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 范文中心

浅论水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03/31

  摘 要: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并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和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件;对策      中国开始注重寻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环境问题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开发问题早已被提上了议事程,而水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解决中国环境危机的关键之一。因此,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水资源工程必须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方法来规划、实施和运作,从而能长期地保持和改善资源的基础,保证后人也能持久的、高质量的水资源。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问题   水资源匮乏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与基本国情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主要体现在对水资源的污染破坏、巨大损失浪费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已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并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合理用水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认清存在的这些问题和矛盾,并采取相应的正确对策和措施,才能保证和满足近期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实现未来中华民族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对策的探讨   (一)节约用水与合理用水   1.加强节约用水宣传   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存在两种模糊观念:一是无限可用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赐之物,不存在危机问题;二是有值无价论,认为水不具备资产特征,其所有权不明确,人们可以自由索取。由于上述观念的左右,人们惜水、爱水、节水意识十分淡薄,对水资源的浪费已成为一种社会痼疾。节水意识的基础来自于水忧患意识,而水忧患意识的建立则需要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水资源知识的宣传教育。为此,全国节水办公室专家建议编写生动有趣的水资源科普读物,对广大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水资源教育;在中学阶段则要开设水资源选修课,借以普及水资源知识;在大学生、干部、职工中则要将水安全教育与时事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水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基础的思想,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把节水贯穿于每一次用水的行动之中,逐步建立适合我国水环境的节水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城市的全方位的节水社会格局。   2.全面厉行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   何谓“节水型社会”?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水利专家钱正英同志做出了明确的阐释。她认为:节水型社会是指要增强社会的节水意识,把节水的政策贯彻到社会的各行业,让节水的观念落实到全社会的每个人。其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促使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应当成为水管理考核的首要目标,成为一切开源工程的基础。当前节水研究的重点: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市生活节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灌面积居世界首位。全国年农业用水约为4000亿m3,占全国水资源消耗总量的80%。但是,我国的农灌用水利用率只有25%~40%。因此,提高农灌用水利用率,便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关键之所在。针对这种现象专家呼吁:第一,我国农灌输水要进行渠道防渗,这将比不防渗土渠节水2/3;第二,要大力推广地下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微灌、渗灌技术,以提高用水效率;第三,要搞好水土保持,以减少河道径流,减少入河泥沙,把水土涵养、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起来。   工业节约用水要以技术进步型节水和结构调整型节水并重。工业用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水一般约占城市用水的80%左右,用水量大而集中,通过循环回用、重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历来就是工业节水的重点。伴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要鼓励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节水方式,推广闭路循环用水和清洁生产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将会大大降低工业用水定额;发展低耗水量、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促进工业取用水量逐步趋于零增长或负增长。   城市生活用水要以节水器具型节水和强化管理型节水并重:要全面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尤其是在公共市政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的洗涤、冲厕和淋浴方面重点采取节水措施,提高节水效率;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降低跑冒滴漏损失;建议城市水价每年进行不断调整,采用按水量累进计价。   (二)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合理安排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水资源的开发必需根据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地区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需要进行优化分配。   做好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前提。作为紧缺性的战略资源,量水而用,科学取用才是解决之道。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规划无疑是重中之重。在规划中必须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统筹考虑城乡水资源,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一个利用市场手段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水市场,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水的利用从低效益的经济领域向高效益的经济领域调整;有利于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调整供需矛盾;有利于增加水利投入,推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强有力的综合管理,又要有权威的水主管部门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的水资源管理能有效促进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也只有在实现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的基础上解决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五勤.水权制度与水资源治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03,(2).   [2]刁基慧.吉林省辉南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吉林水利,2010,(6).


相关内容

  • 用好水能资源,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
    用好水能资源,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国宝 2004年10月27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祝贺联合国社会经济事务部.世界银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 ...
  •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
    摘要:现阶段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以及日益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使得实行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方式成为迫切需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最新的治水方略,从取水.用水.排水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并形成了与取水. ...
  •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
    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型等特点.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 ...
  •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能源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前言 :能源是资源的一部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当今世界,能源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动力资源,而且是重要的原始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能源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与政治.环境等问题密切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
  •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 概述 一.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1.环境的作用 ●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 ●环境的自净 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来消纳.稀释.转化废弃物的过程,称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满足人们舒适性的要求 2 ...
  •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 崔元磊(昭通渔洞水库管理局) 摘要:本文就昭通渔洞水库水资源环境现状和保护.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环境保护 渔洞水库 昭通渔洞水库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山西省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山西省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 当前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焦点,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通过分析山西新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到 ...
  • 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青海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二○一○年九月 1 目 录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现况 ...................................... ...
  •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