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 范文中心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05/18

从海防意识看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

艾跃进

(南开大学军事教研室,天津300071)

  摘要:海洋和海洋文明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强国,而一支强大的海军又是一个强大国家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之衰落无疑同其海防的衰败相关。封建专制、腐败和意识形态落后,特别是在海洋问题上的陈

腐观念,导致中国在近代被列强欺辱。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海洋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

了其自身的命运。因此,我们要努力教育和鼓励我们的国民面向海洋、面向世界、面向太空、面向未来。中

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须臾离不开海洋。

关键词:近代中国;海防衰败;强国启示

中图分类号:K25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67(2004)0620085207

纵观当今世界,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今日之强国莫不同时也是海上强国或曾经的海上强国:美、英、法、德、意、俄、日是也。而近代中国之衰落也无疑同其海防的衰败相关。那么,国家的兴衰强弱与海洋、海军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近代史上列强强国的重要因素——海军力量的发展

人类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是从1500年前后开始的,因为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世界性市场的出现。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消除了以往历史形成的各国、各民族的孤立闭塞状态,日益

[1](p.67)。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从那以后,一个个世界性的帝国先后产

生了,帝国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则是海洋,而实现帝国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海军。先是葡萄牙,后是西班牙,接着又是荷兰,他们凭借自己的海洋优势,在殖民掠夺的过程中称雄世界。这就揭示了一个规律:“在一个商业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2](p.37)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

[3](p.1)的确,自13世纪以后的英国君主们朝思暮想的都是海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上主权,到后来它更把海军看作是民族骄傲、荣誉和实力的象征,把“海上霸权”看得至高无上[4](p.379);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海军优势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头等大事,用后来的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邱吉尔的话说:“我们的海军实力直接关系到英国本身的生死存亡,是我们生存的保证。”[5]

[6](p.176),决不容许他国染指。英国自海洋是上帝为英国人创造的”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又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和对法国的一系列海战,到1805年取得特拉法加海战的胜利后,最终确立了自己“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并将(pp.125~126)而“在英国人眼中,收稿日期:2004205227

作者简介:艾跃进(1949—),男,重庆奉节人,南开大学军事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军事理论研究。

这种自视为至高无上的海上霸权保持了100年之久。

俄国的强大也许更能说明问题。沙皇彼得一世1682年登基时,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更没有海军。胸怀大志的彼得亲政后,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说:“俄国需要的是水域。”[7](pp.79~80)他一方面在国内进行全面改革,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与强邻奥斯曼帝国和瑞典争夺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俄国海军。他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统治者如果只有陆军,他

[8](p.116)为了建立和发展俄国的海军,就只有一只手,如果他也有了海军舰队,他就有两只手了。”

这位皇帝甚至化名混在俄国派往西欧的留学生中间向先进的西方国家学习造船和海军。他不仅拿到了毕业证书和一级资格证书,而且受到造船师傅的称赞。他还破天荒地成立了海军院,并亲自制定《海军条令》。他又亲自指挥和参加了同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终于在1721年为自己的国家争夺到了自由出入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国有能力去参加更加广大的世界竞争,从此俄国正式成为欧洲列强之一,并且以不可遏制之势继续扩张。他本人也被尊为祖国之父、彼得大帝、全俄罗斯皇帝和俄罗斯海军之父。这以后又经过历代沙皇的扩张,到一战前夕,俄国已经成为拥有2200万平公里的世界陆上国土面积最庞大的帝国,较之伊凡雷帝建国时的俄罗斯领土扩大了7~8倍。

日本明治维新后,天皇下诏,要“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天皇政府把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作为当务之急,因为“耀皇威于海外非海军莫属”[4](p.227)。天皇对海军的事务经常事必躬亲,最令日本朝野感动的是,1893年2月天皇为协调发展海军的计划,决定在此后6年内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皇室经费的110作为造舰费用,并要求国家大员也照此办理。在此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也叫嚣“哪有功夫计较军费多少、租税轻重?”,“三顿饭并作两顿也要扩充海军”,这样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终于摆脱了列强控制,挤身于世界强国行列[4](p.227,p.237,p.264)。

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其海军力量只占世界第12位,排在丹麦、中国和智利之后,经常成为外国取笑的对象。1881年,《纽约先驱论坛报》连续发表社论,指出:“建立强

[4](p.299)参议员塞缪尔・大海军乃当务之急!”B・马克西大声疾呼:“世界上哪有作为一等强国而

[4](p.299)这个时期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马汉出现了。这位美国海军军没有海军之理!”

