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 范文中心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05/31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

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

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

(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

1、《战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分12国策,33论。记事起于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约240年时间。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肯定他们在战国时代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反映士这一阶层的活跃,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文章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叙事长于铺陈,善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214字)

2、《吕氏春秋》

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中编写的一部论说性散文著作,道、儒、法、阴阳家思想成分居多,为杂家著作。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又称《吕览》。文章多记录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它出自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文字朴素简练,与先秦其他的子书一样,多以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富有文学意味,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在编书的方法和体例方面比以前有所创新,对于后世《太平御览》等类书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213字)

3、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188字)

4、《古诗十九首》

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产生于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这段时间,包括东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内容上多表现游子思妇的离情别思与失意士人的羁旅愁怀,呈现复杂的时代特点,艺术表现手法上既继承了诗、骚的比兴传统,又吸取了汉乐府五言诗的长处,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171字)

5、《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共21篇。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墨、法等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部理论著作,《淮南子》的论说博奥深宏,无所不包,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行文多形容铺张,繁复有序,颇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大量的排比句子,与陆贾贾谊等人的文章共开后世骈文之先河。梁启超曾评价其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269字)

6、汉赋

汉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散韵兼行。有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篇末有时寄寓讽谏之意。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形成新的体制。代表作家有贾谊、司马相如、班固、张衡等。汉赋与汉代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206字)

7、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它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

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与《诗经》并成为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225字)

8、《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本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断代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其精华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述,由此全面地展示了西汉盛世的繁荣和时代风貌。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严谨有法,笔法精密,在平铺直叙的过程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掌握得非常准确,形成了与《史记》截然不同的风格。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278)

8、《诗经》

《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习风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开创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二言至八言不等,为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并呈现出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它在先秦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孔子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叫做“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37字)

四、简单题(4题,共32分)

1、《诗经》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

二、赋、比、兴的手法。赋的特点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中是直陈事物和情志的艺术。比:一种是纯比体的,一种是为起修辞作用而在文中运用比喻和比拟。“兴”的本意是“起”,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为托物起兴。三个手法不是独立的,通常是赋中有比,通篇用兴的诗是没有的。

三、在句式和章法上:《诗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四言节奏感强,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诗经》多复沓结构,反复咏叹,层层递进,增强了音乐美和抒情效果,深化主题。

四、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例如对偶、比兴等。

五、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来自民间,更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口语。

2、《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一、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孟子善辩, 在辩论时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 揣摩对方的心理, 使用“ 相反相成” 、“ 因势利导” 、“ 欲擒故纵” 等等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论辩, 用以争取主动, 驳倒对手, 加强说服力。

二、运用比喻、寓言阐明事理。《孟子》善于运用大量生动确切的比喻和简洁深刻的寓言来说明复杂的事理。

三、语言简洁精炼, 概括性强。孟子是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匠, 不仅能以堆确、凝炼的语言来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还能大冠地使用排偶句式、重复对比,使人物对话精彩传神。

四、长篇巨制, 论点明锐, 感情奔放, 气势充沛,是非分明。结构上已初具长篇巨制的规模, 而且论点明确, 笔锋锐利,还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

3、《上林赋》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这篇作品总体上按时空顺序进行推移,先是写楚、齐两个诸侯王,然后重点表现天子的游猎。

二、主客观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通融。

三、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尤其是,作者用大量的三言排比句式描绘天子狩猎

活动,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首开风气之先。

四、创造了一种巨丽之美,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

总之,司马相如这篇作品所创造的是一种巨丽之美,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壮阔画面,成为后世赋家争相效仿却又无法企及的楷模。

4、简述汉乐府诗歌的叙事手法。

一、生活镜头的选取。在选择常见生活情节时别具慧眼,对于偶然性、突发性事件的捕捉也很有新意。在选择叙事题材时,表现出明显的尚奇倾向。对于那些来自异域的新鲜事物,诗人总是怀着惊异的目光去搜索,发现它们,并饶有兴致地写入作品。

