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 范文中心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06/15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德育天地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林琼斌

要: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培

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存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的现象,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学生社会公开展荣辱观教育、社会公德的法制化建设、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优化网络管德意识的培养,应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理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了突出的作用,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是在目前复杂的环境中,一些不良的倾向在悄悄蔓延,形成一股暗流腐蚀着意志脆弱的大学生的心灵。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培育极为重要。

一、大学生不良社会公德意识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以其文明的举止和良好锐的修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使得开拓进取、意创新,自主自强、奋发进取等精神得到发扬,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主体意识逐渐形成,但在张扬个性和突出自我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现象。

率,造成一些学生知识水平较高,而道德水平较低,文明修养较差。有些大学生有不讲卫生、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闯红灯、不讲礼貌、出言粗鲁、损坏公物、小偷小摸、浪费水电和粮食、不守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一些“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厕所文化”甚是不堪入目;个别学生因、“、“生活小事摩擦而引发流血斗殴事件,这说明他们在道德行为方面存在较明显的缺陷。另外,受社会腐败思想和不正之风的影响,学生道德素质有所下降。道德水准的失范降低了个别学生做人的准则,极大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

3.在社会交往中,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和诚信缺失

目前有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尽管总体上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绝大多数是真诚善良、言而有信的,但不容忽视的是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并体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层面中,从抄袭作业到考试作弊,从贷款不还到偷盗财物,从选拔班干部、奖学金评选的弄虚作假到毕业就业中的伪造假证件和假档案、随意毁约等行为。有些对身边出现的如考试作弊和毕业求职材料造假、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文明现象置若罔闻,在男女生交往中举止随意、言语粗俗,甚至在公众场合酗酒闹事,对弱势群体态度冷漠与自私,缺乏助人为乐的奉献和牺牲精神,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缺乏关心。这些行为不仅反映出当前少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同时也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积弊。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如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社会道德滑坡、家庭不良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小环境的原因,如教育内容和方式落后,只“教”不“育”重理论轻养成、重技术、轻德行等原因。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但由于有关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官僚主义、功利主义、自由化思潮等乘虚而入,自私自利、损人

1.轻视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意识不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学生轻视社会公通常几个学生在一起能引起兴德,公德意识淡薄的情形。

趣的话题,是电脑、上网、游戏,是最新时尚、流行趋向,或是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等,很少涉及社会公德问题。在行为方式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地吸烟、打闹,有的甚至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一小题大做”旦被人指出来,不少人会轻蔑地认为“,不屑一顾。有的对社会公德问题不感兴趣,觉得这不是他们应关心的问题,与期末德育考评无关。有的学生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缺乏保护意识和公德修养,如乱丢纸屑、践踏草坪、攀折花木、随意横过马路等等。我们在忧虑这些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同时,也看到他们对这些现象孰视无睹和麻木不仁的态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2.在社会公众生活中,社会公德行为失范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

作者简介:林琼斌,男,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副教授

(广东澄海571158)

27

德育天地

利己、金钱至上、见利忘义等思想不断侵蚀人们的心灵,同样也腐蚀着当代大学生。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够辩明是非,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就不愿担任宿舍舍长,不愿为同学服务。他们对维护社会公德的责任往往只停留在认识和表态上,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或者认为违背社会公德是小事;或者很多大学生对违反社会公德行为感到愤慨,制止这种行为又害怕遭到冷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导致眼和讥讽,因而选择退避三舍、

违规者更加肆无忌惮,遵守社会公德者对违规现象麻木不仁,助长了不良风气在大学生群体的肆意蔓延。如校园中“买饭乱插队”室内大声喧哗”浪费水电”乱倒剩、“、“、“饭菜”等常见现象更是说明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主动的意识,未能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

部分大学生认为“上5.网络文化造成社会公德缺失。

网聊天时对网友撒谎”是很普遍的现象,表明网络的社会公德不容乐观。追究其原因有:一是网络虚拟的交往环境削弱了传统的伦理道德,网上交往的不确定性削弱了外在的约束功能,也削弱了自我的监督;其二是网上价值观混淆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以往的“真诚、信用、责任”等价值标准的认同感被降低,不道德行为就常有发生了。网络社会是相对自由、宽松的,但不等于不要伦理道德,不要社会公德。由于网络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加之网络文化的随意性、虚拟性的特点,网络信息的五花八门迎合了不同人的文化品味,不同的信息组合可以得出千差万别的结论,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很容易在这个文化环境中迷失自我。