事学院的教授写的三部有关海军史的经典之作对美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被誉为“海军历史学家”、“第一流的海军战略理论家和海上力量哲学家”、“海上的约米尼”和头号海军战略权威。马汉强调的“海军制胜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甚至能否称雄世界,决定于它是否能通过海上力量来控制海洋。最重要的是美国必须要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因为控制海洋是第一位的。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政客也提出,强大的海军不仅可以用来保护国家漫长的海岸线,而且能够“向居住在外国土地上的我国公司提供确实的保护,向我们的外交提供有效的帮助,在任何情况下保持我们民族的荣誉”[4](p.308),甚至主张海军应作为向外扩张的工具,并可以对“太平洋彼岸的任何一处”进行攻击[4](p.306)。这样经过美国朝野上下近20年的努力,到19世纪末,美国海军已经从原来的第12位,跃居世界第5位。进入20世纪初,美国海军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首先得益于海军部次长出身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这个一再提倡美国应义不容辞地“行使国际警察力量”的美

[4](p.326,p.323),这几乎奠定了以后美国总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说话要温和,但手中要拿根大棒”

国对外政策和外交策略的基础——“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而罗斯福所说的大棒当时指的就是海军。他刚一接任总统职务就在国会上向全体美国人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美国面前有两种选择,或是建立保持一支充分强大的海军;或是自甘落后,处于次要地位。这不仅在政治上、贸易上

[4](p.326)在罗斯福的全力推动下,美国海军获得了巨大的发是如此,在整个国际事务中都是如此。”

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为日后美国取代大英帝国的海军地位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军强国,进而“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领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p.335)。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德国在1871年刚刚结束了千年之久的分裂之后就迅速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1888年继位的威廉二世立即投身于“新海军主义”的大潮中,建立一支强大的

海军又成了他的“当务之急”。新皇帝的海军参谋长冯・梯尔比茨将军这样写到:“没有一支能够发动攻势的舰队,德国就不可能发展世界贸易、世界工业……世界交往”,甚至不能在公海上捕鱼[4](p.380)。他在向国会说明必须建立海军的理由时说:自从帝国成立以来,德国海上利益异乎寻常地增长了。对德国来说保护这些海上利益已经成了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这些海上利益遇到障碍或者受到严重的损害,国家必然首先陷入经济衰退,然后陷入政治衰退。因此,“不论你们拿什么来说

[4](p.381)德国人认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所有这些利益只能依靠德国海军来保护。”“是关系

[4](p.387),以至于在英国人试图限制德国海军发展时,年轻的威廉到民族的荣誉和尊严的大问题”

二世认为这是“近于侮辱德国人民及其皇帝的卑劣行为”而勃然大怒,他当面对英国人吼道:“那么我们就打仗好了!”[4](p.387)他公开宣称:支持和加强海上实力“是我们永恒的职责和本分”[4](p.389)。在德皇的关怀和梯尔比茨将军的直接指挥下,到一战前夕,曾在世界上占第6位的德国海军很快成长为一支仅次于英国海军、居世界第2位的强大海军[4](p.380)。

