,有学问,但是不做官不做事的隐士。

那么先秦诸子就是“士”的代表,“儒家”是文士的代表,“墨家”是武士的代表,“道家”是隐士的代表,“法家”是谋士的代表,他们都是“士”。那么为什么“士”能够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由,因为前三等天子、诸侯、大夫都有固定资产,都有他们的领地不动产,而“士”是没有不动产的。

“士”为知识分子,有如毛发,它必须附在一张皮上,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皮)多,“士”没有说一定要依附在某一张皮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有了这样自由的身份,就有了人格的自由,有了人格的自由就有了思想的自由,他就能够对中国向何处去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心智的成熟,社会的剧变,士人的崛起”是春秋战国时期能够出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三个主要原因。具备了这三个条件,因此,就出现了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产生了以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为代表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及各种学派和观点。

二、先秦诸子主要学派及其理论学说

先秦诸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从表面上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他们意见不统一。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儒、墨、道、法诸家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就是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大体上这样说,儒家关注文化,墨家关注社会,道家关注个人,法家关注国家。

儒家关注文化。历史上有一个人叫管仲。管仲做齐桓公的相国是谁推荐的呢,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时,每次自己拿七成,给鲍叔牙三成。所以,管仲这个人不忠于君,不义于友,谓之不忠不义。孔子居然对这个不忠不义的人评价很高,为什么?因为管仲保住了华夏文化,也就是说在孔子认为文化高于道德,儒家关注文化,留下的是六个字“仁爱、正义、自强。”

第一个是仁爱。这主要是孔子的观念。孔子的仁爱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亲亲之爱,就是爱自己的亲人。这个亲亲之爱包括纵横两个方向,纵向叫孝,横向叫悌。纵向的孝就是子女要爱父母,这叫孝;父母也要爱子女,这叫慈,合起来叫孝慈。按照顺序延伸的观念,父母要爱子女,还要爱子女的子女,那么以我为中心即上爱父母,下爱子女,顺序延伸纵向的全爱了;横向的叫悌,悌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爱,按照顺序延伸的观点,亲兄弟姐妹要爱,堂兄弟姐妹要爱,表兄弟姐妹要爱,相当于兄弟的同事要爱,相当于兄弟的少数民族要爱,结果是让世界充满爱。用《论语》的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

二是忠恕之道,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忠:就是自己想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让别人行得通,这叫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忠恕之道,推行人道的方法。

三是侧隐之心,不忍心看到别人受伤害。这里面牵涉到儒家和墨家的争论,墨家讲兼爱,就是对所有的人一样平等的爱,这叫兼爱。而儒家说不可能的,对所有的人要有差别,有等级的爱,最爱的爱给父母,给自己的子女,一点点给过去,给到洋鬼子肯定只有一点点的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办法就是侧隐之心。

亲亲之爱,忠恕之道,侧隐之心加起来就是仁爱。

第二个是正义。正义主要是孟子的观念。他的观念主要是解决仁爱的不足。所以,孟子提出一个观点,通过“义”就能解决大义灭亲。义和仁相反,“义”解决恨的问题,“仁”解决爱的问题;“义”解决死的问题,“仁”解决生的问题。所以,孟子讲一个人要正义,而正义是很难的,比“仁爱”难多了,“仁爱”有一颗爱心就行了,有侧隐之心就行了;义是要做事情的,是要批判的,不是批判别人就是批判自己。

专家论道

《新重庆》2009第10期

所以,孟子说有正义的人必须要养气,就是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这样你才有精神的支持,可以义无反顾地进行斗争。孟子说,一个人如果有了正义感,有了浩然之气,如果心中充满了浩然之气,那你就是一个最美丽的人。正义的人敢看,他的眼睛是发亮的,他是具有人格魅力的,如果他内心正气充实,而且这个正气能放出光芒来,这是大人。

第三个是自强。自强是荀子的观点。荀子是先秦诸子当中最具科学精神的人,荀子有一篇文章叫《天论》,开头是这样的,“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就是说自然界有规律,不因为现在掌权的人是尧舜,它就风调雨顺;也不因为现在掌权的人是桀纣,它就乱发洪水搞地震。发洪水搞地震和谁执政没有关系。自然是自然,人是人,人只能顺应自然。所以,人要按自然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这就是荀子朴素的科学发展观的萌芽。更重要的是荀子认为,自然界有一整套规律自己在运动,人类社会也应该接自己的规律来运动。天道自为,人道自强,那么荀子的这个思想影响到《易传》,就产生了一句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奋斗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我认为是荀子思想观念的深刻反映。