1.整个社会还未能形成优秀的社会公德氛围。随着

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日益频繁,使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领域日益显现,作为彼此联系中介的社会公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纯洁的感情链,金钱至上等思想大有市场,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渐渐变得短视和偏激,对长远理想和人文精神的目标追求降低,致使学生个体的公德意识淡化。由于我们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没能真正落实到位,普遍重视经济建设,未能建立完善的公德体系,忽视社会公德的情况就经常存在。学生在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判断的过程中,也受到社会的巨大影响,在一个尚未建立完善公德体系的社社会舆论在弘扬会中,其轻视公德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社会公德上做得还不够,电影、电视及互联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物质第一、经济至上的画面,涉及社会公德的内涵不够,而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多数是“流行时尚”明星轶、闻。也许这能体会到在竞争中成功的乐趣,但更多的是以金钱至上作为价值的体现,弱化了服务社会的价值,社会责任感降低,致使学生对社会公德的陌生或轻视。

2.高校德育存在缺陷,体制僵化,缺乏理论创新。千

篇一律的说教方式和千万遍的理论重复反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网络、媒体、海外文化的多视角、多层次宣传的冲击下,我们缺乏与现实结合的理论创新,偏重于照本宣科,行动上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共同分析社会新现象的产生及存在的社会意义,去倾听学生对此的感受与体会,对公德意识的培养、基础文明建设重视不够。虽然学校相当重视公德教育,但对学生社会公德行为的评价仍未纳入德育考评体系之中,使学生对社会公德的重视不够,或缺乏相应的公德行为规范,公德意识淡薄。

6.现有道德法制环境不够完善。社会公德建设靠教

育也要靠法制。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虽然我国《民法通则》也有“民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的法律条款,但缺乏细则,比较宽泛,涉及公民社会公德建设的法律条款就比较少,不仅司法操作有难度,公民执行更是缺少依据。法律最根本的特征是它的执行强制力,违反了法律要受到处罚,而违反了道德至多受到舆论的谴责。法律一旦没有了处罚措施,其作用就等同于道德。缺少法律的支撑,单纯的说服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难以促使人们把道德原则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

三、优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途径

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讲究文明礼貌和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团明礼诚信、团结结互助等等,使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

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但有些师生认为抓社会公德是小儿科,小题大做,因而要提升广大师生对社会公德教育的理性认识。社会公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大家自觉参与社会公德教育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是一种终身教育。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应通过社会公德的法制化建设,社会良好的评价机

3.市场经济的功利化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建立和完善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来的主导价值体系受到挑战和冲击。市场经济被选择是因其有效率优势,而效率受人青睐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财富。当市场经济将效率作为首选价值时,也就等于在规则的设计上将金钱提升为社会价值尺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反映。但有的人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作用给予了最大限度地扩张,以至于给人一种错觉,即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都可以凭借金钱而获得满足和实现。于是,拜金主义就有了更有利于它生长的环境,致使道德选择迷乱,道德规范缺失。加上道德评价、监督弱化,社会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事情时常发生,社会的道德水平降低,出现道德危机,对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其社会公德意识也未能幸免。

4.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及心理误区的影响。大学生能

28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德育天地

公德架构。大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履行法定的义务不仅是守法的表现,也是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现。要通过法制对社会环境的治理,为大学生良好公德行为的形成提供有益的空间;通过法制对行为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避恶向善;通过法制的规范作用,促使大学生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高校全方位教育和个人人格的自我完善来实现。

1.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优化社会公德教育环

境。社会风气和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助于社会公德的传播,腐败的社会风气则是对社会公德的背离。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爱护公物、等大众传媒,应正面宣传有关遵守公共秩序、

讲文明礼貌和公共卫生、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见义勇为等社会公德内容的新事迹、新风尚,使广大学生跟随效仿。让公德意识深入人心,克服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功利性,杜绝出现宣扬和展示暴力、凶杀、色情、迷信等不利于公德教育的情形,优化公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分辨传媒信息的真伪,教会学生正确选择,增强道德的判断力,充分利用自身的现代化教学优势,加强对大众传媒中有关社会公德正面信息的渗透,主动应对,以知识优势传播社会公德,辐射到每位学生。

