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袁了凡 - 范文中心

知行合一的袁了凡

07/23

知行合一的袁了凡

作者:左手

来源:《闽南风》2011年第05期

明朝有个袁了凡,童年丧父,家境困顿,与母亲相依为命。考虑到仕途的艰险,母亲要求他放弃考取功名,改学医术。这样既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这也是他父亲生前的夙愿。

袁了凡十五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长得相貌魁伟,仙风道骨,有一捧长长的胡须,自称已经得到了邵雍邵康节皇极数术真传的孔姓老人。他说袁了凡仕途比较发达,命里官运亨通,并且明年就能考取秀才。

于是,袁了凡便拜郁海谷先生为师开始读书。十六岁这年,果然考试考取了,并且名次与孔姓老人推算的完全一致。这令袁了凡内心完全折服,遂请孔姓老人为他算定终生命运的吉凶祸福。孔姓老人便告诉他,哪一年考试会考第几名,哪一年会补廪而成为廪生,哪一年可以当贡生,甚至说他出贡后的某一年还会当上四川一个县的县长。任三年半后是告老还乡的最好时机,宜辞官退隐。在五十三岁的时候,是年八月十四日丑时离开人世,寿终正寝。还有一点就是命中无子。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考试,袁了凡的结果名次都如孔姓老人所事先算定的一样,不出所料。这使袁了凡彻底地相信了命运有定数,不可强求。于是,得过且过,消极度日。

隆庆三年,袁了凡到了南京,去拜望当时的佛门高僧云谷禅师。袁了凡说,自己的命运已被孔姓老人所推算论定,一生的得意和失落乃至生死大事,都有了定数,且二十年来没有丝毫的差错,起心动念岂非枉然。云谷禅师笑道:“我原本将你认定为豪杰丈夫,却没想到原来是个凡夫俗子。”接着又说:“极善的人,福德随其行善而日渐增长,所以他的命运就不是定数;极恶的人,其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随着他的造恶而日趋折损,所以他的命运也不能被算定,这一切都要看他们的造业。”袁了凡于是向云谷禅师请教:“人难道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吗?”云谷禅师告诉他,命运是由我们自己造作的,与别人不相关,福报是要自己去求来的。《诗经•大雅》的《文王》中写道:“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说的是我们应当牢记祖先而不要遗忘,努力进德修业。配合天命,自己多多追求福气。所谓“命由我作”是要求人要通达明了,知道人一生的甘苦顺逆,怨天尤人是徒劳无益的,要躬身反省,是否自己造作不善,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改过从善,这就是古圣先贤著述中所说的“福自己求”。虽然完全肯定和了解命运,但命运是可以改变和改造的。我们要相信通过弃恶向善,修炼自我,广种福田,一定会有所回报,得到你的愿望。佛经《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上说:“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不论是求内在的德行,还是求外在的资生之具,我们都要反躬内省去探求,人需要经常的反省,只有反省才能进步,才能充实自己的德行,而不是向外攀缘,向外求驰。上天对待一

切都是公平公允的,顺应自然的因果报应,没有加入一丝一毫的成分。《易经》是君子立命所依托的典籍,书中教人趋吉避凶。如果说天命是恒常不变的,那又如何去趋向于吉祥,如何回避掉凶险呢?