墨家关注社会。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墨子认为当时的天下大乱是社会问题,社会强食弱肉。国与国之间相互兼并,家与家之间也相互兼并,墨子认为这是强食弱肉。墨子说,如果一个人跑到邻居家的果园里去偷了桃子和李子,大家说不对应该处罚;如果他到邻居家偷鸡摸狗呢?大家说这个处罚得要比偷桃子和李子的要重一点;墨子说如果他在邻居家偷牛偷马呢?大家说这个比偷鸡偷狗的处罚得要更重一点;墨子又问,如果他杀了邻居家的人呢?大家说这个是死罪啊!可是,我们想一想一个国家的诸侯大夫领着军队去侵略别的国家,霸占别人的土地,掠夺别国的财产,屠杀别国的人民。然而,这不但说没有罪,而且全天下的人都还会说,了不起啊,真是英雄!

因此,墨子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墨子的方案一要改革分配制度,二要改革人事制度。墨子的具体改革方案:

一是自食其力。墨子说:人和动物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不劳动,人是要劳动的。但是,墨子又说:劳动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比方说国君治国,大夫齐家,士人读书作学问、教学生都是劳动,这个没问题,自食其力。

二是按劳分配。墨子提出了社会应该坚持的分配原则,就是谁的贡献大,谁就可以多得;谁的贡献少,谁就应该少得。

三是各尽所能。墨子说的“各尽所能”,就是指每个人应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让他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便他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也多拿报酬,总值之各尽所能。

四是机会均等。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做官的不能永远做官,在领导岗位上的表现不好应该下来。一切只有一个标准,就是你的能力和贡献。不要看家庭出身,不要看其他的什么东西。

五是互利互爱。墨子说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互利互爱的社会。因此,墨子提出一个主张叫兼爱。墨子讲:我告诉你,你爱别人,别人也会爱你,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你恨别人,别人也会恨你,你害别人,别人也会害你。

以上这些就是墨子的主要思想。他给我们留下的遗产是六个字“平等、互利、博爱”。墨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赢”的概念,上次在北京龙永图先生跟我对话的时候就问了这个问题,说“双赢”好象是现代企业概念,我们中国古代有吗?我说有,在墨子那儿。但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家学说在秦汉以后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道家关注人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给我们留下了六个字“真实、自由、宽容”,这是道家的观点。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真实和自由,为了真实和自由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抛弃。《庄子》里讲,有一天,庄子一个人在河边钓鱼,楚国来了两个大夫对庄子说,我们国君要麻烦您老人家了。意思很清楚,请庄子到楚国去做国相。当

专家论道

《新重庆》2009第10期

时,庄子在钓鱼,头都不回地说,听说你们楚国有一种乌龟能活三千年,死了以后,你们楚王将它当宝贝,把它的骨头供奉在庙堂上,披上绸缎并镶上宝石,有没有这么一回事?两位大夫都说有这回事。庄子说,那请问你,作为一个乌龟是宁肯死了以后荣华富贵穿金带银呢?还是宁可活着在泥巴里面打滚呢?这两个大夫说,那当然还是宁可活着,哪怕在泥巴里打滚。庄子说,你们可以回去了,我就在泥巴里打滚。

如果你是扭曲自己的心灵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了世俗的标准,比方说用荣华富贵那套东西来扭曲自己,那我是不赞成的,这就是庄子真实的心情。因此,庄子主张宽容。在庄子那里没有大和小,高和低,胖和瘦,美和丑,齐物论是一样的。庄子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每一种生命体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这个活法是出于自己的愿望,是真实而自由的,都是值得尊敬的。

所以,庄子主张宽容,每个人都尊重别人的活法,每个人都不要用自己的活法,去批判人家的活法,不要有一种真实反对另一种真实,以一种自由反对另一种自由,以一种活法反对另一种活法。这是道家留给我们的遗产———“真实、自由、宽容。”

