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光荣与梦想] (评论: 光荣与梦想) - 范文中心

重读[光荣与梦想] (评论: 光荣与梦想)

12/11

一个美国人说:“我认为,一本书应该读三遍,第一遍是年轻时读,第二遍是成熟之后读,第三遍是年老以后再读,这样就等于读了三本不同的书,无知懵懂的年轻人会逐渐积累人生的经验,从一本书中读到不同的东西。”这番话是针对威廉·曼彻斯特《总统之死》一书说的,去年11月是肯尼迪总统遇刺40周年纪念,许多人重新阅读了《总统之死》。这本书的精装本曾经卖出过130万本。

现在,曼彻斯特的另一本书在中国被重新阅读,那就是他的《光荣与梦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商务印书馆发行过这本书,后因版权问题迟迟未能再版,2004年2月,海南出版社以几千美元的价格购得中文简体字版权重新刊印。

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曾经影响过一代文字工作者,特别是怀有远大理想的媒体从业者。在我进入新闻行当时,有过一次培训,老师给我们讲《光荣与梦想》,这本书注意细节——麦克阿瑟是个自大的家伙,他总说“麦克阿瑟要如何如何”而不是说“我”,一般这样说话的人都是自恋的;宏观视角——作者讲述大萧条最厉害那一年的场景,同时交代那时候尼克松在干什么,肯尼迪多大了,就像平行蒙太奇;材料丰富,叙述生动,幽默感等等,这本书的优秀品质实在太多了。用一个词来总结,《光荣与梦想》表现出了一种“新闻的美感”。

那个培训班发的教材并不是《光荣与梦想》,而是解放军出版社的《外国优秀新闻作品选》,从快讯到特写,各种体裁都有。那本“作品选”里有两个文章我记忆深刻,一个是有关三峡的几百字的文章,里面融入20多个数字,却一点也不显枯燥;另一个是对一起枪杀案的特写,作者以扎实的采访重现现场,写得简直像是好莱坞的分镜头剧本。老师们大概害怕一个记者老憋着写《光荣与梦想》,却连个简单的采访都完成不了,所以一再嘱咐我们仔细学习那里头的范文。

我还记得老师对现场感的强调,他讲述自己对唐山地震所做的细致访问,讲他的作品《唐山大地震》,他还讲了一个笑话——有一年,一个地方举办鹦鹉比赛,各路的鹦鹉都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有的背诵罗斯福的演讲“四大自由”,有的背诵毛主席洪文的“别了司徒雷登”,台下挤着数万观众,看得如醉如痴,欢声雷动。但最终拿了冠军的那个鹦鹉表演的时间最短,他上台就说了一句:“我操,这么多人!”——钱钢老师说,为什么这个鹦鹉拿了冠军,就是因为他有现场感。

那时我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没多久,根深蒂固的认为优秀的文字都来自虚构,伟大的故事都来自虚构,但经过这一番培训,我开始相信好的记者也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光荣与梦想》也可以算是新闻里的“战争与和平”。

后来,光荣与梦想成为一个固定词组,与之出现频率相当的另一个词组是“美丽与哀愁”。在我拿到新版的《光荣与梦想》之后,我迫不及待地重读了一遍,在这本书的结尾之处,我终于发现它在十几年前为什么打动我,作者在最后一段提到了弗罗斯特的诗和托马斯·沃尔夫,他还用菲茨杰拉德的句子来结尾:“所以我们掉转船头,逆时代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它打动我的是文学青年叙述历史的卤莽,它的英文原名是“叙述史”而非我们曾翻译过的“实录”。1932年,作者的历史篇章开始之时,他才10岁,但这不耽误人家通过材料与档案追述,文学青年在纪实性的写作中可以获得一种操纵历史的快感,或者说“记者的牛逼感”,这种感觉催生了我们这里许多虚妄的报告文学。重新阅读,《光荣与梦想》带给我的感受是嘈杂与混乱,调侃一下,这分明是一部美国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对韩战的分析轻描淡写,对二战的记录毫无价值,对60年代文化的讨论也显肤浅,只有一种宏大叙事的情怀试图笼罩住1932到1972年的那40年光阴。

至于“新闻的美感”,我倒更愿意提一提《巴黎烧了吗》,译林出版社2002年7月发行了这本书的中文版,但它在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获得过《光荣与梦想》那样的推崇,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新闻周刊》和《巴黎竞赛画报》的记者,他们用三年时间采访了800多当事人,采用其中536人的亲身经历重现了盟军解放巴黎的故事。

1993年8月的一个早上,一个撰写肯尼迪遇刺故事的作者给威廉·曼彻斯特打了一个电话,他希望曼彻斯特先生,一,能公开当年就肯尼迪遇刺进行采访的笔记,二,披露一下《总统之死》一书中有关总统安全工作的信息来源。曼彻斯特先生的回答是:“我没有借鉴你的作品,我的采访笔记不会公开,我的消息来源都已经死了,一般人们是写信给我,而不是直接打电话给我。”

这场在美国的笔墨官司并不重要,曼彻斯特曾经与肯尼迪遗孀杰奎琳发生争吵,最终删除了《总统之死》中一些章节,他毕竟是钦定的肯尼迪遇刺故事的撰写者。他写的书实在太多了,而且有许多本长得吓人,包括几本小说,他写过《克虏伯军火》、《美国恺撒——麦克阿瑟》《告别黑暗》等18部作品,不可能要求他所有的采访笔记都真实可靠。《告别黑暗》是记述二战太平洋战场的故事,当时曼彻斯特在太平洋战场参加战斗,与他同时作战的詹姆斯·琼斯后来也成为作家,著有《细细的红线》一书。与他相比,曼彻斯特就像是“历史著作中的阿西莫夫”。

