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 范文中心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04/06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传承文化,学习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必须的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正是《国学小名士》的口号。伴随着“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现场选手朗朗的诵读声, “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开始了。这一场场比赛,就像推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穿越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 。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德州、青岛、临沂、枣庄和烟台的五位选手进入总决赛。总决赛包含“学富五车”、“学以致用”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设置不仅考察了选手们深厚的国学储备,也考察了选手对于经典的理解和运用,阐释了大赛的主题。看选手们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灵敏的反应,使我受益匪浅,由衷地想向他们学习,最终来自青岛的宋依璠获得冠军,我觉得是实至名归。此外,还有团体赛的比拼。团体赛包含诗词接龙、智勇双全、巅峰对弈三轮比拼,全面考察了选手的综合国学素养,同时也考察了各城市代表队

的团队配合能力,最终烟台队获得团体赛冠军。国学小名士比赛中,选手们丰富的国学知识储备和优良的国学素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比赛中悠然再现。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我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懂得了如何来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为此,我有了新的打算和计划:下决心好好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思想品味。每次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要多练习,做到举一反三、灵学活用、扎扎实实,在学习生活中稳扎稳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让知识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成长为一名知识丰富、道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相关内容

  • 国学小名士观后感作文
    "国学小名士" 经典诵读电视大赛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广播电视台.省诗词学会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青少频道承办.下面YJBYS小编整理了几篇国学小名士观后感范文 ...
  • 姚庄小学国学小名士读后感
    看<国学经典诵读>有感 祝阳镇姚庄小学 五年级 今天,我看<国学经典诵读电视比赛>,我收获很多. 比赛有三大环节,不管哪一大环节都是有关古典文学的.第一环节是自选内容背诵看谁背得有感情,打动评委和观众,其中有几位选手 ...
  • 阅读与写作之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阅读与写作]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原题再现]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一组父亲送3岁儿子骑牛上幼儿园的照片在网络上热传. 照片中的父亲叫李里,是个国学控,从16岁那年开始,他穿上一袭粗布 ...
  • 钱穆推介的七本必读书
    民国是个无数人心向往之的读书人时代,无数想读书.爱读书的人都喜欢找人推荐书,而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很多民国大师其实都罗列过必读书目,如胡适.梁启超.朱自清等等.但这些人推荐的书对于现代人有个问题,便是要么数量太多,要么太专业,要么太冷门,很 ...
  •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生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学国学经典诵读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 关于总体把握--重在诵读,辅之以教,旨在积累. 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总体把握应是:重在诵读,辅之以教, ...
  • 长乐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长乐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为了让学生更广泛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继承传统美德,学习做人的道理,长乐小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了国学诵读课,让<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
  • 20**年经典诵读方案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充分利用 文化经典优秀资: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中共中 央.国务:二.活动主题:诵读国学经典,宏扬中华美德: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中华经典美文进校园. ...
  • 纳兰容若传读后感
    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2013200435 法学院 许鑫怡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初识 ...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读书报告
    姓名:gegebao 院系:学号: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读书报告 摘要:产生于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仍然作为主要选官制度.并且可以看做是科举制度的前身和母体的察举制度,在其发挥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巨大影响的七八百年历史里,并非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