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歌赏析 - 范文中心

穆旦诗歌赏析

09/09

诗八首

穆旦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从这自然底蜕变程序里,

即使我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

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

你底年龄里的小小野兽,

它带来你底颜色,芳香丰满,

我越过你大理石的智慧底殿堂,

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

静静地,我们拥抱在

而 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窒息我们的

它底幽灵笼罩,使我们游离,

夕阳西下,一阵微风吹拂着田野, 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 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这时候就听见我底主暗笑, 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它和青草一样地呼吸, 它要你疯狂在温暖的黑暗里。 而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那里有它底固执,我底惊喜。 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们沉迷。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语, 游进混乱的爱底自由和美丽。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

那移动了景物的移动我底心, 从最古老的开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树木和屹立的岩石的, 将使我此时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得过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爱你的方法,教我变更。 六

相同和相同溶为疲倦,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 我驱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听我底使唤,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 七

风暴,远路,寂寞的夜晚, 丢失,记忆,永续的时间, 所有科学不能祛除的恐惧 让我在你底怀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 那里,和我底平行着生长!

再没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们间定型; 只有阳光透过缤纷的枝叶 分在两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飘落, 而赐生我们的巨树永青,

它对我们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为平静。

穆旦《诗八首》(之一)与戴望舒《夜是》之比较 文 / 半兽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穆旦《诗八首》(之一))与戴望舒《夜是》进行直接的文本比较。

◆诗歌的叙述者旁观者话语与主体情境的自我陈述

《诗八首》(之一)以一个“旁观者”的话语切入诗歌情境之中:“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爱情这场“火灾”,“我”不过是点燃者,所有的情节中,“我”和“你”都被这狂热的巨大的火光淹没,爱情所有的意义,便隐藏于“成熟的年代”的燃烧之中,在这个属于“自然底蜕变程序”的“年代”里,我们不是主角,

彼此甚至陌生“相隔如重山”,因而“你看不见我”,我们只是爱上了“暂时”的彼此,即使“哭泣”、“变灰”、“新生”也只不过是上帝的玩弄而已。通过一个旁观者(或“第三存在”)的话语,冷静而隐秘地透露出某种宿命本质,并将爱情的内部及其整个流变的微小细节,用一种哲辩的诗意视角和知性姿态展现出来。话语叙述者,是爱情这种关系中的“第三存在”,具有某种“形而上”的理性的旁观者,同时拥有爱情主体所具有的全部情感经验,因而,这旁观者具有近乎于上帝的全知性。这种对爱情的旁观者视角与戴诗有着极其显明的差异。

在《夜是》中,几乎没有旁观者式视角的转化,而使用惯常的抒情主体---“我”。因而其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感染力极强。“我的头是靠在你裸着的膝上,/你想笑,而我却哭了”这种主观情致的再现,让人陷入那种爱的实在场景,“温柔的是缢死在你底发丝上”、“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要把我们底青春带去”,这些对爱情的纯主观性抒写,正是坠入爱河的种种惊喜、焦虑甚至担忧的表现与穆诗歌中的客观冷静的表现极其不同。

◆语言、意象

两种叙述者的不同,也从诗歌语言极其意象上真实的反映出来。

穆诗语言俭约洗练,哲思意味极浓,思维的跳跃性相对强,“火灾”般的爱情,看不清楚的“点燃者”,以及被“点燃”的“成熟的年代”,这些意象具有极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戴诗,语言温婉、绮丽,抒情性强,选取“裸着的膝”、“那么长,那么细,那么香”的“发丝”等具有传统诗意的诗歌意象,而且还夹杂着法语词汇,使其诗歌更多地呈现某种传统与西方诗歌结合的倾向。

◆对诗歌主题的阐释的也有着异同。

穆诗,是对爱情哲学高度的把握。认为,爱情只是一场“成熟的年代”的“火灾”,只是个体发展中某个阶段的“自然”“程式”,而把持这一切可能是那个把你“玩弄”得“哭泣,变灰,变灰又新生”的“上帝”。这些都强烈地表露出对爱情的冷静的怀疑:爱情,仅仅是生命的某个阶段“短暂”的变奏,个体在其中,只能是被把玩者。到头来,只能是一场闹剧,无人能抓住什么,因为彼此“相隔如重山”,并且,当爱情发生时,我们看不见爱情本身,而被爱的光芒所遮掩。这从另一个方面昭示了,人生的盲目与虚无,这种悲剧般的宿命感暗藏于诗意深处,并让人对本体的生存产生怀疑与思考。

戴诗,也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了对爱情、对青春的焦虑。《夜是》首节“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要把我们底青春带去”以及末节“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已把我们底青春和别人底一同带去了”相互照应。是某种对爱情的担忧和对时光易逝、韶华难寻的浓郁的主观感伤情调,显示了诗人敏锐的体悟力。这是与穆诗相近的地方。

但同时,戴诗也强烈地表现对爱的痴迷般的渴望---“温柔的是缢死在你底发丝上”,这种对爱的渴望和惧怕正是诗人情感的矛盾体现,也是诗人面对爱情时的真实抒写,相比与穆诗,更让人容易读懂并接受。

以上简单从叙述者、语言、意象以及对主题的诠释等方面对穆旦《诗八首》(之一)与戴望舒《夜是》作纯文本的直接比较,由此对两位的诗艺可见一斑。

戴望舒《夜是》

夜是清爽而温暖; 飘过的风带着青春和爱底香味, 我的头是靠在你裸着的膝上, 你想笑,而我却哭了。

温柔的是缢死在你底发丝上, 它是那么长,那么细,那么香, 但是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 要把我们底青春带去。

我们只是被年海底波涛 挟着飘去的可怜的ép****es(沉舟), 不要讲古旧的romance和理想的梦国了,纵然你有柔情,我有眼泪。

我是怕着:那飘过的风, 已把我们底青春和别人底一同带去了, 爱呵,你起来找一下吧, 它可曾把我们底爱情带去


相关内容

  •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第)卷第&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ABCD5EAFDG2@25DH.G5IJGC0IAEEGHG DKL&MKNL)%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段 从 学 $%%%&$'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摘 要(穆旦诗歌中的 ...
  • 论穆旦晚年诗歌的美学倾向
    论穆旦晚年诗歌的美学倾向 戴惠 摘要:穆旦晚年的诗歌写于一个特殊的年代,这是在非正常的岁月中写出的非凡的诗篇.它们显示了穆旦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变化.如果说穆旦早期的风格可用深沉雄健来概括,那么,穆旦晚年的诗歌则有着另一种美学追求,这主要表现为 ...
  •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
    .文艺理论方向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执教者:长沙县三中 陈晓 教学目的 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 ...
  • 20**年届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炼字鉴赏题型知识汇总 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难点.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 ...
  • 20**年山东省17地级市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4分)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
  • 赏析诗歌[流水远去的声音][散文欣赏]
    流水远去的声音(执手天涯文学论坛作品) 文/鸣飞 大地是如此的寂寥,此时 天空的尽头正变换着色彩 夏日的鸟带走了最后的炙热 风吹过,山岚散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容颜便苍白了西岭上的雪 我知道除了沉默,已无法与失 ...
  • 初中诗歌赏析
    1.李白<塞下曲>(其一) (1)诗歌中"折柳"一词语意双关,请作具体分析. 答:将士们常年驻守在边关,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春风杨柳的景致,所以只能奏起<折杨柳>的曲子."折柳&qu ...
  • 20**年中考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专题一:把握诗词意象,理解作者情感 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真题典例 [2014·宁波]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东 坡① [宋]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东坡:苏轼在贬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