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实意义 - 范文中心

对大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实意义

06/15

  摘 要: 中华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民族之神,高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机构,担负着发展中华民族科技、历史、文化的重任,应该在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在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创新方面发挥教育功能,以优秀的文化瑰宝感染青年,鼓舞青年,进一步完善高校素质教育和美育德育教育。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过去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是做得不够的。传统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它是我们和遥远的祖先沟通的唯一的渠道,是我们这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物证,也是我们这个民族满怀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文化的根基。”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的话深刻地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对于华夏民族思想的支撑作用,更深切地让我们感觉到这种先进、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是我们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洪流中,当代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与洗礼。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口传身授为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急剧流变和消失的危机。同时,整个社会缺乏保护意识,教育与保护传承脱节,年轻一代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华夏民族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如何在传播和传承中华文化中最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中发挥其应有作用,在文化艺术传承、发展、创新方面发挥教育功能,以优秀的文化瑰宝感染青年,鼓舞青年,进一步完善高校素质教育和美育德育教育是摆在中国教育界面前的一项重大、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突出文化遗产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丰富高校教育内容,完善高校学科建设。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与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文化遗产的内容广义上应该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历史纪念物,第二类是考古遗址,第三类是建筑群。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而这些被称为遗产的文化瑰宝,如此宝贵,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文化遗产作为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学校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作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了解和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是我国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不可缺的基本素质与文化内涵。在高校教育中,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专业过硬、技术高超、文化底蕴丰富、民族情结浓厚的爱国家、爱人民的全面人才是最符合中国建设发展和历史发展要求的。   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进一步丰富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加强了高校先进文化教育,带动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德育、美育教育的发展。   传承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瑰宝,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学校。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阵地,应该发挥传承文化传统的作用,从公共角度来说,是通过在学校加强文化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以培养他们明确的国家民族认同感。这是高校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环节。高校通过文化传统教育和文化瑰宝的展现,增进每一个学生对人生与生活意义、价值和乐趣的认识,熏陶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对个人、国家和世界的美好情操,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每一个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这个层面上,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和道德教化,更上升到艺术修养的层面。   高校在高等教育公共课和选修课的开设过程中,加入以文化遗产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开设相关的公共课和选修课,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文化遗产中最优秀的内容,可以更好地同其他先进文化教育内容相结合,形成更合理的先进文化教育结构,特别突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两方面文化遗产教育内容,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同时可以有效丰富高校教育特别是德育、美育、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真正发挥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的作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遗产”意味着死亡,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精华与瑰宝,是如此迫切地需要我们的保护。然而比保护更重要的是传承,只有不断地传承才能永保中华文明的血脉,只有不断注入新的力量、新的努力,中华文明的长河才能源远流长。高校是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起飞的地方,是给予他们力量的地方,优秀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也是力量,这种力量具有双动力,民族优秀文化的力量是国家建设者的精神脊梁,建设者也是民族文化民族瑰宝的缔造者,互相促进,互相汲取,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儿女不断发展进步的有效形式之一。   著名国情研究专家康晓光指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民族与国家是不可分离的,民族、文化、国家的“三位一体”是现代化的产物。文化是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基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现代化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丧失。文化构成了民族、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文化是支持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任何民族都不应轻视自己的文化资源。另外,就国内形势而言,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理想、价值和道德资源,为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凝聚力;通过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往开来,确立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理想、价值、道德。   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将消失的传统文化瑰宝,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是高等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高等教育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赵钊.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目的探讨.未来与发展,2001,(4).   [2]王平.推进高校民间美术教育培养民族文化精神.艺术教育,2004,(1).   [3]陈友庆.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相关内容

  •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论文摘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对策 互联网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 ...
  • 优势互补深化合作
    2005年,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台湾高等教育学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共同创办的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学术品牌,推动了粤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粤台双方都希望深化交流与合作.国务院颁布的< ...
  • 论英美文学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1)
    论英美文学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李 恺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但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却普遍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文章试从探讨英美文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入手,提出教师如何将英美文 ...
  • 论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
    作者:陈伟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05期 一.关于人格特质的理性思考 所谓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人格特质是指人格在一定情 ...
  • 试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其改进途径
    [摘要]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育工作,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受到了从社会环境到教育自身等因素制约.对此,要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
  • 西南联大承载的大学精神
    西南联大承载的"大学精神" 记者 孙强 自然自由自在,如云如海如山 学家问他:"抗战时条件那么苦,但为什么联大八年培养出的人才,却超过了战前北大.清华.南开30年人才的总和?"沈从文回答了两个字:&q ...
  •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辞海>中这样界定幸福:"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在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幸福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N自我实现. ...
  •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第50卷第4期 2010年7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50No.4 Jul.2010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胡守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 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途径思考_陈淑丽
    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途径思考 陈淑丽 摘 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对于继承我党历 史上历来重视党史育人的优良传统,坚定党的领导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大学生中共 ...
  •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引言 互联网(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工具,已在全世界迅速的发展起来.自从上世纪90年代登陆中国后,迅速成为科技革命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而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走在时代潮流和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