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 - 范文中心

[蒙娜丽莎之约]

07/28

27* 《蒙娜丽莎之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决字词

T:(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这画中人物神秘的微笑,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它就是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欣赏这幅名画。

1、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度几遍。

T:谁来读读词语?

3、出示词语:

肖像 脸颊 悄然 难以捉摸 矜持

4、明确学习任务

T:老师发现在导语的学习提示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说说课文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让学生边读边画)

二、感受魅力,朗读领悟

(一)老师讲解第一句。

T: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比大家先找到了这样一句话。

1、出示: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① 生读。(抓住“长龙”,“静静地等着”)

T: 你留意了那个词?为什么?(“长龙”)

T: “队伍像一条长龙”?“长龙”到底是怎样的场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② 出示“长龙”的图片,加深理解。

T: 用“长龙”来说明人多,那么我们在写批注的时候在“长龙”的旁边写上“人多”。 ③ 指名学生理解并朗读。

T: 除了“长龙”,你还抓住了哪个词?(引导学生再抓住“静静地等着”) (参观的人多的像一条长龙,但是大家都是“静静地等着”)

T:是的,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静静地等着”,说明大家都很有耐心,好,我们拿起笔在旁边写上“有耐心”。

④ 指名学生再读。

⑤ 齐读。

(二)学习第2—4段

1、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找到类似的句子。并用“圈”“写”“读”的方法来学习。

(板书:圈 写 读)

2、交流反馈。

T:分享是快乐的,请你跟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的学习成果吧。

【侧面描写】

3、全班交流。(方法:读——说(抓住关键词说体会)——带着理解读)

① 出示: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② 出示: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永远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

(我从“诞生”这个词可以看出来,只有人出生或国家成立才能说诞生,而《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也用了“诞生”,所以我觉得画作很有魅力。)

③ 出示: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A “交涉”什么?(口语训练)

B 指导抓住关键词朗读。

④ 出示:《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更突出亲睹蒙娜丽莎的非常不容易,加强语气,说明这次机会的来之不易,从而突出画作的魅力)

⑤ 出示: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T:“不知过了多久”是多久? (指名让学生一个个说)

T: 是呀,这“多久”可能是20分钟,可能是一小时,可能是五小时,又可能是整整一天......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啊,但当作者知道马上就要看到渴望已久的蒙娜丽莎以后,心情又是多么激动与欣喜呀!我们也带着激动欣喜一起来读一读。

T:根据大家交流的,老师也摘录以下几句,请大家自己练习。

4、整体出示句子: ①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② 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③ 队伍慢慢地向前移动。我慢慢地上了博物馆门前的台阶,进了大门,到了陈列《蒙娜丽莎》的房间外。队伍移动得更慢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T: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T:刚才我们交流的几句话都没有直接介绍画作,而是通过描写其他方面来衬托出画作的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我们称之为——(板书:侧面描写)

T:作者不光从侧面进行描写,还正面介绍了这幅画作的魅力之处,像这样的描写方式又叫——(板书:正面描写)。

T:接下来,我们找找哪些段落是正面描写的?(5、6、7)

(二) 学习5——6自然段

【正面描写】

No.1 (教学第5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第五段。 2、出示: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1)师范读。读到“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

T:谁接下去读?

(2)出示: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① 指名学生读。

② 指导学习朗读。(师相机指导)

A 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 (惊喜、激动)

A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 ( 白里透红的脸颊,容光焕发,有着生命力的红光)

T:这里要抓住“红光”。“红光”是白里透红的脸颊上呈现出来的生命力的红光,很精神。 (先读“红光”,再读句子。)

B 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 一头浓密、乌黑、顺直的秀发,很随意很自然地垂落在肩膀上)

T:这里要注意的是“轻松地”,是很自然、很随意的垂落。(先读“轻松地”,再读句子)

C 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 ( 柔和像月光,微弱的;明亮则像太阳光,灿烂的) T:你觉得这里要关注哪些词?(柔和、明亮)

D 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 有血有肉,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她有温度的血液和皮肉)

T:这里呢?关注哪里?(真的血肉)对,这里是有温度的血和肉,是真的,不像假的,也不是画的。

E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看她的颈项”去感觉真的可以看到她的;我们也似乎真的见到殷红的血液在她的身体里流动)

T:这里又留意哪里?(真的在里面流动)你的感悟力真不错!

T: 让我们通过想象,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③ 齐读。

No.2 (教学第6自然段)

T: 我们再来看第6自然段。自由朗读,并圈出你留意的词语。 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自由读)

T: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句。

【看到的部分】

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① 指名读。(抓住关键词指导)

T:你留意了哪些词语? (微抿 微挑 恬静 淡雅)

③ 齐读。

【想象的部分】

T:谁先来感受感受这些词语?