二、中国近代衰落的原因之一——忽视海防和海军建设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国门是近代被列强打开的。有人据此认为,中国的衰落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而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9](p.112)因此,中国的衰落,乃至国门洞开这个历史结果只是经历了前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宋、明两个王朝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主流观点认为,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此后中国便开始走下坡路。其实,若从经济结构、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看,宋代也许并不比唐代差,即便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在其统辖的东南沿海一带还有令人骄傲的庞大船队从事海上贸易。宋人与印度和太平洋诸岛的贸易,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潜力上说与往返大漠丝绸之路的贸易一样有利可图,甚至超过后者。毋庸置疑,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问题在于这样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为何会在近代衰败的如此惨烈呢?追根溯源可以找出许多原因,有学者指出: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得皇权至上,封建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以农为本的封建国家执行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蔑视并限制商业和手工工场的发展并课以重税,摧残了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封建王朝的腐败等等。笔者认为,除上述因素之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包括海洋意识、海防观念在内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落后。而这些因素又无不同海防和海军建设息息相关。

首先,中国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与面向海洋、走向世界的观念格格不入 明、清两代皇帝往往自操威柄,内阁、军机处不过是其办事机构而已,这种强权十分有利于巩固传统的封建社会制度和结构。而马汉曾就海上强国诸条件中的政府性质阐述道:海上大国通常要求有一种提供参政机会的政治结构;就海上力量而论,最辉煌的胜利来源于富于人民精神和意识到人民真实意图的政府的明智指导[4](p.362)。在封建专制下的中国,以皇帝为首的地主阶级不仅在政治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动辄大兴“文字狱”,而且在经济上残酷剥削农民,致使封建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资本主义的微弱萌芽难以成长。在双重压迫下的中国人民处于极端悲惨的状态:一方面,他们的思想被禁锢,扼制了创造性,且愈发显得保守;另一方面,他们由于贫困而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也促使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更加牢固。同时,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又主要用于购买土地,这又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如此一来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虽然明后期和清初期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这不仅扼制了中国社会向新的、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发展,也使得封建末期的中国背离海洋大国、强国的正确发展方向越来越远。

明清采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自明太祖时起,就厉行海禁,“片板

[9](p.99)。不许下海”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虽为世界航海史上之盛举,但终究属于弘扬封建帝国

声威的性质。而且,永乐皇帝只让郑和进行官方的朝贡贸易,并不许本国商人出海从事私人贸易。应

当指出,四大发明曾经为中华民族赢得了不朽声誉,其中的罗盘更为明初郑和七下西洋起到了领航作用,可惜郑和庞大、先进的船队并不是一支强大的海军,当然也就没有给明王朝带来实际利益,反而空耗民脂民膏,以至于在郑和1433年所进行的最后一次远征的3年以后,明王朝下令禁造海船,以后又禁止保存两桅以上的船舶。此后,从宣宗到武宗,都一再严申前禁。“结果,明王朝时期的中国与400年前的宋王朝比起来,活力和进取精神都大为逊色。”[10](p.10)而在明朝禁海约半个世纪后,葡萄牙探险家迪亚士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意大利航海家哥仑布发现新大陆,葡萄牙职业冒险家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等等。这些探险家们与郑和的短暂访问存在明显不同,他们实际担负着改变世界政治和经济平衡的使命。而后者的任务只是向臣服者馈赠礼品,并强迫桀骜不驯者臣服;当然,也有奉明成祖之命寻觅建文帝下落的传说。后来,当明王朝收缩海军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以后——倭寇屡屡犯边,甚至已经骚扰到长江沿岸城市,统治者仍未重新考虑改变决策而重建海军。这之后,西方殖民者纷至沓来,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先是葡萄牙,其船队在中国沿海反复出没并占领澳门,而后是西班牙、荷兰先后侵占台湾。这些都同样未能引起官方的重视。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西欧诸国的殖民活动均得到了实行重商主义的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后来的清政府继续实行海禁政策,不仅“规定私人不得从事海外贸易”,甚至要“将私自出海者杀头和灭族”[11](p.33)。这样,以后“尽管有种种机会向海外召唤,但中国还是决定转过身去背对世界”[10](p.9),因为对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家来说大陆帝国的名分就已经足够了。直到近代,当洋人用我们中国发明的火药、火枪、火炮和罗盘,乘坚船用利炮轰开中华国门的时候,朝庭上的腐儒们还在就“海防”和“塞防”的选择争论不休。总之,明清的统治者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视海外贸易为无足轻重的事情。须知,繁荣的海上贸易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中国轻视或忽视这个条件,则只能落后于历史发展的进程。

