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评价 - 范文中心

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评价

04/26

对第三章的评价

庞德生

摘要:吴芳思写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是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抱有“怀疑”之集大成,是历史研究者关注焦点之一。本文将对其第三章做出评价,从传教士多如牛毛,马可波罗是先驱说明其选题的目的没有达到,以及评价其在论述方面存在那些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评价;第三章;选题目的;论述不足

马可波罗和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都已经家喻户晓,但从其流传开始,国际上就有人对其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特别是,1995 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兰西丝.伍德博士(汉名吴芳思)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集怀疑之大成,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三章进行释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解决“怀疑”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将就吴芳思写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三章进行释读,评价其所选题的目的,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并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伍德博士没有达到选题目的

《传教士多如牛毛》这个章节的用词不过是14段,8页的篇幅,这里就包含了作者的写作的目的。作者吴芳思以马克波罗时期欧洲传教士向亚洲方向多如牛毛为由,说明马可波罗根本就不是欧洲人和蒙古人交往的先驱,但符合基督教信使的角色。从传教士的信函,商人的回忆录,文学家的作品等的记录和地区目击记都或多或少有《马可波罗游记》记录的内容,比马可波罗的记录还要仔细和完整,且这些人比马可波罗更早到过马可波罗所走路线人文的记录。从而,说明马可波罗不是欧洲人与蒙古人交往的先驱,更深处是为说明马可波罗没到过中国。但是,传教士多如牛毛就是等于马可波罗不是先驱了吗?以下两个方面来可以证明伍德博士没有达到选题目的。

(一)在“传教士多如牛毛”下的假象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亚洲和欧洲之时,罗马教廷和欧洲正为十字军东征之事搞得力尽筋疲。他们自认为敌不过蒙古的铁骑,又听说在蒙古皇廷有人信教。于是,派人到东方来,希望以宗教力量来化解矛盾,解除战争的威胁。

1、基督教信使多

在马可波罗前后到达蒙古的西方传教士、使臣、商人留下行纪的不下10人。而且,在教会保留一些基督教会使者所写的蒙古和中国的地区目击记。柏朗嘉宾、鲁不鲁克、孟帖科儿维诺和马黎诺里在众多的基督教信使中尤为著名。

意大利方济各会士柏朗嘉宾是1254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派出的专使。他们从里昂出发,由拔都带到蒙古。时值贵由汗的即位大典,他们受到贵由汗的接见,亲呈教皇书信。想劝蒙古人饭依基督教和接受洗礼,与之建立盟邦关系,可惜没有成功。但柏朗嘉宾撰写了一本《蒙古史》介绍了东方的风土民情。记录在和林时,曾见到大汗帐蓬附近有礼毛自呈堂,每天都有礼拜仪式。贵由汗曾资助过景教寺,他本人是否景教徒不得而知,[1]在贵由的亲属中有大量人是教徒,上至丛相镇海、断事官合答,下至金匠豁思马均是基督教徒。[2]64法国人鲁不鲁克是1249年被路易九世派遣到蒙古汗廷。1254年他从钦察汗国到达漠北,向蒙哥请求在境内传教被拒接,1255年回到黎巴嫩。当地的主教叫他把旅行经历写下来,交给国王。他于是就长信形式写下他的行程所记,这就是他的《东行纪》。[3] 184--185

意大利人孟帖科儿维诺是1290年被尼古拉四世派遣到中国的特使。他经过四年旅行到达中国,在中国他以特使的身份(被忽必烈邀请)来传教。他在中国传教很成功,劝好王阔里吉斯改信天主教,在大都建了3座教堂。[2]263在孟帖科儿去世之后,由于孟帖科儿在任主教曾劝化阿兰人,阿兰人上书教宗,请求派传教士来中国。教宗本笃十二世盛礼接见了来使,回信元帝,并派由四名方济各会士组成使团到中国,马黎诺里就是其中的一位。

