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 范文中心

元上都遗址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11/14

  2012年6月24日——7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内蒙古的元上都遗址以突出的普遍价值得到各国代表的一致认可。大会最后表决同意,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最新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位于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与多伦县交界处,即北方草原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地理交界处,是元世祖忽必烈汗的第一座都城和其后元代各帝的夏都。遗产区面积25131.27公顷,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缓冲区面积150721.96公顷,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  元上都选址于上都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籍赞其“北控沙漠,南屏燕蓟,山川雄固,回环千里”;“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分布范围约18平方公里。它完整呈现了元代夏都的整体格局与营造特色,是中国元代都城系列中创建最早、历史最久、格局独特、保存最完好的遗址。  现存遗址由城址(含宫城、皇城、外城)以及城垣外的关厢和城市防洪渠组成。遗存类型有城墙、城门、道路、护城河、防洪渠,以及宫殿、寺庙、商铺、民居、仓库等各类建筑基址。城址平面呈方形,坐北朝南,边长2200米,面积约484公顷,由宫城、皇城和外城3部分环套而成,明显引用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都城规划的设计传统。三重城墙外均设有护城河,城外西北面的铁幡竿渠是整座城市的防洪设施,体现出湿地建城的特殊需求。  元宪宗元年,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建立“金莲川幕府”。宪宗六年,忽必烈命汉族幕僚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作为忽必烈藩王驻地所在。中统元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开平成为临时都城。中统四年,“升开平府为上都”。自此,元上都正式成为元朝都城。中统五年,改燕京(今北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建成,称大都。  蒙元帝国实行以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的“两都巡幸制”。元朝历代皇帝为避暑热,每年夏天率文武百官、嫔妃侍从到上都避暑游猎和处理政务,并与漠北蒙古贵族聚会于此,按照蒙古习俗举行一系列宴会、狩猎、祭祀活动,以加强朝廷对拥有强大势力的漠北蒙古宗王贵族的联络与控制。  1358~1368年,元上都在元朝末年农民战争中受到破坏。明代初期(1430年之后)废弃,长期处于自然保存状态至今。  元上都作为蒙元帝国百年风云的权力中心之一,多种语言、丰富的文献史料与遗址保存的完整性,使其具有久远和广博的考古研究潜力与魅力,对当代乃至今后的人类文明与文化进程仍具有启示与发现意义。  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从1996年开始启动。  2005年,经过国家文物局确定,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中国政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经国家、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领导推进,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了申报年度。  2009——2011年,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以及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文化遗产司)考古处、文物处、世界遗产处等部门的负责人,多次专程赴内蒙古元上都遗址考察、指导申遗工作,全力支持内蒙古开展元上都申遗工作。  2009年9月,内蒙古成立了以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为首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多次亲临元上都遗址考察,指导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在经费投入、文物保护以及管理等项工作做出重要决策。  2009——2010年,受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遗领导小组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编制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和《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规划》。  2010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穆清阁宏大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殿址顶部柱础与铺砖地面,确知了穆清阁基础之上的建筑格局与特点,对研究穆清阁整个建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价值。  2010年,自治区政府相继公布了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了元上都遗址保护的法律和规划体系。  同年,成立了以自治区副主席为总指挥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指挥部。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元上都遗址局部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在2009——2011年3年中,共完成55平方公里的测绘,400余万平方米的勘探,并对元上都遗址现存的外城城墙、宫城御天门、穆清阁、护城河桥梁、西关厢和铁幡竿渠等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与局部发掘。  2011年初,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重点基础项目——《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英文本)完成了编写、审定、修改、翻译、印制,最后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定,并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11年2月得到受理。  2011年成立了元上都遗址申遗现场工作指挥部,负责指挥自治区的4个考古队,以及来自全国的10余个文物保护、展示、规划设计团队,在元上都遗址开展考古、保护、展示工作。  2011年,元上都遗址的现场展示、保护、维修工作全面开展。按照《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描述,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正蓝旗与多伦县文物局开展了确定元上都遗址展示线路、建立语音导览系统、树立展示说明标牌的工作。其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辽宁有色金属工程公司等文物保护设计、工程部门,开展了保护元上都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遗址的工作。  2011年,内蒙古博物院依据元上都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元上都遗址考古发掘所获得的珍贵文物,并参考元代历史文献资料,同时吸收《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的内容,在自治区各文博部门大力支持下,在正蓝旗举办了《走进元上都》大型专题文物展览。


相关内容

  • 文化遗产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遗产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化遗产学概说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遗产学 一.定义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研究文化遗产的界定.分类.价值评估与传承和保护方法的学问. 三.文化遗产学的视角和视 文化遗产学的视角 文化遗产学旨在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 ...
  • 中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介绍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万里 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 ...
  • 中国世遗数或第一,盘点中国世界遗产有哪些?
    世界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对该国知名度的提升起到重大意义.那么,世界遗产包括哪些类型呢?广义的概念可以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及文化景观四种类型. 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在波兰举行,届时中国将分别提交鼓浪屿和青海 ...
  • 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上)
    18<l<川<●孙洁日本文化遗产体系(上)[文章编号]1001-5558(2013)02-0099-14 摘要: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众多世代传承.守护至今的文化遗产,El语把这些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 ...
  • 宋才发: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 遗址文化景观探讨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博物馆,北京 100081) 一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
  • 13年体育单招高考时事政治(4月底最新版)
    2012年4月份时事政治 1.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在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柬埔寨各界认为,时隔12年,中国最高领导人再次访柬,两国签署<中柬联合声明>,开启柬中关系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4月2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 ...
  • 讲座 | 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时间:2017年2月28日14:30--16:40 地点:成都博物馆 内容提要 (1)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古代遗址(巩县石窟,北石窟寺,天梯山石窟.木塞木石窟.汉魏洛阳城遗址.未央宫遗址.嘉峪关.锁阳城遗址.玉门关.悬泉驿.交河古城.北庭都护府 ...
  •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1-9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 (1987年至2010年批准项目) 石遐识 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 一.泰山 二.长城 三.明清皇宫 四.敦煌莫高窟 五.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七.黄山 八.九寨沟 九.黄龙 十. ...
  • 文物保护与传承指南
    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 一.形势与需求 ................................................................................................ ...
  • 国庆旅游推荐_十一旅游推荐_黄金周旅游推荐
    国庆十一黄金周旅游推荐 北京 简介: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每年有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国庆旅游推荐景点: 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