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的写法 - 范文中心

试卷分析的写法

10/14

试卷分析的写法

试卷的分析是一件十分讲究科学性的事情。中学由于有一个中考的问题,所以中学的分析一直以来都遵循教育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的。小学却不知是什么原由,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经验型的分析法,计算平均分、得分率,举出典型例子,然后根据教师的经验判断问题所在。而且问题所在往往只是学生方面的。

其实,影响一张试卷卷面成绩,一般有三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试卷的编制,只要这三个方面之一出问题,就会影响答题的成败。

因此我们必须用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试卷的分析。纸笔考查测试,是检查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的其中一个手段。通过对纸笔测试结果的分析,获取客观、全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我们常做的工作。希望提供的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测验结果分析的内容

测验结果分析包括分析测验质量和分析教学情况。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工作步骤:

①抽样

②测验效度分析

③测验信度分析

④难度分析

⑤区分度分析

(一)抽样

在测验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份测验卷都进行分析,因为那样做,人力、财力消耗太大,时间也不允许。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对部分试卷特征的研究,推断出试卷总体的特征。

因此我们抽取的试卷(称作“样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们是随机抽取出来的,二是它们的数量足够大,这样,它们对于试卷总体才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所谓随机抽取,就是试卷总体中各份试卷都有同样被抽取的机会。随机抽样,是科学推断的前提。随机抽样的方法很多,对小学语文学科测验而言,较实用的是按分数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全体考生的分数,按分数的大小划分若干分数段;统计出各分数段的试卷数量;计算出各段试卷数量占试卷总数的百分比;根据确定的样本容量,按上述比例计算出各段应抽的样本数。如果只是一、两个班,就可以是全样选取,即全部都做样本。

(二)测验效度分析

所谓测试效度是指测试能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映的程度。“所欲测量的内容”是指教材,“预期反映”是指学生的行为活动,即对教材的记忆、理解、运用等。测试效度的判断依据:1)分析测试编制的教材和测试对象学习的教材的一致性程度。如果两者一致,效度就高;反之,则低。2)比较测试题目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即测试题目所检测的语文能力、知识是否与教材要求的一致,特别是所谓的语文知识。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语文知识”呢?因为语文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个字或一个词也是一个知识点,不像理科那样学了一个定律就可以推理应用,一把刀的“把”这个量词就不能推理用到“一把菜”上。效度的高低,同样与一致性相关了。

(三)测试信度分析

测试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性,是指对相同的应试者多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如果在大体相同的条件,几次测试的结果大体相同,那么,这个测试的信度就较高;反之,则低。(因这个分析主要是针对测试题目的编制,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

(四)难度分析

试题的难度是指一组考生对该题作答的困难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P)表示。难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计算公式:答对人数除与总人数等于难度系数(P)。一般常模参照测试,难度系数P以0.5为宜,P越大,说明此题难度越小;P越小,说明此题难度越大。

(五)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使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的倾向力。区分度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

试题的区分度计算步骤如下。

1.将参试学生的试卷按分数由高至低排列。

2.将学生参试人数乘以0.27,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取整数n。

3.取n个最高分数,组成上组,再取n个最低分数,组成下组。

4.把该题上组答对人数减去下组答对人数,再除以n。

如:某题要求学生辨识比喻的修辞手法,参试学生总数为58人,

n=58X0.27=15.66,取整数16,该题上组答对人数为8,下组答对人数为3,8-3=5,5/16=0.31,得出区分度为0.31。

一般区分度总在—1和1之间,0为无区分度。区分度大于0.3,说明此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区分度大于0.2且小于0.29说明此题尚能区分出学生水平,需改进。 区分度小于0.19,说明此题将淘汰或作较大修改。上例区分度为0.31,说明该题能很好地区分出学生水平。

