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现状及分析 - 范文中心

劳动力现状及分析

12/12

富顺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

调查研究

富顺县2010届选调生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日

富顺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调查研究

富顺县2010届选调生(富顺 643200)

摘 要:富顺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劳务输出多的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富顺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加。富顺县富裕劳动力实现就业的方式主要是外出务工。富顺县的劳务输出带回可观的经济收入,推动了我县整体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同时也造成了空巢化现象加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弱化等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整合最优化,使经济建设与社会稳定取得双赢,是富顺县当前和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富顺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按照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为就业服务的要求,综合运用政府扶持政策和激励手段,调动农民、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和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从而解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由劳动力输出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的跨越。本课题组深入

富顺县基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做了深入的调研,分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化解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和相应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富顺县农村基本概况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6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08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耕地面积66.72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8亩,劳动力53万人,富余劳动力40万人,是一个人地矛盾突出的农业大县。富顺县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省丘陵地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四川省城乡统筹、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

据富顺县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富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936.5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93.74元,城乡差距逐年拉大(如图1)。

图表 1 富顺县城乡收入对比

二、富顺县农村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

年份

劳动力资源是社会的基本财富,合理开发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在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社会安定中具有重要意义。富顺县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传统的农业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地区尤为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产业间、地区间转移的力度在加大,数量在逐年增大。但相对于农村地区的需求来讲,目前农村人口依然庞大,仍然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合理地开发和整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是富顺县建设人力资源强县的必由之路。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渐增长,富余劳动力规模庞大

根据200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09年末,全县人口为108.37万人,农业人口84.1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为50.4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9.95%,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据测算,2009年末,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0万人,占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的79.26%。

人口

数量

万人

图表 2 富顺县2005-2009年农村劳动力人口比例变化趋势

(二)农村适龄劳动人口中外出就业人员比重较大

据富顺县统计局资料显示,自2005年至2009年末,全县农村适龄劳动人口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人口连续五年占农村适龄劳动人口的一半以上,外出就业的农业人口占当年农村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分别为54%、56%、52%、52%、51%。2009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36.9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25.63亿元;就地就近就业7.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工资从2005年的1141.6元上涨到2009年的1912.35元,涨幅达67.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 [***********]09年份

604020

[***********]09年份

图表 3 农村适龄劳动人口与外出人口比例

收2500入

(2000

)1500

1000

500

[***********]09年份图表4 在外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

(三)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对实用的新型技术掌握不多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成人教育得到广泛开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全县人口的文化素质。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的占1.83%,接受高中教育的占13.06%,分别比2005年上升0.51、1.05个百分点,接受初中教育的占51.06%,下降0.21个百分点,接受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占34.05%,下降1.35个百分点。尽管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

依然较低。受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化程度低的影响,富顺县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教育水平比较低,多数进入城市中的传统产业部门,所从事的职业及地位较不稳定,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工业、建筑、装修、搬运、餐饮等行业中。

在富顺县农村劳动力中,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就占了92.24%,只有7.76%的农村劳动力接受过培训,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农民的创业冲动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当微弱,存在隐性失业问题。

(四)农村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仍为传统型

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年轻有技能、有特长的劳动者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主要是种植农作物或从事林牧渔业,所以,农村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仍然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2009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占75%,第二产业占7%,第三产业占18%,由此可见,农村就业结构仍然是典型的传统型产业结构。

三、富顺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社会影响分析

(一)劳动力转移的不完全性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户籍以及附着后的城市福利体制等各项制度和政策改革的滞后性与不完全性,导致了迁移者不能在迁入地永久性地居

住。这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暂时性、不稳定性以及流出和回流的同时性。由此而生的弊端,一是进城务工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由于时常处于半失业状态,他们不得不经常外出找工作,一年下来的收入并不多;二是造成了较大的往返城乡间的交通成本。转移的不完全性决定了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具有兼业性,他们既是城里的产业工人,又是乡下的农民。这种周期性的城乡往返,不仅增加了自身的费用和交通部门的运输压力,也对其所从事的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每逢春节前后,一些大量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行业和部门都面临着严重的用工短缺问题,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二) “空巢化”导致的社会问题严重

