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资料 - 范文中心

中国音乐史资料

03/31

1. 葛天氏之乐。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八支歌的内容分别是:《载民》歌颂载负人民的大地;《玄鸟》是表示崇拜氏族“图腾”,即一种黑色的鸟,有人认为是燕子;《遂草木》是祝愿草木茂盛;《奋五谷》是祈求五谷丰收;《敬天常》是歌唱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达帝功》是歌颂天帝的功德,希望天帝保佑;《依地德》是感谢土地的赐予和地神的恩惠;《总禽兽之极》是盼鸟兽繁殖,为人们提供吃用不尽的肉食、皮毛。葛天氏之乐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名词解释)

2. 《箫韶》:舜时乐舞。简称韶;又名韶、大(韶)、九招;由于作于虞舜时代,故又名韶虞;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为《箫韶》;乐舞有九个段落,所以又叫《九韶》;有九次歌唱,又称为《九歌》;有九次变化,所以又叫《九辩》。由这多个名称可知,《韶》乐是内容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多段体乐舞。所谓“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尚书•益稷》),乐舞的高潮是第九段,并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乐舞的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乐纬•动声仪》),具有高度抒情化的特色。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和孔子都欣赏过这部作品,并给与高度评价。据《通典•乐》载,秦时名招舞,公元前201年有汉高祖更名《文始》。这是一部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并且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作品。(名词解释) 3. 大武:又名武。《大武》是一种武舞,以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功绩为内容。据《礼记•乐记•宾牟贾》记载,春秋时期孔子所见的《大武》演出,结构共分六段,第一段舞队由北面而来;第二段表现消灭商纣的战争胜利;第三段再向南方进军;第四段表示巩固了南国疆域;第五段分成两个舞行,周公、召公分列左右辅理朝政;第六段表现对周天子的尊崇。有人考证,《大武》的六篇歌章保存在《诗经•周颂》中。在周代六乐中,它用来祭祀先祖。据《通典•乐》载,秦时犹存,更名五行。(名词解释)

4. 大司乐:中国西周时的音乐机构,也指此机构的乐官之长。据《周礼•春官•大司乐》载,其规模相当庞大,确切可考的达1463人。分工明确,大司乐作为乐官之长,执掌乐律、乐正和大合乐,参加各种典礼活动。大司乐以下还有乐师、大师、小师、瞽矇等。机构的职能包括行政、教学和表演三个部分。教学对象为国子与世子,授课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三方面,并有严格的学习进度程序。大司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具有较为完备体系的音乐教育机构。它反映了处于鼎盛时期的西周雅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完善程度,为当时培养了所需的音乐人才,并促进了社会整体音乐水平的提高。(名词解释)

5. 京房六十律:本姓李,字君明,西汉时律学家。为解决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不能回到黄钟律,它们之间相差23.5音分(今天称之”最大音差”),而用“三分损益法”从十三律继续上下相生推演直到第六十律,把一个八度再细分为六十个律单位。把最大音差减少到

3.6音分,京房称之“一日”,今天称之“京房音差”。虽未合实用,但他对平均律的探索启发了后来者。(名词解释)

6. 《声无哀乐论》知识点:三国魏嵇康的音乐美学论著。认为音乐只有形式美,如:大小、单复、高埤、猛静、舒疾的变化、对比;并不表现人的思想、道德和哀乐之情,人的感情是出自客观的外物影响。他说:“心之于声,名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他否认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和音乐对人的思想影响,显然是片面的。但他重视音乐的形式美和美感作用,重视表现人的自然性情,反对儒家礼乐对人的束缚和把音乐作为名教的工具,则是有积极意义的。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

音乐美学论著。 (简答论述)

7. 曾侯乙编钟知识点: 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年代为战国初期(公元前433年前后)。共出土编钟六十四枚(楚王镈一件不计),分三层悬挂在矩形钟架上。上层十九枚钮钟,其中十三枚体制一致的为一套,余六枚是不成套的散钟;中、下两层是四十五枚,实为三套编钟(其中的两套相同,只是其中一套缺少一钟)。每钟两音,在击处(隧部和鼓部)标明音名。钟体刻有错金铭文二千八百余字,标明音名及其所在律位。编钟制作工艺精美,音质、音准良好。四套编钟均有连续的半音音列构成完备的十二律,可旋宫转调,适于演奏比较复杂的乐曲。钟铭中有不少已失传的乐律学内容,它的发现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对重新认识我国音乐文化在先前时期的高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简答论述)

8. 郑卫之音:又叫新乐或女乐,指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代的民间歌舞. 这里保留了商族的音乐(商族音乐遗声). 一般有女性、倡优和侏儒表演,他们通常做出夸张的动作,音乐放纵无节制,内容较浅。它是一种与雅乐完全相对的新的音乐形态。(名词解释)

9.成相篇:出自《荀子》一书,是一篇以“相”为伴奏乐器的通俗唱词。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推行开明的政治。结构:长句结构,分为三个大段落,包含着统一节奏的五十六次重复。一般认为它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名词解释)

10. 乐府: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机构,创建于秦朝,汉武帝时得到了扩建或改建,西汉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管雅乐和俗乐。主要任务时:采集民间歌谣和加工配乐,除此之外还创作填词,研究音乐理论和进行表演。他的建立促使民间音乐蓬勃发展,后来到了“性不好音”的汉哀帝撤销了乐府机构。(名词解释)

11. 三分损益: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管子•地员篇》)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即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反复求律的方法,据此法一次得出“宫--徵—商--羽--角”这五声音阶的五音。(名词解释)

12. 三分损益十二律:有三分损益法得出的十二律,就叫三分损益十二律。律名记载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下》,而《吕氏春秋•音律》则记载了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推算即十二律的顺序: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冼----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仲吕。它的缺点:“仲吕极不生”,“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名词解释)