而海洋文明却被欧洲人用来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发展资本主义。英国工业革命成果之一的蒸汽机也马上被用作新型航海器(主要是军舰的动力)。马克思认为,手推磨决定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蒸汽机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为在任何时候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来都是生产力,而随着历史向世界史的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更为突出。他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1](p.25),而如果在英国发明的一种机器夺走了

[1](p.51),并使得这样一个中国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竭力以天

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而“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那么它“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

[12](p.2,p.26)。因此,满清政府实际上早已未战先败,后来发生的事情则不过是历史和逻辑的死去”

必然。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各国之间力量此长彼消的历史,而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则是强国的主要标志,所谓强大的海军又总是以强大的经济力量为其基础。早在1877年,恩格斯在

[13](p.论述“暴力”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时就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陆军和海军更依赖于经济前提。”

206)“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一个浮在水上的工厂。”[13](p.212)而在北宋初年就已经规模很大的鼓风炉和炼焦炉却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就被完全废弃了。这也许能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包括甲午海战在内的近代发生的战争中,为什么失败的一方总是中国,或者说中国失败的深层原因: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面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其次,封建时代的腐败恶果也充分表现在海防和海军建设上 晚清政府竟然挪用海防军费为慈禧祝寿而大造园林。到甲午战争为止,清廷用于颐和园工程的经费为库平银1100多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约为库平银860万两。另外在“三海”工程上,有人估计清政府也挪用了海军经费436万余两。也就是说,清廷大修园林所挪用的海军经费,总数共达库平银1300余万两的庞大数目[14](p.

332)。有学者用翔实的史料说明,修建颐和园与“三海”的经费数量达到2000余万两[15](p.53)。还有学者考证:“清廷从光绪十四年起停止给海军添船。光绪十七年起又停购军火,而修理颐和园费银三

[16](p.422)而当时北洋舰队所拥有的7艘主力战舰,即千万两。”“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

远”、“致远”、“靖远”,从德、英两国的购价共花费银两778万。如将上述经费,不管是3000万、2000万,即或是1300余万全部用于海防、用于购置新舰的话,那么,至少可以再增加两支原有规模的北洋舰队。倘若如此,不仅甲午战争的结局将会完全不同,而且极有可能因为慑于中国强大海军的威力而使得日本不敢发动甲午战争。如果是那样的话则中国的日子必将会好过得多,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当时的史实却是:国库被清廷大修园林工程给掏空了。在此种背景下,又何谈发展海军?因此,1891年6月,户部奏准:“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行停购两年。”[14](p.333)北洋舰队自1888年成军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为止的6年内,不但未增添一艘新舰,而且连1893年军舰例行大修、锅炉例行更换都因李鸿章考虑到慈禧六十庆典而主动提出推迟到1895年,而那时甲午战争已先于一年前爆发,当然这是后话。1893年3月,丁汝昌提出,需银61万两用于“定远”等5艘战舰上配置克虏伯快炮18门、新式后镗炮3门。李鸿章却以“目下海军衙门、户部同一支绌,若添此购炮巨款,诚恐筹拨为难”为由而奏请“先请购镇、定二船快炮十二尊,俟有盈余陆续购置”[17](卷七八,p.1)。但直到甲午战争打响,仍然一门快跑也未见到,更不要说对原有军舰例行大修甚至添置新舰了。而反观日本海军,在北洋水师成军之初,其实力远不如中国。最初,日海军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只有5艘,其吨位不足1.5万吨,清海军是日本的近2倍。特别是“定远”、“镇远”2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更为日本人所未有。可是,日本明治政府为了发动侵华战争,充分利用了这宝贵的6年时间,每年添购2艘新舰。日本海军还以打败“定远”、“镇远”为目标,专门设计制造了“松岛”等3艘4000吨级的战舰。同时,还在各主力舰上装备了大量新式速射炮。这样,到甲午战前,日本海军的实力,不仅迎头赶上了北洋舰队,而且在军舰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已远远超过了清海军。这就决定了日本敢于挑起甲午战争并最终获得全胜。如前所述,天皇甚至节省宫中费用以充造船经费,而当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却骄奢淫逸、挪用海军经费大造园林,两相对比,北洋水师又岂有不败之理!这正是晚清政府统治集团腐朽没落的结果,也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最根本原因。

