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审计客体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 范文中心

心理学视角下审计客体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06/16

作者:林茂超

劳动保障世界 2016年05期

  近年来,审计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审计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审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特点,然后以审计客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借助和比价心理、防范和从众心理、侥幸和法不责众心理以及避责和推卸心理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只有在审计活动中对审计客体进行心理疏导,促使态度转变,保持合作的态度,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一、审计心理学的特点与现实意义

  (一)审计心理学的特点

  (1)审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涉及到普通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也就是要将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运用到审计实践之中,为提升审计绩效做出更多贡献。可以说,心理学的发展程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审计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审计心理学的持续又在进一步丰富心理学的内容和形式。目前,审计心理学已经不再是说教和形式,已经不再是现象的堆积和一种或有或无的读物,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的产物,能够对审计人员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究,谋求改善审计效果的对策,甚至能够有效预防与消除一些典型的审计违纪行为。

  (2)审计心理学将心理学与审计学进行了融合。作为一个介于审计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审计心理学需要综合体现两者的价值。在这一学科领域,针对心理学的研究与审计学紧密相关,如果两者相脱离,其中任何一方都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甚至会失去其基本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意义。同时,如果审计心理学中缺少了心理学的内容,单纯地审计学是难以对审计人员的心理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的,也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审计结论。此外,审计心理学还把审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集合在一处,最终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学科体系。因此,审计心理学应在审计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由此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体系与对策论体系。实践表明,审计心理学的构建与持续完善,引领着整个审计学科体系和学科内容更加完善。

  (二)审计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1)促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在现代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工作效率或生产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生产资料和工作环境外,人的素质和技能掌握情况也十分重要,这些都成为审计工作效率的因变量,对审计事业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反过来,审计工作效率也被看做是审计人员个人素质与审计工作环境的函数,彼此之间会产生隐性或显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审计实践中,只有构建起良好的心理气氛,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审计人员的心理状态,提升其进取心、意志力与创新精神。

  (2)促进审计行为中的人际关系。我国审计人员在保持独立性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基于独立性的考虑,使得审计人员常常处于高位,为了体现其权威性影响到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也导致审计工作的风险不断增加。审计实践表明,审计人员应该在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与公正性过程中,和审计对象构建一个中肯具有建设性的关系,这对提升审计绩效大有裨益。此外,审计人员需要认识其基本责任在于实现审计目标。因此,在审计实践中,要和被审计人员形成共识,通过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审计活动顺利进行。

  (3)满足审计现代化的诉求。现代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对其综合业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组织能力以及决策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外,还应针对其道德水平、情操情感、理想信念进行综合性培育,使其能够在文化知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方面获得显著的提升。任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应以认识与遵循审计人员的心理、行为规律为前提。审计心理学就是研究问题的科学,不但要对审计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研判,还能帮助认识与掌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所有这些工作,为提升审计工作绩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供直接和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二、审计客体的心理分析

  心理学视角下,审计客体的心理活动对审计工作的成效会产生直接影响。对这些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和研判,为提升审计效果大有裨益。审计客体的心理主要包括避责和推卸心理、侥幸和逃避心理、借助和比价心理、防范和从众心理等。

  (一)避责和推卸心理

  我国审计工作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是,一些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为了自身利益,采取逃避责任和推卸责任的做法。出于这一目的,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会将审计行为应用到审计工作中。尤其当执行审计项目的时间很长,审计期间要求提供的材料较多,无论是被审计单位人员还是审计人员,都有可能因此而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侥幸和逃避心理

  在审计工作中,一些被审计单位处于侥幸心理,试图通过反审计行为保护自身的非法利益。但是如果审计人员更加努力的进行研判和分析,也会使其难以达到逃避惩罚的目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反审计行为都会发挥或多或少的作用,那些具有投机心理与冒险心理的被审计单位往往会倾向于此,借助多种手段干扰和阻挠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在审计工作中,法不责众的心理也得到了大多数被审计单位的认同,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在当前乃至以后,需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心理将是影响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借助和比价心理

  通常情况下,当审计人员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横向对比的过程中,会同时将自己现在的情况和以往的情况进行纵向对比,以确定所得报酬的相对值是否能够体现合理和公平,能够满足自身的心理诉求。当其经过纵向和横向对比之后,如果感觉不到公平,就有可能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会通过不同方式降低不公平感的发生,以谋取可以接受的心理平衡。比如,如果其他审计对象都通过实施反审计行为获得了“成功”,而本单位却在主动配合之后承担了较为严重的法律后果,后者就会在“比价”只有认为不公平。

