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 范文中心

[唐诗宋词元曲]诗歌鉴赏复习测试卷

06/25

诗歌鉴赏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以下王维的两首诗,说说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二、请简要分析一下颈联。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三、请分析“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的表现手法。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四、默写杜甫的《蜀相》,其中颔联蕴藉深厚,特别是“自”“空”二字尤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五、简析以下这段诗句的表达技巧。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六、默写杜甫《月夜》和《登岳阳楼》的尾联。杜诗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你能从他的这两个尾联中读解出来吗?

《月夜》尾联 《登岳阳楼》尾联

七、背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分析“念天地之悠悠”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八、请赏析《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有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三句的写作手法。

九、对以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十、阅读以下诗句,回答相关问题。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本诗属于山水田园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诗第二句的“浮”字如果改成“覆”字,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十一、阅读比较以下王昌龄的两首诗,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十二、白居易的《轻肥》主要是用了什么手法来揭示主旨的?请简要分析诗人是怎么样运用这种手法,又有什么表达效果。 十三、杜牧《题乌江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流露诗人对项羽怎么样的态度?你从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来? 十四、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有人说,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你举例说明。

十五、《近试上张籍水部》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析。 十六、刘禹锡《赏牡丹》前两句不写牡丹,却写芍药和芙渠,为什么? 十七、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悲”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诗歌鉴赏练习(一)【答案】:

一、这两首诗都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鸟鸣涧》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辛夷坞》通过“发”“开”“落”等动词的使用,突出了山林之幽静。

二、“忽过”,“还归”,可见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感。“细柳营”本是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用来就多一重意味,似谓诗中狩猎的主人公亦具名将之风度,与其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形象正相吻合。这一联,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三、这两句将日本友人晁衡比作明月,把他海中遇难比作明月沉碧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趋势的痛悼之情;末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白云愁色,实际是诗人心底忧愁,笔罩苍梧山,显得格外的沉闷、痛苦。

四、默写略。颔联写祠堂幽静的环境。而“自”“空”使原本赏心悦目之景顿时变得凄凉伤感,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徒有好音无人倾听。景中更含有诗人对知音恨少的感慨。

五、前四句用了对比的手法,以虚衬实,写出天姥山的胜景是可期待的。后四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表达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为下文梦游埋下了伏笔。

六、默写略。《月夜》尾联对月相问,何日可以双双倚窗望月,擦去泪痕。诗人对未来的团圆充满着期望,表现出诗人对离乱的憎恨,寄托着诗人希望四海升平,百姓欢聚的理想,表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心。《登岳阳楼》尾联中诗人由自身遭际联想到边境的战乱,不禁伤心泪落,使得全诗在主题上得到了升华,诗人已经跳出了对自己境遇的感伤,升上了一个爱国主义高度,其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七、这一句诗写出了宇宙的廖廓与绵长,反衬出个人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并由此生发出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八、首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可这更令思妇的思念尤甚。想赶走这惹人愁思的月光,可却“不去”“还来”,这里用了“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诗人借用想象的方法,写思妇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感人至深。

九、C(并不是“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十、王维 孟浩然

“覆”字只是客观地反映出积雪覆盖的情形。而“浮”字巧妙地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雄伟,使得积雪如同漂浮在空中一样的景色,以动写静,使本诗更形象地突出了山之高之夺人气势。

十一、其一写的是黄昏时边塞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吹起了伤别离的《关山月》曲,想象家中深闺里的妻子也正思念亲人而愁肠百结。“黄昏”“秋”“羌笛”“愁”让人感到一种悲凉和伤感。表达了征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其四前两句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之景,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的景色里。后两句直接抒情,“百战”写出战争的频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尽管如此,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十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此诗写宦官的骄横奢侈之情态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前十四句极力铺写宦官、权贵之间的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二句用重笔转折,直陈其事,以惨不忍睹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诗人不发任何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进行强烈对比,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十三、此诗通过议论(借古抒怀)重评历史,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批判之意。从中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十四、开头句回忆昨夜相会的情形,是属于虚写。颔联写今宵诗人心中引发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是实写。颈联写宴会的热闹,是诗人对昨夜相聚时的情景的回忆,也是虚写。尾联,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诗人回到现实,写到自己又不能不上班报到去,又是实写。全诗在虚实转换中,富有想像的张力。

十五、最突出的是比兴寄托手法。诗人以新妇比作应试举子,其中寄托之意表现于言外。举子应试,关系到自己的政治前途和人生命运,当然非常重视,考前的期待和不安也是可以想像的。这就恰似一个女子初嫁到夫家,希望能得到公婆的喜爱一样。诗人以此作比,构思巧妙,效果甚佳。

十六、诗人不直接写牡丹,而是写芍药“无格”和芙渠的“少情”,目的是为了来衬托牡丹的高贵和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为了突出牡丹,是反衬的手法。

十七、“悲”表现贾谊“三年谪宦”生涯悲苦、抑郁、沉重的心情;这个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相关内容

  •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 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 ...
  •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 ...
  •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辉煌灿烂的文学>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辉煌灿烂的文学>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 ...
  • 璀璨的元曲
    璀璨的元曲 元曲是指元代北曲杂剧和散曲,不含南曲系统的南戏和散曲.由于元曲研究以杂剧为要.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继唐诗.宋 ...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 ...
  • 高中语文知识脉络图01
    古典诗歌流变:脉络: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古诗--唐诗--宋词--元曲 先秦: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体式:★风(国风):民歌 / 雅(大.小雅):宫廷宴饮.朝会时的乐歌 / 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 (前11C 周初到前6C 春秋 ...
  •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 2.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以及辛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人情感,并达到背诵目的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
  • 高三高考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中 一.诗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 汉代文人诗) 古 (古风) 典 (古诗) 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 歌 律诗 分 七言律诗 (排 律) 类 体 近体诗 裁 (今体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格律诗) 二.词 又叫 ...
  •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梦魂长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注释] 1.可怜:可爱.古乐府<焦促卿妻>:"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