晚清的腐败还表现在兵制特点上。晚清兵制最明显的特点是两个,一是兵为将有;二是督、抚专政。这就使得晚清的军队不是国家的军队,而是私人的军队。这就不难理解李鸿章为何要北洋水师坚决避战,因为它是淮军集团的重要军事支柱。而其避战的目的无非是要保存实力以巩固自己在朝廷的地位。自光绪三十年始,清廷就建立新军连续颁布法令,并成立陆军部统管各省军队,力图在军

[18](p.56),试图改变事上加强中央集权,以使“将帅不得擅立主名,军队亦不得自为风气”“兵为将

有”的局面,可是为时已晚。袁世凯所练新军恰是后来推翻清廷的主要力量之一。当然这种腐朽还

[19](p.535)、表现在清廷战前盲目自大,而一战即“息兵为要”一味求和的投降方针上。

由于封建王朝的腐败,使得以北洋水师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海军痛失历史性机遇。仅就海军与海防问题而言,虽然许多志士仁人提出过种种构想,但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才将“师夷”理论推向实践——决定发展海军。甲午战前的30年,历史再次向中国提供了发展海军的机遇,可封建统治者却回避挑战以求苟安,致使创之不易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当然也就错过了这一“百年难逢、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14](pp.334~335)。而海军内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也严重影响了清海军的正常成长,导致战斗力下降。内哄严重,训练不严,纪律松弛,一到冬天“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

[20](卷四)就是这支部队的真实写照。清朝统治者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甘于落后,是导致其海上海”

军未能真正搞上去的最主要原因。而从根本上说,中国近代海军的由兴而衰完全是清朝统治者自毁海上长城所致。只是统治者的腐朽却要用整个民族的悲剧作为代价,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当永远为后人记取。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上的僵化和落伍 明清两朝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禁锢非正统思想,“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维护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未

[10](p.9)这种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精神武器的落后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来。”

自然观上的落后。满清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也没有产生自然哲学。冯友兰说:“西方的优点,在于其有了近代自然科学。这是西方富强的根源。中国贫弱的根源是中国没有近代自然科学”[21](p.189)。杨振宁也指出,传统的中国文化缺少推演、实验,也缺少由西方发展起来的自然哲学[22](p.5)。相反却对机、巧、艺、技、法、术、数产生蔑视,反映出明显的道本器末思想[23](p.12,p.13)。其二,自得意满的偏见。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消极保守的一面,不仅崇古虐今、贱近贵远,而且因循守旧、妄自尊大。一些腐儒甚至声称:西人之富强不足以言学,因此待其自毙即可。诚如林语堂所言:在中国人眼里,其文明和生活方式均为人类心力所能及的唯一的文明和生活方式[23](p.13)。其三,愚腐的观念还表现在对利益获取的偏见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这些同马汉所推崇的

[4](p.362)之理念“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于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的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