2、传教士留下的记载多

在马可波罗到达中国的前后,元代基督教教士在与东方的交流中留下了大量记载。

鲁不鲁克所写的《东行记》是详细记载了蒙古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哈刺和林一行的经过。其中有许多欧洲人到哈刺和林,包括基督教教徒,他参加了一次宗教辩论会。

[3] 184--185作为来华特使,比马可波罗晚到中国,孟帖科儿维诺在给教友的信中写下他使阔里吉思放弃聂思脱里教而改宗罗马天主教的经过和建立教堂:我在京城汗八里建筑了一座教堂,这是六年前竣工的。我又建筑了一些钟楼,在里面设置了三口钟。再者,根据我的计算,迄今为止,我在那里大约已为六千人施行了洗礼。如果没有上述的做谣中伤(指景教徒对他的攻击),我可能已为三万余人施行了洗礼,因为我是在不

断施行洗礼的。[2]263这说明了他建立3所教堂。紧接孟帖科儿维诺到中国的是马黎诺里,是在《元史》第一个被提及的欧洲人,《元史》记载了他曾向元帝进献一匹马,《元史》卷四《顺帝纪》载,此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纯黑,后二蹄皆白”。而他记载了基督教徒在中国的情况,此外,我们和犹太人及其他各派宗教大士有过多次辩论,皆辩而胜之。还使大汗国许多人灵魂得救,此为一大收获。方济各会之修士们在汗八里城内有一大教堂,紧靠皇宫、城内他处还有总主教寓所一处,教堂数所,各备警钟。他们的生活费用皆有皇帝供给,十分丰富。[4]体现了当时元朝对宗教的宽松政策。鲁不鲁克、孟帖科儿维诺和马黎诺里等基督教士的记载,反映了马可波罗前后与东方的交流情况。

在传教士多如牛毛下呈现出来往于东西基督教信使多,传教士记载多。但是,这并不说明马可波罗就不是蒙古人与欧洲人交往的先驱。这是一种能让人产生马可波罗不是先驱的假象。来往东西早就是先驱了吗?那只不过可以说他们到过或见过而已。记载全面就是先驱了吗?那只不过可说记述好而已。

(二)马可波罗是先驱

1、伍德博士没有说出谁是先驱

在弗兰西丝.伍德博士所写的第三章“传教士多如牛毛”的章节中,第一个被提到的欧洲人约翰马黎诺里是1330-1340年间的罗马使者。这比马可波罗晚到东方。第二个被提到的是约翰普兰诺卡皮尼,他是1246出发去哈刺和林,第一个长篇大套介绍蒙古和蒙古人。但是贵由教皇拒绝要求,约翰被打发回国。第三个被提到的人是威廉鲁不鲁乞,对蒙古人作了更为充分的记载。但他的记述是非官方的,还不如约翰广为流传。[5]42第四个被提到的欧洲人是约翰孟德高维诺,是1291年到北京的,其时波罗氏一行可能早到了中国了,甚至早已在北京了。[6]22第五个提到的欧洲人是和德里,在1320-1330年期间到过中国,他到中国和印度时间比马可波罗要晚。因而,被伍德博士提到人物都不是欧洲人与蒙古交往的先驱。

2、马可波罗是先驱

从时间看,杨志玖、方国瑜、林超民、陈德芝、彭海、黄时鉴、伯希波义耳等之中外各家研究得出马可波罗1271年出发前往中国,1295年回到威尼斯。[7]从而,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时间是1271—1295。相比于同时期欧洲旅行者,马可波罗是早到中国的。