法家关注国家。法家是国家主义者,法家的全部学说只有一个中心就是为了国家。“公开、公平、公正”这是法家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法家的渊源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晚一点可以追溯到老子。老子的思想就是两个字“无为”,这个思想后来分成了两派,有两个派别继承了老子的“无为”,其中一个庄子,是狭义的道家;还有一个韩非,就是广义的道家或者说狭义的法家。老子讲到国家的管理强调的就是“无为”,老子说: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有四个等级,第一等“太上下知有知”。最好的是群众知道上面有一个领导,仅知道而已,这个领导是不管事的,就是无为而治;第二等“轻而愚之”。就是领导和群众互相讨好,我们群众可好了,可听话了,群众说领导可关心我们了;第三等是“畏之”。领导怕群众,群众怕领导,互相见面就躲。领导一看到群众马上躲,告状的来了,群众一看领导赶快躲,查岗找茬儿的又来了;第四等“辱之”。就是互相骂,领导说他妈的,泼妇刁民,群众说狗东西还不下台。这四等中“有等于没有”,就是“无为”,这是老子的思想,这个思想的发展,一个是庄子,一个是韩非。韩非也主张“无为”,韩非最高的一手是无为。

要用制度来治理国家,韩非说:第一是必须公开。要让官员和老百姓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办,都知道自己怎么干才会得到奖励;做了什么坏事就会得到惩罚。因此要公开。第二是必须公平。一定要让那些做好事的人得到加倍的奖赏,一定要让做坏事的人得到加倍的惩罚,一定要让全社会都知道做好事成本低效益高,做坏事成本高效益低,这样大家才都去做好事不做坏事。第三是必须公正。就是领导人在依法治国的时候,该奖赏的这个人哪怕是你再讨厌的人,如果他按照制度做了好事、有业绩你也要重赏;该惩罚的这个人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按照制度他做了坏事你也一定要重罚。领导就是把一碗水端平,严格按制度办事,公开公平地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

三、先秦诸子主要学派值得传承弘扬的思想精髓

至此,我们可做总结了,先秦诸子百家的主要学派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给后世留下了哪些重要的思想文化精髓呢?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思想观念;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思想观念;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思想观念;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思想观念。或者说得再清楚一点,儒家关注文化,留下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关注社会,留下的社会思想文化影响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的思想文化人生观念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思想文化的治国理念,就是“公平、公开、公正”。上述这些思想观点和认识看法,就是本人对先秦诸子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关系及思想文化渊源的一点个人学习心得体会。谨供各位参考。

(据录音整理主讲:厦门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邓经河


相关内容

  • 易中天:浅思维的成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易中天:浅思维的成功 ①最近,易中天成了一个新的引人瞩目的文化热点.他从一位学者突然变成了超级明星,受到追捧.易中天确实是红透了半边天,人们对于易中天的成功有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易中天的成功正是一种&quo ...
  •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_孔振斌[1]
    宝鸡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37 先秦诸子伦理思想与现代干部道德素质教育 孔振斌 道德素质, 就是人在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行和素养.它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个体化, 其行为主体是个人, 它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辩证统 ...
  • 诸子学起源的重要因素
    诸子学起源的重要因素 孔德立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是继周代王官学之后的主要学术文化形态.从先秦时期的<庄子·天下>篇,到汉代的<论六家要旨><汉书·艺文志>,再到近代的章太炎.胡适的论述,无不在对先秦诸子 ...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
  • 中华文化衰落之根源探讨
    中华文化有三派影响深远,三者是:儒,释,道.后两派讲究出进之道理,姑且不论,儒家讲入世,自孔子创立以来,历经千余年,始终在中国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中占据精神统治地位,中国人也尊孔子为"文圣",儒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之 ...
  • 先秦时期的圣人观
    一.理性的化身 圣人是中国文化追求的作为人的最高目标,是人们道德修养上的奋斗方向和要努力达到的人生境界.各家各派都对圣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具有最高道德水平和最高智慧的人.而在把圣人推向理性的化身这一历史运动中,老子和孔子有着特殊的贡献 ...
  •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老子和庄子的比较 张京华(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一.直觉认识论 道家与儒家二家在先秦时期即同显于世,汉魏以后又同在 道家以老庄并称,有益有害.益处是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大师,有重要著述传世,在学说的许多方面都相一致,因而二人的学说可 ...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作者:楼宇烈 [2001-10-12 15:49:59]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 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 ...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粹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头都在诸子百家.而诸子百家,其根本皆归于<易经>.诸子百家,都以<易>为最高经典:中国传统的一切学术,都以<易经>为思想基础.<易经>又名<易>和<周易&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