真是南辕北辙、差之千里。而这些腐朽观念表现在海防和海军建设方面就必然要对中华民族产生恶劣而深远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当我们面对中国近代史痛心疾首的时候,我们可以反思许多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海洋和海军的漠视,虽然这个原因可能不是中国在近代挨打的终极因素。“禁止海外贸易和海洋渔业,消除了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另一潜在因素”,同时“达官贵人对军队(包括海军)的厌恶伴随着对商人的疑虑”,而私人资本的积累、商人的固有作法都冒犯了权贵士大夫[10](pp.9~10)。可见,蔑视海洋和海军是中国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重义轻利、闭关自守、腐朽没落的一个集中和突出的表现。从历史角度看,闭塞状态的打破,有待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但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势力强大之后,往往因各种利益与别国发生冲突,并以暴力的方式进行交往,这在大国并立的形势下尤其如此[9](p.18)。而发生在中国近代史全过程中的中外战争中的中国一方几乎都是这种暴力交往中的悲剧一方。这里既有封建保守的深层原因,也有漠视海洋和海军的表层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封建保守与漠视海洋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传统落后的海防观也长期束缚着国人,并导致中国近代海军的失败。中国近代海防观与传统海防观不同之处在于仿造西洋的坚船利炮和争取制海权两个方面。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暂时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第一次鸦片战争及以后的多次战争,列强频繁从海上对中国进行入侵,导致海防危机日益深重。显然,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以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例,其时中国海防的对象和海防斗争的性质同以前相比已发生重大变化,但当时占据支配地位的却仍然是传统的海防思想。无论是道光皇帝还是林则徐,均主张“以守为战、以逸待劳”

[25](p.761)。道光帝指出,如英军进犯“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因为“夷之所长在船炮”,不如诱之

[26](p.412)。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主战派也认为,清军不应与英军在海上交登陆、奋进痛剿“乃为上策”

锋,提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的海防作战方针[27](p.43)。可见,以传统的海防思想指导抗英斗争,也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原因之一。

提到意识形态,不妨对比一下欧洲的德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它曾一度既落后于法国,更远远落后于英国,但后来却异军突起成为世界强国,特别是其海军在一战前曾位居世界第二位。究其原因,诚如马克思所言:无论德国在经济发展上如何落后于英、法,但在思想领域却从来没有落后过任何国家,相反德国从来都是世界思想领域的第一提琴手[23](p.15)。这就是包括观念、精神等在内的意识形态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明、清两朝在愚腐观念支配下所实行的闭关自守的种种政策,实际上早已酿造了日后衰变的种子。因此,明清王朝落后愚腐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其腐败的不可避免,以及衰败的不可避免。这种衰败则具体表现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

侵华战争,最终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使中华民族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达百年之久。而这一切又无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中国海军的失败和海防的衰败显现出来。

三、结  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社会发展和人类前进的轨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海洋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就反映出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对待世界的态度如何,这也就几乎同时决定了它自身的命运如何。毋庸讳言,国人对海洋漠视态度的改变决非一蹴而就。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那里的工作人员曾面对众多参观者不无骄傲地介绍说,铺在世纪坛前广场上的960块花岗岩石材象征着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显然,还有300多万平方海里的海洋国土却被遗忘了。看来,观念是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加看重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提高”,而

[28](p.3)。“保卫我们的海洋国土与保卫我们的陆地国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自1840年以来,几代先进的中国人都在作着强国之梦,并为实现这个梦而前仆后继地奋斗着。“实现民族复兴或崛起就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理想。自孙中山以来,凡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治家都将民族复兴视为己任。”[29](p.1)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提出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人提出要实现国家的小康,江泽民等第三代领导人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则于2003年底提出了“和平崛起”政治目标,即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的具体过程和步骤[30](p.2)。须知强国的标准有许多,而其中之一也是最为现实的就是:我们的岛屿不再被人侵占,我们的海上资源不再被人抢夺,宝岛台湾结束与祖国大陆分裂的状况……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海军。在实现中华民族大融合和祖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中国现代海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我们探讨近代中国衰落原因时,从反面得到的强国启示。因此,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大力加强海防和海军建设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必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英)J・F・C・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二卷[M].钮先钟译.台北:台湾军事译粹社,1976.

[3](英)D・豪沃思.战舰[M].伍江译.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4]丁朝弼.世界近代海战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

[5](苏)B・R・特鲁汉诺夫斯基.丘吉尔的一生[M].张德广主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6](法)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上卷[M].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7](德)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苏)尼・伊・帕甫连科.彼得大帝传[M].斯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9]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0](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王保存主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11]吕胜祖,程希.海洋・岛屿・国防[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9.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5]刘玉明.甲午战争与近代海防学术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1997,(1).