1、出示:舒畅温柔 略含哀伤 十分亲切 几分矜持

① 指名学生读一读。(师相机指导)

舒畅温柔 (自然地,柔柔的感觉)

略含哀伤 (低沉,悲伤地感觉)

十分亲切 (高兴,平易近人的感觉) 几分矜持 (女孩子在与人交往中态度自信,举止则尺寸分明,与人保持着安全距离) T:读这四个词语时,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缓有急,有轻有重)

学生没感受到时,老师范读。

② 全班齐读。

T:解决了字词,谁来试试句子。

2、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① 指名学生朗读。 (师相机指导)

T: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么迷人——

② 师生配合朗读。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

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

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T:让我一起再去看看蒙娜丽莎那神秘莫测的微笑!

③ 齐读。

T:是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变幻多端,神秘莫测。所以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微笑——(引读)

——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T:这么迷人的微笑还能如此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得不感谢达·芬奇这位大师!因为是—— (3)出示: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师范读)

T:同学们,然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她那神秘的微笑! (4)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齐读)

T:同学们,你们的朗读真让老师惊喜!现在我们回到第6自然段中去,用“_____”划出作者看到的;用“~~~”划出作者想到的。(学生自由交流)

T:这一自然段,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在一起,给我们展现了“蒙娜丽莎微笑图”,现在请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把在这幅画中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在我发给你的纸条上!

(5)出示图片。

小练笔:

仔细观察画作《抱银貂的女人》,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学生自由发挥。 ② 交流反馈。

T:蒙娜丽莎温婉端庄的形象,神秘莫测的微笑,以及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美光辉,让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性别,超越了地域,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地说道——(齐读)

(6)出示:“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三、总结课文,感受魅力

小结:蒙娜丽莎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希望她也能成为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教学反思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同,可以说她微笑一直是个谜。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课文中这幅名画的描写5、6、7三个自然段是重点,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落在了这三个自然段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朗读,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是一种“情景再现”的朗读。

1、教师的泛读。为了营造一种宁静淡雅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美,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那美妙的语言中,我配上舒缓的音乐,用自己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文本。

2、指导学生朗读。在教学重点段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指名让学生读,体验那微笑的神秘与美丽。

3、采用多种方法读。教学中我采用各种各样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泛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各种方法穿插进行

但由于自身的朗读水平一般,也第一次尝试在课上进行朗读指导,很多方面指导不到位,操之过急。


相关内容

  • 六上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
  • [优秀作文]蒙娜丽莎的微笑
    为什么我没有貂婵.西施的美貌? 为什么我没有玛丽莲?梦露的身材? 为什么我没有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总是这样抱怨着. 小时候,我总坚信"女大十八变". 7岁的时候,我没有变漂亮,我安慰自己:还有十一年的时间呢! 8岁的时候 ...
  • 神秘的红珊瑚海滩
    印尼的巴厘岛,一直以旖旎的风光著称于世.而位于这座岛屿东北边缘的吉美小镇,更是以独具特色的红珊瑚海滩,吸引了众多的游人.但是,近段日子,警方接到奇怪的报案,红珊瑚海滩上经常有人在半夜里神秘地失踪,而在几天后,失踪者的尸体就会漂浮在海面上.一 ...
  • 外国美术鉴赏 第四课
    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和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的突出成就. 2.了解和研究意大利"三杰".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德国画家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艺术风格. 3.认识 ...
  • "解密达芬奇"研究性学习论文
    "解密达芬奇"研究性学习论文 达·芬奇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 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试题
    2.分析<在酒楼上>中吕纬甫."我"的形象 答:吕纬甫:作为曾今热爱于辛亥革命所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生活理想及人生追求.但随着革命的失败,社会陈腐,在看不到社会的出路和人生的价值而倍感无望, 因此颓唐消 ...
  • 瓷砖知识培训材料
    瓷 砖 瓷砖的分类 瓷砖按照功能分为:地砖.墙砖及腰线砖等. 地砖:按花色分为仿西班牙砖.玻化抛光砖.釉面砖.防滑砖及渗花抛光砖等. 墙砖:按花色可分为玻化墙砖.印花墙砖. 腰线砖:多为印花砖.为了配合墙砖的规格,腰线砖一般定为60mm×2 ...
  • 黄金分割在摄影中的应用
    黄 金 分 割 在 摄 影 中 的 应 用 学 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学 生:苏志翔 参赛年级:初中二年级 指导老师:彭 何杰 静 二〇一四年贰月 摘 要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摄像机成为我们出行旅游的必备电子产品.手指轻轻一点,将令你感动 ...
  • 历史九上参考答案和提示
    历史九上参考答案和提示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1.D 2.A 3.D 4.A 5.D 6.C 7.C 8.D 9.B 10.A 11.(1)人文主义(或者人的精神.或者美好生活)等. (2)资本主义萌芽,资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所感 护理学院 15级 朱珠 15100233 老实说这是一本非常非常非常难读的书,字字玑珠的同时也耐人寻味,若是你句句斟酌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面对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读的书真的太少,对人性 ...