根据在富顺县5个典型劳务输出乡镇问卷调查反映,我县劳务输出人员大多在建筑、矿山、加工企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就业,这决定了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男性和青壮年为主。他们的流动没有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只是劳动力与家人的暂时分离,家庭的召唤力是其回归家乡的主要力量;劳动力的流动是当事人及其家人所作的决策,与政府指令性计划无关。同时基于现行制度下举家外迁会产生难以承担的高额成本的考虑,大多数外出务工者都属于个体性迁移,而把家属(包括配偶、老人和小孩)留在了农村。当同样的选择成为众人的决定,这就导致了农村“空巢化”,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闲散青年”等社会问题随之产生。

2005年-2009年,我县农村“留守儿童”从5.5万人增至7万人。2010年8月,赵化镇鳌山村一名未满两岁的“留守儿童”,因其祖父、母外出干活,无人看管,在自己门前的水坑里淹死;2010年9月10日,代寺镇丰光村一名“留守儿童”, 由于无人看管,私自下塘游泳,不慎淹死。 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县发生的偷盗、斗殴等刑事案件中,有七成以上,都有农村闲散青年参与。而这些闲散青年大部分都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看管而辍学,最终因无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拉帮结派,打架滋事,成为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目前,这些问题对我县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显现,“空巢化”问题亟待解决。

(三)降低了留守人员的生活质量

2010年10月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普查员在东湖镇某条件极其简陋的小旅馆发现一位70多岁的患病老人长期无人照顾,据普查员了解此人家住狮市,儿女在外打工,虽家中有住房,但无人照顾,入住敬老院,由于敬老院修葺在无任何保障的旅馆已居住2个月之久。

当前我县农村存在青壮年劳动力过度转移的现象已成不争的事实。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常年外出务工,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现金收入,增加了农家的经济收入,但却实际造成了留守人员生活质量的降低。这不仅体现在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缺失和情感孤独以及老人的赡养问题上,也表现在留守人员的实际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加大方面(因为外出务工者大多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力)。

(四)弱化了新农村的建设主体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新农民。但现实的情形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造成了农村的“空巢化”。尽管随着政府惠农支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已有部分农民回流,但这毕竟只是少数拥有一定技术和资金的“佼佼者”,而不是主流,所以短期内农村的“空巢化”现象也不会得到改观。新农村建设中大量基础性工程的开展,以及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显然不是现有在乡农民所能承担的。所以,发出“新农村谁来建”的疑问并不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而是基于农村现实情势的忧虑。

四、对策及建议

从总体上讲,我县的劳动力问题,既有总量分布的“不均”,又有质量的“不高”;既有主观择业观念的“落后”,又有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滞后”;既有宣传引导的“不够”,又有体制机制的“不活”,需要政府、企业、劳动力自身多方联动、共同发力,尤其是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坚持多措并举,着力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一)努力探索劳动力保障工作新思路

据统计,我县2009年全年已培训3.035万人,培训后

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2.88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2.13万人。为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就业人数,应积极整合相关资源。

1.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整合资源。强化“招工就是招商”的理念,将劳动力本地就业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加大县级层面的统筹力度,制定一整套含政策引导、培训服务、管理教育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赋予的“先行先试”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加强资金监管、合法合规使用的基础上,允许统筹整合县内各类培训项目。

2.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培训工作。各相关部门及乡镇、村要根据责任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一手抓帮助招工,一手抓政策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宣传,鼓励和吸引劳动力到本地就业,进村入户,切实掌握全县所有劳动力的数量、素质状况、培训需求和就业意向,分类登记造册,主动上门做好技能鉴定与考核工作。

3.确定培训对象,明确培训内容。根据我县劳动力实际状况,应以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返乡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为主,着重在中青年劳动力,适度做好劳动力储备培训。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以订单、定点、定向培训为重点,一方面为落户企业和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自身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对接合作,对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有效缓解技术性工种缺乏现象。另一

方面围绕劳动者自主创业和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工程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和创业培训。

(二)加快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新平台

劳资双方信息不对称、信息发布不及时是造成用工难的制约因素之一,鉴于此,当前要加快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疏通县、镇(乡)、村信息渠道。

