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 - 范文中心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

03/16

第 三 单元 第 18 课 牡丹区二十一中 刁艳霞

一、 课堂设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使学生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初步培养简述、归纳、比较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导入:展示图片“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你能相信这句诗的作者就因为这十个字而丢了性命吗?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的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为此明清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

请同学们围绕自学重点,认真阅读教材。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个人自学。围绕自学重点自学,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六人为一小组,交流个人自学的成果。 明朝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

设立厂卫、廷杖制度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清朝设立军机处,产生了什么作用?

④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八股取士”、 文字狱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归纳明清两朝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的措施。 5、、全班交流(从个人自学和小组交流中,你们得到了哪些知识? 看看同学们对自学重点的掌握程度。)

(三)教师巡视 启发答疑

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提醒学生在课本上标出答案的关键词。

走入组内 ,了解自学讨论的情况和效果。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和个别学生。 (语言启发,引导学生看书)

讨论解决组内遗留和老师预设的问题。

教师对有共同疑问和全班未解决的问题进行随机地点拨,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讨论和交流

解决。

对学生自学、讨论的情况进行小结。 对于学生的难点和困惑点重点点拨。

巡视中发现学生对“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归纳得不太全面,利用课件进行点拨如下: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五)课堂总结 强化知识

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把握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政治方面:(1)杀功臣,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明朝沿袭元的丞相制度,由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权力很大,直接威胁着皇权,这使朱元璋忧心忡忡,为此朱元璋颇费了一番脑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权力分归六部,而六部又由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

(2)设立厂卫制度,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 (3)设立廷杖制度,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4) 清朝设立军机处。 思想文化方面:(1)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2)大兴文字狱。

这些措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阻碍了社会进步。

●问题探究

问题1: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探究思路:(1)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唐朝主要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

(2)明朝八股取士限于程朱理学观点,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唐朝可发挥个人见解。

(3)明朝答卷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不限文体。

(4)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唐朝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利于社会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

问题2: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时期,其突出特点

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思路:分析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时,既要认识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起到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容忽视它对以后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明清时期的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另一方面,明清时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皇权的极度膨胀,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当时西方许多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君主集权的强化,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三、课堂小结

2、比较中国古代史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四、【拓展练习】 ●精题精讲

例1 (2005年临沂中考)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诗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科举制度 B.元朝人分四等政策 C.明朝八股取士 D.清朝文字狱 思路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这首诗我们都比较熟悉,作者龚自珍是清朝人,由此可排除其他三项。

答案:D

绿色通道:回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解答。

例2 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君权的加强的有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锦衣卫 ④廷杖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路解析:①②③④都是明太祖采取的措施。其中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变成了主仆关系。分封藩王,事实证明削弱了皇权。

答案:D

3. 朱元璋建立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思路解析:朱元璋为明太祖,这是他的庙号,“太祖”表明他是明朝的创立者。 答案:D

4. 军机处设立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

答案:C

5. 中国历史上,对于片言只字捕风捉影,就大搞文字狱。这种现象最早与下列皇帝有关的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明太祖 D.康熙帝

思路解析:该题考查的主要是文字狱这一知识点。大兴文字狱是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的一个特点,明太祖开了大兴文字狱的先河。

答案:C

6. 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增设军机处 B.废除丞相 C.大兴文字狱 D.采用三省六部制

思路解析:在上述四个选项中,废除丞相是明初采取的措施;三省六部制是隋唐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是清朝的措施;大兴文字狱主要是加强了思想控制。增设军机处加强了皇权。

答案:A

7.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

①胡蓝之狱的株连 ②廷杖制度的严酷 ③锦衣卫的无孔不入 ④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思路解析:这是一道材料选择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由材料可知:当时京官朝别妻子晚盼归,生活在一种极度惶恐之中。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四项都有②,它肯定是原因之一。胡蓝之狱的株连众多,滥杀无辜;锦衣卫监视百官言行;文字狱无中生有,这些都有可能使京官意外丧生。

答案:A

8.图3-1中所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图3-1

A.明朝皇帝的玉玺 B.书画家的印章 C.明朝特务机构的印章 D.封建时代的调兵令章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文物是历史的载体,特别是有文字的文物愈显珍贵,从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提取历史信息最忌粗心和盲目,有的同学看不清文字就匆忙下结论,或看成皇帝的玉玺、或看成调兵令章,尤其最容易看成书画家的印章,因为上面有“印”字,和我们现代人的印章差不多,从而造成误选。注意图章中的篆体字是“锦衣卫印”,与明朝特务机构有联系,从而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C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魏泰:《东轩笔录》 材料三:明代科举考生看榜图,如图3-3所示。

图3-3

完成下题: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何种制度?哪个朝代创立的? (2明清时期这种制度有何规定?有何危害?


相关内容

  • 高中历史专题总结
    篇一:高三历史专题全面复习总结 专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演变过程,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主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必修Ⅰ 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 ...
  • 必修2第一章 测试题
    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C ).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铁制农具 A .铁农具的使用 ...
  • 高一历史必修一月考试卷
    垣曲中学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2014.10 一.选择题:共70分(选择每题2分,共70分) 1."九鼎即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 ...
  •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艾跃进 (南开大学军事教研室,天津300071) 摘要:海洋和海洋文明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强国,而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是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之衰落无疑同其海防的衰败相关.封建专制.腐败和意识形态落后,特别 ...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柳雪燕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 ...
  •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卷 制卷:吴俊生 审题:李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不是来求异的".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再次阐述了( ) A .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 ...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 ...
  •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
    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4.夏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 ...
  •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好用)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一.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