从中西交通看,马可波罗游记引起欧洲人广泛的关注,被翻译成各种版本,大大丰富了大大地丰富了中世纪人们的地理知识。在1320年努托的世界地图中,新的地理资料多取自《马可·波罗游记》,特别是1375年加泰隆地图是以它为主要参考书而绘制的,它打破了宗教谬论和“天圆地方”说,成为中世纪最有科学价 值的地图。以后地图也大都以此为据而制作的,比如1410年地图,1442,1448年的利乐杜斯地图,1459年的毛罗地图,1538年的默凯特地图,大都取材于《游记》 。这是马可波罗对地理学上的重大贡献。[8]尤其是15世纪欧洲航海事业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如达伽马,哥伦布等航海家都是看了游记之后,向往中国的富裕,纷纷东来,寻找黄金,大大促进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从文化传播来看,马可波罗是东西文化的传布者。[9]从欧洲到中国,马可波罗向元帝讲述了欧洲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欧洲到中国各个见闻。把欧洲介绍到中国,在游记中有所介绍。马可波罗不仅把欧洲介绍到中国,而且,在他的游记中,记录了他东方的所见所闻,在东方所做的事。这在中世纪的欧洲引起重大的轰动。让欧洲人看到一个有别于欧洲宗教文化占统治地位的,以儒家统治的不可思议的东方大国。在其游记中,他花大量篇幅介绍了元朝皇帝忽必烈的都城,宫殿,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为欧洲人了解东方提供了详细资料。特别,他记载了在东方也有许多基督教徒(景教),为教皇向世界传播基督教义提供很好地帮助。

《马可波罗游记》在世界上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他记录的所见所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因而可以称其为交流先驱。

二、论述的不足

(一)观点不够明确

英国人弗兰西丝.伍德博士(汉名吴芳思)写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三章,从总体上看,好像是写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初(马可波罗到中国的前后时期)到中亚细亚云游的传教士多如牛毛,以及留下了多种多样的地区目击记。从而得出波罗氏一行根本不是欧洲人与蒙古人交往的先驱,他们担当基督教信使的角色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在这里,好像是要为一种观点做前提铺垫: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但是在第三章中没有明显表达出来。尤其是吴芳思先生在写鲁不鲁乞以前的部分,是以欧洲基督教的君主们面对穆斯林国家强大的力量,需要联盟—接触、提心吊胆(蒙古人打到

维也纳)—到蒙古人世界寻找联盟,组成反对蒙古的天主教集团[6]18—20,像是沿着这一线索来写的,但是写到鲁不鲁乞以后,吴芳思先生又花大力写这些人的旅行的经过和蒙古人的生活,以及和马可波罗作了比较,[6]20—23像是在说明马可波罗一行不是欧洲人与蒙古人交往的先驱,回到本章标题目的。

(二)史料的真实性、有效性

吴芳思先生写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第三章运用的史料有待商榷。在其谈到欧洲人约翰马黎诺里时他引用了但是有人说,“他回国后写的回忆录是一件由语无

[6]18伦次又不太聪明的老人„„用糟糕透顶的拉丁文写的作品。”这一史料的运用是为

了什么?让人很难看出他所要表达的意图,不知其是为了什么而写,让本来这一章节添加了一个雾区。接着,吴芳思先生写到传教士到蒙古,是因为受到一个传说的影响。而这些人到达哈刺和林的时间要比马可波罗一行早。[9]19但是,在这个可以说明文章主题: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时,他却只是用文字来书写,而不引用史料来证实这个观点,很难让人信服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特别是,在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已经家喻户晓之时,世界对其有没有到过中国的言语不一之时。如果,用这个来说明马可波罗不是欧洲人与蒙古人交往的先驱,是不是有点牵强了。紧接着,他提到约翰的记述也被收入燓尚德博韦编的《历史宝鉴》里,但他又提到博韦在处理材料方面却缺乏一丝不苟的精神。[6]20这有什么作用,既然已经引用材料,为什么又说出它的缺点,这会让人对以上所说的观点产生怀疑的。这一段话像与本章的主题无关。最后,在提到波罗有可能把约翰普兰诺卡皮尼看过的营地—那座在1246年为庆祝推举新大汗而临时搭建的“帐篷城”—错成城堡,或者把它说成城堡。[6]21“有可能”就是不确定,史料是要真实的,如果放在本文,容易扰乱读者的思路,产生一种马可波罗是在其后到哈刺和林这个地方的或马可波罗不是欧洲人与蒙古人交往的先驱。

