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 - 范文中心

论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

09/26

作者:陈伟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05期

  一、关于人格特质的理性思考

  所谓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人格特质是指人格在一定情景下,行为的倾向性和特有的反应方式,是人格的反应定势,它是人格需要和人格判断的比较固定的联系状态。人格特质是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意志品质、智慧能力的有机综合,是已形成的对某种情景的反应定势。

  人的内部结构犹如一个“黑箱”,从外部是看不到的,必须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分析和判断。“黑箱”中的人的内部结构是由人格需要和人格判断组成。人格需要,就是人对物质或精神的需求;人格判断,是指人格有意识的,超越本能的分析、判断能力。人格行为的产生,首先是环境刺激了人格结构的“黑箱”,如这种刺激符合“黑箱”中的人格需要,经人格判断,“黑箱”中便往外输出人格行为。人格特质是反复多次由人格需要引起,由人格判断决定的行为。由于环境刺激引起了人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是否会产生行动取决于人格判断,即人根据各自的价值标准做出是否采取行动的决策。经过这个过程的人格结构就由原来的一般结构,变成了强化结构。如果这种行为符合社会需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会使这种结构更为增强。如果这个过程反复多次,强化结构就会上升为反映定势。人格特质一旦形成,人格结构“黑箱”面对环境刺激产生的人格动机和行为就形成了一个定式,比较难改变。因此,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在人格特质未完全形成之前相对容易一些,强调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培养的意义也在于此。以下从人格需要、人格判断来分析优良人格特质应如何培养。

  1.关于人格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需要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个体感到缺乏某种东西,有不足之感;二是个体期望得到某种东西,有求足之感。需要就是在这两种心理体验下形成的心理状态。当人产生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处于紧张状态,形成一种内心的驱动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驱使主体去寻找目标。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一个人的某种需要时,他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需要越迫切,由它引起的活动就越坚强有力;反之,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一个人的某种需要时,他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活动。由于个体新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所以这种积极的或消极的心理活动也就会层出不穷。正因为需要与客观事物处在这种关系中,所以需要就成为心理活动的基础或动力。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需要离不开社会的制约,是在社会的需要中产生。因此,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的需要的形成及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

  2.关于人格判断。人格判断这种人有意识的分析、判断能力,其形成的因素有政治信仰、道德品质和认识水平,其中认识水平包括哲学观念、政治观念、伦理观念、法制观念等等。人格判断像是一张“过滤网”,由社会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人格需求必须通过这个“过滤网”的过滤,才会成为人格动机和行为,所以,人格判断起到决定人格动机和行为的作用。由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认识水平这种人格判断所“过滤”而产生的人格行为,必将是社会所需要的,从这个意义来说,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实际上是优良人格判断的培养。一个人的优良人格特质不是一朝一夕的形成,而在于日常的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认识水平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需要我们从政治信念、道德品质、认识水平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优良的人格特质。

  二、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要根据人格需要来进行

  人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人格需要。人格判断的形成过程是一种人的行为产生过程,其形成也和人格需要密切相关。人的知识学习、信息接受、情感培养、精神追求等动力都来自于人的需求,人格需求是人格判断的基础。

  大众传播学认为,大众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于受传者是否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而受传者是否接受这一宣传,又取决于大众传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是否符合受传者的需要。在制作大众传播内容时,要明确受众的需求:这其中首先涉及人类共有的需求,除了生活、安全的需要外,就是被尊重、被关怀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其次,各个社会群体、社会类型、社会时期特有的需要。受众在接受大众传播信息时,是以一种存在很大差异的选择性行为进行的,只有受众需要的传播内容才有可能用传播的内容影响受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也面临如何针对学生的需要,提高效果的问题。

  过去我们往往是从社会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需要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不大注意考虑受教育者的需要。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形成这样的看法,学生接受知识技术教育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往往把接受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教育被看作是一种权利,是为自己学的。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种组织强加给他们的一种义务,是为别人学的。这种带着“义务”性质的强迫性,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种应付甚至厌烦的情绪。根据问卷调查[1],在12门学科中,要求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学科,最喜欢的学科中排在第一名的学科得票率占32.5%,政治排在倒数第二,得票率仅为1.7%;在最不喜欢的学科中排名,政治排在第二。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要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兴趣,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学,有没有对理论产生兴趣,理论能否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针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影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三、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结构“黑箱”的刺激

  大学生的人格行为,是因为社会环境因素刺激了大学生人格结构的“黑箱”,经人格需要和人格判断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动机和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政治经济面貌、社会面貌、人的观念、是非判断标准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刺激大学生人格结构“黑箱”的环境因素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的人格需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的变化。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分别形成不同的生活板块,因此造成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根本差异。特别是当两种经济体制更替时,社会价值体系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调整,导致个体对经济效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国外价值观念的示范效应,特别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个性解放,实质是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意识为核心的消极外来文化,容易被正处在社会化初期的青少年认同,而作为自我素养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相对于一般青少年对西方文化认同的可能性更高。在此影响下,大学生开始追求务实,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据对11所高校的调查[2],大学生对个人理想的认识重心偏向低层次理想。在对“你认为个人理想中最主要的是什么”的回答中,“生活理想”占36.2%,“职业理想”占31.6%,而“道德理想”为24.5%,其他占7.7%。在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的回答中,认为“在实现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占62.2%,认为“先实现个人理想然后才谈社会理想”占28.4%,回答“社会理想与我无关”占4.7%,“只要实现个人的理想就行”占2%。另据对四所大学的调查[3],在问到“为什么而学习”,60%的学生回答“为以后找份好工作”30%回答“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对“目前最大的压力”的回答中,43%的学生回答是“就业”,30%的学生回答是“学习”。

