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 范文中心

高中地理必修一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06/01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1. 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位于智利圣地亚哥以南1 600千米的哈得孙火山持续喷发,从空中俯瞰景象壮观。哈得孙火山喷发出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

A. 地壳 B. 外核

C. 地幔 D. 岩石圈

2.

(2012·新乡高一检测)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 来源于( )

A. 莫霍界面上部

B. 古登堡界面下部

C. 上地幔上部

D. 地核内部

3. 读图,位于a 和b 两个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 地壳 B. 地幔 C. 内核 D. 外核

4. (2012·佛山高一检测)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 只上下颠簸

B. 不产生运动

)(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5. (2012·吕梁高一检测)岩石圈的范围是( )

A. 整个地壳

B. 地壳和地幔

C. 地壳和上地幔

D.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6.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 和B 统称为________,A 和B 和C 统称为________,D 是_________,C+D+E是____________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 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经过F 时速度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和B 厚度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2012·潍坊高一检测)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 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 km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界面 D. 软流层中

3. 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三大梦想。“入地研究”在人类认识自然、探索未知领域方面的重要意义,不逊于载人航天。世界上最早的科学钻探活动开始于海洋。第一个科学钻探计划是美国的“莫霍界面钻探计划”。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个圈层是( )

A. 地壳和地幔 B. 地幔和地核

C. 地壳和地核 D. 地壳和岩石圈

(2012·牡丹江高一检测)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4~6题。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 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C. ②是软流层

D.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5.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 莫霍界面以上部分

B. ①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C. 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D.

①②③的全部

6. 在地球内部,横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大的地方是( )

A. 莫霍界面附近 B. 上、下地幔之间

C. 古登堡界面附近 D. 内外核之间

二、非选择题

7.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_______。

(2)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

_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3)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 【解析】选C 。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岩浆存在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2. 【解析】选C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软流层,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 【解析】选B 。b 为莫霍界面,a 为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是地幔。

4. 【解析】选A 。地震波只有纵波能通过液体传播,因此海轮只能够感觉到上下颠簸。

【知识拓展】地震波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和影响

地震波冲击有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纵波使建筑物受到垂直冲击,发生上下颤动;横波使建筑物受到水平冲击,发生左右摇晃。横波的振动很强烈,它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重要原因。震中附近的一些地面还会产生裂缝、错动、沉降,如果建筑物地基正好处于这些部位,就会遭到更大的破坏。

5. 【解析】选D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6. 【解析】A 、B 均位于地表,但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 、B 和C 均位于80千米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 位于80~400千米深度,应为软流层,C+D+E属于上地幔的三个组成部分,当然属于地幔。F 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界面(G )向下,横波完全消失。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莫霍界面 G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 是大陆地壳,B 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

【能力提升】

1、2. 【解析】1选C ,2选C 。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地壳厚度达50千米,东部海域大陆架只有34千米。第2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是莫霍界面,因此,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是莫霍界面。

【规律方法】地壳厚度分布特点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一般来说地势越高地壳越厚,地势越低地壳越薄。

3. 【解析】选A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4~6. 【解析】4选D ,5选B ,6选C 。第4题,①是硅铝层,②是硅镁层,③是地幔;硅铝层在地壳某些部分缺失;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慢,③层的上部是软流层,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第5题,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第6题,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知道,横波传播速度在古登堡界面变化最大。

【知识拓展】地壳的特点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7.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分布以及相关的知识。

答案:(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氮和氧 联系 制约

(3)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厚度,地势高的地方地壳厚,地势低的地方

地壳薄。

8. 【解析】分析该问题需结合所学的地理原理——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们能顺利地进入到地球内部,那么我们的所见所闻就是验证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真实性。第(2)题,在绘制地球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时,应通过相关坐标分清各圈层的厚度及其界面。第(

3)题,要求我们大胆想象,合理地推导出其他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的方法。

答案:(1)从地表到地心,温度和压力呈现递增趋势。地壳为固体,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平均厚度约7千米;地幔呈固态,平均厚度约2 800千米;地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平均厚度为3 400多千米。

(2)可参考下图:

(3)展开合理想象即可。例如,利用穿透性强的X 光照射地球;打一个钻井直通地球的另一端;研究喷出来的岩浆等。


相关内容

  • 24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 ...
  • 1.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刘丽敏 福建东山二中 一.概述 · 该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理课的内容.为高一年上学期的第二节学习 · 本节课来自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课,该节课所需课时数为一课时. ·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关 ...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高中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 ...
  •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精讲-知识结构详解
    地理必修1高考复习之知识结构详解 第一部分:如何复习好必修1(自然地理) 一.抓住主干,夯实双基──基础 由于自然地理试题中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图与空间定位.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海水的温度与盐度和洋流.自然灾害与自然资 ...
  • 对高中地理解读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特点:★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 .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目前 ...
  •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组 一.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 ...
  •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一定的地域空间.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如:气候区.内流区.行政区.地形区. 2.区域的基本特征 1) 2) 3) 4) 具有一定的界线(模糊的和明确的)如:温带和亚热带的界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