四、余论

吴芳思先生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引起怀疑与反驳的风潮,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马可波罗与他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他所写传教士多如牛毛出发,用其引用的材料与观点来反驳其观点。从《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述的马可波罗在东方的所见所闻,引起欧洲人的向往,促进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找黄金,传教等,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不可以不说其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当然,在里面马

可波罗的双重身份:商人与传教士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邱树森. 《元代文化史探微》卷四《元代基督教史研究》[M]. 南方出版社,2001:290-291.

[2] 道森. 出使蒙古记[M]. 吕浦译,周良霄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3] 耿异,何高济译. 鲁布鲁克东行纪[M]. 北京: 中华书局,2002.

[4] Henry Yule,Cathay and the way Thither Vol. II],1915:335-356.

[5] 皮得杰克逊. 威廉鲁不鲁克乞的传道之行[J] 1990:42.

[6] 弗朗西丝•伍德(吴芳思).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M]. 洪允息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7] 陆国俊,郝名玮,孙成木. 中西文化交流先驱—马可波罗[M]. 商务印书馆,1995:356.

[8] 余士雄. 中西历史上的友好使者—马可波罗[J]. 历史教学,1981(8):34.

[9] 买买提明·玉素甫,英舜. 推动东西文化交流的使者—马可波罗[J]. 新疆社科论坛,1991(6): 53.


相关内容

  • 历史九上参考答案和提示
    历史九上参考答案和提示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1.D 2.A 3.D 4.A 5.D 6.C 7.C 8.D 9.B 10.A 11.(1)人文主义(或者人的精神.或者美好生活)等. (2)资本主义萌芽,资 ...
  • 马可中国:林则徐是功臣还是罪人?
    马可中国:林则徐是功臣还是罪人? 清朝的中国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恐怕只有禁烟功臣林则徐了.即使是拿到世界的平台来考量,林则徐的历史地位无可撼动. 不过,如果关起门来说,林则徐在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上到底应该怎样评价,就需要考量一下了. 导致中国 ...
  • 第19 课 寻访"丝绸之路"
    一一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 通过识读"丝绸之路图"和最新的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技能:在最新的中国地图上能准确地找出丝绸之路的途经路线:知道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和收集有关的 ...
  • 九上历史各单元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复习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一.内容概述:主要讲述了人类形成的过程和亚非欧最早人类文明古国的发展概况. 二.基础知识点: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三个阶段)攀树的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 ★2.目前 ...
  • 世界历史(上)
    一.世界古代史 1. 已知世界最早的原始人--南方古猿生活在大约300多万年前的非洲地区.现代人根据外貌特征划分为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2. 母系氏族的特点: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以母系血缘为纽带,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父系氏族 ...
  • 乌克兰媒体:中乌航空合作明冷实热 状态属绝密
    资料图:L15采用乌克兰发动机 东方网11月23日消息:据乌克兰<消息报>11月21日报道,乌克兰是中国珠海航展的常客,但是今年的参展规模明显不如以前,也不像以往那样备受重视,这或许是因为中方出于对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特别是航空制 ...
  • 中外文化交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讲述了: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不重视历史,也就等于一个民族失去了记忆,而失去了记忆的民族,决然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对于近代百年中国所承受的民族创痛和产生的历史悲情,我们不但没有忘却,而且 ...
  • 初中一年级历史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 1.隋朝有何特点?P2 2.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P2 3.隋朝灭陈.南北统一的时间?P2 4.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P3 5.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什么?隋朝时台湾称作什么?P4 6.大运河开通的目 ...
  • 初三历史上知识点表格归纳
    世界古代史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识记] 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在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种族无优劣 ...
  •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文正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闭卷考试,共50分钟,50分) 座号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2.下列选项,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 ( ) A.金字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