  (四)防范和从众心理

  这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在群体压力下,审计工作的行为主体会改变自身的态度,甚至会处于利益的考虑放弃原有的观点,继而通过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利益自保”;(2)如果审计实践中的反审计行为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地被审计单位会选择从众,以逃避打击、降低损失;(3)对审计对象来说,需要其提供的资料以各种理由不予以提供,或者提供的资料与期望的大不相符;(4)不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材料,提供的材料不完整,在需要其作出解释时,采取的策略为含糊其辞,故弄玄虚,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让审计人员十分困惑。

  三、心理学视角下审计客体的心理对策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学视角下审计客体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会对审计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为了提升审计效果和效率,需要从审计心理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心理学思维的引导,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其态度发生转变;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保持合作态度,客观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进一步塑造良好的审计形象,创造和谐的审计气氛,以便满足审计客体的心理诉求。

  (一)保持合作态度,客观对待存在的问题

  第一,为了将审计工作顺利完成,审计客体应虚心接受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其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及时找打解决的方案和改正错误,这对防止更大错误发生是有很大帮助的,也能很好的避免对其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那些确实存在较严重的环节,应如实报告,而不是通过欺骗的手段欲盖弥彰,防止以后犯类似的错误。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审计双方都要合理借助心理学知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共同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保持合作的态度。审计工作的实质是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计双方都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当然,在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应控制情绪,在于审计人员的交往中维护好良性的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将审计工作完成,帮助被审计对象改正错误,防范与化解风险。

  (二)塑造良好的形象,创造和谐的气氛

  第一,尊重审计对象,在彼此之间产生良好的心理氛围。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最大限度的尊重被审计对象,要将被审计单位的每个工作人员、每个负责人当成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的合作方。为了搞好审计工作,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比如,在被审计单位发言时,应仔细倾听,适时提问,不能随意打断对方的谈话;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问题,应认真听取,及时改正。唯有如此,才能使审计客体更好地参与到审计工作之中,为审计绩效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善于借助语言艺术,塑造良好的审计形象。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要放弃以监督者自居的高高在上的形象,最大限度的降低对方的反感,避免抵触心理。审计人员应借助语言艺术,通过委婉、谦虚和热忱的审计用语,建立起良好的审计氛围,使被审计单位能够放下包袱,在轻松的环境中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其积极的反映情况。同时,也可以号召其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与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这对协助其克服困难,提升经济效益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进行心理疏导,促使态度转变

  第一,为了提升审计效果,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得到被审计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为此,审计人员应该掌握必要的审计心理策略,消除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合作态度,避免在认识上形成审计事实的认识偏差。为此,审计人员应促使被审计单位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通过心理攻势使之主动坦白问题,否则将会自食其果等。

  第二,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对象的抵制态度做到心中有数,最大限度的避免可能产生的任何不合作行为。为此,审计人员不但要全面、仔细的调查和核实有关材料,以期掌握到确凿的证据,还应对审计对象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促之能够及时转变态度,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配合、主动交代。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点,审计人员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被审计对象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影响。

  四、结束语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任何审计理论都要为审计实践服务。而任何审计实践都与审计人员的活动直接相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只有审计人员的活动存在,其心理活动就一刻也不会停止。在心理学视角下,审计人员尤其是审计客体的心理活动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认识到它在审计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确定决定审计实践活动成败的要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揭示审计客体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升审计工作的绩效提供更多理论和实践支撑。

作者介绍:林茂超,南阳理工学院


相关内容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
  • 基于作业基础的成本预算改进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 ...
  •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论文
    浅谈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审计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暴露出我国审计质量低下的现状.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体制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在证券市场融资成功的几率很大.企业上市成功给其带来了经 ...
  •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 ...
  • 古井集团财务腐败窝案的内部控制失效分析
    一.案例回顾 2007年4月13日,古井集团原董事长王效金因"涉嫌违纪"被纪委部门带走,随后,古井集团有20余名高管及中层人员接受调查,并有10人确定涉案. 经调查,判处王效金无期徒刑.古井集团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亳州古 ...
  •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 ...
  • 商业贿赂存在及其法律规制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浅析商业贿赂存在及其法律规制 姓 名: 祁涛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学 班 级: 法学32班 学 号: 2263209 指导教师: 周中建 职称: 副教授 2007 年5 月 20日 南京 ...
  •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_党争胜
    2010年5月外语教学M a y . 2010 第31卷第3期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E d u c a t i o n V o l . 31N o . 3 从翻译美学看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三个原则 党争胜 ...
  • 张炉集镇联合校小金库处罚制度
    张炉集镇联合校"小金库"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处罚制度 在审计业务中,经常查处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问题.但是,由于对"小金库"概念认识的模糊,加之具体情况复杂,致使问题定性不准.审 ...
  • 我国行政外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行政外部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行政外部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行政外部监督体制是一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外部监督体制能确保政府勤政廉政,防止政府权力的非法行使,维护人民权利的重要工具.我国行政外部监督体制在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