[16]陈群.中国兵制简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17](清)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M].清光绪刻本,1908.

[18](清)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4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

[19](清)贾桢.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下转第114页)

・114・

[13](元)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宋)欧阳修.归田录[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

[15](宋)吴处厚.青箱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6](宋)陆游.南唐书[M].四部丛刊续编:十五[M].上海:上海书店,1984.

[17](宋)佚名.钓矶立谈[A].丛书集成初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2004年第6期

[18](后晋)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9](明)王瓒,蔡芳.弘治温州府志[A].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三二[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1.

AStudyontheImperialClanofWuyueState

HeCanhao

(CollegeofLiterature,NingboUniversity,Ningbo,Zhejiang315211,China)

Abstract:TheQianclan,theimperialclanofWuyueState,wascriticaltodefendthesovereigntyfortheEmperors

.EmperorQianLiaoencouragedanddevelopedtheConfucianmoraltomakethebycontrollingthelocalstates

imperialclanharmoniousandintimate,andthefamilymembersbecameliteratiwhichshowedanimportantcharacteristicofthehistoricaltrend.TheQianclantookthekeypositiontostabilizethepoliticalsituationandcarryoutthetransformationofWuyueStatewhichwastheircontributionstothehistory.

KeyWords:TheImperialClanControllingtheLocalStates;ConfucianFamilyStyleHistoricalTrends;Historical

Contribution

(上接第91页)

[20](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M].清光绪刻本,1897.

[21]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一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22]杨振宁.中国文化与科学[J].新亚生活,2000,(2).

[23]赵凯荣.马克思论中国为何由盛转衰:意识形态与文化战略[J].武汉大学学报,2004,(1).

[25](清)林则徐.林则徐集・奏稿: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6]齐思和.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1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7]本书编委会.军事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8]滕建群,简世华.世界著名大海战[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7.

[29]阎学通.武力遏制台独法理独立的利弊分析[J].战略与管理,2004,(3).

[30]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212227(1).

China’sDeclinewithouttheSenseof

CoastDefenseduringtheModernPeriod

AiYuejin

(TeachingandResearchSectionofMilitaryAffairs,NankaiUniversity,Tianjin300071,China)

Abstract:Whetheracountrycancontrolitsoceansornotisdecisiveforitsownfatesinceastrongnavyisasignandsafeguardofacountry.ChinahadbeenbulliedandhumiliatedduringthemodernperiodsincetheQinggovernmentwascorrupt,backward,andspeciallylackthesenseofcoastdefense.Weshouldtryourbesttofacetheoceansandbuildastrongsenseofcoastdefensebecausewecannotrisewithoutanopeningandpeacefulocean.KeyWords:TheModernChina;CorruptionoftheCoastDefense;TheEnlightenmentofaStrongCountry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部分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 一.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原料和市场 ...
  •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 ...
  •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 之外国侵略的影响 创新实验学院 生物工程131班 赵晶晶 2013015375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指1840年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近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
  •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好用)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一.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 ...
  •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涅槃重生的历史,它有太多不堪回首之处.但是,过程虽然艰难,结果却是圆满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民族的蜕变自然少不了内忧外患,少不了流血牺牲,少不了迷茫与探索.从鸦片战争到 ...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设计
    第1课 中英鸦片战争 (总第1课时) 设计人 : 解放一中 张一一 使用人: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严重危害,掌握林则徐禁烟的伟大壮举及重大意义: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及简单经过:熟记<南京条约>内容 ...
  • 王猛: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王猛: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标签:世博会科技2013-05-01 12:11 星期三 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由世博会想起的 ...................................................... ...
  •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集锦1
    中国近代历史知识集锦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中英鸦片战争 知识要点:鸦片战争之所以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这场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 半殖民地:形式上独 ...
  • 台湾近代化之父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城市规划2010-01班 笪久平 20104324 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 内容提要:回顾历史,台湾经济发展从1960年代的农业社会,1970年代以加工出口为主的工业社会,吸引庞大外资与先进技术来台,带动台湾加工业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