13. 文字谱:用文字详细描述演奏古琴的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即用文字记述演奏古琴的手法。既属“音位谱”系统,也称“手法谱”。目前现存最早的文字曲谱仅《幽兰》一曲。(名词解释)

14. 九歌:它是古代楚国广为流传的民间祭歌,一种组歌的形式,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后经屈原修辞和加工成了“楚辞”中的代表作品。共有十一首歌曲组成,它们分别是:《东皇太一》(祭天神•迎神曲),《东君》(祭太阳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祀湘水男神),《湘夫人》(祭湘水女神), 《大司命》(祭司人寿命之神),《少司命》(祭司人子嗣之神),《河伯》(祭黄河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祀阵亡将士),《礼魂》(送神曲)。它是一部大型祭祀乐舞。它是世界上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大型祭神音乐的歌诗篇章,

也标志我国大型歌舞音乐的开端。(名词解释)

15. 百戏:它是我国古代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的总称,其实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杂乐。杂戏等艺术表演形式,在表演中多伴有音乐的唱。奏,所以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汉代又叫角抵戏,桓宽称它为“倡优奇变之乐”(《盐铁论》)。汉代最著名的是《东海黄公》。(名词解释)

16. 何承天新律:南朝宋的乐律学家何承天对京房六十律表示反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十二律内部加以调整,并根据假设黄钟的震动提长度为九寸,用“三分损益法”推算仲吕还生“变黄钟”为8.8788寸,与黄钟相比相差0.1212,于是将它分为十二个差值各0.0101寸,按三分损益顺序,每生一律,叠加0.0101,这样到十三律时加0.1212寸,恰成九寸而还生黄钟。《宋书•乐志》称之为“新律”。(名词解释)

17. 《乐记》的知识点(简答+论述题) 定义:原本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理论著作,现存十一篇,即《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情篇》,《乐言篇》,《乐象篇》,《乐化篇》,《魏文侯篇》,《宾牟篇》和《师乙篇》。核心内容:系统的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这是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第一从理论上对礼乐的本源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美学思想: 1)对于音乐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他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精神状态。 2)在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上,他又强调音乐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状态和社会风气。 3)关于音乐社会功能,他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 4)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认为音乐必须接受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制约。

5)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认为音乐使人产生的愉悦感受,使人社会不可缺少的,还要运用音乐的美感来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意义:《乐记》是我国古代光辉的音乐思想论著,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对音乐所做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所占有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乐记》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至今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批判的继承。(简答论述)

18. 八音的知识点:产生时间:周代定义: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法。西周出现的按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之为八音。金—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鼗,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竽,竹—箫、篪。意义:八音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19. 隋代“多部乐”的知识点:意义:隋代“多部乐”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燕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七部乐:国伎(西凉伎),清商伎(包括汉代“相和歌”,魏晋“清商三调”和南北朝“江南吴歌”和“荆楚西曲”),高丽伎(古代朝鲜的歌舞),天竺伎(古代印度的歌舞),安国乐(当时中亚的音乐),龟兹乐(古代新疆库车一带的音乐),文康伎(又叫“礼毕”,汉族面具舞)。九部乐:隋炀帝时,在七部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康国”,“疏勒”两部歌舞,扩充为九部乐。隋代“多部乐”的表演一般有“歌曲”,“舞曲”和“解曲”三种形式。有声有词者为“歌曲”;配合舞蹈的音乐为“舞曲”;“解曲”可能是有声无词的器乐曲,一般速度较快。


相关内容

  • 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记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 中国音乐家---郑律成.<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兴安岭 ...
  • 著名歌手资料侯建
    侯建(AllenLin),1978年7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内地著名偶像实力派,影视歌三栖明星.中国流行乐坛天王级的歌手,娱乐圈成功多栖发展的杰出代表,他是中国流行乐坛90年代的风云人物,在东北亚区有"歌帝"的称号 ...
  • 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20**年
    八年级下16节教案 第一单元 生命之杯 教学内容:学唱<我和你><我们是冠军> 教学目标:1.能够对体育盛会音乐作品感兴趣积极参与活动,能够用连贯圆润的歌声来表达歌曲我和你的情感. 2.学唱歌曲我们是冠军,感受和体验 ...
  • 7.1[同一首歌]教案
    课题:<同一首歌> 一.教 学 目 标 (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 ...
  • 第二主题 国旗红红的
    主题二:国旗红红的 写给老师的话: 金秋十月,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国庆节,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到处张灯结彩,洋溢在一片欢乐之中,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媒体会有很多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报道和介绍,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很多的契机,我们设计了丰 ...
  • 湖南籍女歌2
    湖南籍女歌手 李谷一篇 李谷一,我 国 著名 歌唱 艺术家.国 家 一 级 演 员,享受 国 务 院 特殊 津 贴. 1944年生于湖南,15岁考入 湖南 艺术专科学校. 1961年至1974年,作为 湖南 省 花 鼓 戏剧 院 主要演员, ...
  • 金元散曲般涉调套曲及曲牌源流考
    作者:陈文革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6年04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71(2016)02-0042-11 作为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重大疑难问题,燕乐二十八调曾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有学者认 ...
  • 北狮自选套路动作创编问题之研究
    摘 要:随着竞技北狮运动的不断发展,竞技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北狮自选套路动作的创编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此时,北狮套路的创编与北狮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紧紧把握创编的各个要素 ...
  •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 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 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 长江等大河流域 ...
  • 潜山弹腔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两次实地采风,详细记录了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许家畈弹腔班的生存状况.从而与史料记录中的弹腔形成对比,尝试找出当下弹腔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