1. 抓紧健全县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将网络建到村组一级,实现“村村通”,做到劳动力信息全部掌握,大部分能获取联系方式,尤其是要重点掌握具备较高劳动技能的技术工人信息,按照工种、专业技术水平等对其进行详细分类、动态跟踪。

2. 抓紧建立网上信息平台。高标准建设我县的人才信息网络,充分发挥网络时效性强、使用便捷的特点,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做好实时更新。特别要抓好网络建设与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之间的协同配合。

3. 抓紧完善县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完善一个集企业用工招聘信息发布、现场招聘、社会保险代理服务、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社区家政服务、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一站式服务人力资源有形市场,以满足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

(三)加快结构调整,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空间 目前,由于城镇容量和再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限制,近期

内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不现实。当务之急就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就近内部消化农村劳动力。

1.加快推进新型农业化进程。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甜橙等特色产业,扶优扶强有代表性的种植、养殖大户,开发延伸多条产业链,推进产业化经营,大量吸收富余劳动力。

2.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以狮市古镇、板桥荷花、万寿青山岭、安溪花果山等景点为例,充分发挥农村自然景点优势,大力发展周末度假、旅游休闲等项目建设,促进农村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容量。

(四)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容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可以推动农村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加快职业农民变工商业者进程。

1.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和项目,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集聚地。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高起点规划小城镇,搞好供水、供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优先发展小城镇中区位较优、实力较强、对周边农村和镇街具有较大吸引辐射能力、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村中心城镇。同时,以产业开

发、市场开发来促进小城镇建设,注重发展乡镇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等特色小城镇,突出发挥小城镇的个性和特色,形成独特区域功能的专业化小城镇,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五)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还称不上是人力资本。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势必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整合各方面有关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资源,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1. 重点抓好专业技能。为此要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在普及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县的教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积极推广适用技术教育。同时应根据各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及农业现代化要求,有效地对农村劳动力分层次、分专业、分类型进行一体化培训,综合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适用技术,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条件。

2. 建立农民工培训新机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创新培训机制。推行订单定向培训,由培训机构出“菜单”、用工单位出“订单”、政府部门去“买单”,做到培训一人,发证一人,就业一人,政府补助一人。

3. 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县、乡、村三级积极行动起来,

每年都要在财政预算中落实安排农民工培训的专项资金,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力争让全县绝大多数农民工普遍得到培训,每人都掌握1-2项非农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其以后进城就业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六)严格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

抓好对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就业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和鼓励农民工创业,拓宽小额贷款受众面和增大贷款发放规模,尽快将贷款对象扩大到农村创业人员。

及早制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的 “归雁工程”,出台鼓励政策措施,如,返乡农民工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经考核合格的,免收职业培训费和鉴定费;农民工就业服务组织和劳务介绍人,介绍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可享受一定职业介绍补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多使用返乡农民工等等。同时,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少、产业层次低、财政贡献弱的企业,应适当提高门槛,避免其挤占劳动力资源。


相关内容

  • 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策划报告
    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策划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性和行业领域的基本共识 二.全球节能与新能源车系列新政浮出水面 三.国外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政策各不 ...
  •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素禀赋理论视角分析 朱凯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江苏南京(211189) E-mail: 摘 要: 要素禀赋理论是解释商品贸易的传统分工理论,本文通过尝试将该理论应用与国际服务贸易,结合已有的国际服 ...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
  • 新能源行业深度调研
    2014-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深度调 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全国电力供需总体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源投资出现下降.1-6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405.2 ...
  •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学年论文 题目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 ──分析与对策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 1302 学生袁康兴 学号 [1**********] 指导教师谢文涛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 ...
  •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10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学习理念.网络运用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表现优于一般同学,但其中也有部 ...
  • 20XX年汽车轻量化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年版中国汽车轻量化材料市场现状调 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88631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
  •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各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作为世界 ...
  • 本科论文,广东劳动争议的特点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以东莞裕元鞋厂为例 论广东劳动争议的特点-以裕元鞋厂为例 内容摘要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省份,广东正处于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时期,行业受政策.环境.竞争.技术.人口等因素影响,在转型升级中劳动争议常有发生,造成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