袁了凡本就是一个善根深厚的人,他一听之下,必然内心隐然有所领悟,觉察到自己过往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存在着很大的偏颇,因此心悦诚服地对云谷禅师“拜而受教”,并下定决心改过自新,要将过去所做的种种罪恶和过错,都毫不隐瞒,在佛前尽情的忏悔,他将这些忏悔写成一篇文章,发愿求取功名。还发誓践行善举三千条,以此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云谷禅师见袁了凡未必能做到不起心动念,便教给他持准提咒,教授他“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的圆修圆证之法。袁了凡自从彻悟之后,从此开始认真用功,依照功过格每日反省,自己体悟与以前不同,“觉今是而昨非”,以前是整日里过着悠游放任的生活,现在则战战兢兢,时刻有警惕的念头,生怕生起恶念,得罪天地鬼神。遇到别人毁谤,丝毫不挂碍于心,而是能安然包容接受。以前遇到有人憎恨、讨厌、毁谤他时,是万万不可接受,睚眦必报的,现在则是心量渐开,能恬然容受他人。自从三十五岁遇到云谷禅师后,第二年袁了凡便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原本孔姓老人算定他该考第三名,由于他行善积德,此次得以高中头名。孔姓老人所推算的命运第一次没有灵验,可见命运不是定数,而会有变数。袁了凡发愿求取功名,从隆庆三年到万历七年,经历了十一年,三千件要做的善事圆满完成。由于他常年在外,曾经一度在李渐庵军中办事,担任参谋。故而一直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回向。直到第二年才有机会,请性空法师、慧空法师诸位上人在东塔禅堂回向,袁了凡己巳年所许下的愿终于圆满了。袁了凡命中无子,现在他想发愿求得,所以他又发愿行三千善事。由于他是诚心发愿,所以立时得到感应,三千愿事还没有圆满,第二年就生了儿子天启。

袁了凡每天行善,做了一桩善事后便记录在案。夫唱妇随,他的妻子也跟着一同行善。其夫人因为不能识文断字,所以只能以符号记录所行之善,她每天在家里的日历簿上用鹅毛笔沾印泥记录自己的善行。有时是施舍食物给贫苦之人,有时是买来活物放生。袁了凡命中不能中进士,现在他又发愿要中进士,他又许下善行一万件的愿,希望能求得进士。仅仅三年,袁了凡又高中进士。朝廷派他去京都附近的宝坻县任知县,他原本命中算定要到偏远的四川当一个县长,现在都发生了改变。

孔姓老人算定的是袁了凡在五十三岁上有大厄,寿命将于此时终了。袁了凡只管进德修业,并未向天乞怜,祈愿自己长寿,只是修身以俟之,结果到了这一年竟安然无恙,没有任何疾病灾祸。现在已经又活到六十九岁了,也正在此时,他给儿子写下了《了凡四训》。袁了凡享年七十四岁。

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相关内容

  • 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研究計劃 王陽明的「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一.前言: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哲學体系中兩個重要的觀念.陽明在他的著作中論及「致良知」.「知行合一」之處甚多,有些地方甚且明說「知行合一」之「知」.即為「致良知」,之「良知」.可見「 ...
  • 知行合一技能培养论文
    知行合一的技能培养 [摘 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大家的教学实例,发现教师实际上需要转变关注点,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实践操作,教师还应教会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知行合一的技能培养. [关键词]技能培养:思 ...
  • 格物致知登高峰,知行合一不会疯
    格物致知之说解析,阳明先生格竹致知不成功,差点格成大脑炎,一无所获,对朱老夫子格物之说严重质疑,转换思路,重新梳理孔夫子千年之说的核心要义,融汇贯通,龙场悟道,遂有一代王学,心学.临终留言我心光明,夫复何求.终证得大智慧,求得大解脱. 学有 ...
  • 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两学一做"学习心得 ----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党顺应新时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将党内教育向广大党员拓展的重要举措,是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度危求进强大合 ...
  • 欧阳坚:做讲政治讲忠诚讲宗旨讲担当知行合一者
    原标题:做讲政治讲忠诚讲宗旨讲担当的知行合一者 欧阳坚 甘肃日报报道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少数",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带头讲政治.讲忠诚.讲宗 ...
  • 知与行:从知而行之到行而知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知而行之,义也.安而行之,义也.知而行之则善,知而不行则耻,不知而不行则庸,不知而行则可 ...
  • 流程再造的知行合一
    任何策略远景的实现.信息系统的导入.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具体呈现,终将落实到流程.CFO在关注企业价值和风险管理之余,还需重点关注的即是流程再造. "企业再造之父"迈克尔・哈默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概 ...
  • 领导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领导干部辩证思维能力的提升路径 作者:丁毅 来源:<求知导刊>2015年第05期 摘 要:辩证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力.领导干部提升辩证思维能力,需 ...
  •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传承文化,学习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必须的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