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浒传]中卢俊义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 范文中心

论[水浒传]中卢俊义形象及其悲剧成因

03/31

   内空摘要:卢俊义是剥削阶级,同时也是受官僚阶级压迫的受害者,是一位具有特色的悲剧性人物。本文通过研究卢俊义的形象及悲剧成因,揭露《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思想,哪怕是剥削阶级,没有政府的支持,依旧无法保存财产。    关键词:《水浒传》 人物形象 悲剧成因 启示    《水浒传》虽是小说,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斗争提供了一面镜子。卢俊义就是其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人物。    一、《水浒传》中卢俊义的悲剧命运    卢俊义是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外号“玉麒麟”,棍棒武艺天下无双,其枪、棒、拳被称为“河北三绝”,北京大名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浪子燕青原是他的仆人。《水浒传》中卢俊义初见吴用时说的话是:“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1]其人家世清白,恪守封建礼教,坚决维护封建正统秩序。卢俊义在被“框上梁山”之前的具体行动是其阶级出身和思想意识的体现。    宋江仰慕卢俊义,为壮大梁山声势,欲将其诓上山。吴用与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与哑童子,前往卢俊义府上为其算命。吴用听到他出生于“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大惊失色,说卢俊义“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说其若要避灾,则需前往东南千里之外,并在墙上题下“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的藏头反诗。    卢俊义中计,欲前往泰安州避祸。途经梁山时中埋伏,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宋江也未强迫,将其放回。待其回到家中,发现他的妻子贾氏已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奸夫淫妇诬陷卢俊义勾结叛匪,卢俊义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众好汉等先后搭救,方免遭毒手。上得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与宋江都是“梁山泊总兵都头领”。忠义堂前亦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的大旗。    招安之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参与指挥了征辽、讨方腊等战,屡立战功。后被高俅毒酒所伤,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纵观卢俊义一生,起初,卢俊义是河北大名府的富豪,开着当铺,放高利贷剥削平民,属于剥削平民的地主阶级;后被宋江陷害,被骗上梁山,成了梁山阶下之囚;之后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与宋江平起平坐;最后被高俅毒害,坠江身亡。其一生经历可谓大起大落,而每次起落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含义。    二、卢俊义的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卢俊义在《水浒传》中是“忠义无比”、“出身富豪”、“才能出众”、“文武双全”的形象,他虽受官僚阶级压迫却依旧效忠于北宋朝廷。而后作者却使其“落草为寇”,成为梁山主要首领之一,如此戏剧性的转折自有其特殊的思想意义。    (一)被“诓上梁山”    《水浒传》中大多英雄都是受到官僚阶级压迫,走投无路,被“逼上梁山”而卢俊义却是身为地主阶级,虽受官僚阶级压迫,却不至“落草”,前文提到,宋江仰慕卢俊义的名号,为了壮大梁山的声势,才想将其诓上梁山。    宋江是一名心怀“诏安”心思的梁山水泊领导者,其吸引的多是末路英雄,在他领导下的梁山也并没有高举义旗、招兵买马、推翻北宋朝廷的想法,只待朝廷赦免众人罪状,就顺从诏安。梁山好汉们大多也渴望凭借自己的武艺,博得个封妻荫子,而不是以草寇之名终其一生。所以当时的梁山是没有能力也不愿与官府对抗的,但是为了能在官府的围剿中存活下来,梁山需要文武双全、德高望重之人坐镇;其次,若“剥削世家”和“卫道士”都能“造反”,这对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会造成巨大震动,同时也可以为梁山增加号召力。而卢俊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宋江选中,因此开始了其悲剧的人生。倘若吴用没有骗其上山,卢俊义更可能继续以“剥削世家”的地主阶级身份在大名府过着安定、富裕的生活。    (二)被官僚阶级压迫    卢俊义本是大富豪,属于剥削阶级,但与封建官僚阶级和一般地主阶级相比,他有其特殊性。首先,卢俊义有权无势,其通过发放高利贷积累财产,但没有利用这些财富进入当时封建官僚统治集团,不属于统治阶级,就会受到统治阶级的剥削。其次,卢俊义还是一个卫道之士,他“奉公守法”,积极拥护封建制度,他通过开当铺剥削人民财产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合理合法的。这两点使卢俊义平时与官僚阶级没有明显利害关系,阶级利益基本一致,但一旦发生利害关系,卢俊义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当李固向梁中书高发卢俊义已在梁山做了第二把交椅时,梁中书立刻与卢俊义翻脸,对其进行迫害,对高发内容的真假,统治阶级并不在意。若卢俊义真的投靠梁山,那便要影响王朝统治,对自身利益产生威胁,必须除去;若卢俊义被陷害,官府也可以装作不知,然后肆无忌惮的搜刮卢俊义家族世代累计的巨额家产,何乐不为。    卢俊义被妻子和李固陷害后,在梁中书严刑拷打下形成冤狱的情节,充分反映了当时官僚阶级的黑暗,以及他们绝不放过任何压榨人民财富机会的贪婪程度。    (三)卢俊义自身性格的局限性    腐朽无能的政府通常会体现出欺软怕硬的特点,北宋政府也不例外,而卢俊义面对统治阶级表现得十分软弱,这也是卢俊义人生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卢俊义在梁中书的留守司堂上表现得非常温驯,甚至屈辱。上堂以后,其首先申诉:“小人一时愚蠢,被梁山泊吴用假作卖卦先生来家,口出讹言,煽惑良心,掇赚到梁山泊,软监了两个多月。今日幸得脱身归家,并无歹意,望恩相明镜。”等到申诉不通,就“跪在厅下,叫起屈来”。最后被梁中书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没有一句反抗的话。在同一回里,石秀只身一人前去营救卢俊义,跳酒楼、劫法场,尤其在留守司公堂之上,石秀被押在厅下,睁圆怪眼,高声大骂:“你这败坏国家、害百姓的贼!我听着哥哥将令,早晚便引军来打你城子,踏为平地,把你砍做三截!先教老爷来和你们说知。”听到石秀的这番话,梁中书不仅没有大怒而对之加以重刑,而是“沉吟半响”后,连刑法都没有动,就把石秀收监了。石秀与卢俊义的两种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卢俊义缺少如石秀一般的革命精神,卢俊义单枪匹马与梁山为敌,为的是向朝廷“邀功请赏”,而石秀所体现出来的是光明磊落、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卢俊义的这种软弱性格,为其后来成为梁山领袖,在其和宋江两位投降主义的领导者领导下,梁山起义失败埋下了伏笔。    三、卢俊义的悲剧命运的启示    (一)梁山集团不能算作农民起义    卢俊义是被宋江“诓上梁山”,上梁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走投无路,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无法被政府认同,而不是自发的参与。上梁山也是为了等待机会,接受朝廷诏安,将功补过,为朝廷效力。农民起义有一重要要求,那就是以推翻现政权、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权为目标。梁山英雄之所以聚会水洼,如前文所说主要是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捕,并非有意要以梁山泊为根据地建立新政权。其本质上与朝廷的利益一致,他们提出“替天行道”的口号,其目的是除暴安良,攘除奸邪,本质上是维护朝廷统治,这从接受诏安后梁山英雄平定方腊叛乱中也可看出。梁山英雄渴望建功立业,得到朝廷的封赏,而不是破而后立、取而代之。    (二)北宋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官民对立而不是阶级对立,当时社会基础是民,这里的民指没有官位的老百姓,既有地主,也有平民、奴仆之类,当然还有少数下层官吏。官是指政府各级现任官员和候补官员以及退休的绅士。卢俊义与官僚阶级一样也属于剥削阶级,其与梁山大多数英雄所处的阶级不同,他既不像李逵等属于流民阶级,也不像林冲、杨志等原本属于封建官僚阶级,却一样上了梁山,与封建官僚阶级对抗,虽然封建官僚阶级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但社会的基本矛盾依旧是官民对立。    四、结语    《水浒传》中卢俊义的形象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失败的艺术形象。虽然在形象塑造的逻辑结构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是该人物形象仍能很好的反应当时的社会环境。这个拥有“第一等长者”的身份,“忠义无双”的品格,“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理想人物形象一生遭受多次迫害,最后被迫害致死,一方面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腐朽统治,另一方面体现了梁山起义投降思想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施耐庵.水浒传[M].长春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2]施耐庵.水浒传[M].长春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3]李忠明.论《水浒传》梁山聚义的起因、性质和结局[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0月30日.140-147页.    [4]李忠明.论《水浒传》梁山聚义的起因、性质和结局[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0月30日.140-147页.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相关内容