4.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在教育内容和教

育方式要求实创新。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促进自身优良品质的形成,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培养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大学生连最起码的礼会公德意识都没有,是不可能成为具有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的人,也不可能成为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高校要重视人文环境的培育,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第二要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诚信制度和诚信监管体系,逐渐确立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第三要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充分发挥素质拓展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认识自我,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第四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从而解决自身心理问题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公德认知和行为问题。第五要美化校园健康的学习氛围。环境,坚持环境育人,营造和谐的、

2.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大力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通过社会舆论和每个人的道德实践,用社会主义光荣感和耻辱感去评价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履行义务,从而形成新的道德自觉。通过“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大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做到知荣知耻,做到明理明法,只有明法、知法、守法,才能在社会中严格自律。道德的实践是人类精神和行为的自律,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社会公民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完善自身的品德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在要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关于荣辱的价值判断,渗透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渗透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社会公民具体的道德实践,深化对道德品质、价值判断标准的内省式认识和全面理解,使其道德品质在不断自我体悟中发展,确立道德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从而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荣辱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5.优化网络管理。目前我国法律对网络文化的管理

存在许多“真空”,国家应当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产生的巨大作用,用法律净化网络垃圾,弘扬正气。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其不良信息容易使他们产生远离现实的幻觉,淡化了他们的爱国情感、理性情怀和集体观念,使社会公德行为意识受到严峻挑战。我们要通过电化教育、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网上教育等形式,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教育等教育内容渗透在网络传媒之中,切实加大网络道德教育的力度,抢占网络教育的制高点。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和法规制度,优化网络教育环境,大力开发网络道德教育的“绿色安全”软件,不断推出网络教育的精品,通过建立“红色网站”有趣的环境来倡导文,用丰富的知识、明上网,诚实待人,拓展网络道德教育的正面影响力和渗透力,构筑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空间,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公德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晓,王龙.构建大学生社会公道意识培养体系[J].中国青年研究,2006,(5).

3.加强社会公德的法制化建设。法律的生命力就在

于其内在的道德价值,一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本身都包含着相应的道德因素。法律可以提高社会公德规范的权威性,强化社会公德实施的监督性,增进社会公德的规范性,使公民道德意识培养明确方向,从而有利于道德主体的成长。立法机关应当尽早细化有关社会公德建设的条文和细则,使之有法可依。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同样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法制教育重在规范人的外在行为,有助于学生自觉守法,维护大学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依法自律的行为素质,能主动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构建良好的社会

[2]李小豹.缺失与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6,(5).

责任编辑:曾艳

29


相关内容

  • 5.11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
    未成年人社会公德教育 时 间:2012年5月11日 地 点:办事处市民学校 参加人员:辖区中小学生及家长 授课人员:郭兰仙(区科技局办公室) 教学目的:未成年人社会公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通过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和党政有关 ...
  • 论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
    论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 [摘要]: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论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还是处于高层的成功人士,道德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公德的缺失是社会秩序混乱的重要因素.社会发展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 ...
  • 社会道德规范
    社会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与主要内容,了解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的状况,积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当前我 ...
  • 家校联谊会发言稿
    在家校联谊会上的发言 铁庙中心小学 王文军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家校联谊会.我们知道,大家都很忙,而你们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来到学校了也就是对我们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所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二中全体 ...
  • 拷问中国人的规则意识
    拷问中国人的规则意识 所谓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拿排队作个比方:排队的次序是法治,每个人都可以排队是民主,那么每个人都愿意排队就是规则意识.没有这 ...
  •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及建议和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及建议和对策 摘要 通过分析赣榆县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提出解决"垃圾围城"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生活垃圾:处理: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 ...
  •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2)
    u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6月 16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书 目 录 摘要„„„„„„„„„„„„„„„„„„„„„„„„„„„„„„„„„ ...
  • 思想道德与修养2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和信念的含义 理想: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价值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 ...
  • 社会道德现状初探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在道家老庄那里,道德是个哲学范畴."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