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考纲复习要点归纳:必修三 - 范文中心

人民版历史考纲复习要点归纳:必修三

08/14

人民版历史考纲要求详解:必修三

(附会考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 行)整理)

学习文化史的原理

(1)社会根源:经济 政治 (2)所处的阶级立场 (3)文化的继承、借鉴 所涉及的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

一定的思想观点代表某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

即:一定的思想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考纲要求: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⑴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⑵ 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⑶ 列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⑷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纲要求详解: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①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②次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改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仁政思想)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学的发展。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提出“存天理,灭

人欲”, “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认为理是外在的,把握“理”

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其《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

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知” , 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理是内在的

“心”,通过内心反省实现理。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评价:他们的思想都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思考: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

政治:①专制统治加强 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经济: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①程朱理学 ②“西学东渐”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

战国时期受冷落 :社会动荡、巨变

秦朝遭受压制 :焚书坑儒

西汉时期独尊: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危机

宋明时期:理学是儒学主流,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明清:批判中继承: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维新变法时期利用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打倒孔家店”

原因:社会环境的变化

(备注:)

■考纲要求: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⑴ 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⑵ 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⑶ 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考纲要求详解:

的基本特征。

1、汉字与书法

(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五种主要)

(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1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

3、汉赋:特点是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4、唐诗:

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

5、宋词:

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苏东坡,辛弃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合散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和马志远

7、明清小说:

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备注:)

■考纲要求: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⑴ 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⑵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⑶ 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考纲要求详解:

(一)概述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

①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翻译外文;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仿制西方战舰。

②魏源:受林则徐委托,据《四洲志》编写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意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

步。(补充:洋务运动:背景:面临着内忧外患;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 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5.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 主要是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要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效仿西方的一些具体措施, 举办洋务新政, 来挽救清王朝)

2、维新变法思想

①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变法通议》

③严复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阐明变法维新的道理。

3、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②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阵地:《新青年》

4、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5、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④ 十月革命(1917年)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4、思想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对促进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④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三)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①开始传入: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系统介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宣传方式:开设课程;发表著作;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与胡适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论战的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重大意义:

①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

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备注:)

■考纲要求: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⑴ 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⑵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⑶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⑷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考纲要求详解:

(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P 课文第58=59页)

内容:

独立自主,(把矛头指向清王朝)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核心、是" 政治革命的根本"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评价: ①积极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臶,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局限性:a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b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P 课文第62-65页)

①发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②形成(井冈山时期1927---1937):《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③成熟(延安时期1937----1945):《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②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性质:民主革命 ③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④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 A 、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划分依据:领导权 B 、社会主义革命: ⑤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⑥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特殊条件下,部分大资产阶级) ⑦前途:社会主义)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深远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②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历史意义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形成过程:

(1)2000年江 泽 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4、历史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备注:)

■考纲要求: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3)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考纲要求详解:(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A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B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C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认识“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双百”方针——(P 课文第74页)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和意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

③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样板戏”一之独秀

3.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P 课文第76页)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

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3)影响:①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②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喜人成就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新中国教育方针的确立

①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共同纲领》) ②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

③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新中国教育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成人教育初具规,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2、文革对教育破坏:①“上山下乡“运动;②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③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备注:)

■考纲要求: 第六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2)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考纲要求详解:

(一)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人臵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 “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①但丁:《神曲》

②薄伽丘:《十日谈》—“人曲” :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批判贵族的等级观念;歌颂人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处级:注重人性中的本能)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高级:更崇尚人的理性)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即:①“信仰得救”; ②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③思想自由。)

4、如何评价宗教改革?

(1)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2)意义:

①宗教上: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 使西欧人从长久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促进了新教的发展

②思想上:解放了人们思想, 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准备

③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民族国家迅速发展, 也为欧洲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禁欲主义,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三)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背景:

①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成为思想武器。

提倡法治。

3、评价:

(1)性质:

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体系文化革命,是欧洲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人文主义的延续和发展

(2)意义:

1) 破除了人民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 解放了思想:

2) 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的尊重:

3) 自由和平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

4) 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动员:

5) 鼓舞了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 赶走殖民者, 赢得独立, 〈英属北美和拉丁美洲〉

6) 对亚洲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和中国〉

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4、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1)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思考:从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情况

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认识你自己”,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斯多亚学派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观点,至此,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达到顶峰。

文艺复兴:批判天主教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的共同观点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生而平等,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备注:)

■考纲要求: 第七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 概述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考纲要求详解:

(一) 概述伽利略和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内容: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2)历史地位:

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简述达尔文及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述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

1、达尔文与进化论:

(1)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 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人猿同祖论)

(3)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落后,对自然认识有限(根源);封建统治、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三)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瓦特改良蒸汽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

应用:①“万能蒸汽机”首先运用于纺织业;

②蒸汽机还推动交通运输:汽船、火车;

意义: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时代”的到来:

2、爱迪生与“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C 下——20C 初 ①理论基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爱迪生:发明电灯。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变成网络

③意义: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普朗克与量子论:

①内容: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正如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一样,能量也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的。(“能量原子”简称“量子”) ②意义: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1)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牛顿所说的绝对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了,但狭义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而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2)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3、意义: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标志人类迈进现代科技时代。

(五)以网络技术为例,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1993年,美国率先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3、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络教育,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消极: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②网络犯罪问题;③虚拟社会对人的生产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备注:)

■考纲要求: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4)简要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纲要求详解:

(一)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2、巴尔扎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4、产生背景: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

(二)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1、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作品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背景1、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科学的进步、民主思想的发展)

2、毕加索: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人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以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背景,采用了立体主义和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憾。(背景1、经济: 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各国联系加强 2、政治: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两次世界大战及十月革命的影响)

(三)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早年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影响,向往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其作品风格受其自身反封建和争民主革命精神的影响,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如早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而晚期:《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等,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四)简要了解影视艺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电影艺术:

1) 1895年, 在巴黎首次公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 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 电影艺术被称为" 第七艺术"

3)1927年, 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 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4)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电影画面更加多彩多姿。

5)二战后,电影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6)美国的好莱坞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

2、电视艺术:

1)1925年, 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机,1928年英国电视台在世界上第一次试验发送了电视图象。

2)1933年, 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形。

3)20世纪30~40年代, 电视艺术首先在英国和美国讯速发展。

3、2、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电影电视是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人教版)

(备注:)


相关内容

  • 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稿
    第17课 <解放战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比较重要的一课,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引出近代中国的发展史. 2.<课程标准>解读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初探
    在历史复习中,学生最头痛的就是历史头绪多.覆盖面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古今中外,方方面面,难以准确地记忆理解.要在最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历史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效果,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让学业水平测试说明进课本 ...
  • 20XX年高三生物复习总结交流发言稿
    2014高三生物学科复习工作汇报 高考,是一个历练的过程,我们不得不面对复习的艰辛,解题的繁难,兄弟院校的竞争,多变的惰绪,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复习的进度和效率达到最理想的程度,怎样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以下仅就2014高考复 ...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 ...
  •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 ...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月考试卷
    垣曲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2014.10 一.选择题:共70分(选择每题2分,共70分) 1."九鼎即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