二、故事情节完整曲折。两汉乐府叙事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断, 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

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诗人运用了个性化的对话,注意细节描写,善于利用环境或景物做烘托,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 他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

四、寓言诗的创作。两汉乐府有多首寓言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寓言的形式叙事,成为两汉乐府诗的一个特点。

五、叙事详略得当,繁简有法。详于叙事而略于抒情;铺陈场面、详写中间过程而略写首尾始末;详写服饰仪仗而略写容貌形体。

(+叙事成分相对增对,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形象。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富于表现力,抒情真挚浓郁,有的直抒胸臆,有的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杂言和五言为主。杂言长短不拘,表现灵活;五言虽只比《诗经》增加了一个字,但音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于变化,有增加了表现的容量。)

5、简述《战国策》文学成就。

一、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为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描写人物的特点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以完整细致、生动曲折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形象和内在精神。;注重人物的“奇策异智”和奇行异举。

二、辩丽横肆、明畅通俗的语言艺术。大量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技巧加强修辞效果。从而达到“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的效果。

三、源远流长的叙述文体。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新时期,具

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而且对后代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独树一帜的寓言文学。谋士说客多以比喻及引用寓言、历史事件等手段循序渐进、铺张扬厉的说辞来陈述自己的见解,以达到政治目的。且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利于消除对方心理上的抵触感。

6、简述《庄子》的文风特色。

一、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丰富的寓言)《庄子》善于用寓言说哲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

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奇绝的想像)。《庄子》不仅寓言数量多,而且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且寓言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寓言形象的客观含义往往超越作家的主观动机,形成形象大于思想的特征。

三、形象恢诡的论辩。《庄子》属哲理散文,但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辩论风格。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事,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而是让读者从奇特荒诞、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中,去体味、领悟其中的哲理。

四、富有诗意的语言,恣肆而汪洋辟阖。《庄子》散文文风恣肆。文章结构没有固定模式,语言仪态万方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五、论述题(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共18分)

1、论述《史记》的风格特征。

一、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司马迁善于把历史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的偶然性中体现的历史必然性,在描写人物时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二、浓郁的悲剧气氛。司马迁成功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全书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气氛。这些苦难的悲剧经历,无疑暗含了司马迁自己的人生感慨。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按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而论,有些是体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有些是体现在悲剧人物相信旧制度的合

理,所以才死得壮烈。而按照其品格去划分,《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又有完美型和缺失型两类。

司马迁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寄予自己深切同情的同时,更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司马迁还通过为悲剧人物立传,揭示了异化造成的人性扭曲。

三、强烈的传奇色彩。司马迁喜欢猎奇,把很多传说故事写入人物传记中,造成一种神秘感。《史记》的传奇性还源于司马迁叙事写人的笔法,《史记》的章法、句法、用词都有许多独特之处,它别出心裁,不蹈故常,摇曳回荡,跌宕有致,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生传奇效果。

四、《史记》章法、句式、用词别出心裁,新异多变,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2、论述《史记》在人物刻画上的成就。

一、闾巷之人的入传。《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记载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三教九流、市井小民,涉及人物四千余人。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平民如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的入传。这表现了司马迁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独特的历史认识。

二、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史记》刻画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哪怕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各具面貌。写人之时,司马迁则善于准确把握对象人物的基本特征加以渲染,并注意到影响个性形成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因素,给以恰如其分的表现,不但展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出了铺垫。

《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主要有这几方面: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抱怨。三是士为知己者死。四是富贵还乡。

三、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司马迁很注意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他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使得笔下的人物总是有血有肉、生动丰满的。有时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有时又采用“互见法”(即旁见侧出法),在本传中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篇章揭示他的其他性格特征。

