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 范文中心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06/14

——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2014.03.17 14:54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萨缪尔·亨廷顿

字号:【 大 中 小 】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 [1**********]09

出版日期:2010-1-1

译者: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

作者简介

萨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Samuel·P,1927-4-18~2008-12-24)美国政治学家。早年就读于耶鲁大学,后在芝加哥大学与哈佛大学获硕士与博士学位。历任哈佛大学政府学讲座教授、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政府学系主任,曾参与创办《外交政策》杂志,担任过美国国防部等部门的顾问,1977~1978年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小组的负责人。1987年因在比较政治学领域中的贡献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亨廷顿的代表作,他在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核心观点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同文明内部的力量配置和文明冲突的性质分不开的。同一文明类型中是否有核心国家或主导国家非常重要;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因此,在不同文明之间,跨越界限(CrossingBoundaries)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文明间,尊重和承认相互的界限同样非常重要。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全球政治;不同文明间的相对力量及其领导或核心国家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文明间力量的对比会受到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间最可能的是相互疏远和冷淡,也可能是高度敌对的关系,而文明之间更可能是竞争性共处(CompetitiveCoexistence),即冷战和冷和平;种族冲突会普遍存在,在文化和文明将人们分开的同时,文化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带到了一起,并促进了相互间的信任和合作,这有助于削弱或消除隔阂。

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等等。


相关内容

  • 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_兼论利益冲突是世界冲突的根本原因
    2004年3月 第2期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AcademicJournalofSuzho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Mar.2004No.2 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兼论利益冲 ...
  • 亨廷顿|全球秩序中的政治变迁和美国体系的衰落
    法意导言 对于自二战以后的国际政治,人们大多熟悉于从"美苏争霸"到"一超多强"的历史叙事,却忽视了美国这一"超级权力"崛起的过程:以及更为隐蔽的,全球秩序从"以欧洲为核心 ...
  • 恐怖主义.伊斯兰教和身份认同
    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摘要 欧洲社会不愿公开直面穆斯林移民身份认同,也不像美国一般培养基于自由民主意识形态的独特国家身份."文化多样性沦为自由多元主义的装饰品",埋下一颗 "定时炸弹". ...
  • 欧洲文明史复习+考题~
    欧洲文明史复习整理 题型:选择5题,共10分:填空5题,共10分:简答3 题,共30分:论述2题,共50分. 文艺复兴:考了论述题1 概述: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
  • 强世功: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性考察
    人文与社会 提交 2011/01/15 阅读: 11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05-24 摘要:本文以法律移植与现代国家转型为背景,考察了最近20年来法理学思潮从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到法律文化论和法律现代化论的内在发展逻辑,作者提 ...
  • 中国加入当代国际组织的文化定位探索
    作者:潘一禾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1年06期 一 面对各类国际组织作用日益增强.全球逐步"一体化"的发展大势,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取向目前主要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选择是文化民族主义:这是一种中国 ...
  • 历史书籍.doc(2)
    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或多次重印. 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 ...
  • 社会结构的政治与文化意义
    2008-10-07 10:24   南方报网 作者:朱国伟 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认为:社会可以分为社会结构.政体和文化等三个部分.社会结构的变化,其结果在具有不同政治和文化构造的社会中将有所不同. 这里贝尔实际上为 ...
  • 浅论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浅论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3 .12 .3) [内容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至今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文化(个体),但成就了中华文明(共体).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经过无数心安天下之人.哲学家.思想家.学者的诠释和发展,也经历了外来 ...
  • 揭开蛋白质聚集及其翻译后异常修饰与退行性疾病的"面纱"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一系列受害组织或器官的结构或功能逐步恶化的疾病,如帕金森症(PD).阿尔茨海默症(AD).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2型糖尿病和额颞叶痴呆(FTD). 它们是由于特定的神经元群体逐渐缺失而导致的临床症状,是危害人类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