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研究 - 范文中心

农民工问题研究

09/10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农民工群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如今却面临着种种尴尬和窘境,无法充分发挥其潜能。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民工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对于农民工群体这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措施。

关键字:农民工;经济压力;歧视

所谓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不离开家乡的农民,狭义上是指外出进入城镇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离开家乡的农民。本文所指农民工为狭义上的农民工。据相关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而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挥汗如雨的同时,却忍受着歧视、饥饿和种种的不公。他们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

1.进城农民工现状分析

1.1进城农民工的本身基本情况

进城农民工呈现男多女少的现状,其比重分别为79.2%和20.8%。并且年龄在3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58.9%,人数最多,人数相对较多的是年龄段在16—25岁之间的农民工,所占比例为28.8%。大量男性农民工流入城市,只有妇女、老人和小孩驻守农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也使农村家庭处于失衡状态。 其次,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偏低,以初中为主,所占比重为59.6%,而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农民工的比重是18.8%,小学文化的农民工比重为16.6%。可见农民工的低文化水平阻碍他们融入城市文化,加剧了工作生活的困难。

进城农民工男女比例非常不平衡,且大部分进城农民工都是中年人,他们是农民工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不能忽视20岁左右的年轻的农民工,他们是崛起的“新生代农民工”,强烈渴望融入城市,他们将会成为进城农民工的主力军。此外,农民工大军的文化水平偏低,严重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顺利进行,这将是一个重大的障碍因素。

1.2就业和工作状况

进城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2.1%和36.7%,还有部分集中在服装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所占比重分别为6.4%、

4.4%和3.8%。这些行业都是极大耗费体力和劳力,超出正常人所能承受的负荷,反映出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

其次,进城农民工的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呈现层次分明的梯度起伏特征。其中,收入在1300到1800元之间的农民工比重为65.4%,收入在1300以下和1800以上的比重分别为15%和19.6%。说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仅能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对于休闲、娱乐以及旅游这些活动,是远远满足不了的。

1.3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

农民工参保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这与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在调查中发现,有65%农民工没有和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方面农民工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一方面就业单位也不愿和农民工签订合同。

2.农民工问题出现的原因

2.1政府政策制度的原因

我国的户籍制度把全国人口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并且对两种身份的公民实行有差别对待。拥有城市户口的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而农民工要想享受这些待遇,必须比城市人付出更多的成本,无疑是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户籍制度影响各种保障制度。

政府制定的就业政策带有对农民工明显的歧视,对许多工作制定了较高的条件,限制农民工选择工作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工作一般是城市居民所不愿做的,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差,耗费体力大。此外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单位仍然选择城市居民。这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竞争的原则,将农民工拒之门外,损害了农民工的经济利益,减少农民工的生存资本,危及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

2.2城市的排斥

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往往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气,他们大部分是高素质的人,崇尚美好的生活。从农村转移过来的剩余劳动力,是城市的闯入者,打破了城市生活的平衡,扰乱了城市人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了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加之舆论的负面宣传,使农民工的不良形象占据主导地位,加剧城市人对农民工的厌恶和排斥。

从农村转移来的农民工没有受到城市生活习惯的熏陶,仍保留农村的习惯,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扰乱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方针,加剧管理难度,给管理者造成很大麻烦。而且农民工规模越来越大,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农民工无法真正做到监督,造成管理脱节。城市管理者有苦难言,对农民工的管理往往不能做到公正对待。

2.3农民工自身障碍因素

古往今来我国的农业都占主要地位,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和小农经济思想在农村根深蒂固,将农民的思想紧紧束缚住。农民工文化水平很低,有将近60%的农民工学历在高中以下。此外,我国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和城市交流甚少,农民的思想得不到改变。一旦农民工进城,就与城市开放的思想相抵触,对城市无法产生归属感。

农民的本职是种地,农民的擅长在于种植农作物。但是农民工进城务工所作的工作又是另一种性质的工作,要求农民工有相关的技能知识,要求掌握生产技术等。有些农民工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化水平都达不到。农民工没有接受专业的技术指导,没有接受很高的教育,无法完成城市的工作。而城市市民的交往则表现为多元性和多价值性。农民工生活节俭,城市市民则追求时尚生活、休闲生活。文化风俗的差异,使农民工很难转变与城市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3.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政府制度政策上的倾斜