3、请举例阐述《韩非子》的创作风格。

一、《韩非子》的文章在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其突出特点是犀利峻峭。《和《论语》的自然,《孟子》的生动,《墨子》的质朴,《庄子》的谲诡,《老子》的玄奇,《荀子》的浑厚都不相同,韩非的文章有其独有的特色,那就是犀利恣肆,峭拔峻削。法家人物大都以严刻寡恩、敢于直言著称,韩非尤为如此。他不相信仁义道德,认为人与人之间只存在尔虞我诈的关系;他总是以冷峻严酷的目光去剖析现实,大胆暴露各种人物的思想行为;他敢于毫不掩饰地发表真实见解,善于摘抉隐奥,无所顾忌;发而为文,便有一种激切凌厉之气。例如,《备内》篇中为了宣扬以术驭下的主张,对君臣关系和统治者的家庭关系作了深刻剖析;在《八奸》中。韩非逐条列举了内奸篡夺权力的种种手段;在《说难》中,他细致地解剖了人主的种种隐秘心理。这些地方,都表现了韩非烛幽洞微的观察力和直言竭论的风格。 二、韩非子的另一个特点是论证严密,无论是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是外在的结构形式,都严谨周密,具有令人折服的力量和气势。韩非往往在文中先列举事实,提供充分论据,从中引出论点;一个观点说完,再转入下一层分析,如此环环紧扣,直至讲完全部论点。洋洋五千余言的《五蠹》篇,就采用了这种层层归纳的论证方法。韩非也善于先提出问题,再展开细致分析,然后加以总结。例如《说难》篇,开头先提出游说之难难在何处,然后具体指出人君的内心如何难以捉摸;继而逐段分析游说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再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关键;最后又以“逆鳞”为喻,指出说者如能不触犯人君的“逆鳞”,则可“狎而骑也”。全文丝丝入扣,峰峦迭起而又首尾相应,摇曳生姿。韩非尤为擅长驳论,他常常在文中先标举对方的观点,然后指出其逻辑上的荒谬,严加驳斥;有时,他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揭示对方观点中的矛盾,使其无法自圆其说。《难一》到《难四》即属这类作品。它们虽无剑拔弩张之势,却如同老吏断狱,能够切中要害,鞭辟入理。

三、《韩非子》中有大量的寓言和故事,它们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根据现实生活加工创造,大都平易朴实,短小凝练。作者意在以此作为论证手段,因此总是在故事之外点明寓意,使人一目了然。故事中很少渲染藻绘,但都能抓往主人公的本质特征,予以针砭讽刺,具有幽默冷隽的特点。例如《外储说左上》的“郑人买履”,酷似一幅讽刺漫画,嘲笑了教条主义者的愚蠢。这些寓言也像韩非的的其它作品那样犀利峭刻,善于鞭挞世态人情。值得指出的是,《说林》、《内储说》中分类纂辑了大量寓言和故事,说明作者有意识地进行寓言故事的创作和惧。这些作品约占全书所有寓言的百分之八十以

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寓言故事集。它们的出现,在古代寓言的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此外,《韩非子》的文体丰富多样。其中有《五蠹》、《显学》那样进行正面论述的长篇大作;有《难一》至《难四》等自由灵活的驳难之体;有《忠孝》、《大体》等抒情性较强,类似杂感的短文;有近于后世解经之作的《解老》;有如同笔记的《说林》;还有《主道》、《扬权》等韵文。它们对后代各种类似的文体都有影响。《韩非子》文体的多样性特征,是诸子散文完全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

4、论述《离骚》的艺术手法。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所抒发的思想情感,直接根源于现实生活,而艺术表现上则是自由驰骋,完全摆脱了现实生活的固有逻辑,而进入想象的境界,奇妙神异。《离骚》前半部分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其中以比兴手法抚恤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已具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通过上天入地的壮丽奇幻的想象,把火一样的爱国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表现得真挚感人。

二、深深植根于现实的积极浪漫主义,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生,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这个形象就远远地超出于流俗和现实之上,具有强列的浪漫主义精神。《离骚》又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幻想的境界。此外,诗人也常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三、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离骚》继承了《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并作出了很大的拓展。这种开拓,不仅仅是它运用了较《诗经》更丰富的喻象,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更在于它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以香草美人托喻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结构上,全诗围绕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谋篇布局。诗作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回顾历史,后一部分是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前一部分只要是实写,后一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虚一实,回环往复,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在形式和语言上,屈原既采