  • 现代视角:电视剧[水浒传]的深层改造
    作者:李跃红 当代文坛 1999年01期 电视剧<水浒传>所引起的巨大反响,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电视改编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剧中演员表现导演调度等无疑出色,且已然淋漓尽致于荧屏,而一般隐于幕后常为人们忽略的编剧功夫,在热烈的评 ...
  •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其当时的社会现实.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虚伪的伦理道德.本论文试从道德.宗教.社会等三方面分析造 ...
  • 关于_多余的话_的话_论瞿秋白悲剧色彩的成因
    读瞿秋白狱中遗篇<多余的话>,不似众先烈遗作那般令人豪气横生,却有无限怅意袭人.烈士就义前抑郁的心境的宣泄令人大出意外,正是这出人意外之举,使得<多余的话>留下绵绵难尽的误解和争议.中国人素重中庸,然而中庸之道在史家 ...
  • 夹缝中的奋斗者
    夹缝中的奋斗者 文史纵横 夹缝中的奋斗者 --于连和高加林形象比较 韩文妍 (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陕西宝鸡721007) [摘薹]本文比较研究了19世纪30年代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红与黑>与20世纪舳年代中田新时期文学的获 ...
  • 古典小说评论
    大师叙写的民族心灵史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问系列"丛书总序 宁宗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成就,而且历千年而血脉不断,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蔚为奇观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准确地说:"中国是特别东 ...
  • 试论_苔丝_悲剧的成因
    试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郭 琳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女主人公苔丝,其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社会.性格.宿命等三个角度分析苔丝悲剧的 ...
  • 水浒传读书笔记(初三)
    作者: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施耐庵 ...
  • 古代文学史笔记
    名词解释: 1.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 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 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 ...
  • 试论_红楼梦_的叙事思维模式_张同胜
    试论<红楼梦>的叙事思维模式 张同胜红 楼 梦 学 刊 二内容提要:<红楼梦>中的叙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典型的零思维模式:"弄引法"或"由远及近.由小至大"的叙事手法零 七体现了类 ...
  • 武松杀嫂--新水浒传与原文本对比
    矛盾的升华 --电视剧<新水浒传>与原文本对比分析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洋洋洒洒的一百二十回文字写出了石井险恶和追求自由的冲突,奸臣贼子和报国烈士的博弈,正义痛非正义的碰撞--归根结底即为"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