户籍制度是农民工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要真正解决农民工问题,就必须改革户籍制度。介于农村户口在城市环境的尴尬,政府就要对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公平对待,达到身份统一,地位平等,公平享有权利。政府不再区别对待两种身份,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建立新制度来有效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解除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消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地位平等。

对于城市户口的居民来说,他们享有国家制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公积金等待遇,而农村户口的农民工则享受不到。国家为了保障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城,必须要改善之前对农民工的待遇,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首先要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问题,然后逐步建立失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目前由于国家对农民工的关注,2009年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占比分别为39%、16.8%和3.4%,较上年提高了4.9、4.7和0.4个百分点。这样把农民工的经济成本降到最低,才会起到促进作用。

教育对于农民工来说非常重要,农民工本身受教育程度低,更加重视子女教育。城市不公平的教育制度严重影响到农民工进城的积极性。我国必须加快解决

目前不公平的教育制度,允许农民工子女自主择校,取消高额借读费,对城市学校以种种借口拒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以惩罚。2010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城市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免除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城市义务阶段学生学杂费,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使农民工及其子女慢慢融入城市生活中。

3.2社会媒体的正面宣传

新闻机构不能仅仅着眼于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大力宣传,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农民工进城也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城市市民对农民工的排斥也不是因为农民工对其直接造成危害,而是接受了大量的舆论宣传。新闻机构也应该对农民工积极的一面做出宣传,为改变农民工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做出贡献。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确实给城市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要加强对城市管理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农民工的认识,深刻熟悉农民工这一新群体,掌握农民工的心理、生活习惯、思想等,切实做到时刻关注并解决农民工的困难。这样才能找到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服务。

3.3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政府要做出努力对农民工进行现代化意识的教育,打破农民工从农村带来的封建的、封闭的小农思想意识,灌输城市的创新、自立、竞争、讲究秩序和法制等意识,敦促学习合作的精神,促进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农民工要努力学习城市的先进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跟上城市前进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因为缺乏技能知识和技术,使农民工面临难就业和失业的困境,极大威胁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建立培训机构,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对农民工的技术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熟练度,加深对工作认识的深度。不断提高农民工的能力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使农民工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参考文献

(1)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蔡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

(2)吕柯.浅议“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障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4).

(3) 张莉.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反思与制度建构[J].理论学刊,2005(10).

(4) 熊唏.加强教育培训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J].新视野,2006(4).


相关内容

  • 20**年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泰科院2013届人资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综合类 1心理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EAP模式 3家族企业与"90后"员工共赢研究 4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保险营销员胜任力特征分析 ...
  •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摘 要]所谓农民工是指受他人雇佣从事第三产业工作,而其户籍仍在农村的劳动者.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有的群体,他们每天从事着城市中最脏.最累的工作,却拿着微薄的工资.关怀农民工,使他们成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平等一员, ...
  • 中国土地制度研究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曾极大 ...
  • 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认识
    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认识 作者:敬翰 敬采云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1期 摘 要:在分析三农问题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提出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观念,即在农村问题上 ...
  • 中国经济转型下农村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转型下农村发展研究 1 中国经济转型历程回顾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1978-1984年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原来的人民公社制度.1985-1991年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和实施村民自治.1992-200 ...
  • 新农保论文1
    对农民新农保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probit 分析 内容提要:本文在安徽省和县.蒙城.霍山.广德县400 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 模型,从不同角度研究农户参与新农保的动机,并分析影响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 ...
  •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问题与反思
    保险市场 证券保险 Capital&Insurance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问题与反思 王汝志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中央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也形成了各具千秋的农民工养老 ...
  •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12 第lO期№10 宜宾学院学报JournalofYibinUniversity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研究综述 产 惠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角度和方法 ...
  •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管理世界>(月刊) 2006年第8期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钱忠好 曲福田 * 摘要:本文运用科斯的分析思路对农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制度解析.在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外部利润对当事人制度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农地股份合作制效率 ...
  • 农业传播论文
    农业传播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和问题 李爱珍 摘 要: 本文根据传播学在农业推广中地位和作用的研究, 提出了创新农业推广平台.提高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丰富农业推广内涵.坚持推广公益性是创新农业推广的建议.通过对农业推广与传播学的关系及传播学原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