用了民歌的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散相间的心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长篇巨制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容纳更为丰富的内容,也便于奔腾澎湃之激情的尽情抒发。《离骚》后边那部分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个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的语言词汇丰富,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它们丰富了诗歌境界,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此外,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5、请举例论述《庄子》“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文风特征。

读题段:这句话出自《庄子·天下》,意思是“把抽象的议论作为漫衍,把假托的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作为真话,用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作为讲述道理。”

《庄子》的卮言数量上微乎其微,且无一定之规,它或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以引出寓言,如《养生主》篇开宗明义,首先提出“缘督以为经”的论点,后面几则寓言都是按照这个总纲来阐发意旨;或散落在寓言故事中借寓言故事人物之口道出,如《徐无鬼》中讲述吴王的一则小故事中就是借吴王之口点明寓旨:“无以汝色骄人哉”;或出现在寓言结尾点明寓旨。总之,卮言在文中分布灵活,把形散的重言和寓言贯穿起来,使文章结构联系紧密,脉络井然。

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借重那些历史名人的威望, 让他们道自己之欲道, 说己之欲说, 以此来中止争辩, 并增强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增加自己文章的权威性。 如《庄子》首篇《逍遥游》中就有大量用作引用的“ 重言”:“《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引用齐谐之言来印证其上段刻画大鹏之飞, 仍不能无所待的说法。又如《知北游》中, 通过“ 啮缺问道乎被衣” , “ 舜问乎垂日: ‘道可得而有乎? ”, 以及孔子问“ 道” 于老腆这三个故事, 让当时的贤人王倪之师被衣, 舜之师垂以及道家之祖老腆来替庄子说明‘什么是道’‘道可不可以得以岌’‘什么是至道’ 这些问题, 使文章具有了浓厚的说理性和高度的真实感。

《庄子》一书寓言超过200则。《庄子》凭借这些寓言构造了丰富的形象世界,并通过这些形象来寄寓深刻的道理,如《庄子·秋水》中用“望洋兴叹”这个寓言来阐述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道理。用“井底之蛙”这个寓言来阐述人如果长期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就会变得目光短浅,自满自足。的道理。“鹏程万里”《庄子·逍遥游》 [寓意]:

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东施效颦”《庄子·天运》[寓意]:做事情,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很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三言”作为《庄子》的独特笔法和思想学说的表现形式,它们相互统一,密不可分。虽然“寓言”、“重言”之间存在着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别,但卮言将两者巧妙连结起来,使《庄子》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三言”所言说的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庄子真实思想的具体呈现。尽管庄子主张“得意忘言”,不过,“言”的客观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通过“三言”的互相配合,《庄子》书中诗性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结合得天衣无缝,由此构成了《庄子》有别于其它诸子的独有特质。


相关内容

  • 研究生考试题目
    宁 夏 大 学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文学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词语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 ...
  •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集(附参考答案)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 ...
  •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民族中学20**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6年3月24日 201 6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 ...
  • 20**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精选100题(含答案) 姝良:每道题目认认真真的看,去识记,这100道题目弄明白了考试基本上文言常识题没多大问题.每天记10道,反复记忆,回头我考你.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
  •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不是高鹗内证外症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不是高鹗:内证与外证 2011-01-10 20:01:5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证:1131  网友评论0条 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 我年纪大了,请允许我坐下来讲 ...
  • 福建20**年高考语文及其答案
    2010福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下载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1)既见复关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
  • 历史答题方法
    2016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完全版 以下资料是我收集并且删选的资料,请相信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并且希望各位和我一样的考生注意,所有的技巧方法都是给我们提分用的.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 ...
  • 初中名著导读复习教案
    中考名著导读复习专题 "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 书笔记."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 ...
  • 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及答案doc
    2017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襁褓(qi ǎng )狡黯(xi á)怒不可遏(â)辛苦恣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