  在选择当前的压力是“就业”的学生中,有80%的人加入“考证热”,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摄影、演讲、汽车驾驶等实用技术;在选择当前压力来自于“学习”的学生中,61%的人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外语”。

  2.大学生自身意志力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脆弱的重要表现,突出反映在学习热情的短时性、被动性以及情绪波动的“两极化”上。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的,但“两极化”突出则只能说明精神品质的脆弱性。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是“尖子”,学校和老师予以特别的关心;在家是“宠儿”,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许多学生感情、意志比较脆弱,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便怨天尤人。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群体特有的优势地位,其优越感被剥夺必然导致大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许多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刻苦勤奋时却怎么也不能持之以恒地保持一贯的热情。以上现象从需求角度来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大学生产生两种需要:一种是由于竞争、择业的危机感而产生的要努力学习的需求;另一种是由于社会环境影响而出现的追求安逸、满足虚荣的需要。当第一种需要超过第二种需要时,表现为学习上的干劲十足,而当后者大于前者且客观现实又满足不了时,便出现了学习上的情绪低落。

  3.网络的影响。网络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而且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上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对信息需要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学生信息接受中的权威地位已被打破,“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两课”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冲击。另外,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无法事先滤除这些网上的精神垃圾,它们可以畅通无阻地到达学生的屏幕。

  4.社会因素的影响。宣传舆论上的错误导向和片面性,是造成一些学生思想混乱、政治信念动摇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媒体注重宣传资本主义世界科技发达、管理先进、生产率高、物质生活条件好,而揭露其腐朽性、阴暗面不够,使辨别力差的学生误认为资本主义并不那么坏,社会主义并不那么好。社会现实与学校宣传教育的反差太大,使学生感到茫然、困惑。例如,艰苦奋斗教育与挥霍公款大吃大喝的反差,真诚待人、平等互助的教育与“官倒”、权钱交易的反差。这种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非常不利,使一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脱离实际的“说教”。这些因素抑制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求。

  四、对策

  面对因社会环境刺激的影响而引起大学生人格需要的新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其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1.培养优良的人格判断,首先应该是培养高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以信仰、理想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信仰和理想是人格需要中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增强人的信心、鼓舞人奋进的持久的精神动力。在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对于自身的人格培养十分重要。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技能培养,忽视了信仰教育、品质引导、人格塑造、理想激发等方面,使大学生难以形成完善的人格、独立的判断力以及相对深思熟虑的价值体系。

  理想信念教育的成功,会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生内在需求,其认识水平将会逐步提高,对上述一些问题的片面认识也会逐步改变。

  2.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是有区别的。自然科学教育是描述客体状况的知识,它表述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程度,因而具有客观性、非情感性、非意志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设定,它表述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要求和内在需要、愿望和兴趣的倾向,因而具有主观性、目的性、情感性和非意志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不是强迫的过程,而是感染的过程,因为强迫只能产生外在行为的相似,却无法达到内心的心理认同。要想达到预期的感染效果,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要能引起学生的注重。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保证了人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做出更准确的反应,因而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心理条件。从细胞结构上研究脑组织发现,当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这些细胞就会活动起来,而对已经习惯了的刺激不再作反应。从这一点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而应有创新。另外,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新知识、信息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框架,将新的知识、信息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例如,将网络信息引进到“两课”和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其内容予以唯物辨证地分析,对积极健康的内容予以肯定,使其成为“两课”教学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将网络信息传递交换的方式引进“两课”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拓宽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网络行为具有主体性,大学生可以任意点击国内外网站,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各抒己见。网络信息交流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在“两课”教学中借鉴吸收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这些特点,增强“两课”的吸引力、感染力。

  3.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传统观念相比,人们开始强调和追求个人的物欲满足,甚至个人利益的绝对化。作为在这种特定环境中的大学生也不能完全摆脱这种观念的影响。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进行自我调节,这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必须做出选择。在选择过程中,要使大学生明白,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因为社会成员在不断地对社会做出贡献,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是人类存续所必需的,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较高层次的社会成员,理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多为社会做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理直气壮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应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作者介绍:陈伟民,浙江教育学院社科部副主任。杭州:310012


相关内容

  •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是一个以科教与物质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合力竞争的时代.我们的青年大学生生活学习在社会变革.转型.发展与进步的转换时期,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勇敢地担当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要 ...
  • 高校辅导员的道德观与责任观
    四.高校辅导员要有清晰的道德观 (一) 道德观的内涵 道德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道德观是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和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
  •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德育天地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林琼斌 摘 要: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培 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存在社会公德意识 ...
  •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减轻对策_戴斌荣
    第34卷(2014年)第18期第3-5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4(2014)No.18P 3-P5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减轻对策 * ■戴斌荣 摘 要: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是 ...
  • 大五人格理论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大五人格理论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在国外的大五人格量表的常模是固定的针对青年的常模全体的,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的常模可能与外国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国内开始制作有针对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常模.在生理学领域,虽然目前没有找到大五 ...
  • 大学精神文化论文
    大学精神文化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是知识的圣殿.文明的使者和高尚的化身,大学之所以神圣和高尚,就是因为大学有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同在.人,需要有灵魂有精神,大学同样需要有灵魂有精神,这种精神是文明的.高尚的.巨大的.隐形的.弥散的:它滋 ...
  • 我的心理健康观
    我的心理健康观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个学期,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 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 ...
  • 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