三、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一)测验结果分析表的编制

日常单元测验,或校内组织的测验,我们可以在抽样的基础上,借助下面三张表格进行结果分析。

(1)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

题 号错误现象例举难 度区分度原因分析

基础部分

第( )题

阅读部分

第( )题

作文部分

第( )题

“个别试题质量分析表”是一张分析测验卷上学生出错率高的试题

的表格。该表通过计算该题的难度、区分度,结合效度分析,结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一般我们可从测验内容如基础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各选一、二题加以分析,但选几题及如何选并非固定不变的。

(2)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

序号 内容 简要说明 1 测验内容与双向细目表是否吻合。

2 试题难度与长度如何。

3 试题陈述是否简•洁明了。

4 试题题型是否合适。

5 试题编排是否适当,印刷是否易渎。

6 试题评分标准是否明确具体。

7 试题有无连环现象。

8 试题有否知识性,思想性错误。

“测验质量定性分析表”是教师凭借语文学.科知识,测验原理,经过逻辑判断分析测验过程的科学性的表格。

(3)教学情况分析表

序号 项目 数据 简要说明

1 全距(R) R=最高分-最低分

2 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90-100 %

80-89 %

„„ „„

3 全体平均分 X

4 标准差 S

“教学情况分析表”是通过计算有关数据,来分析全班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情况的表格。

四、各数据的参考值及说明

(一)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以0.5为宜,P值越大,题目难度越小;P值越小,题目难度越大。

(二)区分度

区分度﹥0.3,说明题目能较好地区分学生水平。0.2﹤区分度﹤0.29,说明题目尚能区分学生水平,但需要改进。区分度﹤0.19,说明题目需淘汰或进行较大的修改。

(三)全距

反映学生成绩分布的最大范围。

(四)各分数段的百分比

反映学生的分数主要集中在哪一分数段。

(五)全体平均分

说明全体学生的总体水平。

(六)标准差

表示学生的离差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分数分布越广,学生水平悬殊

越大;反之,则分数分布集中,学生差异小。

在测试结果分析表编制过程中,我们可借助上面的参考值及说明,进行计算分析。


相关内容

  • 20**年级初三下半学期语文试卷分析
    2014级初三下半学期考试语文学科考情分析 一.整体情况: 全班38人参加考试,最高分130分,最低分98分,平均分116分.120分以上22人,优秀率58%,105分以上35人,良好率92%. 二.具体分析: 全卷共五个大题,分为客观题与 ...
  •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模拟考试题(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模拟考试题(一) <公文写作> 模拟考试题 (一) 一.填空题:(共16分) 1.批复的正文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 2.会议纪要的主体 ...
  • 应用文写作基础
    第一单元 导论 一.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概括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 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 应用文概述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 ...
  •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诗歌鉴赏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
  • 20**年漳州一中高三5月月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2013年漳州一中高三5月月考语文测试 说明: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苏轼<赤壁赋>) ( ...
  • 20**年-20**年学年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总结
    2010-2011学年度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总结 2011年高考的帷幕已经落下,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回顾了高三一年来自我语文的教学复习工作,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 高三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高三年级已经直面高考,所以我觉 ...
  •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解题初探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已经定型,基本是试卷的第12题:题型和考点基本稳定,一个选择题5分,三个简答题分别为6分.6分.8分.从所选人物来看,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4年选的都是社会科学教育 ...
  • 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未来的笔写作范文
    未来的笔 笔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师办公.学生做作业等,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用到笔.但现实生活中的笔还有许多的不方便,比如说写钢笔时要经常打墨水.在冬天写钢笔是还非常的冷,所以我要发明一支神奇的笔. 未来的笔是圆柱形的.笔的功能可多 ...
  • 语文版八年级下期中试卷
    2014----2015学年八年级(2)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36分) 1.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分) A.立锥之地 长久之计 眼泪盈眶 B.背乡离井 红的黄的 又苦又涩 C.俯拾皆是 极端贪困 无依无靠 D.清脆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