2001年8月,《纽约时报》一篇报道说,这个对历史事件有着超强记忆力、脑子就是资料库的曼彻斯特终于承认他不能完成三部曲《丘吉尔传》的第三本,该书第一卷出版于1983年,第二卷出版于1988年,两本书加起来共1729页,售出40万本。曼彻斯特说:“过去写作对我来说像呼吸一样容易,但现在我给朋友写封信都要一天的时间。我没法组织材料,没法联结上下文,我过去写作夜以继日,现在身体不行了。”他对未完成的书有一股了不起的自信:“我对丘吉尔的研究已经完成,别人不可能有我的风格,不能像我那样将我的理解贯穿在文字中,我是唯一一个能写这书的人。”全世界有600多本丘吉尔的传记,《时代周刊》评价曼彻斯特的第一卷是“80年代最了不起的非虚构作品之一”,而《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则认为该书毫无价值。

我从网上搜罗来这样的东西并不是要证明曼彻斯特和《光荣与梦想》只是二流作家和二流作品,只是出于好奇,想把自己第二次阅读感到的失落找到一些原因。曼彻斯特是位有责任感的历史作家,他说过,学校里的历史教育是片面的,日本人的历史教育就是典型,人民需要了解历史,在学校里学的那些还远远不够。对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在那个信息贫乏的时候,能有那样通俗热闹的读物是不寻常的。这位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渗透着情感,他对一代美国人曾经这样评价“孤僻的、谨慎的、缺乏想象力的、琐碎的、没有冒险精神的、沉默的”,1951年11月5日一期《时代周刊》以“沉默的一代”来描绘1925年到1942年出生的美国人。

与曼彻斯特的形容词相对应,“开放的、卤莽的、充满想象力、大气的、敢于冒险的、爽朗的”也许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拥有的气氛(或者是拥有一部分),在那样的时候,我们这些文学青年被《光荣与梦想》等书籍激发出一种历史感,总踮起脚攥着拳头想改变点什么,但在庸常的中年生活开始之后,我已经不习惯于从高处想问题——比如说伟大的小说与伟大的新闻何者更伟大,而是从低处瞎琢磨——那么多烂新闻那么多烂小说何者更无聊。一本书的再版不能将昔日的光荣与梦想灌注到如今这纷乱、琐碎、轻浮的年代中,但我也不打算“逆时代潮流而行,不间歇地向过去驶去”,原来的那个年代也并不一定更美好。


相关内容

  • 好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在其著作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为我们创造的一套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看书不是为了量去看,还要有质 ...
  • 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神圣力量(求是)
    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神圣力量 --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来源:<求是>2015/09 作者:本刊评论员 劳动最光荣,工人最伟大.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 ...
  • 重读与建构关于巴赞电影风格论的理论笔记
    今传媒 2013年第2期 广播影视评论 --关重读与建构于巴赞电影风格论的理论笔记 褚亚男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摘 要:中国电影理论界对巴赞理论的接受一度产生了误读和削减现象.本文旨在探讨长时间以来较少受到国 ...
  • 高二读后感:[致橡树]的读后感想
    高二读后感:致橡树的读后感想 如果问,有一首什么样的爱情诗可以打动我?我会回答,它不止是有象凌霄花一样的美丽意象,也不止是有行云流水一般的语感,也不止像泉源一样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慰藉,不止日光,不止春雨,甚至雾霭,甚至虹霓. 如果问我找到了这 ...
  • 同心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篇一:同心共筑中国梦心得体会 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8日在京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和畅谈如何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 ...
  • 定格,光荣与梦想
    摄影术诞生之日可能还没有人能想象到它日后创造的一个个奇迹,更没有人会想到它用高效的记录手段和自由的创作方式如何跨越语言的障碍将奥林匹克运动化为一张张难以泯灭的影像记忆.摄影记者将短暂的奥运瞬间凝固成永恒的影像,也将无数参与奥运的人的光荣与梦 ...
  • 抑扬五音步
    一 节奏 诗歌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音乐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音符的流动是有节奏的.所谓节奏就是强拍和弱拍按一定的形式配合起来,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懂点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中基本的节奏有两种,即强--弱(2/4拍)和强--弱--弱(3/4拍).举 ...
  • 英语字母与音标教学
    英语字母&音标的教学建议(教案实例) 学英语真好玩,一百符号要记全: 字母共计五十二,大写.小写各一半: 音标共计四十八,元音二十,辅音二十八: 学英语,很容易,读写听说和翻译: 多模仿,多记忆,早读晚听别忘记: 只要坚持有毅力,考 ...
  • 做读懂爱,付出爱,拥有爱的老师
    做读懂爱,付出爱,拥有爱的老师  (8 :58 :48) 何友枢(yshe_126t) 阅读( 103 )| 评论( 0 ) 爱是给予,爱是分享. 2008年的5·12大地震,让我们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但是学会了什么呢?就是学会了分担痛苦和分 ...
  • 大学生应该做的事和应该看的电影
    开学后学生如何调整好心态 尽管轻松愉悦的暑假生活已悄然结束,但有些学生余犹未尽,仍沉浸在暑假的欢乐之中.时间无情,它在不知不觉中滑过,新的学期已经到来了,我们要以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的学期.一些学生开学后感觉不太适应, 产生上述原因,一是假期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