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环境教案 - 范文中心

人口与环境教案

12/11

人口与环境教案 教案设计

鲁山县二十五中 董平安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 、 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 、 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 、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3、通过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观点。

3、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歌曲。

2、展示资料:在2007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代表及委员对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表示了高度关注。随着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我国超过3000万少年儿童面临着令人担忧的成长环境。他们孤独,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环境中成长!

同学们,你身边有没有留守在家的少年儿童?为什么留守在家的少年儿童多达3000多万?本节我们将探讨与此相关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

模块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 创设问题,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有哪些方面?

(2)什么是人口迁移?

(3)去桂林旅游、去商店购物是人口迁移吗?

(4)人口迁移可分为哪些类型?

2、学生自学教材,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教师作激励性评价。

3、学生练习,分组讨论,看哪些是人口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哪些是国际迁移,推选代表回答,教师激励性评价。

(过渡)人口为什么要迁移?

模块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展示图片,结合教材第一、二自然段,学生观察分析,理解人口迁移的

2、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从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四方面分析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引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学生讨论: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推力,哪些是拉力?

学生合作探究,推选代表回答:拉力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方便,地形平坦,资源丰富。推力为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3)、启发学生了解主要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有--气候、水、土壤和矿产资源等是最重要的。

(4)展示图片:三峡移民是否为环境移民?

学生探究回答。引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5)引导学生阅读材料

甲方--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更有利:乙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更有利。 学生活动,教师激励评价,师生归纳小结。

(4)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5)除以上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等引起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因素?

学生回答:战争--政治因素。

指导学生学习: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政治中心的改革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6)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都会引起人口迁移。 学生自主学习:

① 社会文化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 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个方面?

A 、 美国是中国人向海外留学的首选地 ,在美国就读的中国移民数量非常可观。

B 、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

C、老刘到广州去和儿子一起居住

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四、巩固练习,学生抢答。

五、课外社会调查: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源,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相关内容

  • 人口迁移教案
    教学过程 大家好,我叫楼武林,是王老师的学生,这学期接下来的地理课将由我给大家上,希望我能给力,大家也能给力. 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上节课王老师已经给大家讲完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空间形式.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处于某种目 ...
  • 八上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我国的人口特点.(重点) 2运用地图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难点) 3. 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与我国人口政策,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重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 ...
  •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五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主题: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一: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 ...
  • 20**年陕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教案:[巴西]
    2015陕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教案:<巴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准确指出其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观察巴西的景观图.地形图,正确描述巴西 ...
  • 东南亚教案
    第七章 第二节东南亚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
  • 1.2众多的人口教案(精华版)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 ...
  • 九年级(上)综合实践教案全套
    九年级综合实践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它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 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 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 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 5.了解研究区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教案
    (一)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七 年级上册 第 四 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 18.19.20 课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二)课型:复习课 (三)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四)教具: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